非诚勿扰谢羽亿留灯:一位媒体人的致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8:11

兰和评论:药家鑫案已成历史,本律师依旧秉持初衷,尊重法院的判决。但在此过程中,一种汹涌的被暴戾情绪绑架的碎片化的“正义”信息裹挟了民意,席卷起很多人内心的恶念。我是一个人性本善论的信仰者,坚定地认为,作为肉体凡胎,每个人的内心和肉体一样,都是柔软的,但恶意很大程度来源于私心和情绪。药案之所以典型,在于在信息化的今天,单维的不实信息居然全面垄断舆论,很多人都蒙蔽其中,先是愤怒,继而成了帮凶。我曾将此定义为“张显现象”。热血值得称道,但血过热也会灼伤自己伤害他人。萨达姆曾经说过:“当你愤怒的时候,千万不要做任何决定。”因为这个时候,人很容易被情绪绑架,所作出的任何自认为的所谓正义之举,也成了失控的正义。药父案,还原了一个被妖魔化家庭的真实一面。当一切都冷却下来时,当真相逐步显现时,有人选择了逃避,有人选择了狡辩,也有人选择了忏悔。

 

曾力主判处药家鑫死刑媒体人刊文向药家鑫父亲致歉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周虎城

 

    在得知药家鑫之父药庆卫家庭的真实情况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在药家鑫被判刑前的一次电视辩论节目中,鄙人力主判处这位年轻的凶手以死刑。判死刑并没有错,任何人都应当为其犯罪行为付出相应代价。但在争辩的口角之中,显然我受到了误导,把药家鑫视为了特权家庭的一员。这其中,有一定程度是受到了药案受害人张妙的代理人、西安某高校副教授张显所发所转网络言论的误导。因此,在药庆卫状告张显一案中,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在一个信息化碎片的时代,找到真实的信息是多么的重要。

    药庆卫称,张显在其开设的多个微博、博客上捏造事实,对他进行恶意攻击,污蔑他收入非法等,“大量不实言论,让我们雪上加霜,亲属因谣言远离使我们孤立无助,家里犹如人间炼狱”。在药庆卫的起诉状中,在第一次的诉讼请求中,仅是要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未要求张显给予一分钱的补偿。对此,张显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气概,表示“这是个无聊的游戏,我陪他玩”,“与某某的生命相比,药庆卫的名誉一文不值”等等。但在药庆卫看来,此举对其造成了进一步伤害,因此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张显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20家媒体上连续刊登30天3000字的道歉信,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一元钱。对此,张显回应说:“这个玩笑开大了。我一个平民百姓,能在这么多家媒体刊发3000字的道歉信?这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最新的微博上,张显则继续和药庆卫辩护律师兰和开战,并邀请其辩论。

    辩论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或者说,我们有没有被不实的言论所误导。从各方面的调查来看,药庆卫显然不是什么特权人士,也不是什么富豪大款,只是一名普通百姓罢了。张显在当时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任何人不管他权有多大,官有多高,背景有多深,家里多么殷实有钱,只要他撞了法律这根红线,那他在正义和法律面前都会变得苍白无力。”此话掷地有声,确属正义之言,但在当时情景下,网友难免会据此判断药家背景深厚。对特权阶层不满的社会情绪之火一旦被点燃,再难熄灭。于是,网络上下,对药家的指责之声滔滔不绝。道理不错,对象错了,其结果便是天上地下,错得离谱。这个案子已经不是药家鑫该不该死的讨论,不是张显代表张妙家庭来维权的对错,而是药庆卫要维权和张显的表达权有没有底线的问题了。

    不管如何,当时的社会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劫持了。非理性成为主流,药家鑫为他的杀人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问题在于此罪并非其家庭行为,却让其家庭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显然,被劫持的社会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公平、公正的。我们应当反思,在出现某一事件后,我们是不是应当谨慎、谨慎再谨慎?是不是应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慢一点下结论?是不是应当着力于推动相关方面掌握和发布更多的信息以窥全貌?

作为曾经在药案中被误导的人士,谨向药庆卫先生致歉,向公众检讨。

2011年09月07日 08:27
http://news.ifeng.com/society/special/yaojiaxin/content-2/detail_2011_09/07/9002120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