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张薇:江西工业园吹响?“集结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10:31
江西日报《赣商》杂志记者.石鹏  报道

    2月16日,江西省开放型经济暨工业园区工作会议在南昌如期召开。记者获悉,2007年江西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4.7%、财政总收入的30.7%、税金总额的36.5%、出口总额的97%均来自于工业园区。

    这组“豪华”数据,当仁不让的喜获江西各界“哇”声一片。

    从最初的“蹒跚而行”到如今的“日上长空”,江西工业园区的发展走过了17个春秋。虽然,这其中有过“漫长而痛苦”的历程,但今天的成就依然实属不易。犹记得艰难发展的1991年,也记得疯狂招商的2005年,还记得被逼 “瘦身”的2006年,以及卓有成就的2007年。

   2008年,江西工业园区,是光荣,是躁动,是希望,还是迷雾?

尴尬的阶段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郭胜伟曾在《科技工业园文化论》一文中将中国工业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填充阶段和集群阶段。

   “其实,江西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任赖向记者介绍道,首先是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大概是从1991年到2000年,这十年中整个江西省内的工业园区发展都非常滞后。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江西缺乏发展工业园的经验,另一方面,江西作为一个中部农业大省,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实现 “大开放”。当然,这里面也有着投资环境的问题,作为崛起中的内陆城市,当时整个江西的投资环境都不太好。

    其次是快速发展阶段,主要是从2001年孟建柱调任江西省委书记后开始。这一阶段江西省围绕工业化战略为核心的主线,逐步实施了解放思想和大开放的主战略。在此背景下,江西省的工业园区发展非常迅速,最多时达到了近150家。这期间,江西省的各级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招商政策,如省市领导定期带队去广东、深圳、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和地区进行招商。另外,每年还定期举办“赣台经贸会”、“金秋经贸月”等大型的招商活动。

    但也有不少地方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如利用优惠政策牌、零地价牌、让利牌等进行“盲目招商”和“任务招商”。

    为此,中央政府自2006年4月份开始推出以“把紧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此情况下,江西全省的工业园总数不得不进行了“瘦身”,从调整前的近150家锐减到96家,裁减了近30%。总规划面积也由调整前的近175万亩减少到约77万亩,用地面积减少了近56%。

    2007年对于仍在调整发展中的江西工业园来说,值得回忆但更值得警觉。“虽然成绩不斐,但也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整体发展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缺乏完善的投资环境和软性服务等。”任赖说。

问题与症结

   在2008年的新形势下,是什么制约了江西工业园的发展?上述问题的症结又是什么?

   采访中,南昌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陈斐向记者直言,制约江西工业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集群。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但放眼江西全省,主要的产业集群只有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家电产业群、宜春经济开发区的医药产业群、贵溪工业园的铜及其深加工产业群等。而这些工业园仅占全省总数的7.4%。

   “而在现有的产业集群中,也凸显了聚而不集的‘孤岛’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不够长,而且不完整,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及相关配套服务基本上在园区之外。”陈斐认为,江西许多工业园区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甚紧密,绝大多数产品从研发、加工到销售基本上由各家企业独立完成,这对园区的发展都是弊大于利的。

   “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是政府‘软环境’的完善和实施。”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宣传处的汪南补充说,相比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江西的投资“软环境”还存在许多不完美的地方。“筑好了巢,却难以引入金凤凰”,或者“引来了金凤凰却又留不住”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南昌桑海经济开发区、新建长堎工业园区以及鹰潭眼镜工业园等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何能在江西省内“引领风骚”?对此,汪南给出了答案,南昌国家高新区是江西省科技经济特区,享有国家赋予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并建立了一级财政独立金库,使进区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得以真正落实。

    另外,高新区还切实履行了“亲商”、“抚商”的管理理念,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汇编成册,使高新区各项工作和有关政策的落实得以进一步制度化、公开化、规范化。

    “但工业园的辉煌并不是短时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汪南表示,江西工业园要在2008年真正实现异军突起,就必须破除上述两大制约因素。

特色经济

    如何破除产业集群这一制约因素?

    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曾是这样要求的:“我们要通过加强产业配套,做大做强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型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今后带动江西省经济振兴的增长极。”

    其实,布局集中并非就是企业简单的排队群集。形成区域“块”状经济才是现实的选择。放眼中国,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信息业、浙江绍兴的印染业、大唐的袜业、海宁的皮革业、广东惠州的家电业、东莞的电脑业等,无一不是以 “块”状经济决胜于区域经济乃至全局经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工业园先迹,或许正是江西发展工业园应该借鉴的“蓝本”。对此,南昌市和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武茂归纳了自己的观点,徐武茂认为,江西应该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继续走高成长型的工业园之路。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密切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打造区域共同品牌,使各工业园区成为一个个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经济“块”。

    另外,对于具有多个特色产业的地方,还可以采取以特色龙头产业为核心,推动和促进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如九江市星子县的温泉旅游业。星子县最早开发的并不是温泉旅游业,而是房产业,但发展并不理想。其后,当地政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温泉特色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房产业的发展。如今,“温泉”已经成为了星子县名副其实的地域“名片”。

    同时,政府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不符合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企业坚决说“不”,要让江西在成为承接热地的同时,依然是绿水青山。

软”环境

    如果说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实体是江西工业园发展的终极目标,那么政府作用下的“软环境”则是客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南昌昌东工业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邓涛向记者展示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昌东工业区为何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这与“软环境”的营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邓涛告诉记者,昌东工业区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机构,能够为入区客商提供高质的服务。为了办好“昌东”,区政府将规划、投资、土地、计划等经济管理权限全都下放给工业区管委会,客商到区内来投资,从洽谈到注册、开业一系列手续均可在区内完成。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警务区和经济“110”服务,随时对企业进行跟踪保护。此外,工业区还提出“大发展”、“大作为”,以及“宁可自身千辛万苦,不让企业一事为难”的发展理念和服务宗旨。

    对此,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副处长王平俭表示赞同。王平俭认为,要想 “引来并留住金凤凰”,就必须在“软性”服务上做足文章,给 “金凤凰”们一个“亲商”、“安商”、“扶商”的人文环境。惟其如此,才能为江西工业园的发展增添长足的后劲和活力。

    如何更好的做优这一切呢?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王平俭不假思索的回答说,首先,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外来投资者们营造一个规范、透明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等行为。政府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坚决维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其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政府各管理部门要按照精简效能、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要求,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对园区的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实行“一站式”的办公和联合年检制度,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个地点收费、一个中心投诉。”

    “当然,新闻舆论部门也要积极搞好改善软环境的舆论宣传。”王平俭笑言。

后记:

    关于软、硬环境建设,相比较而言,硬环境建设目标明确,社会各界对之有切身感受,易于评判。而软环境看不见摸不着,当下人们既使感受强烈,也多是抒于己见。

    因此,如何认识工业园区软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如何比较、借鉴国内外同类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如何更好地结合江西发展的实际,更加深入的思考江西工业园区软环境的建设和实施,将是江西工业园区跨上发展 “快车道”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江西由“承接基地”变为“承接热地”的现实选择。

    总之,一句话,是江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选择了工业园,是江西在中部强势崛起的目标选择了工业园。而这一切,都决定了江西工业园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风起兮云飞扬。2008年,面对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就让江西工业园的“集结号”吹得更嘹亮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