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14号郭蕾照片:光塔路 一塔阅千年蕃坊留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1:57:27

光塔路 一塔阅千年蕃坊留名痕

 

地理广州

中国最早的蕃客一条街

唐朝盛世,加上陆上丝绸之路因为边疆战事而日渐萧条,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便日益兴盛。外国使节纷至沓来,满载异域的珠宝香料,在广州与中国官方交易后,运回丝绸、茶叶和瓷器。由于当时的航船为借风航行,需要依靠海上的季风,一般冬天靠东北信风,夏秋则借西南季风。因此抵达广州做生意的人或者外国使节便要在广州居住几个月,才能往返。这期间,他们需要食物、住宿和采购货物。当时朝廷为了方便管理,便在珠江边上划出一片土地供他们居住,他们往往被称作“蕃客”,这一片地方就是现在的光塔路,当时属于广州的城外。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外国侨民居住区。

唐代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六条定期航线,这六条航线都集中在广州,最著名的“广州通海夷道”经过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沿岸诸国,航程89天,途经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那时众多船只从广州黄埔出发,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等海域,抵达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把沿途的特产象牙、明珠宝石、香料等运到中国。马强所著的《远去的商队:广州伊斯兰文化千年血脉》中提到,唐代天宝年间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与其同行的日本真人元开途经广州时看到码头上当时外国船只来唐的盛景,在其《唐大和尚东征传》里写道:“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来船,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船深六七丈。”

到了宋代,蕃坊的繁华程度随着广州作为海上港口一哥的地位达到兴盛,据十世纪前阿拉伯的历史学家统计,居住在蕃坊里的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各种宗教人士达到20万人。按照宋朝的制度,从当时居住在蕃坊里面的人中选出“蕃长”来进行自我管理,其模式无异于中国的官员。不过这种兴盛到了元代,便逐渐被泉州取代。

情怀亚洲

开放多久就兴盛多久

在八九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就已经来到中国,诸如香料、象牙之类的奢侈品多经他们流入中国。而在当时,这些奢侈品有些只有政府才能购藏,并不允许民间流通。从《旧唐书》里面的《大食传》可知,阿拉伯使节第一次来中国朝贡应该是在651年(唐永徽二年)。经过唐代近两百年的发展,蕃坊成为名副其实的穆斯林社区,不仅以光塔寺(也称怀圣寺)为标志,其人群也以阿拉伯人为主体。

唐朝的兴盛与其对外相对开放的政策也不无关系。唐初修订的《唐律》,从原则上尊重外国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赋予一定的民族自治权,让外国侨民安居乐业。唐朝往岭南派驻专使,主持贸易事务,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兴盛时期的重要标志。最早的专使叫做“市舶使”,负责管理海路朝贡事务,总管东南海路通商以及税收征管。当时蕃坊兴盛的情况到底如何,从南宋方信孺的《南海百咏》和清代樊封的《南海百咏续编》中可窥一斑。而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记载,黄巢之乱时他们首先想到聚敛了巨额财富的蕃客。“黄巢率兵攻破广州,杀回教徒、犹太人、基督教徒、佛教徒,为数近十二万以至二十万人”。尽管这一数字仍只能看做范的个人推测。

在7-8世纪,世界上并存着三个强国:西方的拜占廷帝国、地跨亚非欧的阿拉伯帝国,还有东方的唐帝国。作为强大的国家被临近民族模仿,在学者费正清看来,唐朝之前没有,之后也不曾再有。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使很多中国器物被阿拉伯人广泛使用,其制作的技术也已经西传。

到了宋代,尽管在国力上被学者们看做积弱积贫的时代,但是海上丝绸之路却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不仅表现在法律和管理的完善上,如设置并逐步完善市舶司,派遣使臣招诱海外商客,处罚办事不力的官员等等。

明清以后,欧洲人逐渐成为海上贸易的主要力量。但在唐宋时期的广州,可想而知的是,正宗的“老外”当然是阿拉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