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战场区域西瓜影视:蒙自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20:42:48

蒙自县

蒙自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国土面积2228平方公里,辖7镇4乡、86个村(居)委会、1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91个自然村、992个村民小组,共有汉、彝、苗、壮、回等19种民族。蒙自县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海拔最高处2567.8米、最低处146米,北回归线横贯县境,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

 

目录

·                                 • 简介

·                                 • 自然区位

·                                 • 历史沿革

·                                 • 县情特点

·                                 • 发展现状

[显示全部]

蒙自县-简介

 

蒙自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国土面积2228平方公里,辖7镇4乡、86个村(居)委会、1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91个自然村、992个村民小组,共有汉、彝、苗、壮、回等19种民族,总人口39.0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3.03万人,暂住人口6.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31万人、农业人口26.45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58.5%、80%。辖区内有省级蒙自经济开发区和省级红河工业园区。

蒙自县-自然区位

 

蒙自县

蒙自县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海拔最高处2567.8米、最低处146米,北回归线横贯县境,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8.6℃,年均降雨815.8毫米,全年无霜期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时。蒙自坝是云南省六大坝子之一、红河州乃至滇南最大坝子,坝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4%,高于全省坝区面积比重18个百分点。全县可耕地110.45万亩,人均3.34亩。境内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2.12亿立方米,城市日供水现状6万吨、中远期规划16万吨,坝区水利化程度达75%。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现代特色农业深度开发。同时,孕育了银、锡、铅、锌、铜、煤、大理石、磷、铀等丰富矿藏,其中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已探明为我国目前最大银矿。

蒙自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西南内陆通向东南半岛地区的咽喉,处于辐射国内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两大“扇面”的交汇点和昆(明)河(内)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北距省会昆明289公里,南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168公里,东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滇越铁路和在建的泛亚铁路东线(昆明—新加坡)纵贯县境,在建的昆(明)河(口)(国道326线)和广(西)临(沧)(国道323线)两大高速公路在蒙自纵横交汇,并计划在蒙自新建红河机场,计划开发距蒙自58公里可直抵越南海防港的红河水运,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枢纽。

蒙自县-历史沿革

 

蒙自已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2100多年建县史。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贲古县,属益州郡所辖24县之一。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置蒙自县至今。中法战争(1883~1885年)结束后,清·光绪十三年(1887),为适应对外通商需要,清廷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续议商务专条》,指定开广西龙州和云南蒙自为通商处所,蒙自成为中法之间的“约开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设分巡临安开广道,下辖临安府(今建水县一带)、开化府和广南府(均属今文山州一带),兼管即将正式开关的蒙自海关关务。由此,蒙自成为云南近代史上的滇东南军事、政治中心。光绪十五年(1889),蒙自海关落成并正式开关,这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也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县人民政府隶蒙自专区,专区行政公署驻蒙自。1957年11月18日,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自治区(驻地在今元阳县)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驻蒙自。1958年7月,红河州人民委员会由蒙自县迁往个旧市。1992年11月26日,蒙自县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年12月18日,被列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县。1999年2月5日,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试验示范区。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红河州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同年7月11日,云南省政府滇南中心城市现场办公会研究决定,建设以蒙自为核心的个(旧)开(远)蒙(自)——滇南中心城市。同年11月18日,红河州建州46周年暨州府迁移蒙自庆典在蒙自举行,标志着红河州州府正式迁移蒙自县暨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同日,“云南省红河工业园区暨红河钢铁有限公司百万吨钢铁项目奠基仪式”在蒙自县雨过铺镇举行,蒙自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标志着红河州新型工业化战略全面启动实施。

蒙自县-县情特点

 

区位显要,雄镇南滇。蒙自是云南乃至大西南连接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枢纽,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齐备,有着构建区域性国际大通道枢纽,通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和建设进出口加工业基地的便利条件。蒙自为历代屯兵重镇,1915年朱德在此率部誓师护国讨袁,现为全国驻军最多的县份之一。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蒙自,是云南建县最早的24个千年古县之一,在云南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曾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当时云南8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通过蒙自转运。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外国银行、第一条民营铁路、第一个外资企业、第一个驻滇领事馆、第一个火电站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产生。1928年,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1938年,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曾迁来蒙自,闻一多、朱自清等著名教授驻蒙讲学。蒙自成为云南近半个世纪的商贸、金融、交通运输和外事活动、革命活动的中心。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保”文物单位6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蒙自承载着边地文化、中原文化、党史文化、军旅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丰厚积淀,成为云南近代工商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堪称一座彪炳史册、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现代科教、体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较大潜力。

土地宽广,物华天宝。蒙自是滇南第一大坝子,是资源富集、潜力巨大的投资创业热土和北回归线上最适宜人居的绿色家园,具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优越条件,是享誉神州300年并被郭沫若誉为云南食品中“一朵瑰丽的山茶”的“中华名小吃”——“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和历经700个春秋铸就的中国石榴之乡、中国十大知名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我国目前最大的银矿和正在崛起的世界最大的铟冶炼基地。

蒙自县-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创新机制增活力,务实拼搏求跨越,推进了各项事业提速提质提效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8.7%;人均GDP达7506元,提前五年实现了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2029元,比上年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3.3亿元、2.21亿元,年均增长24.7%、24.6%。一般预算收入2.15亿元,增长59.4%。“十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64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68倍。2005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合计66.49亿元,现金收、支合计200.7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3倍、3.35倍;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5.7∶26.9∶37.4变为2005年的24∶35∶41。城市建城区达20平方公里,居滇南首位。蒙自县被评为2005年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跻身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行列,还相继被列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首批科技工作试点县和云南省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成功协办了“中国电影百年·红河电影周”活动和“云南省第七届民运会”,成为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的主赛场之一,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云南省首批“平安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县、中国西部最具特色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

蒙自县-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蒙自县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区位、自然、人文、产业、行政等战略资源优势,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按照“46663”的发展思路,即围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四大目标,实施产业强县、城市兴县、文化立县、环境优县、开放活县、民本稳县六大战略,培植矿冶加工、特色农业、生物创新、房地产和建筑建材、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六大产业,建设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物流商贸旅游、金融、信息六个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着力壮大支柱产业,打造实力蒙自;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活力蒙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蒙自;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打造平安蒙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和谐蒙自;培育城市文化个性,构建滇南之心,打造魅力蒙自。

蒙自——这一和谐发展的新州府、新兴产业聚集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家园、滇越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多元文化名邦和红土地上的科教城,必将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激流勇进,奋发有为,在祖国南疆沃土展翅腾飞!

蒙自县-特色产业和产品

 

蒙自甜石榴

农业产业和农产品

近年来,蒙自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主题,着力实施种植业“8512”工程和畜牧业“十百千”工程,逐步形成了以优质稻、烤烟、甘蔗、水果、蔬菜、蚕桑、畜牧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

蒙自甜石榴:蒙自种植石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目前,全县种植面积9.5万亩,产量10余万吨,产值达2亿元。3万亩连片种植的石榴园,形成了生态观光旅游景区。

蒙自甜石榴外形美观、皮薄、个大、籽粒大、核小且软、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高,营养丰富,且成熟早、上市早,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蒙自甜石榴1993年被评为云南省优质水果;1996年蒙自县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九五”水果(石榴)商品基地县;1999年获世博会蔬菜水果类最高奖;2002年

蒙自大枇杷

被农业部批准为南亚热作名优水果石榴基地;2003年获得了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认证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万亩石榴园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和中国十大知名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9月在昆明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银奖,同年11月,116株蒙自石榴树移栽于钓鱼台国宾馆。

蒙自大枇杷:蒙自种植枇杷历史悠久,气候适宜枇杷的生长,成熟早,枇杷具有果大、肉厚、味甜、汁多、产量高等特点,具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之功效,是重要的保健果品,是蒙自特色水果之一。目前,全县种植枇杷3.14万亩,产量2300多吨。预计,到2008年,全县大枇杷将发展到5万亩,进入盛果期,年产鲜果可达4万吨。

蒙自小红枣

蒙自小红枣:小红枣是蒙自水果产业中的三大果品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肉厚、口感好等特点,适宜加工,耐储运。2005年9月在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质水果奖。目前,全县小红枣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2100吨。

蒙自优质稻:蒙自种植优质稻起步早,1996年起引进13个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和技术研究,其中采用“三圃制”对优质常规稻“云恢290”和“滇屯502”进行原种繁殖。经田间试验,“云恢290”纯度达99.99%,“滇屯502”田检达一级种标准,经提纯复壮后的“云恢290”原种抗性增强,品质优越。目前,全县种植优质稻发展到5.1万亩,平均单产557.6公斤,总产2844.54万公斤,年生产优质大米1706.72公斤。

工业产业及产品

蒙自现有县属工业企业77家,中央、省、州、市属工业企业22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42亿元。工业产业有矿产冶金、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制糖、印刷、医药、机械制造等22个门类。工业产品有铅、锰矿、原煤、白银、电池、白糖、胶鞋、清酒及化肥、轻工机械等200多种。工业产品销往全国,部分产品出口到欧美亚三大洲的10个国家和地区。

红河钢铁有限公司:位于红河工业园区,占地近2000亩,总投资14.2亿元。一期工程50万吨钢项目已于2005年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从2005年3月启动,2006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00万吨钢的产能,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5亿元。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11日,是一家集资源勘查、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的大型矿冶企业,公司拥有资产4.5亿元。与中南大学共同组建了“科技产业化基地”,首开云南民营企业省院省校合作共建科技-产业绩效平台先河。目前,已形成年出矿60万吨,日处理原矿4000吨,年冶炼高纯铅2.5万吨、粗银60吨的生产能力及与之配套的安全、环保工程。主要产品有锡精矿、锌精矿、铅锌矿、铅锭、白银、锑锭等,2007年,公司将形成年产50吨电铟的生产能力,净增产值6亿元。

地方土特产

过桥米线

蒙自过桥米线:蒙自是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蒙自过桥米线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在蒙自县城南湖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环境十分幽静。县城内有一姓杨的书生为了赴京赶考,苦于城里人声喧哗,就到这里刻苦读书。为使丈夫安心学习,他那勤劳贤惠的妻子每日坚持为他送饭,但因离家较远,途中还要过一座桥才能到达小岛,等饭菜送到时已凉了。一日,妻子把家里一只肥母鸡宰杀炖熟后,把鸡切成块连同米线盛人装鸡汤的罐内,急忙给丈夫送去,岂知走至湖桥时因疲劳过度晕倒在地,送到醒来时,已不知过了多久,她连忙爬起来奔向丈夫读书处,待到丈夫面前,揭开盖子,见罐内鸡汤仍十分烫手,原来是鸡油将汤覆盖保温之故。她从中得到启发,后来常变化着花样把肉片、生鱼片等来入汤中和米线一起入罐送给丈夫吃,丈夫深受感动,刻苦攻读,终于金榜题名。后人听说也如法炮制,过桥米线因此得名。

蒙自过桥米线以“菊花过桥米线”为最佳,其配料考究,调味齐全,制作精细,汤味香醇。其制作首先是煨汤,故入猪骨、猪肉、鸡鸭等浑料煨煮。煨煮时火功要考究,先用旺火.

将沫打净后用中火,尔后再用文火。其次是氽汤的肉片要精而全,可用鸡脯、猪脊片、猪腰片、猪肝片、鲜鱼片(乌鱼最佳)等。再次是配料制作,配料制作要注意色美味鲜,主要有鲜菊花、草牙、豆腐皮、豌豆培、豌豆尖、韭菜、葱花、芫荽、姜沫、地椒、还有芝麻、辣椒油、胡椒粉、味精等。食用时,先用大汤碗放入味精、胡椒、鸡油(猪油也可)等、然后将沸汤舀人碗内,油脂即上浮,将热汽盖住。看似冷汤,实为滚烫。尔后将生肉片或鹌鹑蛋这类不易速熟的食物投入汤碗中稍作删烫,再下全生或半生的鲜菜及配料,最后把上等、韧性较好的米线掺入,米线可边吃边加。此时,碗内粉白的肉片、金黄的菊花、白嫩的鱼片,洁白的草芽、碧绿的葱花、红亮的椒油浑为一体,五颜六色使人馋涎欲滴。  

年糕

蒙自过桥米线由于风味独特,很受群众欢迎,并广为流传。如今,过桥米线普及到了省内外许多地方,深受中外顾客的青睬。过桥米线经过历史演绎,由于各地配料及制作工艺不同,味道也各异,所下烫之料从沿海一带的生猛海鲜,到云南的山珍,无所不有。

蒙自年糕:是云南省传统的名特食品之一。据传,蒙自年糕产生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民国初年,新安所人熊兆林制作的年糕颇负盛名,县城江星斋制作的年糕也颇有名气。1982年和1983年,曾被评为“省优”产品;1990年,获中国妇女儿童用品40周年博览会铜奖。

蒙自年糕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洗净后磨成粉状,配以红糖(或白糖)、火腿、芝麻、玫瑰、花生米等辅料调成浓糊,盛入小碗薰蒸至150℃,成形出笼,冷却后从碗中取出即可出厂。年糕形呈半球状,每个约重500克,外表光滑,色泽油润,糕质细腻,糍实柔韧,入口香甜。切成薄片用油煎炸后食用,外酥内糯,尤为香甜可口。具有表面光滑、晶莹油润、品质细腻、味香清甜、柔韧适口、久食不腻等特点。

蒙自县-旅游景点

 

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会址

位于蒙自县东27公里芷村镇查尼皮村。1928-1931年春,曾是全省早期革命据点之一。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云南省委主要领导人王德三,吴澄,李鑫,吴少默,刘玉瑞等同志都转移到蒙自工作,开辟了查尼皮等农村据点。在查尼皮,小东三等地发展党的组织,办了两期党员培训班,成立了以查尼皮为中心的10多个农民协会,建立了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下的第一支游击队,召开了多次党的重要会议。1928年4月13日,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在查尼皮召开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7人,通过决议案9件,选举省临时委员会领导。会址为游击队长佴三的胞弟杨自林家,后遭火毁,1991年修复。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旧址

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合大学迁至云南,其中文法学院曾设在滇南重镇蒙自,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在蒙自的校舍,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关,法国临时署和哥胪士洋行和武庙街周柏斋的住宅"颐楼"等处。其中颐楼有名听凤楼,既是联大的女生宿舍,又是蒙自县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占地约23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单檐硬山顶三层楼房,院中古榕成荫,典雅幽静。1983年公布成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宝洞

在蒙自县南20公里五里冲水库。石灰岩溶洞,深约500余米,由三个厅堂组成,洞内景色既有凝固的石瀑布,又有定格的石梯田,高低错落,令人叹为观止,与洞外五里冲水库相映成趣,为蒙自理想的旅游胜地。

王喆墓

在蒙自县新安镇南1公里黄栗树坡。圆形围石封土墓,墓高1米,径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贡生,早年科举失意,在本乡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其门人王诺,尹宗梁,杨潞,王锡圭等皆以文学成名,著有《王喆诗集》传世。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

玉皇阁

又名通明阁。在蒙自县城承恩街口东侧,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玉皇阁及东西两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阁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顶,通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阁内存明永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阁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阁碑记》 。东西两阁位于玉皇阁两侧,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顶,通高12米,面阔,进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筑风格,三阁鼎立为蒙自县城时代最早的一组建筑。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