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凡响的广告:蛙的冬眠习性可以改变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0:53:27
蛙的冬眠习性可以改变吗?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15 11:03:33   [林蛙养殖技术]

蛙为变温冷血动物,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为抵御外界的低温,顺利渡过食物短缺期,具有冬眠的习性。这是蛙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是一种有利于其生存的良好性状。蛙冬眠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密切相关,在自然状态下,每年秋末(9月中下旬)冬初当水温降至15 C时,蛙的活动和捕食减少,温度降至10℃以下时进入冬眠。冬眠前牛蛙选择避风、温暖、湿润的地方躲藏起来,或入洞穴或进入离地面30~40厘米的冻土层之下,或在水深60~100厘米的池底泥、石块下完全潜伏,不吃不动。春季温度回升达10℃以上时,解除休眠,从原栖息处爬出开始活动觅食,这时的时间大约是4月初至4月中旬。蝌蚪的耐寒能力稍强。水温降到4 C时才进入冬眠,水温上升到5.8℃时冬眠解除,在冰层下60厘米深的水中仍能够存活。
蛙在冬眠期间停止摄食,依靠肝脏和体脂中贮藏的营养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因此冬眠后蛙的体重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特别是在冬眠后期,由于蛙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造成蛙的大批死亡。因而在冬眠前要加强喂食,增加蛙体内养分的贮存量,越冬期间注意管理,埘于提高越冬成活率非常重要。
在了解到蛙的冬眠习性之后,如果进行人工养殖,就可以创造绦件,控制温度,打破冬眠的习性,延长生长期。如通过修建温室‘、塑料大棚,使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并通过驯食给蛙提供足够的饵料,不仅能使蛙顺利地越冬,而且能够在冬季照样生长,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林蛙的冬眠期可分为4个阶段。从9月中下旬到翌年4月初或中旬,约6个月的时间,可分为人河期、散居冬眠期、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


1.入河期
从9月中下旬到10月初,为期半个月,这个时期的林蛙陆续从陆地上进入水中越冬,这时的水温和气温在10C以下,高于这个温度范围.林蛙则不入水。在一般情况下,大约有半数的林蛙在一两天晚上集中人河冬眠。但有时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出现,如不降雨或降雨过早或过晚,集中入河的现象不明显,分散陆续入河。在整个人河期,林蛙在水中的生活是不稳定的,水温高出10 C,林蛙则登陆上岸,在岸上活动,甚至重新开始吃食物。待温度降低,再进入水中。实际上这个时期是营水陆两栖生活。
2.散居冬眠期
从10月初到11月初约为1个月的时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散冬眠,广泛分散于河流各处。无论急流还是缓流,深水还是浅水。水边还是河心,各处都有林蛙栖息。林蛙在散居冬眠期不稳定,经常变更栖息场所。
3.群居冬眠期
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共5个月左右的时间群居冬眠,这时林蛙有明显的集群现象。集群现象是林蛙冬眠的特点,是特殊的冬眠现象,实际是一种集体冬眠。有数十只甚至数百只 集中到一个冬眠场(树洞、大石块下面的空隙等),相互拥挤.堆积挤压在一块,形成一个蛙堆或蛙团。群居冬眠是动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许多蛙集中在一起.有利于降低新陈代谢,减少体内的物质消耗,这对保证林蛙的安全越冬,保证。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群居冬眠并不意味着所有林蛙完全集群,实际集群冬眠的蛙只是群中的一部分,尚有相当多的林蛙仍分散冬眠。
4.冬眠活动期
从3月末至4月上旬。大约10天左右,是冬眠活动阶段。此时,林蛙开始活动,冬眠群体分散。原分散冬眠的林蛙也从冬眠场出来,在河里短距离游动。虽然活动。但不上岸,仍在河流中生活。另外,此活动期是林蛙繁殖的准备期。
林蛙的幼蛙冬眠方式和成蛙冬眠有所不同。幼蛙没有集群冬眠现象,也没有冬眠活动期。
林蛙除了水下冬眠,还有地下冬眠的现象。地下冬眠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冬眠方式。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因素变化,如秋天干旱少雨,林蛙难以集中下山人河,或者秋季突然降温,大雪或冰冻提前到来,林蛙来不及下山。被迫转入地下冬眠。有时寒潮退去,气温回升,常有一部分或大部分从地下出来。下山人河冬眠。如果寒冷持续时间长,林蛙有可能继续留在土里越冬。
林蛙和牛蛙、美国青蛙一样,其冬眠的习性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可以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来改变或延长其生长期,缩短冬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