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爆破剂:在坦桑尼亚拉“私活”的竟然是自行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53:32
 

【坦桑尼亚】拉“私活”的竟然是自行车

(2011-09-05 00:23:39)

拉“私活”的竟然是自行车

文/图 龙世界

 

我小时候的中国,城市里的个人交通基本都靠自行车,甚至百里之遥的边边坎坎,自行车都是最为基本的交通工具。还记得一位伯母的母亲是日本人,80年代初从日本探亲带回来的照片里,都是小洋房和汽车,看着那照片的感觉,就像一本画册,不亚于孙敬修讲的童话,根本是触不可及不现实的世界。现如今,全世界都看得到,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再提高的汽车排放标准和车辆摇号限购,那个我想象中的童话,已经变成了满大街的车满为患,而骑自行车也变成了“低碳减排”,成了提倡和推崇的“环保”行为。

坦桑尼亚西北部的Shinyaga省,离达市差不多100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没骑自行车去,这个不管你信不信,我还真是开车去的。因为当天从达市出发的时间比较晚,路途也很遥远,为安全起见,我们中途过了一夜,第二天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旅途奔波后最想找一个住的地方先休息一下,价格暂且不说,一座省府竟然找不到一家像样的旅馆,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也就难怪会出现本文后面的故事了。

第二天,早晨的Shinyaga城,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有点单薄的自行车后面放了三个饮料箱子。

 

卷起来的裤管、红色的人字拖,高高大大黄色车胎的自行车,车轮盖儿亮得可以晃出人影儿,这是用心呵护的宝贝。

 

竟然都是彩色的车胎,红的、黄的,后面这辆,前轮是蓝的,后轮是绿的,色彩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心理愉悦。

 

早晨都是有点急匆匆赶路的人,摩托车上衣服颜色与地面差不多的人,那是警察。这种国家体制内享有一定特权的阶层,已经进入了汽油时代。

 

看这家的“先生”多体贴,早晨“妻子”要出去,咱没汽车不要紧,俺骑自行车送你去。后面的小哥儿,都拿他当榜样,不错眼神儿的一路跟着学习。

 

这“兄弟”俩关系也不错,家里只有一辆车,一人带着另一个。

 

这是肿么回事?夹着牛皮纸袋的一看就是过来办事的,那骑自行车的,手在后面口袋里掏着什么。

 

骑自行车的竟然是在给那个人找零钱。

 

哦,这下我懂了。原来这满大街跑的自行车,竟然是商业行为。坦桑尼亚西北腹地这个贫穷的地方——拉“私活”用自行车。

 

画面里一共五辆自行车,其中三辆都已经有人光顾了。

 

后座上的妈妈有着标准的坦桑尼亚身材,看后轮的受力情况,您这分量还真不轻;她的穿着打扮还有那只塑料桶,都是当地妇女的标准配置。骑车的小黑哥,鞋子很炫,还穿了袜子,这和放眼一望的人字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身披Kanga的打车妇女;车夫红带白底人字拖。

 

自行车拉活儿,这客人穿着打扮什么样,你一眼就能看到。最具当地特色的分体大花裙。

 

阳光下扎堆儿的摩托车,想都甭想,肯定是“黑摩的”了。

 

与这些抬着屁股、猫着腰骑自行车溜活儿的人来说,他们轻松了许多。其实,每个骑自行车人的心里,都揣着一个摩托车的梦。

 

摩托车烧油费钱,不太适合满大街的溜达,所以都在这里趴活儿。要说这地方有点凉是真的,可你们也不至于都穿着大棉袄啊(坦桑尼亚骑摩托的人都这打扮)。后来向黑人打听了一下,说这个SANLG的摩托车,动力很强大,开起来风好大,就得需要穿成这样。质量好价格还便宜,地道的中国货,我这还是头一次听黑人夸中国的东西好呢。

 

没急事的,可以慢悠悠的叫辆自行车,着急的就打个“摩的”。

 

上座率也不低,这里有着各层级消费群体。

 

让俺再让一个交易过程。拉活儿的自行车,价格全凭双方协商,通常近点的地方100-200先令搞定,远点的大概就要300-500先令了。右边这个客人实际需付300先令,手里拿的是1000先令(RMB4元)。

 

骑自行车那位说,我没有零钱找给你,只有500先令(RMB2元)。

 

客人很大方的说,没关系,下一次有机会再坐你的车,给我打一个对半折。

 

前有车灯后有车架,双色轮胎、强壮的筋骨。我身边有人用它去过西藏,还有人用它丈量中国,更有甚者,现在就行走在环游世界的路上。这种简单方便的交通工具,在这偏远的小城,支撑着一个家庭的生活。

 

201195日于坦桑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