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紫薇:印度:双城碎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3:14
 来源:财经网 时间:2011年9月5日

  印度人的真实生活大多不如电影中的春和景明。而看电影,应该是他们摆脱现实苦难暂时将自己麻醉的一剂良药。终于理解为什么印度电影中要加入那么多歌舞,只是为了能让人感到快乐

印度的地标:泰姬陵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海边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从北京到印度的飞机在这里中转。餐厅与客房间隐匿着一小块池塘。水面被墨绿色荷叶铺满,几枝蓝莲花迎风摇曳。为找到一个更近的视角拍摄,我试图站到池塘中央的岩石上。可一脚踏出,岩石瞬间变成湿软污泥。再回到岸边,白色的裤子和鞋已被黏稠的黑色污泥沾满,干涸后便凝结成一个个碎片。印度德里与孟买的旅程,这就已经开始。

  德里:“你好先生”和“奶茶先生”

  对任何像我一样初次到印度的旅行者来说,走出德里国际机场的刹那,即将面对的都会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走出机场大门,马上感觉到空气的冷,比空气更冷的,是印度人的目光,像等待猎物的狼眼睛中发出的光。他们搜寻猎物的方法并不复杂。那些背着大包,手捧旅行书,脸上写着“我需要帮助”的人,是最标准的目标。他们捕获猎物的方法也同样简单,看谁能够以抢在其他猎头之前的速度凑到猎物前,然后换上一副截然不同的表情,说一声:

  “你好,朋友!”

  “你好,朋友!要出租车吗?”走到我眼前的这个人,面孔黑瘦,腮像被刀削过。堆积在脸上的虚假笑意让每一条皱纹都颤动起来。“不用,酒店有车来接。”我撒了个谎。我的旅行从不预订酒店,旅行中一直贯彻着一种随性的自由,属于随遇而安的类型。在机场广场绕了一周,没找到到市中心的廉价交通工具。不得不回到接机柜台,预订了一辆出租车。提前付费的收据上写着我要去的地方——“Main Bazaar地区”,德里最大的背包客聚集地。

  机场前的出租车横一辆,竖一辆,停得很随机。印度人的秩序和规矩,总是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呈现。我想可能是自己的左顾右盼再一次吸引了“你好先生”的注意,他如影随形地又一次出现在我身边。“你好,朋友,我可以帮你。”我说:“谢谢,我已经找好出租车了。”

  很快我明白了他说“可以帮忙”的含义——司机不会讲英语。当然,“你好先生”在第二次被我拒绝后同样没走远,他适时地再一次诡异出镜,并且转行成了翻译。“哦,我知道你要找的Main Bazaar”,“你好先生”做了个双手下压的手势,接着说,“放心,我们印度人喜欢交朋友,你就是我的朋友,放心!”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同车而行我怎能放心?可当我意识到我应该让他马上下车的时候,汽车早已从流光溢彩的机场驶入了每一寸都是陌生的高速公路。

  “你好先生”貌似热情地问这问那。“你从哪个国家来?你的名字?旅行还是工作?多大了?结婚了吗?为什么不?”开始我还礼貌地回答,后来干脆装睡不理。“你好先生”依旧执著,一个问题接着一个,始终得不到答案后,就慢慢变成无的放矢的自言自语。

  自然界有一条定律,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滚滚。这条定律在德里不能成立。半梦半醒间听到喇叭声、叫卖声、牛鼾声混成一片,车窗外仍旧是一片漆黑,似乎离万家灯火还很远。不过根据我的知识储备,我知道,德里到了。这就是德里。

  进入市区后,车速明显慢了下来,到处都是人、车、牛。汽车七拐八拐地过了几个路口,驶进一条小巷,然后在一家旅行社的门前停下来。周围一片黑暗,这显然不是我的目的地。司机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堆我听不懂的语言,“你好先生”同声传译并且化繁为简地说:“司机说他迷路了。”我说:“你不是认识路吗?刚才你还让我放心?!”“你好先生”说:“哦,德里有很多Bazaar,我也搞不清你要去哪一个”——开始跟我玩文字游戏。他接着说:“这里正好有一家旅行社,要不你自己进去问问。”

  旅行社的先生热情得过分,还没等我说明来意,就先端上一杯奶茶。茶温适口,热气腾腾。

  “奶茶先生”说:“有什么能为您效劳?”“我要去MainBazaar,那附近有许多青年旅馆,你是否知道……”“奶茶先生”抢过话头:“当然,我知道那个地方,您是否已经预订了房间?我可以打电话帮您预订,我们不收中介费的。”说后半句的时候眼睛还顽皮地眨了一下。

  连着打了两家青年旅馆的电话,反馈的信息都是已经客满。又打第三家,这一次“奶茶先生”把电话递给我,听到电话那头仍旧传来抱歉的声音。“奶茶先生”替我难过地说:“唉,现在是旺季,很多旅馆上午就满了。不过不用担心,我还有办法,我知道这旁边有一家很不错的酒店,也不是很贵,很适合你这样的背包客。要不然……”他希望我能主动就范。

  “要不然我再想想,谢谢。”我背上背包,走出旅行社的大门,并没有回到原来那辆出租车,而是叫了另外一辆,然后把自己和背包一起塞进汽车,扬长而去。当然,并不是所有德里的出租车司机都不通英语而且会经常迷路。很快,我就找到了Main Bazaar。下车后,抬头一看正是刚被我电话询问过的一家客栈,这里还有几个单人间空着。

  为那晚遇到的两位先生感到抱歉。尤其是“你好先生”,白耽误了几个小时工夫,却没赚到一分钱。

从斯里兰卡前往印度,不应错过马杜赖的米纳克希神庙

  德里:开启印度之门

  印度国家博物馆是一把开启印度之门的钥匙。博物馆藏品丰富,几十万种展品按历史、地理、宗教、艺术、特产、动植物等六大门类划分。

  在历史展室,我看到印度河出土的第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我了解到印度文明已有5000年或者更长的历史。在地理展室,我看到南亚次大陆板块构造模型。印度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另外三面被海洋包围。在宗教展室,我看到祭司祈祷用的烛台,僧人喝水用的瓦罐。我了解到印度是人人有信仰的国度。在艺术展室,我看到刻工精细的石像,画工精美的箔画。我了解到古代印度艺术综合水准已达当时世界顶尖。在特产展室,我看到北印度出产的毛毯和南印度出产的棉花,我了解到印度像中国一样地大物博。在动植物展室,我看到莲花、蓝孔雀的标本模型,那是印度的国花和国鸟。此外,我还了解到印度的生态结构具有鲜明的热带亚热带特征。

  就这样边走边看,一个立体的印度就在眼前慢慢成型。可这个印度太庞杂太粗糙。不过,能够获得这些粗浅认识,来这里的目的就已达到。博物馆展示的是死去的历史、文明的碎片,并不指望能够在这里触摸到印度鲜活的体温,看清它生动的掌纹。而那体温掌纹只能到印度的长天大地、山川河流、百姓苍生中去面对面地探访、思索、感受、体察。博物馆厚重的旋转门开开合合。既然印度之门已经打开,我便迫不及待破门而入。

泰米尔纳德邦的斯里兰格姆神庙

  德里:都是远古诅咒

  关于德里,有一个远古的诅咒。它的每一次翻新或者重建都会让建造者在短期内覆灭。最近的一个倒霉蛋是英国殖民者,在辛苦丈量整饬重建的新德里彻底竣工后的第十六个年头,英国宣布日不落帝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走向终结。这已经是第八个德里。

  第七个德里的建造者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帝王沙杰汗(Shah Jahan)。他同时也是建筑史上的皇帝。殷实的国力和超凡的想象力让他的每一个建筑梦想都成为现实世界的杰出创造。当然,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泰姬陵。不过他也好景不长,被儿子篡权幽闭至死。所幸沙杰汗在德里城的大多数建筑作品都被完好地保存到今天,并构成今日旧德里城市脉络的主干。

  红堡(Red Fort)是沙杰汗为自己建造的王宫,全部用红色沙石建成。红堡分内宫、外宫两部分,通过一道狭窄拱门连接。宫殿设疏密宫、娱乐宫、觐见宫、寝宫等配殿,每个独立建筑各司其职,使整个皇宫结构紧凑、功能完整。红堡的整体建筑风格秉承了伊斯兰建筑的传统习惯,注重细节勾勒,外立面描绘各种植物图案,而建筑的轮廓则采用极度繁复的几何造型,环环相扣,层层扩展,宛如一朵朵莲花盛开。

  红堡除了自身的建筑学价值,它更多地被人提起是因为它在后来的英国殖民时期充当起军事要塞的职能。即使后来印度独立,也仍旧驻扎士兵。至今仍能在红堡前矗立的石碑上找到各个阶段驻扎部队的番号。现在的红堡虽已对外开放,但里面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仍是荷枪实弹的士兵。

  我住的客栈在旧德里的中心市集(Main Bazaar),从字面不难看出,从沙杰汗时代起这里就是德里的主要贸易市场。时至今日,那些鳞次分布的裁缝店、印染店、灯笼店、饰品店、粮食店、煎炸店仍旧沿袭几百年都没有太大改变的作坊式经营模式,生意似乎也都还不错,而且看样子他们并没有打算与时俱进地做太大调整与改变。

  各种经营业态混搭在并不宽敞的道路两旁,热闹是足够了,可是从现代经济的角度来看,显然缺少必要秩序和管理。同样混搭在一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气味。牛鼾狗吠人鸣车喧,人屎牛粪咖喱辣椒。

  我想,正是这些混搭在一起的元素,吸引各国旅行者把旧德里的Main Bazaar作为印度之行的第一个落脚点。从这里,能看到印度比较真实的一面。我的听觉和嗅觉经过一天的适应期后,已经失去对气味和声音的敏感,这让日后的旅行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孟买以北古吉拉特邦的白庙

  孟买:东印度公司

  到了孟买,却仿佛离开了印度。这种感觉在印度门旁尤其强烈。门内是姹紫嫣红的花园,是青铜雕塑的英雄,是整洁的滨海大道,是顶级奢侈品品牌专卖店,是装饰考究的殖民建筑。而门外是波涛浩瀚的阿拉伯海,是乘驭海风翱翔的飞鸟,是风帆鼓荡即将远航的海船。这让我立刻想到巴塞罗那,想到戛纳,就把孟买忘得一干二净。

  是第一次在印度看到大海。海洋的诱惑在于制造出一种连通的意象。正是通过眼前这片海洋,中亚和欧洲连通在一起,古老的印度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连通在一起。发现这种连通优势又把它转变成商业价值的,是那个掌控印度大半现代史的东印度公司。

  孟买被殖民的历史从5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彼时孟买只是7座连接紧密的岛屿。已经在果阿安营扎寨的葡萄牙人兵不血刃地占领这里。后来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慷慨的葡萄牙国王把这距离欧洲大陆远得像天方夜谭的7座孤岛(当时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从欧洲到这里必须绕行南非好望角)作为嫁妆送给英国。英国政府又把地图上比指尖儿还小的地方作为奖品发给拓疆有功的东印度公司。

  随即,东印度公司在孟买进行大规模开发改造。第一座深水良港开工兴建,围海造陆工程也终于把7座岛屿连成一片。再后来,苏伊士运河通航,孟买成为亚洲通往欧洲的必经之路。这战略位置的特殊无法不让它重要。于是,殖民和移民纷至沓来,人才和钱财接踵而至。孟买终于成为印度通往世界的门户。

可以同时耍弄两条眼镜蛇的耍蛇人

  孟买:这里就是宝莱坞

  如果以电影为主题给这个世界绘制出一张地图,那地图上最闪亮的必然是这样两座城市——西方的洛杉矶和东方的孟买。前者拥有好莱坞,为世界数十亿人提供精神娱乐的饕餮盛宴。后者拥有宝莱坞,是世界电影产量最高的生产基地,平均每天会有一部新电影与观众见面。所以到了孟买,无论停留时间如何短暂,也无论是否能听懂电影中的语言,都别忘记去看一场色香味俱全的宝莱坞大片。

  印度电影曾一度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流行。破烂的《大篷车》中载歌载舞的男女构成了印度电影即是一场时间超长的MTV的早期印象。只是后来流行风向发生转变,连妈妈奶奶这些印度歌舞片的忠实拥趸都转台看小燕子的时候,这一曾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独领风骚的电影类型终于褪色成为积压箱底的久远记忆。

  孟买影院多在城市的繁华区段。几乎全是单厅格局,一天只放映四场。两场欧美的,两场本地的。当然选择印度电影。看完一部影片,对印度电影有了更加完整的印象。在印度要想成为明星,能歌善舞是绝对的先决条件,否则完全没有资格把宝莱坞定格为梦想。演技精湛的评价标准是,男演员哭起来一定要像开了两眼新泉,而女演员哭起来全都得咬碎槽牙般不动声色。蒙太奇技术被广泛使用。一个镜头可以从中午切换到傍晚,从男人切换到女人,从孟买切换到伦敦,十分的后现代。

  歌舞场面自然不会被导演遗忘。却不再像以前为歌舞而歌舞,而是紧扣情节发展,更像是百老汇的音乐剧演出。我喜欢其中印度笛的伴奏。不同于中国笛的轻快,也不同于苏格兰笛的空灵,那是一种淡淡的悠扬的哀伤。外景远比实际漂亮得多,已经文过饰非。情爱场面仍旧连点都不到就为止,但是出现了唇吻镜头,应该算是很大突破。电影时长超过3个小时,中场有短暂休息。此外,它还有一个皆大欢喜的The End。影片结束,观众席爆发出持久掌声。

  印度人的真实生活大多不如电影中的春和景明。而看电影,应该是他们摆脱现实苦难暂时将自己麻醉的一剂良药。终于理解为什么印度电影中要加入那么多歌舞,只是为了能让人感到快乐。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多数印度人的生活疾苦仍旧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希望印度人真正能够乐观,希望他们的文化生活也能够更加多元,而不是常年以电影来麻醉。毕竟,麻醉久了,良药也会变成精神鸦片。

  冒险半岛

  印度食品清淡之余大量使用咖喱作为配料。在这里进行为期几周的旅行,会浑身上下都是咖喱的味道。无论印度人喜欢食用的鸡鸭还是鱼虾,他们都要用咖喱进行烹饪。这样的烹饪方式好处是:咖喱可以防癌。在印度,山芋被认为是菜中极品。

  不要以为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这里的气候就一定是炎热潮湿。实际上在冬天来到德里这样的城市,也偶尔会发现这里和北京的相似之处——有时候真的非常寒冷。除此以外,印度也并非没有沙漠。当然,在印度大部分临近印度洋的地方,在夏季时还是要预防中暑或被传染热带疾病。

  在印度乘火车旅行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这个人口仅次于中国,但人均国土面积要远远小于中国的国度,你会发现这里不但街道挤满了人,坐火车时连车顶都坐满了人。在印度的火车上,连行李架都可以算得上是不错的座位。如果预算允许,最好选择乘坐飞机。

©2009 爱叨叨 | 京ICP备08009290号| 意见反馈: aidaodao.c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