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男孩性教育ppt:40年前的一拨艺校师生 40年后将激情相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55:35

    1972年,五·七艺校的学员们练习样板戏《沙家浜》身段

    “文革”时期的70年代初,当时命名为“五·七文艺学习班”在成都市招收了一批包括京剧、川剧、话剧、歌舞、杂技、美术在内的近300多名学员(通称为“五.七”艺校)。由于当时全国高校正处于“停课闹革命”阶段,所招收的这批“文艺战士”没有固定的校园只能集中在川医(现四川大学)校内的临时校舍和龙泉山、草堂寺等地进行集中培训,“当时我们这批学员所学的都是一个行当:阿庆嫂、李玉和、杨子荣、白毛女等样板戏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现为成都市川剧院演员的陈女士回忆说,直到1978年古装戏恢复上演时,同学们才开始接触到传统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

             1972年,川剧班的学员刻苦练习腰功

           1972年,川剧班的学员们在练习基本功——倒立

                  1972年,川剧班的学员们在练习高下跟斗

                 

  1974年,学员们在已故著名川剧艺术家竞华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声腔练习。

  

   1974年,艺校的学员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73年,著名川剧艺术家陈书舫指导学员排练样板戏《红灯记》

    为了明天能成“角”,学员们每天起早摸黑勤学苦练,舞水袖、练台步、吊嗓子……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在追求舞台艺术的梦想中。

  

                      1973年,学员们所饰演的样板戏角色

 四十年光阴一晃而过,如今,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娘子军”、“十八颗青松”们都已年过半百。为庆祝“五·七”艺校四十周年庆典,原美术班老师著名油画家万启仁发起,将于 2011年9日10日下午,在成都华阳东坡画院隆重举行“五.七”文艺学习班四十周年庆典活动(暨校友会)。

       1985年,学员们恢复上演川剧《白蛇传》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和唱腔,时光似乎回到了那个红色年代。为再现当年学艺时的情景,各班同学纷纷都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着最具当年“红色”元素的文艺节目。届时,这些虽已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学员们,舞姿身段却依然飘逸灵活,他们将粉墨登场激情饱满地重演《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海岛女民兵》、《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片段,以及表演杂技《转碟》、《花伞舞》;当年美术班的书画家们也将即兴挥毫,现场书画…… 


     这是一个在特殊年代里出现的一所培养艺术家的摇篮。40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不少艺术家,其中有著名油画家周春芽(中国当代艺术院院士)、著名旅德油画家程丛林(四川大学教授),书法家田旭中(原成都画院院长),著名舞蹈家张平(四川大学教授),戏剧理论家(文化史学者)路应昆等。
相信40年后再聚首的这批文艺战士,激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