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修炼手册 儿童舞蹈:京郊密云五音大鼓濒“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4:48
京郊密云五音大鼓濒“危” 北京频道 ( 2011-09-01 17:09:05) 稿件来源:京郊日报

    “五音大鼓在民间,父老乡亲都喜欢;如若把它丢失掉,想要找回难上难。深钻细研去发展,才能对得起老祖先;五位老人已年迈,呼唤青年来接班”。日前,记者在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五亩地自然村采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大鼓传承情况时,今年82岁高龄的齐殿章用一首打油诗道出了作为五音大鼓传承人的担忧和期盼。

    “这门从老祖宗那里传承了200多年的民间曲艺,眼瞅着就要‘烂’在我们手里了,很是心疼。”齐殿章老人说,五音大鼓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属多种曲艺鼓书和鼓曲表演形式,从河北兴隆传入五亩地村后被完整保存下来。可目前仅剩下5位传承人。

    据介绍,密云文化底蕴丰厚,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包括民间故事、民间笑话、民间谚语、民间歌谣、民间曲艺等10类50余项,五音大鼓是其中一种。五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1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进行表演,另有4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和瓦琴伴奏,是5个人的配合表演,缺一不可。五音大鼓在近代曲艺史上,曾对京津冀的曲艺发展和形成,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它已销声匿迹,外界无人知晓,本身的传承基础也很薄弱,致使目前五亩地村成了唯一传承点。

    五音大鼓仅存5位传人之一、今年74岁的齐殿明说,五音大鼓曾辉煌过,“文革”前,曾有多支队伍在密云巨各庄、东邵渠一带演唱五音大鼓,“文革”中大部分队伍被迫解散,只有五亩地村一支队伍偷偷保存下来。1998年,在北京市首届民间艺术大赛上,五亩地村的五音大鼓作为“密云民间艺术作品”,获得了“民间收藏一等奖”。然而,多年来五音大鼓生存的危机却一直难以缓解,原因较复杂,随着娱乐方式不断增多,五音大鼓这种古老的表演形式已较难引起重视;五音大鼓演出活动很少,传承者很难以此作为谋生手段。今年62岁的李茂生说,到他这儿,五音大鼓已传了6代,皆为家族传承。

    对于五音大鼓的未来,齐殿章老人充满了担忧,他说,目前5位传承人均年事已高,最小的已62岁,子孙不愿再从事此业,其他年轻人无人问津。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或出台很有吸引力的传承扶持政策,让五音大鼓逐渐在年轻人当中传唱起来,把老祖宗留下的民间艺术精华给发展下去。

    面对传承危机,密云相关负责人表示,五音大鼓于2009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将这一濒危的艺术传承下去,他们正在进行抢救和保护,制定了五音大鼓挖掘整理工作实施方案和传承规划,组织密云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向老艺人学艺,完整继承下来,再由文化馆往下传;鼓励和支持老艺人对亲属、子女进行家庭内、亲情间的传承。(记者 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