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弥河车震:趵突泉·民间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2:39

趵突泉·民间故事

道人夜遇众才女

相传很久以前,趵突泉边住着道人王某,这夜里突然睡不着觉了,才要出吕祖阁到外面散心看月,却听到栏杆边有女人声音,开始疑为弟子所为,伸头一看,见亭子的几案上摆着酒壶、笔砚、纸张等。忽听一女子吟到:"可怜弱质委黄泥,风雨离魂山下迷',(原遗二字)棠梨寒食夜,孤坟芳草杜鹃啼。'一女子相继而吟曰:'获主罗衫血染红,蛾眉逐剑化春风,怜侬惟有效关柳,几树垂垂驿路东。'又有一女吟曰:'石上结盟不忍忘,黄金却聘为萧郎,柳沟一带清清水,风雨凄凄总断肠。'又有一女亦吟曰:'绣春院内王孙留,一曲千金翠钿酬,人去楼空歌舞散,历山秋月照荒邱。'吟罢,忽一青衣女走来说:'娘子叫你们回去。"忽然间人都不见了。王道人开窗一看,只有月色和泉声,不见一个人影。

名士夜游趵突泉

传说康熙二十几年夏天,教师袁古南在章丘教文学,与山西郇阳的己方伯同被录取,读书于白雪楼。有天夜里,忽然有二人来到白雪楼,一个长胡子老人,另一老者清瘦苍古,都穿戴红衣黑帽,坐在灯下,辩论古今,品评人物,褒贬官吏,说的多是前朝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发生的事。两个老师产生疑问,便问他们姓什么,住在什么地方?老者说:"我们一个住在泉东南菜家庄,一个住在泉北柳沟,因爱趵突泉的月色,故夜间游到这里。"鸡叫头遍,二老者一同辞去。第二天,袁古南和己方伯结伴到老者所说的两个地方,并无村庄,只有荒冢丘垅,陵墓前在石人、石马、石柱。碑前,一个题刻明户部尚书边贡墓,另一个题刻明河南按察使李于鳞(李攀龙)墓。二人才恍然大悟,李攀龙、边贡二位文学老前辈夜游趵突泉。

王生月下会娇娘

历下王生,一表人才,爱游山玩水。癸已下,参加省城考试,因城内嘈杂,便寓居泉上。一天晚上,王生独步月下,忽有一女郎自来鹤桥来,秀丽异人,左顾右盼。王生与其说话,见女郎大大方方,不觉大为惊奇。女郎笑着对王生说:"我是附近未结婚的女子,见你文雅,而又相貌堂堂,愿把终身托付给你。"王生听后大喜。两人一起登上白雪楼,一夜缠绵,鸡叫二遍时女子要回去。临走时,王生问她叫什么,女郎只哭不做声,唯吟咏一绝句:"风流谁到委黄泥,千古芳魂傍月啼。别去王郎须记忆,鸳鸯冢上草凄凄。"吟完后不见人影,王生下楼追看,什么都没有,只有皓月当空,哗哗的水声。王生每每想念女郎和那晚的事情,仍然居宿在泉边,却再也没有遇见那位女郎。

泉上比武试英雄

相传康熙十七年,忽然有一百多骑者骑马自南山奔向趵突泉来。来人个个魁梧奇伟,豪爽潇洒,或赤面胡须,或碧眼紫须,都武装起来佩剑戴刀在这里等待。一会儿来了一位少年,面如傅粉,唇若丹朱,朱履皂服,下马便来到队伍跟前。众人都拱手而立,少年也不客气,一下坐在上座上,大家分坐在两旁。稍等了一会儿,大家开始喝酒。少年说:"诸位君子何不比试一下?"见队中一个人走下台阶与其对舞,简直像冰山玉树,观看者象一堵墙挡着不能进出。只见又一人,纵身一跃,百十步远,攀着亭檐,凭空而行,旁若无人,也没有人敢问。夕阳落下,他们离去,据说是剑侠一类的人。

趵突泉的由来

传说,很早以前,历山东边住着一位姓封的解元,他多么想升官呀,可就是当不上。
  这一年清明节,他坐着轿子,带着祭品,回原籍祭祖。半路上在一个旅馆里打间。他觉得很累,坐在椅子上闭着眼休息。
  在朦胧中他走进一个大花园,园内亭台楼阁相连,青松翠柏遍地。走到一座四合院前,只见从里边走出两位年轻的官员,他一个也不认识。俩官员把他让进大客厅。他抬头一看,客厅上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天游一阁"四个大金字,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站起来看看,客厅东间里摆着许多乌纱帽和蟒袍,都是文官穿戴的衣物。西间里放的尽是头盔和铠甲,都是武官戴的衣物。他很奇怪,就问:"这些衣帽都是给什么人预备的?"一个官员用手一指对面的粉壁墙:"你看那个地方……"这时墙上出现了一片池水和几棵垂柳。他看着眼熟,又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地方了。这时那个官员说:"这片水将来会出很多文武大官……"。
  店小送饭来,他惊醒了,才知道是一个梦。
  以后回到家里,他每次想起这个梦来,心里都是酸溜溜的,那些蟒袍、盔甲要是能让我穿上一件该多好啊!
  一天他出来游玩,到了历山的西北脚下,忽然看见一片池水、几棵垂柳,和他梦中见到的景物一模一样。他惊呆了,心里想:这里要出许多文武大官,离我家又不算远,我这个解元和他们比就显得太小了,有了他们谁还看得起我?不行,我得把它破了。他知道这个地方所以能出文武大官,关键就在这片水上,他雇了许多人,推来沙石、黄土把池子填平了。
  池子被填平了,池底却嗡嗡的响。三天以后沙石被冲开,从地下冲出三股水,"扑嘟扑嘟"的向外直冒,再堵也堵不住。因为水向外冒的时候,扑嘟的响,人们就叫它扑嘟泉。
  后来有个文官,他嫌"扑嘟"两个字太粗俗了,就把"扑嘟"两字改成了"趵突",这就是今天的"趵突泉"。

趵突泉的秘密

 据说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在水里游泳能睁着眼,什么都能看得见。
  这一天,他在趵突泉游泳,他游哇!游哇!游到水底下发现有三间庙宇。在中间这间放着一张大方桌,两把椅子,桌子上放着个盘子,盘子里放着个金光闪闪、光彩夺目的大珠了。向东间一看,在床上睡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这个小男孩从心眼里非常喜爱这颗明亮的大珠子,就把这颗珠子拿起来,游出了水面。
  这个事情传到了历城县县官的耳朵里,便传这个小男孩和他父母,还让带上那颗珠子一齐去。问明珠子的来源,他考虑了一番,就让这个小男孩把珠子再送回原处,还让他看看那个大姑娘是否还是原来的样子。还说:"回来我有赏,不去可不行,非去不可。"又吓唬小男孩说:"不把珠子放到原处,就剁手,割耳朵,还要杀头。"县官是父母官,谁敢不听,小男孩害怕只好去了。
  当小男孩抱着那颗明亮的大珠子,走到水底下,刚走到院中,见一个披头散发,锯齿獠牙,非常凶恶的鬼,走到门口,刚要出门。小男孩吓得魂不附体,周身发抖,便想回去,又想到县官说非送到原处,否则杀头剁手等,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边走边抖向前走去,那个水鬼一见小男孩拿着那颗明亮的大珠子,向她走来时,她吓得也是周身发抖,边抖边向后退,一直退到东间,仍躲在床上,恢复原来大姑娘的样子。小男孩赶快把那颗珠子放回到原处,游出了水面。他见到县官时,还吓得发抖,并把他所见的一切情况向县官说了。
  县官认为床上的那个大姑娘一定是个水鬼,那颗珠子一定是镇压那个水鬼的。想到这里,便动员小孩的父母把小孩献上。并说不然的话,这小孩若是再把珠子拿出来,水鬼就兴风作浪,我们济南以及下游县城就要被水淹,还不知要伤多少人命,以及财产、田地等。小孩的父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县官只好强把小男孩留下来,并让人看着他,吃的也不错,他父母也可常来看他,送吃、送穿,就是不让外出。据说后来就死在县衙内。(《 历下民间文学集》)

康熙三临趵突泉

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也是著名的泉城,是历代文人墨客、政治家在此游览往返之地,并留下了大量的泉文化的碑文。曾三临趵突泉的清代康熙皇帝便是其中的一位。
  康熙甲子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初八,康熙一行数千乘,在文武百官的护卫簇拥下,抵达济南。当时沿途众民烧香跪迎,不少人争相目睹康熙龙尊,一时车马拥挤,万人轰动。康熙早闻趵突泉盛景,未曾下榻便一路直奔趵突泉。在趵突泉观澜亭内见三座泉眼浪花飞溅,色清似无,便不顾帝王身份,急令侍卫拿出宫内携带的银碗到泉眼中取水,饮后赞不绝口。兴奋之余,在侍卫备好的宣纸上蘸满浓墨写了形容趵突泉水势急疾猛烈的"激湍"二字,又御书诗一首:

十亩风潭曲,亭间驻羽旗,鸣涛飘素练,迸水溅珠玑。

汲勺旋烹鼎,侵阶暗湿衣,似从银汉落,喷作瀑泉飞。

见周围百姓观者甚多,不时有人高呼万岁,康熙大声问,你们当中可有秀才吗?进亭子来讲书。见无人对应,便乘车由正觉寺街进历山门经过巡抚院衙门前出泺源门,晚上宿住长清杜家庙。
  六年之后,康熙于己已年正月十六,又临趵突泉,观泉题书"润物"二字,御题"作霖"二字赐山东巡抚钱钰。文武百官拥驾随过泰山南巡。
  康熙第三次驾临趵突泉是康熙癸未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正月二十四。圣驾至济南乘车由皇亭入泺源门,仍下塌巡抚公署。当日午宴后,题书五言律一首,赐山东巡抚王国昌,然后驾车出历山门到趵突泉,坐在柏树下,御书"源清流洁"四字,赋诗一章:

突兀泉声涌净波,东流远近浴羲和。

源清分流白云洁,不虑浮沙污水涡。

当时学臣徐炯请求皇上赐一幅御书,康熙在趵突泉白雪楼又挥笔写下治学要继承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学宗洙泗"四字,赏于徐氏,后乘车南去。晚上入宿长清杜家庙。
  康熙为趵突泉写下诸多诗文墨迹,足见对趵突泉情有独钟。目前留世的仅存刻有"激湍"二字的双御碑,现存于趵突泉泺源堂后面的娥英祠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