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邮政编码:宋高宗赵构的书法名贴【精品珍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9:53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弟。15岁封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了俘虏,北宋灭。宋旧将臣便拥戴他赵构为皇帝,即为高宗,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只知道向金纳贡称臣,苟且偷安,在位三十六年,成偏安之局。

  赵构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赵构醉心书道,他整理和收集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对南宋书坛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1 宋高宗赐岳飞《起复诏》

       《起复诏》为岳飞后裔世守之物,长期贮藏杭州岳王祠(即今岳庙),秘不示人。乾隆六十年(1795)仲冬,浙江布政使汪志伊往西湖栖霞岭下敬谒岳飞墓并拜岳王祠,岳氏后裔向他出示了这件稀世之宝。这是《起复诏》第一次公开面世。其时《起复诏》已“残阙五、六字”,汪志伊“恐岁久磨灭更甚”,于是指示“选工上石”,并且赋七言绝句一首,还以工整隶书写下近二百字的观跋。之后,时任鸿胪寺卿的翁方纲、刑部侍郎秦瀛于嘉庆元年(1796)六月也在岳王祠拜观了《起复诏》,并分别写下长诗题跋。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接替汪志伊任浙江布政使的谢启昆前往岳王祠,在拜观了《起复诏》之后,也以七言长诗作题跋。上述四家题跋前三跋于嘉庆元年勒石刻碑,谢启昆跋则是嘉庆三年以后补刻。于此同时,《起复诏》也于嘉庆元年装裱成卷,汪志伊、翁方纲两家题跋一起裱在《起复诏》的后面,并且预留了长长的拖尾纸。从此,凡来杭州敬谒岳飞墓,参拜岳王祠的四方先进、学者、朝廷重要命宫及民国名人无不在敬谒参拜之后观瞻《起复诏》,并纷纷在手卷拖尾纸上题写观跋,100多年间,先后有70余位历史名人观跋留下了观跋。《起复诏》及诸家题跋刻碑后,自嘉庆年间至民国初年有拓片传世。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人杭城,岳氏后人遗失此卷,直至近二十年后的光绪四年即1878年才由岳氏后裔岳介生重新获归。民国初(不晚于1918年),《起复诏》为辛亥革命元老、杭州人黄元秀以重值购之,之后归藏上海大收藏家吴普心。建国前夕,吴普心往台湾,他的大部分收藏包括《起复诏》在内的重要文物、艺术品一并携往台湾,自此《起复诏》流落海外。1986年,《起复诏》出现在美国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被香港某著名收藏家竞拍购回。

 

2 赵构 赐岳飞批札  台北兰千山馆藏

      赵构即位初年,起用一些抗战派将领,特别对岳飞,他又爱又敬,不要说下的诏书,仅亲笔写给岳飞先生的信,就够印一本厚厚的书。不但如此,赵构还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送给他。以上《赐岳飞批札》是赵构给岳飞亲笔信一部分,后署“付岳飞”3字,上钤御前之宝以下有高宗御押二印。字体介于行楷之间,气韵清和,显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

 3 赵构《七言律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迹是宋高宗以楷书书写杜甫的七言律诗(即事),又名「暮春三月诗帖」。此一诗帖以中锋书写,通幅看来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统一,令人看来赏心悦目。杜甫这首七律的意境如画,高宗笔墨洗链,二者可说是相得益彰。诗后原来还有元代赵孟頫为此诗作的图,可惜已被人裁去。
  高宗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晚年时退休,这段时期所作的楷书,多典雅圆融,端正停匀,有一种飘逸潇洒的趣味。这幅作品不仅接近这样的风格,因诗幅后还有高宗在位时的用印(御书之宝),因此推测它书写的时间应距退休时间不远。

4 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上海博物馆藏

        《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该卷纵二五点一厘米,横六0三点六厘米,真草二体书就。从形式上看,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辙,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有宋一代的书法,是在唐代书法基础上发展的,尽管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他们那种放浪不羁的性格特征强烈地开拓了书法笔性的艺术美,张扬个性、崇高自然的“尚意”书风日愈成为一种审美的主体趋势,然而魏晋“二王”一脉的书法毕竟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便高擎“尚意”幡旗的苏、黄、米,也都把他们的创格建筑在追摹晋唐的基础之上。作为宋代酷爱书法的君王,更是把晋唐的书法奉为圭臬,宋徽宗赵佶如此,宋高宗赵构亦如此,这个时期编刻阁帖之风空前兴盛,从一个侧面也就映证了这一事实。
  赵构此篇《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

5 七绝天山诗 纨扇 草书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院藏

6 赵构楷书《徽宗文集序》(局部)日本文化厅藏

         赵构为其父宋徽宗文集写序时所撰。现徽宗文集已散失,而仅剩此序文,该序文卷首亦有缺失。专家推测,该作品为1154年,高宗48岁时所书。

7 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是临虞世南真草二体千字文,得虞世南之圆润而略乏笔力。 

8 草书洛神赋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洛神赋为曹植的一篇名作。《洛神赋卷》未署年款,但卷末署“德寿殿书”款,钤“德寿殿御书宝”朱文印,可知是赵构做太上皇后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作品。此卷草法出规入矩,运笔沉着浑厚,飞动流畅,虽是草书,但字字独立,字与字变化很多,字法熟练生动,提按转折无不如意,虽字与字之间无引带,仍然呈现了一气呵成、流畅自如,显示其深的书法造诣。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

9 光明塔碑 拓片局部

         高宗传世的早期行书书迹《光明塔碑》拓片看,显然留有黄庭坚书法的影子。《光明塔碑》书作神和气厚,精力酣足,无论是用笔、行气还是结构布局,均取法于黄庭坚。山谷行楷书的运笔结体,在此庶几可称形神兼备,写得风神秀逸,骨力挺拔,神态逼真。在初学黄庭坚之后,高宗“又采米芾”,再学隋唐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及孙过庭诸家,进而“颛意羲、献父子”,对羲、献父子书法“手追心慕”多年。羲,献父子,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黄庭坚及米芾诸家无疑是传统帖学的经典代表书家,可见宋高宗书法是渊源有自的。传统帖学精神在高宗的不少书作中,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