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昌盛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航空界被彻底震惊:中国技术革命成功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4:37
国际航空界被彻底震惊:中国技术革命成功了
更新时间:2011-09-02 文字大小:大中小 点击数:次
-
  2010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上,作为科技战线的唯一代表,他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决心:“将不畏艰难,创新超越,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同年,由他作为总设计师研制的新“飞豹”飞机不负众望,荣获国防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他,就是以“‘中国造’飞机领军人”蜚声行业内外的唐长红。
  1982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唐长红便来到了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经过28年的锤炼,他也由一名普通的飞机设计人员成长为飞机总设计师。    某飞机设计研究院宣传片中出现的新型号三维电子图纸
  1988年,某型飞机在进行地面试验时,平尾出现了剧烈抖振。参加排故的唐长红深感焦虑,国外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如一团乌云,在他脑中久积不散。为了解决这一飞机设计中的难题,唐长红带着课题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业。三年里,他与辅导老师倾心进行飞机伺服气动弹性稳定性研究。经过艰苦探索,他们采用加装“陷幅滤波器”的办法,消除了平尾振动的科研试飞难题。
  之后,唐长红在国内无借鉴例子的情况下,于飞机设计阶段就证明了伺服颤振对飞机存在的潜在危险,并制定了地面试验匹配方案。在技术攻关中,他先后攻克了飞机振动、垂尾和方向舵颤振等试验和试飞中的难题。其中,“飞机伺服弹性和地面试验技术”、“双目标优化颤振主动抑制控制技术”分别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这些创新理念催生下成绩的取得,也使得唐长红获得上级领导和业内权威的认可。
  世纪之交,新“飞豹”飞机成为上级决策研制的新装备。刚刚40岁出头的唐长红被任命为该型号的总设计师,成为当时航空工业内最年轻的总设计师。
  国家给定的研制周期只有常规进度的一半,而飞机的战技性能指标要求之高、技术台阶跨越之大,对研制部门来说前所未有。唐长红和他的总师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打破常规,率先在设计手段上取得突破,即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飞机设计软件进行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 
 实际上,选择这条创新之路,就意味着选择了挑战和风险。之前,三维数字化设计在国内只在小部件上尝试过,现在要在计算机上设计五万多个飞机零部件、十几个系统,并实现全机数字化装配。更何况,这一版本的软件又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面对来自各方的疑虑,唐长红告诉自己:“在研制的紧要关头,任何的怯懦、退缩都会葬送成功的良机。奇迹的产生在于战胜自我!”
  为了实现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的新跨越,唐长红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攻关组,并和大家一起终日奋战在攻关现场,饿了啃几口饼干,困了轮流在沙发上打个盹儿……2000年9月26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唐长红和他的技术团队首次运用最新版的CATIA V5软件,设计出国内第一架全机电子样机,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飞机研制三维设计和电子预装配,从传统设计一步跨越到国际水平。
  国际航空界震惊了,中国人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外需3~5年才能实现的技术革命。在国家“863”计划十五年成就展上,这一成果引起国内专家的关注,一些院士伸出了大拇指:“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而CATIA软件的创始人之一,法国达索公司副董事长伯纳德先生得知此消息后,在发给唐长红的传真中连用了三个“!”表示惊讶和祝贺。
  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使两年半的设计周期缩短为一年,使工程更改单由常规的六七千张减少到一千余张,大大节省了成本。此后,该项技术在行业内迅速推广,使得我国整个航空工业的设计手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接轨。这项成果也荣获了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在唐长红的带领下,一飞院正围绕型号研制,全力推动三维标注、关联设计、协同研制等技术,建立了各专业高度并行的设计系统,进一步加快了飞机设计迭代周期,有效提高了研制效率和工程运作能力,从而实现了飞机研制模式的创新,再次引领了行业的技术革命。 
文章来自:51军事观察室 http://www.51junshi.com/article/201109/41247_2.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