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希恩和:千古遗恨《兰亭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38:25

                  千古遗恨《兰亭序》

    书圣乘兴醉写王羲之(公元321——379)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市)人。他自幼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得其精华,后又备精诸体,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从而一改汉魏质朴的书风,因此有书圣的盛誉。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许多位名流隐士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溪头,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列坐宴饮。席间,有人提议,每人都作一首诗,做不出的罚酒。王羲之酒兴很高,虽然他做了诗,却乐意陪吃罚酒,吃了个酒酣耳热,以不负春光。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得当日所作的41首诗汇成册,以资纪念。王羲之酒意正浓,在众人的呼声中因这个建议而兴奋起来。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帝王急切欲夺王羲之的大名及《兰亭序》的绝世精彩使得不少舞文弄墨、酷爱书法的士大夫们对这篇珍品朝思暮想,心驰神往。由于王羲之的后代遵从书圣的话将其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陈、隋书法家)手中时,这件宝贝也不曾传出王家一步。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和儿子一样亲的弟子——辨才和尚。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唐朝初年,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文治武功都属一流的风流人物。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李世民派往民间明察暗访的人回来报告说,《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李世民闻报心花怒放,马上下诏将辨才请到长安,热情款待,希望辨才和尚能忍痛割爱,献出墨宝。辨才和尚在接旨时,就知道了此事的原由,他一路上早已打定主意,宁死也不交真品。这样打算不单因为他本人酷爱书法,还因为《兰亭序》亲如父母的师父临终所托,若是让它不幸流入深宫,恐怕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来到长安,无论李世民怎样百般盛情,辨才只是装憨作痴,推说不知《兰亭序》的下落。李世民盛怒之下真想杀了这个不识趣的和尚,但他知道,杀了辨才,只有解恨而已,并不能得到真品。无奈之下,只好放辨才回去。 

    监察御史萧翼见李世民为一件《兰亭序》愁肠百转,无人能解,想出了一条妙计。李世民听后笑逐颜开,令萧翼速去办。 书生苦心盗取一天,天刚破晓,辨才和尚同往常一样打开寺门,欲往后山习武。可是刚跨出左脚,辨才和尚就吓一跳。因为他发现门外横卧一个人。他伸手试试那人的鼻息,却闻到一股浓浓的酒香,自语道:原来是个醉鬼!”“醉则醉了,可未必是鬼啊!辨才话音刚落,脚下这个就接了一句,然后翻身起来,用纸扇掸打身上的尘土。辨才这才看清,醉鬼原来是个书生,副飘逸洒脱的样子,心里就有三分喜欢,便欲留他,机灵的书生,忙施一礼:多谢师父!” 此后这书生便在寺内住了下来。到后来竟与辨才同吃同睡,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天晚饭后,两人在桌上研习书法,书生忽然将随身携带的行囊打开,取出了一轴东西,在桌上展开。辨才起身一看,原来是王羲之的几件作品真迹。他不知书生的用意,却听书生说:我与师父虽然素昧平生,但已引为知音。眼下既知师父酷爱书圣真迹,便当将平生所藏倾囊奉上,以酬知音一场。辨才听了书生的言语,觉得大出意料,继而开始自责:书生把平生所藏平白赠予自己,而自己藏有极品,竟不肯让他一观。他不动声色地在桌前转了一圈,淡淡地笑道:真倒是真的,却不是最好的。施主且稍候。说话间,辨才已飞身跃上屋梁,拿下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兰亭序》,展开让书生过目。书生一见真品,连声道。两个人切磋研习到深夜,方才入睡。辨才躺到床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均匀的鼾声,可是同床的书生却睡不着。他翻身下床,将《兰亭序》卷了朝怀里一揣,轻轻打开房门,走进了溶溶月色之中。 明君痴心埋没辨才一觉醒来,刚想同往常一样出门练功,却发现知音和真品不见了。他前后一思量,大呼上当,便匆匆忙忙追下山来。这盗宝的书生就是为李世民献计出策的监察御史萧翼。这时萧翼正匆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辨才追上萧翼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而这时萧翼已经踏上大路,正欲长吁一口气。辨才一声不响,几步纵到了萧翼身后,尽量不愠不恼地说:书生半夜下山,一路辛苦了!萧翼见辨才拦路,并不惊慌。他一伸手从怀中掏出圣旨,高声道:辨才接旨!辨才一听,脑袋地一声,心想果然没错,皇上是不会罢休的。他再也憋不住了,地一声,吐出了一口鲜血。回到寺庙没几日,辨才就在气恼中含恨西去了。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欣喜若狂,他将这件宝贝视若掌上明珠,爱不释手,朝夕不离。 

    李世民病重去世前,还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恋恋不舍,再三叮嘱在床前服侍的太子李治,要他千万将这件墨宝与自己一起共葬昭陵。李治当然不负父皇临终心愿,将这件稀世珍宝放进了李世民的棺材。从那以后,《兰亭序》真迹就永远从世上消失了。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故宫博物院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