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都昌路二手房:在饭局中被“领导” A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7:34:46

[短期海归纪行之二]

在饭局中被“领导”

2011年8月26日   A23:A23-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薛涌

  薛涌

    十六年没有回国,又多年给国内媒体撰稿,有了许多从未谋面的合作者和朋友。这次回来,大家自然应该见见。咱们中国人见面要吃饭。记得1995年回来那次,见朋友吃饭,请客多半是我的责任,毕竟人在美国,经济条件好些。如今,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民间的光景也大同小异。我兜里揣着二百多块钱以及家兄给我的交通卡,除了在地铁上给了乞丐两块钱外,居然是零消费,几次试图请客都没有得逞。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出版界一位朋友请客。我们一路打车来到市中心一个“会所”,这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场面:两人一进门,就有几位小姐开门、鞠躬,还有位拿着对讲机小声通报里面,大意说的是某某号客人驾到;最后走进一个大套间,主厅里一大桌,椅子镶金边,吓得我有点不敢坐。这么大的屋子就两个人,感觉自己有点像路易十四。

    落座后,几位小姐一份份地上着山珍海味。本想朋友特地到此请客,一定是为了有个好环境,有点隐私,大家可以不受打扰地聊天。但是小姐不停地出出进进,高跟鞋嘎达嘎达地,一会儿就来问:“领导吃好了没有? ”弄得我不胜惶恐,赶紧指着朋友说:“他大概是领导,我可不是什么领导,是从外面刚回来的散客。 ”小姐则分寸不乱,笑容可掬地答道:“在我们眼里,您们都是领导。让领导吃好是我们的责任。 ”

    两个小时左右吃完了饭,领班的小姐一直忙前忙后地照应,此时则要一路护送我们到街上打车。我心里过意不去,希望自己能“人性化”点,就在电梯里试图和她拉家常:

    “您是哪里的人呀? ”

    “山东人”。她依然笑容可掬。

    “噢,咱们是老乡呀。我妈妈是山东烟台人。你来这里几年了? ”

    “两年。 ”

    “觉得适应吗? ”

    她又甜甜地笑起来,身体略微前倾,给我鞠了个浅躬:

    “托领导的关心爱护,非常适应。”

    我整个儿一个晕菜。 “人性化”彻底失败。

    这次回国几天,对北京的吃实在是刮目相看。在1980年代,北京餐饮业水平之低是有名的,在会过日子的上海人眼中就更是如此。妻子是复旦毕业,据她讲,当初同学里谈恋爱违规被学校活捉的,处分之一就是毕业分配到北京。现在再看北京,哪怕是远郊小区,各种馆子一眼都望不完。每次酒足饭饱地从餐馆走出来,心里都感叹:当年东京汴梁大概也不过如此。

    当然,最让我吃惊的,还是吃饭时前呼后拥的派头。前面讲的会所,大概是这方面登峰造极的表现吧。不过,亲友吃饭,也是从门口到电梯到最后进入房间,一路服务员鞠躬行礼。国内饭贵早有耳闻,我每看到这架势就如坐针毡,觉得这下子一定会让请客的人破产。大概美国债务危机的阴影在我心中驱之不散,有时自己忍不住说:“咱们这是干嘛?能不能简单点? ”但每次亲朋好友都拍拍我的肩膀说:“淡定,淡定。”有一次结账我执意想看看账单,生怕看到次贷危机的数目,但发现价格确实不算离谱,甚至有些想不明白:这个价格,除了豪华场所的租金外,如何给那些前呼后拥的服务员们开工资?

    现在多少有些明白了,国内物价高企,但人工还是便宜。即使是不太讲究的人,也可以偶尔享受一下高档消费,被人当作领导地风光一回。我从小调皮捣蛋,工作后也属于经常给领导找麻烦的人,妈妈说我太多“反骨”。没想到阔别多年后回来,居然客串扮演了领导,多少也体会到一点从领导角度看问题的感觉。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