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都有什么:物是人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13:32
物是人非                                                                                                季节河
   
    社会发展了,有些词汇也该改改了。对物是人非这句话多年来我一直质疑。人非了,物真的还是吗?远古,生产力低下,有这可能。现在是“日新月异”哪来的可能?再说了,物的概念很宽,是指人力创造的物呢还是自然呢?
“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成人童话更是神话。

    这不符合物质世界原理和哲学精神,更不符合社会发展学说。世界上没有不变的。假如句话成立,那只有当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为了强调人生的短暂,短暂到任何物还来不及表现变化。

    还说这座小城吧,几天来关于这座城的故事萦绕不去,不写出来便如一团棉絮塞在腹中。我对这座小城的熟悉,到了闭上眼睛也不会走丢的程度,然而时隔多年之后,进城出城我都错了,再也没有熟悉的景物给我作参照和判断,像一个闯入者,不辨方向,不知所在。是我丢了它,还是它抛弃了我?没有先后顺序,没有主动者和被动者,是彼此。抛弃与被抛弃都会和社会扯上关系,和人心的交善与交恶有关,与生存和发展有关。

    凡发展,都冠上好的词汇,不可辨驳的理由。城市的发展是必须,但不是必由之路。不经论证的,冒进的,好大喜功的不是发展,是畸形社会创造出来的经济畸形。时常的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真的很需要吗?一座安静的小城,十几年的光景就扩张了一倍还多,土地大面积丧失,农民流离失所,赖以生存的根基被动摇,拿着政府补偿的眼前钱,兴高采烈地来了,算过吗?那点钱不再是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老话讲“年进斗金不如日进分文”,说的就是永续利用和可持续问题。发展与速度,需求与供给需要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是畸形,这无须辩论。畸形发展最后定是以灭亡做代价的。眼前的一切繁华繁荣终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留作记忆,待后人评价。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活着用得着那么张扬吗?jdp排名第一又能咋样,还不是一个穷?还不是祖上家业的变卖?改变不了一个以“文明”著称于世而实际仍是一个大国小民的现状。看看周边我们瞧不上眼的异邦,叫“蛮夷”的人,野蛮人都用鄙夷的眼光斜视着,我们是谁?自己慢慢想吧!我们还有脸面地下见先贤吗?综合国力更主要的是全民族的素质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大国气度和胸襟。这不是装出来的,有了自然来,犹如人的气质,学养高了品格高了,气质自华。只有不具备的人才去掩饰去装腔作势。为人,为家,为国深沉一点好。光有钱,只能多一个不雅的别名,“土包子开花”,照样被别人看不起。

    这不关我事,给我带来的麻烦是我找不到路,本来闭上眼睛都能摸到的路,我走错了多次,走得我很气恼,走到不自信,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了城市。

    原来有的路边的参照物,都不知去向。那些恬静的老物件,让人沉静和遐思的,让人留恋一生眷恋一世的“旧世界”不会再现。多一些“物是”,留一些旧物,别像疯了似的胡扒乱拆了,给我们的后代留点儿念想,免得因此“误读”了“故乡”。

    物是不是,不说了,人非是肯定的。走的人走了,老的人老了,这是现实。

    物,是给人怀旧的道具,因为物是,怀想物的主人,怀想当初的温度和记忆。此时的物已不具有使用功能,是思的起点,回望的源头,精神和情感的寄托。睹物思人,物是平台和介质。那曾经熟悉的,变得凌乱,凌乱的原因是老人老了,勤劳的品性被身体无情扼杀。对于勤劳一生的老人来讲其中的痛楚不会小于身体的病痛。

    不远处的某一天,时光的刀锋也不会放过我们,也会残忍地削了我们的风华。也许到那时,我们还不如眼前的老人幸福,因为我们的身边没有“物是”勾动后人。

    人心思变亦思归,而人活到终了,毕竟是精神的归依,思归的意义远大于思变。慢一点,钝一点吧,等等晚归的灵魂!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