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公安局局长: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02:23

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钮文新    发表于 2011年09月01日 14:11 阅读(1152) 评论(1) 分类: 个人日志 举报icon举报
因扩大存款基数、导致的法定存准金额实际提高、近而导致货币骤紧、货币市场走高的过程已经结束。今天,货币市场利率开始回归。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货币市场利率上行时间比较短,高度也只到5%,然后回头。这比过去动辄7%至9%的情况好多了。这说明,在用法定存准回笼货币的同时,其它工具是在投放。比如,减小央票到期和外汇占款的对冲力度。

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温总理回顾了今年上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情况和调控结果;同时,也讲解了未来政府的工作重点。

比较重大的看点是有关物价问题。第一,温总理的表述体现了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对物价问题表述方式:谈国外用“通胀”,谈国内用“物价上涨”。第二,控制物价“轻货币手段,重针对性手段”。

在谈到上半年的货币控制问题时,总理说,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4.5个百分点,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25个百分点,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7%,处于16%的目标区间内。
这样的说法,实际意味着“没必要进一步紧缩”。

这样的判断还源自总理对未来货币政策“三个方面”的把握。
第一,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速有所下降,但与正常年份相比并不算低。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6%,考虑到前两年基数比较大,货币存量比较多,增加的绝对量不算少。要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重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这是说,货币信贷总量“不算少”。
第二,
这是最值得认真关注的一个方面。充分重视货币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宏观政策效应会有时滞,加上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用电紧张、利率上调、汇率升值等,企业经营压力在不断加大。我们既要看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也要准确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影响。
第三,  
合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要把握好各种政策工具的平衡点并进行合理组合,强化银行表外业务监管,防止风险积聚,保持金融系统健康稳定。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金融改革,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存量、逐步减少增量,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防止热钱大量流入。此外,还要处理好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体系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关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谈到未来物价形势时,温总理主要强调了“非人民币货币因素”。指出,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
第四,  
全球流动性充裕、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输入性通胀压力并没有显著减弱。
第五,  
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短期内很难明显大幅下降,这将继续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
第六,  
基数效应(翘尾因素)。
第七,  
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推动,其影响是长期、刚性的。
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除了管住货币总量外”,注意语态:“除了管住货币总量以外”,这是说,不能把物价上涨的管理集中到紧缩货币;管住“不要多也不要再少”,保持适度。
要尽可能使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

通过温总理对物价的表述,我我感觉是,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甚至没有了,但“放松”也没有可能。所以,未来货币政策的基本调子基本可以肯定是“稳健中性”。“稳健中性”并非“绝对地不加不减,而是时而松点、时而紧点,在均衡线上下波动。这也是我们的一直主张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