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人家 怎么样:感无言,寂寂于心 [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5:50

伟大的艺术家梵高
感无言,寂寂于心
作者:一江秋枫

编者按:文章分析了梵高的情感世界,人生际遇,艺术激情和特点,文章对我们很好地了解梵高有帮助。

当我画太阳时,我希望使人们感觉到它是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梵高自述。

梵高热爱生活,充满激情,有着一颗善良、慈悲之心,虽家道殷实,他的一生却历尽坎坷,生活穷困潦倒。他不被人所理解,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一个疯子,只有弟弟提奥与他情同手足,对他不离不弃,在生活与精神上不求回报地支持他,始终坚信有一天他终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

梵高对生活抱着极大程度的热情,他狂热地追求艺术,艺术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他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绘画,由于没有正式工作,他的生活缺乏最基本的经济保障,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陷入无尽的债务窘境之中,只能靠提奥每月的仓促给养勉强度日。常年的饥饿、恶劣的生活环境,再加上长期的工作劳累,使他染上热病、头发脱落,身体长年处于极度虚弱状态。梵高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是用激情在创作,像他的红头发一样,他的作品到处散发着太阳般耀眼的热量与光芒,而凡高的性情与阿尔那些明灿灿的黄、绿、红、紫颜色相得益彰。他顶着酷日狂风作画,从清晨到深夜,只要他能捕抓到灵感,他手中的画笔就能一直不断地挥舞,不停地将心中所思所感用线条用颜色表达出来。

生活的窘迫与病痛不能使他屈服,无穷尽的苦难折磨反而激发他对生活的热情,他渴望被理解,渴望爱与被爱。当他的生活一再被社会成见、异样的眼光敲打得支离破碎时,他被人们误解、被社会孤立起来。虽然梵高家族中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人非常多,他们自认为懂得艺术,却偏执于传统写实派,他们因循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对于梵高表现出来的惊人艺术能力嗤之以鼻,甚至千方百计地打击污辱他。而真正理解与支持凡高的,只有提奥一人,只是提奥也无法在艺术上与他共鸣,所以,凡高终其一身是孤独的。精神上的绝对孤独,再加上创作需要持续的激情,使他的精神后来陷于崩溃,以至于在阿尔人眼里,他看来已已近疯癫。

梵高在爱情道路上跌跌撞撞,年轻时对乌苏拉和凯的爱情,更多是一种少年式的激情,是单方面的投入;而对克莉丝汀的感情更多是出于相互扶持,出于一种怜悯之情,而双方思想与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使这段缺乏根基的感情无疾而终。

在社会中,他被人误解,得不到支持与共鸣,在感情上他无处宣泄无处索求,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孤独与悲哀,他只能将种种汹涌澎湃的情感转而寄托于绘画之上,而这种强烈得近乎疯狂的情感成为一种难以言说的创作激情,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源。甚至我们不得不说,也许正是无法融入正常社会的失意,无法被人理解的深刻痛苦,促成他在绘画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梵高离弃富庶的家庭生活,始终坚持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与创作,他接近大自然,亲身体验着穷困百姓的生活,穷其一生都在追寻他的太阳,他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热情,用最浓烈的色彩、最大胆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内心最真实最深刻的想法,是一种异常强烈感情的表达,到处可见灼热、躁动不安的元素。

约翰雷华德是这样描述他们的:“这是些不幸的天才,因为他们的艺术刚刚诞生便受到了摧残;这又是些幸运的人,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痛苦孕育出了不朽的艺术之花。”这也许是对凡高一生最精辟的总结。

http://www.360doc.com/myfiles.aspx
',1)">

(2011/09/02雨霖转载/编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