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今天农历七月十五号是好日子:佛欢喜日(别忘了施食利益父母众生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7:25
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又名僧自恣日。《盂兰盆经》:“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盂兰盆节与佛欢喜日


所谓佛欢喜日,源自于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只在山中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此称为结夏安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七月十五日这天,也就是安居结束之日,所有僧众一一把自己的修行体悟向佛陀报告,等待佛陀的印可,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
  从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庙大都会启建盂兰盆报恩孝亲法会,而信徒则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所以佛光山一直提倡七月是僧信孝亲报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功德月”、“报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僧伽月”。经过长期的宣导,现在社会大众已能普遍认同,并且接受七月是为“孝道月”的观念,甚至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会长吴伯雄先生更提倡七月为“慈悲月”。  

南传佛教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的出家人,在下季候雨,也就是雨季的时候,不方便出外去弘扬佛法,同时下雨之後,地面上有很多昆虫,要出去就会踩死很多昆虫,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种叫“结雨安居”的制度。“结雨安居”就是叫做 vassa 也就是rainy seasonretreat。这三、四个月之间,出家人是没有出外宣扬佛法,只是好好的修行,也因此这三、四个月就有很多比丘就得阿罗圣果,或证得初果、二果、三果的声闻果位,有所成就。在“结雨安居”时如果没有甚么成就,大家就在最後一天月圆日(七月十五)时,还未离开之前,互相忏悔,因为相处一段的时间难免会得罪其他人。所以现在 vassa时,南传法师是不能随便出外,这个vassa就是修行的季节了。
互相忏悔就是请他人原谅自己在这三、四个月里开罪别人的地方,所以这一天也叫“僧自恣日”。在佛教里,忏悔是叫做confession &repentance 。平常我们身、口、意三业不清净,所以忏悔以後就得以清净。这也就是我们皈依和受戒以前要忏悔的原因。

印度的天气分为热天(四个月没有下雨)、雨天(连续不停的下四个月的雨)和四个月的寒冷气候。但是当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中国的夏天,所以在中国就有“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是从农历四月十五日开始到七月十五日为止。所以农历七月十五是很特别的日子,经文里面叫作“佛欢喜日”,也如上所说的称为“僧自恣日”了。

华人社会对农历七月都很避忌,喜庆的日子都不会选在这个月份来庆祝。其实佛教徒应该在七月庆祝喜庆的日子,尤其七月十五“佛欢喜日”这一天,因为没有任何一天比七月十五更加殊胜了。
为啥?佛会欢喜呢?佛之所以会欢喜是因为在这三个月“结夏安居”的日子,很多佛陀的第子都因修行而证果,而且大家都在这一天能互相忏悔而得以三业清净。

南传佛教里把这一天叫作“送袈裟日”也就是“卡蒂那节”(kathina day)。由於出家人在雨季时没出外,现在雨停了他们又要出外弘法,所以在家人就以袈裟和一些日常用品,如针、线、药物等等来供养比丘们。
这些供养的功德是很殊胜的,佛陀就是教导目连尊者以供僧的功德来救度堕在饿鬼道的妈妈。这也是北传的“盂兰盆供”了。
这个盂兰盆(ullamban)的意思就是去救受很大痛苦的人,好像那些被倒悬挂的人一样,所以盂兰盆华译为“救倒悬”。目连尊者就是在这一天供养诸比丘,使他的妈妈得以脱离饿鬼道苦。
当时不只目连尊者的妈妈一个饿鬼脱离饿鬼道,其他的饿鬼也得以一起升天。目连尊者的妈妈因为吝啬而堕额鬼道,在世时又不肯布施,现在仗斋僧的功德回报给他,所以他才可以投生到善道。
当目连看见他的妈妈升天做天人的时候,他无限的欢喜,就问佛陀:“弟子的母亲仗供佛斋僧的功德得以脱离饿鬼身,但还有许多在三恶道的众生在受苦,这些受苦众生的亲人,是否也可以在七月十五的时做盂兰盆供来供养三宝,并回报过往的父母呢?”
佛陀赞叹目连尊者:“以後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供僧,并以供僧功德回报给过往的亲人,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这个“七世”是一种象徵,指的是很多世之意。我们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生死,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所以佛教有“众生父母”之说。有些人也把七世父母,代表七代的祖先。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摘自昙华苑《孝亲法会》

  农历七月,是俗人称“开鬼门关”或“鬼节”,是一个蛮恐怖的月份。鬼魂会到人间。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的禁忌,例如:不宜结婚,出远门等。笔者还记得,小时候,每当农历七月来临时,奶奶都会准备一些东西来拜祭“好兄弟”,又叮咛小孩不可乱说话,要早早睡觉等。一直到现在,母亲也一样要远在外地的笔者早些回家,因当天是农历七月十四。
  其实从佛教的观点来说。七月并不可怕,更不是什么鬼节。七月在佛教来说是“佛欢喜日”、“吉祥月,欢喜月”等。这又有什么由来呢……

  在佛陀时代,弟子都要出去托钵,印度的农历四月雨季开始,一直到七月中旬,天气又热又下雨,因为湿气重,容易产生蚊虫。佛陀为了弟子的身心健康,也避免外出踩杀虫类及青草新芽,就在这段时间调整僧团的生活,从农历四月十五日一直到七月十五日这三个月,比丘们不用外出托钵,集中在一个地方精进共修,由在家的居士送食物来供养,这叫做“结夏安居”。这三个月对僧团而言,正是进修的好时机,大家专心听佛陀所说的教法,听完之后用心去分析,然后落实在生活中。在这段期间内,比丘们身、口、意三业合一、清净,所以“戒行”完整;因为持戒清净,所以心稳定,不会七上八下;心能沉静下来、加上闻法及心得分享,再用心下功夫,就能体悟佛理,增加智慧,成就“戒定慧”三无漏学。三个月后的七月十五日这天是众比丘的结业日,大家提出这段期间修学的成绩;而佛陀在看到大家于道业上有所增长,也十分欢喜,并赞叹大家精进修行的成果。所以,农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欢喜月。

  而民间所流传着的“普度”又是怎么一回事是呢?……
  (一)话说:佛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了救渡母亲脱离地狱的饿鬼道,运用神通,把钵中变出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母亲看到香喷喷的白米饭,赶紧用双手接过来;但是,端到面前一张开嘴巴,火焰就从她的口中吐出来,整碗白米饭立刻变成焦炭。
  看到这一幕,目犍连尊者心里很难过,心想我虽然是神通第一,但是,这个时候要解救母亲的饥饿却办不到,我到底该怎么办呢?心念一动,目犍连尊者想:我应该去求佛陀。
  佛陀无奈地摇摇头说:“目犍连,你知道业如须弥山,自己造业要自己承受,任何人都无法为他人拔除业力。”
  目犍连尊者听了很难过,说:“我的身体来自母亲,有了这个身体,才能遇见佛陀,并在佛的座下求得妙法,得到身心解脱。我怎么忍心自己证得果位,却让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佛陀能否指点我一个方向,以消除母亲的苦难?”
  佛陀告诉他:“你看!现在有这么多的僧众,经过三个月的修行,戒、定、慧具足,他们的功德、福力无量,你可以去供养他们,请求他们以最虔诚、悲悯的心,为你的母亲祝福,救拔她。”
  于是目犍连尊者将俗家的资财集中,在七月十五日安居圆满、僧众“自恣”(注)这天,不管对年老或年少的出家人,都以最谦卑的心、恭敬的态度,端水让大家洗手之后,再将盛满丰富食物的钵器,一一呈给每位比丘。比丘们应供之后,众口一心、凝神一志,用最虔诚的心来为他的母亲祝愿。
  当晚目犍连尊者打坐时,一位很庄严的天人来到他的座前叩头礼拜,感谢目犍连的救拔。目犍连认不出这位天人是谁,她就说:“我是你的母亲,承蒙你的孝心,加上有德僧众们的祝福,让我终于脱离了饿鬼的境界!同时,鬼道众生也得到这分福德解脱了,所以我以最虔诚的心来感恩你。”天人说完之后飘飘然往天宫飞去,后面跟着一群天人,同样往天上飘去。

  (二)话说有一次阿难陀尊者在结夏安居打坐的时候,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人逼近他的身边。阿难很惶恐地问:“你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面容?”
  青面獠牙的人回答他:“现在你说我很难看,不出三天后,你也会跟我一样!不要以为你永远都是这么庄严。”
  阿难听到这话,全身发冷,汗毛直竖。他很害怕、很烦恼,于是求救于佛陀。
  佛陀说:“阿难!人生无常,做人不能骄傲。大家都说你容貌端正,具有三十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象,十分庄严,但是年轻时庄严,却也有年老、丑陋的时候。你看到的境界是无常的境界,无常是每一天、每刻都在你周围、你面前,随时都会降临。而且无常的降临,并无老少的分别。”
  “佛陀啊!我虽然有福能出家,又能每天跟随在佛陀身边,但是我还没有真正彻悟,一旦无常到来,我便会失却这个人身。到底怎样才能成就道业呢?佛陀是不是能解救我?”
  “只有一个方法:集合众僧的德与福,福德具足,僧众合一来为你祝福。”
  阿难遂以最虔诚的心来供养佛、法、僧三宝。
  之后,他又在一次定中看到那个青面獠牙者,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化作恶相来点化阿难。现在一般人普度的时候所拜的“普度公”,在佛教中称作“面然大士”,“面然”的意思就是脸长得很难看。其实他是菩萨的化身,故意示现恶形让阿难体悟人生无常──哪怕是很年轻、很庄严的人,终究逃不过无常的境界。

  以上这两个故事流传下来,就变成民间的“普度”。很多人在农历七月便忙着到庙里“消灾、超度、点灯等等。其实,学佛要有正信,大家应该知道,佛陀时代结夏安居九十天后,僧众们戒、定、慧具足,身、口、意三业清净,集合这样的力量,可以成就功德;这也是佛陀时代供僧的因缘,并非一般人所说:“农历七月鬼门开,赶快拜拜鬼不来。”

阿比甲当嘎注:佛欢喜日,大家要多放生、施食来利益父母众生,施食仪轨请看下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