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门谁不会斩鬼神:ERP“三步走”的具体价值是什么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1:32

ERP“三步走”的具体价值是什么


发表时间:2005-11-29 8:49:19 来源:eNet硅谷动力 作者:崔晓阳  点击 639 次 ERP123将ERP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它充分考虑到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渐进性,避免实施中因急于开始工作、急于完成任务、匆忙上马蛮干最终因急于求成而导致整个实施过程失败的情况发生。  


    1. 管理提升是渐进的  

    任何企业上ERP系统都一定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然而,管理水平的提升却远比企业其他能力的提升要复杂得多。例如企业要提升生产能力:小规模的生产能力提升,或许就是增加一台设备,或者增加一条生产线;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提升则可能是新建一个车间。然而,不管是建车间、安装生产线还是调整设备,一旦完成,肯定生产能力立刻就能得到提升。这个过程是每天都看得见,结果也是马上就可显现的。而且生产能力的提升并不一定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的相关变化也就不多。ERP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过程的复杂性就表现在:企业管理的改变一定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涉及所有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  

    中国的改革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回顾这段改革的历史时,很早就有权威人士这样评价:改革其实就是人的观念的改变。企业上ERP提升管理水平,就是企业的改革,不能指望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在短期内观念就完全得到转变,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渐进过程,特别是在ERP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有管理人员权限的变更,这也是一个延缓实施进程的因素。过去实施ERP的经验已经证明,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以为ERP只是一般的计算机项目,计算机安装完毕之后就应该可以完成,那必然会导致实施失败。  

    ERP123将ERP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它充分考虑到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渐进性,避免实施中因急于开始工作、急于完成任务、匆忙上马蛮干最终因急于求成而导致整个实施过程失败的情况发生。  

    2. 投资风险必须控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所需的软硬件投资是比较大的,特别是考虑到管理软件投资的一些特点就更是如此了。ERP的投资需要一种整体的考虑,如果没有整体规划,今天请一家做一个财务系统,明天请另一家做一个进销存系统,以后再做生产管理系统,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巨大的浪费,这就是所谓的ERP投资黑洞。这种随意开发实施企业ERP系统的做法,给企业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资金投入的浪费,更可怕的是它不能使企业享受到ERP给企业带来的管理进步,反而会极大地挫伤企业管理人员对实施ERP的积极性,并且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只能推翻重来。  

    ERP123是采用IT规划的方法,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最有效的投资ERP的风险控制方法。一般来说,ERP123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解决实施ERP的风险控制问题:企业需要实施什么样的ERP系统,企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实施顺序来实施ERP系统,企业如何对ERP系统进行分步投入,如何评价每一步投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ERP123使得投资ERP的风险成为看得见的,从而也就成为可控制的,同时还能完全充分地利用已经进行的投资。即对ERP2的投入是在ERP1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全没有重复投入,而投资ERP3时同样如此。采用这种方式来控制企业实施ERP的投资风险,要求企业只能选择同一个ERP产品进行应用实施,至少在企业的核心应用模块中必须如此。否则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就很难做到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而这种标准化和统一性恰恰是ERP能给企业带来好处的最根本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根本无法映射企业管理职能间的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也就无从达到整体应用效果。以往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教训已经充分地为今天实施ERP的企业警示了这一点。不难找出这样的案例:一个利税达到百亿级的企业,投资企业信息化管理花费了上亿的投入,分别实施了企业的各种子系统,理想中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做好就完成了整体ERP系统,结果当他们做接口时才发现,原来这种接口根本就是做不完的。销售、财务、生产、采购之间的密切关联又岂是通过做接口可以满足的?最终这样的系统只能推翻重来。大企业如此,小的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管理职能间的密切关联并不随企业的规模大小而改变。  

    3. 实施能力需要积累  

    首先让我们择录“博锐管理在线 ”2005年初发表的一篇题为“企业ERP实施能力成熟度分析”的文章中的一段文字,来做为对初期实施ERP企业实施能力的认识。这段文字如下:  

    初始级的企业在项目组织上也存在问题,企业不具备稳定的ERP实施环境和维护环境,整个项目的成熟能力取决于某几个人的个人能力。如果实施主力不能如期完成任务,企业领导就换人,使得项目的主观性、个人英雄主义浓厚。如果项目偶尔取得成功,往往是在黑暗中摸索了一段时间、经历了见不到天日的胆战心惊后才取得的成功,以致于项目负责人发现走出黑暗后对成功感到后怕,不敢继续扩大实施的战果。因此,初始级的实施成功一般付出了超过预算和超过工期的代价,而且在项目组织上往往让信息主管感到“先任信息主管成为烈士后自己才革命成功”。此外,初始级别的ERP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软件公司的支持力度和实施能手的开发经验,如果能干的实施人员不能留住,或者ERP软件公司出现人员变动,项目就将陷入接近瘫痪的状态。  

    上面这段文字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初始实施ERP的一种普遍状况,字里行间隐喻着对ERP的一种神秘感,不知从何入手,侥幸取得成功,个人英雄主义浓厚。其实ERP的实施并没有可怕到“暗无天日”和“胆战心惊”的地步,关键在于如何具备实施能力。ERP的实施能力源于两个方面,即软件供应商的实施能力和企业的实施能力。软件供应商的实施能力在于对软件的透彻解析及相类似企业的应用承袭,而企业自身的实施能力则在于对本企业业务的透彻理解和应用需求设计。比较这两个方面的实施能力,软件供应商的实施能力是相对固定的,也是相对被动的。而企业自身的实施能力则是动态的(特别对于初始实施ERP的企业),而且是主动的。所以企业ERP实施的成功较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的实施能力,但不可能要求企业一开始就有较强的实施能力,企业的实施能力一定是一个逐步积累达到较强的过程。  

    ERP123就是充分考虑到了企业实施ERP的能力必须经过一定过程的积累才能够具备,从而将ERP的实施分为由简到繁三个阶段,极大地降低了初始实施ERP的难度,便于企业实施能力的积累,提高实施ERP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