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火岭 浸水的日记:用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认识创先争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1:05
用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认识创先争优 
2011年08月02日 16:46:12 来源: 新华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时间跨度大,历史纵深感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深刻的道理。讲话高屋建瓴,对指导我们总结过去、开拓现在、面向未来,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读讲话,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光芒,使人们思想得到丰富启迪和心灵受到巨大震撼。读讲话,它通篇体现出昂扬向上、锐意进取、永不停滞、永不懈怠、不断创先争优的基调和精神,激发着人们奋勇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总书记在讲话中精辟地阐述说:“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学讲话,笔者越学越感到,总书记在讲话中精辟阐述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根本点的科学论断——“四个坚持”与“四个始终保持”,在科学揭示我们党90年来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规律的同时;其实也深刻揭示了全党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笔者以为,大到全党的各级党组织,小到每一个普通党员,都可以从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中,找到“创先争优”的思想源泉与行动方向。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的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用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认识“创先争优”,我们就会发现,“创先争优”来自实践,源自于千百万党员、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总是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总是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并用以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离开这一点,党的思想理论、党的方针政策,都会变成片面的、僵死的教条,也不可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创先争优”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这一提法和概念,也主要出现在近些年。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碰到了许多过去不曾碰到过的、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这些问题很棘手,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又必须解决。因为如果不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难以为继,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有被中断的危险。也就是在这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发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中央的号召,使不少同志仿佛从曾经比较熟悉、比较习惯、也比较得心应手的原有发展方式的睡梦中一觉醒来。全党上下又一次兴起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热潮。各地方、各单位加大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力度,形成了一种锐意进取、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断创造新佳绩的生动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体现在上面,更充分地体现在下面,体现在基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层党员、群众和基层建设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创先争优”的行动和探索。党中央敏锐地发现并关注了这一现象,及时总结并提炼了这一来自基层的探索、创造,又把它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去年四月开始,全党开展了热烈而有实效的创先争优活动,这一活动受欢迎的程度,从一开始就超出了原有的想象;它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更超出了原有的估计。党内外的同志评价说:不能小看这一已经开展了近一年半的创先争优活动,它不仅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且还在不断深化着人们对创先争优的认识。我们党要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就必须坚持“创先争优”,努力做到如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的“四个坚持”和“四个始终保持”;简言之,就是要始终做到“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行动上的锐意进取”。
用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认识“创先争优”,我们就会发现,“创先争优”是认真总结党的90年奋斗历史后得出来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总是不忘历史,总是善于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发现事物前进的规律,推动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创先争优”虽然是近些年提出来的,但它蕴含的深刻道理,却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之中。正像人类许多重大规律的发现一样,虽然它是在某一时段提出的,但它却是人类过去很长历史时期的探索实践和知识积累的结果。“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一种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历史上看,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它的思想理论(包括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进性,它的目标(包括党的最终理想和向着最终理想前进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的先进性;也体现在它的行为(包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表现)的先进性。当然这种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或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思想理论的先进,党就不配称之为先进的党;没有奋斗目标的先进,党也不是一个先进的党;而没有全党同志行为的先进,再先进的思想理论也不可能贯彻,再先进的奋斗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可见,先进性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只有同时做到上述这几个方面的先进,才能真正达到党的先进性。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不断“创先”和“争优”的实践与创造。否则,无论是先进的思想理论,还是先进的奋斗目标,都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试想,如果只有空头的理论、空喊的目标,而不能付诸于全党同志先进的实践与行动,这样的党怎么可能成为凝聚群众、引领社会的先进政党呢?
党的90年历史已充分证明了上述观点。回顾历史,人们不难发现,我们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甚至还不断遭到谩骂、攻击、诋毁、剿灭。但我们党始终不屈不挠,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追求思想理论和行为的先进,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因此才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试想,如果我们党不作为,不坚持思想理论和行为的先进,不努力去创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之先,不努力去争服务人民群众之优;那么,人民和历史又怎么可能选择我们党呢?回顾党的历史,用胡锦涛同志总结党的90年历史提出的科学论断认识“创先争优”,我们就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规律。这些规律不但已为过去的实践所证明,也一定会为将来的实践所证明。总书记阐述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科学论断,将使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警醒,始终感到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和危机,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它会让我们克服平庸,防止把“家”败掉,防止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一代不如一代、不断走下坡路的所谓“历史抛物线”、“历史周期性规律”的重演。从而,让我们党无论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中,都永葆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保证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不断坚持和发展下去。
用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认识“创先争优”,我们还会发现,“创先争优”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她总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洞悉历史发展未来,保证党的事业始终在世界文明大道上破浪前进,不断为中国、为世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今世界确实变化巨大,和平与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未来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艰巨;要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十分不容易。纵观人类历史,还没有哪一个时期像当今世界这样,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如此巨大,但人类付出的代价却又是如此惨烈;无论是资源、生态,还是环境,都已不堪重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如此紧密,坊间有一比谓之“一国打喷嚏,他国就感冒”。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群之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十分突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扰得世界很不安宁。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世界人民都渴望有一种科学的理念、先进的价值观、长效的机制,能引导人们去建设一个和谐、繁荣、幸福的世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价值观和机制呢?笔者以为,她就是创先争优!人们只有努力去破解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创科学发展之先;同时又努力去克服社会不公正不和谐因素,争和谐社会之优;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才能让世界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人们不积极作为,不努力创造,不艰苦奋斗;只是满腹牢骚地在那里怨天尤人;或者害怕困难,不思进取;或者守株待兔,企图坐享其成,那么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只能是空想。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小看“创先争优”这四个大字,它不仅指向先进的目标和愿景,更重要的是,它同时指出了如何去实现先进目标的路径——这就是不断奋斗、创造、发展的过程。创先争优,确实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实现先进、进步代替落后、衰退的一种科学理念和长效机制。环顾全球:当今世界、现代社会,无论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学习思想上的提高,还是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或者是制度、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创新,哪一样能离开创先争优呢?离开了,全都会止步不前或将寸步难行。综上所述,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本世纪上半叶“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必须遵循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持”和“四个始终保持”的科学论断,始终高扬“创先争优”的旗帜,始终做到“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模范行动推动世界的发展,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可以相信,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事业,必定是正义、进步、胜利的事业!(作者韩 旭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