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的读音:此热钱非彼热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55:05

此热钱非彼热钱

(2011-08-17 01:25:45)

先上图:

BDI走势图。

 

 

PMI指数

 

       PMI 生产量 新订单 出口订单 进口订单 采购量 产成品库存 购进价格 11年7月 50.70 52.10 51.10 50.40 49.10 52.00 49.20 56.30 11年6月 50.90 53.10 50.80 50.50 48.70 51.50 51.00 56.70 11年5月 52.00 54.90 52.10 51.10 50.50 53.60 50.00 60.30 11年4月 52.90 55.30 53.80 51.30 50.60 53.80 50.80 66.20 11年3月 53.40 55.70 55.20 52.50 52.00 54.10 51.30 68.30 工业用电指数 

8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1-7月,全社会用电量268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591亿千瓦时,增长5.1%;第二产业(工业)用电量20253亿千瓦时,增长11.9%;第三产业用电量2853亿千瓦时,增长15.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172亿千瓦时,增长12%。

 

贸易

海关总署公布 2011 年7 月进出口贸易数据,1-7 月,进出口总值202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8743 亿美元,增长23.4%,进口9731.7 亿美元,增长26.9%,累计贸易顺差 762.1 亿美元,收窄8.7%。。7 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187.7 亿美元,增长21.5%,出口1751.3 亿美元,增长20.4%,进口1436.4 亿美元,增长22.9%,当月贸易顺差314.9 亿美元

==============================================================================

 

首先我们来观察1-7月的出口情况增长了23.4%,尤其是7月贸易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进出口都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21.5%,而且贸易顺差加大,达到314.9亿美元,而之前的6个月合计才447亿美元。但奇怪的是BDI指数却低于5.6月份,并且呈现出比较大的降幅;同时出口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降低趋势未改;再同时,工业用电量增长幅度也仅有11.9%,并未爆发出用电量不足的信息。也就是在实体经济层面的数据并不支持贸易大幅度增长的数据。但是海关数据也是真实的,那么只能解释为大量“热钱”借助贸易渠道迅速流入中国。但是我们又要对这些所谓的“热钱”进行一下定位。在中国资产泡沫和股市不振的情况下,热钱进入中国只是为了搏那点汇率吗?我认为不是,上半年的出口状况已经暴露出来中国出口贸易的萎靡不振,经济增长的停滞和高通胀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那么热钱进入中国做什么呢?我有一个观点:热钱的进入有可能是外商正在货币化其在华的长期投资。比如,大陆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台湾资本可能正在大量的结存现金流。有的是卖掉下蛋的母鸡,有的是在通过“虚增贸易额”的方式,货币化大陆资产。也就是通过海外关联企业的大量虚拟订单,将大量美元外汇汇入中国境内。这一方面套取了出口退税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将其的长期投资货币化了,也就是这些企业的手中的大量美元外汇的形成是以损害其对于大陆市场的长期投资为代价的。这是很危险的,如果看好未来市场,企业是应该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而不会货币化固定资产。解释一下什么叫“长期投资的短期货币化”。比如,一个大型台湾企业在其大陆的子公司投资1个亿,其中有5-6千万是固定资产投资。大陆子公司从母公司进口原材料生产后,通过台湾的母公司外销。如果母公司预期大陆资产泡沫将无可避免的带来企业经营风险的时候,母公司可通过很多方法来套现大陆子公司的资产。
   a,向子公司高价出口原材料(这构成了我国进口的大幅度增长)
   b,再通过虚拟交易,或者虚拟价格出口产品到母公司。(表现为出口莫名其妙的增长),但有可能是越出口越赔钱。
   c,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只有通过产品才能被摊销到成本之中,才能再通过产品的出口完成价值转移,所以外资公司有动力通过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来货币化长期投资。 
   d,今年底,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可能是空的,也就是台湾母公司通过掏空大陆子公司的方法,把其前期投入到中国大陆的固定资产风险货币化了。因为不动产和机器设备是搬不走的,只有货币化的资产才好流通。 
   e,所以目前阶段大陆子公司帐表上可能已发生了大量的人民币现金流。

f,这也间接的造成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不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