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风朗配件造假:细说舍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9:10:14
 

细说舍利

                                                汪海波

 

佛家所谓“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另译“设利罗”或“室利罗”。《佛学大辞典》云:舍利,佛之骨也,是依戒定慧之熏修所成者。或云金骨、灵骨、灵踪。道霈《建正法藏殿记》:灵牙……实希有之灵踪也。真身佛舍利特指释迦牟尼佛荼毗后的舍利,有“焚之不毁、击之不碎”之特性。舍利最初的意思是“米粒”。《秘藏记》: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法苑珠林》:舍利一般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血肉舍利。高僧焚身后时有遗骨如珠,光莹坚固,亦称“舍利”。狭义的舍利指火化后的佛的遗骨,广义的舍利泛指佛陀和高僧的遗物和感得物,如佛钵、佛发、佛爪、佛影迹及感生珠状物、影代物等,也包括佛的说法——佛经。

近代佛家有所谓“舍利子”、“坚固子”、“舍利棒”和“舍利花”等谓,更有“心舍利”、“舌舍利”诸杂说,莫衷一是,不知所云,本篇不予讨论。

明僧憨山《庐山金轮峰释迦文佛舍利塔记》曰:

舍利乃戒定之余熏,凝四大所成者。以其血肉毛发齿骨之不一,故有五色之异。其体坚刚,能贯金石,光明夺目,超越世宝。有坚凝而不动者,有流动上下、其状变化不一者,盖各随感而然也。噫!诸佛众生,同秉此心。众生以无明三毒妄想所熏,故其体臭秽,终成败坏;诸佛以金刚心戒定所熏,故其体坚固,光明照耀,常住不坏。

近代僧印光论舍利曰:

言舍利者,系梵语,此云身骨,亦云灵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练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又雪岩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又有人刻《龙舒净土文》板,板中出舍利者;又有绣佛绣经,针下得舍利者;又有死后烧之,舍利无数,门人皆得。有一远游未归,及归至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长庆闲禅师焚化之日,天起大风,烟飞三四十里,烟所到处,皆有舍利,遂群收之,得四石余。当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谓是精、气、神之所炼耳。以丹家见佛法中名相,不究本而着迹,故以己丹家之事妄为附会耳。得菩提道则成佛。未闻炼精、气、神,先为舍利,后为菩提珠而成佛也。

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地在古印度拘尸那伽城,涅槃年代有多种说法,一般取公元前485年之说。该年三月月圆日夜半,佛陀在拘尸那伽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涅槃,终年八十岁。当时葬法已有三种与四种之分。三种葬法是火葬(梵言“荼毗”)、水葬和野葬(弃之荒野);四种葬法是火葬、水葬、土葬和林葬(弃之森林)。《毗奈耶杂事》说:“佛言身死应为供养。”比丘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为焚烧”。佛陀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其俗延续至今。佛陀荼毗后,阿难等弟子从灰烬中得到佛陀舍利八斛四斗(《释门正统》),另说一石六斗(《毗奈耶杂事》)。但二说显然都不是准确计量。至于当时收拾出何种舍利,从流传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及佛教典籍中的记载可知,佛陀荼毗后所得的舍利,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牙齿、指骨、锁骨、头顶骨及头发等。佛陀身体的遗骨残片远不止这些,但未能一一详记。另外一种是《释氏要览》中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舍利和白色珠状舍利,而后者居多。

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时代也极为宝贵。佛经说:“见如来舍利,如见佛。”佛牙破土现世间,就如同佛陀于今应世一样。又《大般涅槃经后分》说:“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我涅槃后,天上人间一切众生,得我舍利,悲喜交流,哀感欣庆,恭敬礼拜,深心供养,得无量无边功德。”佛牙尊贵,还在于见佛牙可想见释尊丈六金身之庄严宝相,如聆佛祖亲口说法,非一般舍利之可比。帝释天捷足先登“强取”了佛牙。当时各国为争夺佛舍利,曾阵兵城下,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严阵以待,扬言“不惜身命,当以力取”。在此紧急时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从中调解,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争战。此议被前来争夺舍利的八国国王接受。于是,舍利被分为八份,每国一份,各自请回建塔供养。这次事件佛教史称“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佛陀真身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至世界各地。

佛牙舍利在天竺的记载就有很多.秦弘治六年(404),智猛抵达迦毗罗卫国朝拜佛牙等圣物:“迦毗罗卫国,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足迹,炳然具存”(《高僧传·智猛传》)。

《水经注》卷二:犍陀罗南行至弗楼沙国……国王臣民,悉持梵香七宝璧玉,供养(佛钵)塔迹。佛牙、袈裟、顶相舍利,悉在弗楼沙国。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至少有七、八处提到天竺佛牙之所在:

卷第一:缚喝国,土地华博,当地人称此地为小王舍城。城外西南方的佛寺中,有佛的澡罐,可以容下一斗多水,还有佛用过的扫帚,以及佛牙。佛牙长寸余,广八九分,色黄白而光净。

卷同上:梵衍那国小川泽僧伽蓝,中有佛齿及劫初时独觉齿,长余五寸,广减四寸。

卷同上:迦毕试国王城西北大河南岸旧五伽蓝,内有释迦菩萨弱龄龀齿,长余一寸。

卷第三:迦湿弥罗佛牙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长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斋日,时放光明。

卷第五:曲女城附近精舍宝函中有佛牙,长余寸半,殊光异色,朝变夕改。远近相趋,士庶咸集,式修瞻仰,日百千众。

卷第十一:僧迦罗国佛牙精舍,高数百尺。莹以珍珠,饰以奇宝,精舍上建表柱,置钵昙摩罗加大宝;宝光赫奕联晖,照曜昼夜,远望烂若明星。

此外,尚有卷第二那揭罗曷国记“昔有佛齿,高广严丽。今既无齿,唯余故基。”并见《法显传》:“城中亦有佛齿塔。”卷第四记至那仆底国“佛齿犹在。” 《西域记》卷第十注明折利呾罗城(浦里城)是原来有名的供奉佛牙的地方;新罗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记:新头故罗国有一寺名多摩三磨娜,于泉水边有一塔,藏佛发爪,寺有大辟支佛牙及骨舍利等……

这些圣物都有严密守护,非常庄严,常人很难瞻仰到。玄奘等高僧因是国家使节,因此能够前往顶礼膜拜。

我国历史记载和已发现的佛牙有很多,将作专门介绍.

 

除了佛牙舍利,目前发现的佛舍利主要有:

陕西法门寺佛指骨舍利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内,存有一枚佛指真身舍利。

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和韩愈谏迎佛骨之后的唐武帝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佛家称“三武一宗”法难。因此中国的佛舍利在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为了避免佛指骨真身舍利遭到损毁,僧人另外仿制了三枚佛骨,也就是所谓的“隐骨”。

1987年,法门寺从倾倒的佛塔底下,发现塔基地宫,并找到四枚佛指骨舍利。这四枚佛指舍利,除第三个发现的灵骨微黄,质地似骨以外,其余三枚质地均为白玉,也就是仿佛祖真身灵骨而造的“隐骨”。赵朴初认定为“影骨”:影骨即灵骨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影骨也被视为圣骨,供养规格与佛的真身舍利相同,“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真身舍利为释迦牟尼佛的一节中指骨。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文献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称谓。

佛指舍利的形制,唐释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其舍利,开头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空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文志》载:“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形状与道宣《感通录》和《志文碑》所记吻合。

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锈迹斑斑,呈深褐色。铁函之外,还曾包裹着一层丝绸织物,因年代久远而朽坏殆尽,仅可从残片中识别出它原来的材质和纹样。第二重宝函紧套在第一重宝函之内的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四十五尊佛造像。第三重宝函是一银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着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玉棺,棺盖雕刻普贤菩萨像,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内供养的舍利是释迦牟尼佛真身灵骨,为左手中指,指节颜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据发掘者称,刚刚出土时,玉棺内有液体,灵骨因在液体中浸泡千年而骨质松软,且有白色小霉点附在灵骨之上。

这枚释迦牟尼佛中指骨舍利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佛指舍利,是佛家信仰的圣物之一。赵朴初赋长歌以赞,影响之盛实乃有国之最。

辽宁省朝阳市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朝阳北塔的辽代天宫于1988年11月因维修而打开,出土数以千计的佛教奇珍异宝。发现的两颗佛舍利一度受到质疑。考古人员经过长达十五年的潜心考证,并通过对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大量研究,2003年4月,舍利被认证——正式确认这两颗舍利是佛祖真身舍利。据说,由考古人员认证真身舍利在我国还是首次。其认证标准与程序不详。

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释迦佛合利

1981年 11月 27日上午,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著名的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于原佛座后面地下五厘米处,发现有一方石,下有坚穴,以函套函的方式安置了五重宝函。在第二重青石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了巨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的三十六字铭文,为隋代珍贵原物,这就证明佛舍利,在这里已被珍藏了1300 多年之久。当人们开启了第五重白玉宝函,终于见到有两粒“赤色,为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两颗珍珠”。据史料记载,幽州高僧静琬从隋文帝那里得到三颗佛舍利后,即安放在白带山(后称石经山)雷音洞内,只有在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592年)由当时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迎入宫中供养三日,此外未曾有过移动。那么,为何记载有三粒佛舍利,现只存二粒呢?内中缘由,尚不为人知。内有银函、玉函,函函相套,严密封存。

佛舍利的发现使云居寺名声大振,随之而来是对这两颗佛舍利的探究。云居寺原称“西域云居禅林”。隋朝统一中国,大兴佛法。隋文帝杨坚未称帝时得天竺僧人进奉佛舍利一包。即位后,在四年中三次下诏天下83州共建110座仁寿塔,用以安奉佛舍利。当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来使,都向隋文帝请赐佛舍利一枚,迎回本国起塔供养。现在云居寺和南京栖霞寺仍保存着隋代的“仁寿舍利”。

起初,隋朝的静琬和尚为防止经卷毁坏,开始刻造石经,并由寺院的和尚代代相传。杨坚笃信佛教,他幼年时曾寄养在尼姑智仙家中,十三岁才回家。智仙说杨坚佛性自通,预言他日后定会登基,并重兴佛教。果然,杨坚做了皇帝以后,大兴佛事。仁寿年间向全国颁发舍利,要求各州建塔埋葬。炀帝即位后对佛教笃信依然。静琬与被炀帝尊为老师的智仙同出一师,炀帝得知静琬刻经之事后,赐予舍利以为表彰。

舍利到静琬手中后,为何没有建塔瘗埋而藏于雷音洞内呢?据分析,当时天下纷乱,战事频仍,静琬深怕一旦寺庙被毁,舍利遭劫,因此才将舍利安放于比较隐蔽的雷音洞内。安放时,静琬亲笔题写了函盖上的三十六个字:“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甲子,四月丁已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

佛舍利在安放了八百年后曾被明代人发现,然后又归于原处。《憨山大师梦游集》有《涿州古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文中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雷音洞发现三粒佛舍利,慈圣太后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日,后又将舍利安置于原处。刘侗、于奕正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也有类似的记载:“万历壬辰,达观和尚睹像设衰颓,石版残蚀,附幢号痛,率僧芟除。是夜,如来风雷,光照岩壑。翌日启洞,拜经石,石下有穴,藏石函一尺,上刻:‘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甲子,……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三十六字。发现之际,异香发于函,盖石、银、金函三发,而得小金瓶,舍利现矣,状黍米,色紫红。师悲泣礼赞,闻于慈圣太后,迎入供养。函瓶以玉,外函复之,安置故处。”比较相关资料均记舍利三粒,今发现两粒,不知何故。

河北定县宋代旧塔基佛舍利

一九六九年先后在河北定县城内发掘了两座宋代塔基。据表静志寺塔基地宫内的铭文和墨书题记,可知地宫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年)。地宫中置有北魏兴安二年(四五三年)石函,隋大业二年(六0六年)石函和唐龙纪元年(八八九年)的两具石棺。还出土有金、银、铜、铁、玉瓷、琉璃、水晶、玛瑙、木制器物四百六十余件。净众院地宫地置长方形石函,函盖刻“大宋至道元年(九九五年)……葬”,函内有安放舍利的银塔、银棺、银瓶。在券门两侧各有一石塔,塔内瓷瓶装舍利。地宫中还出有银、铜、瓷、琉璃、石刻等文物九十件。

广东省广州市华林寺佛舍利

 1965年3月,广州市华林寺白塔塔基中心一米深处掘出一个石函,内为木盒,第三层是铜盒,这三盒套放紧密,不留空隙,银盒则位于正中央。木盒是边长为15.7厘米的扁正方形,外面用松香封裹着,厚2~5厘米不等,用来防水防腐,上面朱砂写的“佛舍利”三字尚隐约可辩。据说出土之时,虽经二百六十四年,仍香气浓郁。 在铜盒盖面上,刻有记录佛舍利封存时间和来历的铭文。铜盒之内散放着三十八粒大小不等的珍珠,还有三粒琥珀珠和四块沉香木。银盒放在沉香木上,为扁圆形,通身镂刻精致的莲花、草叶和圆点纹。盖面上铭刻着七个梵文字,意为“释迦如来真身舍利”。

银盒里面装着一枝银质莲花,上面均匀镶嵌着十一朵复瓣莲花。每朵莲花上有盖子,揭开盖子,便见到了佛舍利。周围十朵莲花内,分别放置着二十一粒,中间一朵放一粒。这批舍利有白、红、黑、绿各色,大的不过米粒大小,小的更是细如芝麻。

在出土的铜盒上有铭文:“大清康熙辛巳孟秋华林寺住持沙门元海敬合,缁素捐资建白石浮图,奉安释迦如来真身舍利二十二颗。其中央莲花所藏一颗,系金轮峰分出。余十莲花环贮,其来出栖贤居多,然莹洁相类,知俱如来舍利无疑。后世倘启函,当尊重,幸毋亵慢,慎之。”

这二十二粒舍利曾经被送到北京。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看后,断定确系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当属较早的权威认证。

广东省国恩寺佛舍利 

2006年12月28日,国恩寺报恩塔地宫遗址发现舍利和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隋唐时期的鎏金素面圈足铜圆盒、鎏金提梁水罐、鎏金铜棺、水晶球、“五铢”和“开元通宝”铜钱等。

国恩寺舍利大小共七粒,骨质,珠粒状,乳白色,坚固圆润。其中,最大者直径零点三五厘米,最小者直径零点一五厘米。现世时置放在一个砖室结构、九块方砖组成的小地宫内。

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故居和圆寂之所。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由唐中宗神龙三年赐名为“国恩寺”。自唐至今,国恩寺在佛教界视为岭南第一圣域。有专家称,出土的舍利可能是达摩祖师从印度带到中国,代代相传,传到六祖惠能被带回国恩寺。六祖为报恩而将舍利埋在报恩塔基下,作为镇塔之宝。

惠能于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在新兴县诞生,以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五祖弘忍密授教法及衣钵,成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公元713年八月初三惠能在国恩寺圆寂。惠能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独创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他的佛教思想影响遍及日本、东南亚各国。舍利的现世轰动一时。

镇江甘露寺铁塔释迦佛舍利

镇江甘露寺铁塔,始建于宋代,九级八面,造型精美。原塔在明代因海啸倾塌,仅遗存有最下三层。1960年镇江文管会在修复铁塔时,在塔基三尺半处发现地宫。地宫内放置有一长方形大石函,作东西向,十面题有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四月八日“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一方。同时发现的还有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舍利记”,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石刻二方。从而可以认定甘露寺塔地宫中所出土的舍利,即是《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中所列“东晋金陵长干塔”内的释迦佛舍利。这一重大发现,对江南地区佛教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出土的佛舍利,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据镇江市博物馆报告,总数共有772粒。唐代瘗下的计有二处:长干寺舍利小金棺内 11粒,禅众寺舍利金棺内156粒。宋代瘗下的计有三处:银函内56粒,银元盒内 177粒,木函内372粒,均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小如芥子。

杭州雷峰塔释迦佛螺髻发舍利

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素有“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轰然倒塌。近二十年来,浙江省及杭州市的历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议案,要求恢复“雷峰夕阳”的景观。为配合雷峰塔的重建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 2001年3月11日上午,浙江省文物研究所主持了对雷峰塔地宫的考古发掘,并且对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经历了18个小时的紧张发掘,共出土了珍贵文物七十余件。再重达100公斤的铁函内,梦寐以求的人们终于见到装有佛螺髻发舍利的金涂塔。据《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二等文献记载,雷峰塔的形制、结构与杭州六和塔、苏州云岩寺塔基本相同,是吴越国王钱弘为供奉“佛螺髻发”(螺髻,系如来三十二相之一,言佛顶髻毛发向右旋转,其形如螺)而建。结合遗址中出土的石经残碑以及铭文砖上的干支纪年可以初步确定雷峰塔的建造年代应在公元972年~公元976年之间。这也表明地宫中出土的佛螺髻发舍利已历千年,而未曾有过移动和毁损。释迦发舍利的出土,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是继法门寺\宝相寺地宫之后,对释迦佛舍利的重大考古发现。

苏州虎丘塔迦叶佛舍利

苏州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建成。全塔高约50米,平面八角形,高七层,是一座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塔(见图8)。因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发生大火,塔刹与各层腰檐被全部焚毁。并造成地基下沉,呈歪斜状态。1957年,苏州文管会在整修虎丘塔第三层时,发现装有一枚迦叶佛舍利的石函及铁函,在外部包裹的丝织品上,有用墨笔题写的两行字:“□□□恩朗舍此袱子一枚,裹迦叶如来真身舍利宝塔” 。同时,在石函四周还发现有铜佛四尊(见图9)、檀香木雕佛像三尊,铜镜三面、越窑青瓷莲花碗一只。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均是五代末期北宋初年的东西。按迦叶佛是过去七佛之一,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佛。据《长阿含经》卷一记载:“迦叶佛出世于贤劫中,其人寿二万岁,于尼拘律树下成佛,有弟子两万人”。古佛舍利的发现,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第一次,意义十分重大。

甘肃泾川大云寺佛舍利

1964年甘肃泾川大云寺发现隋代舍利,由石函、铜匣、银椁与金棺套合而成,为武周时期所造,内有舍利十四粒。大云寺地宫佛宝的现世,曾经轰动当时的佛教考古界,成为上世纪我国佛教和唐代考古的重大发现。郭沫若指示调泾川金棺银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贵文物长期出国展出。此时,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两国关系紧张,周恩来得知泾川发现舍利,考虑到国际影响,作了专门批示:暂不发信息,作低调处理。因此被历史尘封了整整40年。直至近年,舍利方引起世人关注。

陕西临潼庆山寺舍利塔佛舍利

一九八五年五月,在陕西临潼发现庆山寺塔基地宫。在地宫甬道内“上方舍利塔记”碑上刊刻“大唐开元廿九年四月八日”。地宫主室北壁正中置石雕舍利宝帐,帐内依次置银椁金棺、两琉璃瓶、瓶中藏舍利。供养品有金银、铜、铁、瓷、三彩、琉璃等质地的生活用具、供养器、法器一一九件,“开元通宝”十二枚。

其他出土的佛舍利 

1998年陕西仙游寺法王塔发现的隋代舍利,系法王塔搬迁中在塔身第二层发现的,在一石椁铜棺内,有一白二黄舍利三颗。其他尚有江苏南京阿育王舍利塔、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河北镇定县静志寺舍利塔、陕西耀县神德寺舍利塔等出土的佛舍利.

舍利古来多有发现不足为奇。杭州雷峰塔出土的舍利函银质金涂塔据载藏有佛螺髻(佛发舍利),至今未被打开,更加蒙上神秘的面纱。

新发现的佛舍利远不止于此,或有不便诸因,谨列上数。

数量最大的佛舍利

 《南部新书》记说:仪凤二年(677),长安光宅坊掘得一只刻有梵文的石函,梵文的意思是:这是阿育王为宏扬佛法而送往世界各地的舍利,它会带来无量的福祉。打开石函,里面有光彩夺目、质地坚硬的舍利一万余粒。唐高宗将这些舍利分成二百多份,每份四十九粒,下诏分送给京城以及各州的大寺院。又在古石坊上建了一座光宅寺,亲自题写寺额。

——其数量之大,想必分散开来可直追阿育王舍利塔数。

近代以来,堪称世界上数量最大的真身佛舍利发现当属1994年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发掘的佛舍利,晶莹如玉、如墨如血五色舍利计936颗。

释迦族的佛舍利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佛舍利发现当属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佛骨的发现。迦毗罗卫城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附近,从考古发现来看,大部分考古学者认定印度境内的毕波罗瓦(Piprawa)为迦毗罗卫城所在地。1898年,法国考古学家佩普(W.C.Peppe)在一个直径约35米崩毁的砖佛塔中,发现了五个装有骨灰的舍利容器。其中一个滑石质地的舍利壶上,用古老的菠罗密文字刻着:“这是释迦族佛陀世尊的舍利容器,乃是有名的释迦族兄弟与其姊妹、其妻子等共同奉祀之处。”在佛陀入灭火化后,释迦族人也分得了八分之一的佛舍利,然后在这里建塔供奉。这个发现很快震惊了世界,不但肯定了乔达摩"悉达多及其弟子等的真实存在,同时开启了西方学术界对东方文明的深入探索研究。由此可证实其中的佛骨是佛荼毗后,八王分舍利中的一份,也就是“迦毗罗卫国诸释种民众得舍利分已,归其国起塔庙供养”中的那一部分。

毕波罗瓦当时在英属印度境内,离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园西南五里余。发掘者将全部发掘物捐赠英国政府。英政府依其所愿,将其中的三分之一赠印度的博物馆,另三分之一收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最后三分之一交给发掘者保存。由于诸多因缘,佛舍利现分布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及日本等国供奉。

东来最早的佛舍利 

阿育王于佛灭后三百余年,诣王舍城取阿阇世王所藏八万四千舍利,造八万四千琉璃宝箧盛之,并造八万四千宝盖,以八万四千匹彩为之庄严,使诸鬼神于阎浮提同时起八万四千塔。相传华夏舍利塔有五。另据《法苑珠林》,阿育王塔在中国有十九所,瘗东来最早的佛舍利:法门寺(阿育王寺)真身舍利塔、西晋会稽鄮县塔(今宁波阿育王寺)、东晋的金陵长干塔、石赵的青州东城塔、姚秦的河东蒲坂塔、北周的瓜州城东古塔、沙州城内的大乘寺塔、凉州姑臧塔、洛阳故都西塔、甘州删丹县塔、晋州霍山南塔、北齐的代州城东古塔、隋的益州福感寺塔、益州晋源县塔、郑州超化寺塔、怀州妙乐寺塔、并州净明寺塔、并州榆社县塔、魏州临淄县塔等。《魏书·释老志》:今洛阳、彭城、姑藏、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承其遗迹焉。释迦虽般涅槃,而留影迹爪齿于天竺,于今犹在,东土来往,并称见之。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广造佛塔瘗藏佛舍利。佛塔在东土如雨后春笋,发扬光大,中国成为世界储存佛舍利最多的国家,是名符其实的佛陀第二故乡。

 

那么舍利是如何分类的呢?

生身舍利  生身舍利又称色身舍利\真身舍利\原生舍利\灵骨、金骨、灵踪等,指从佛陀肉身遗留下来的舍利。如法门寺唐代佛指舍利和宝相寺宋代佛牙舍利。《金光明经·舍利品》:“舍利者,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法身舍利  法身舍利指佛经,即大小乘一切经典,为精神所组成的智慧结晶,也称功德舍利。《大智度论》:“经卷是法身舍利”。又《缘起法颂偈》亦称法身舍利,此偈以阐明法身之不生灭,见缘起即见佛,故以缘起法颂安置于塔基、塔内或佛像内,称为法身舍利偈。

全身舍利  全身舍利又称金身舍利,最初指多宝佛之舍利。多宝佛是东方宝净世界的佛,名多宝。多宝佛入灭后未作火化,留下全身舍利。广东曲江南华寺保存完好的六祖慧能禅师的金身、安徽九华山肉身殿的金地藏和尚的真身、四川成都石经寺的石经祖师肉身、乳源云门山文偃祖师金身、台湾汐止秀峰山静修院慈航大师法身等为全身舍利。

碎身舍利  碎身舍利最初专指释迦牟尼佛舍利,释迦佛入灭时因火化而使尸骨碎裂,故曰碎身舍利。

影骨舍利  相对于真身舍利而言,用其它材料仿制代用的舍利,称之影骨舍利。或曰峨眉山、五台山、应县木塔等处供养的“佛牙”为历代用动物牙齿、象牙化石等代用的影骨舍利。影骨舍利与真身舍利有同等地位,受相同的供养。灵骨与影骨,在世俗观点上有真假之分,依佛家观点,却另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佛家认为灵骨与影骨同埋千载,同受金棺银椁礼葬,故影骨也视同圣物。

隐骨舍利  隐骨舍利系影骨舍利之属,是佛家瘗埋真身舍利时有意识的“作伪”,隐藏真身舍利故。邓县福胜寺塔、应县释迦木塔都有“木佛牙”出土。法门寺则有三枚“玉佛指”。斯里兰卡历史上有过多次毁灭佛牙的事件,据说毁灭的是隐骨而非真身佛骨。

疑骨舍利  疑骨舍利是指不可确定之传世舍利,疑其是否真身故,一般视为影骨,历史上也出现过被执政者指定从而作为“神圣舍利”的情况。疑骨舍利一般有历史记载,但传承存疑或事实难以证明。佛牙疑骨最为典型。

感生舍利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讲经时恒河之沙尽变舍利。佛家传说或经藏笔记所载“天雨降舍利”、“拜塔拾舍利”、“鹦鹉吐舍利”、“眉间取舍利”、“空瓶显舍利”、“锈像得舍利”、“灯花见舍利”、“经卷飞舍利”、“刻经出舍利”、“剃发感舍利”以及“佛牙生舍利”等即所谓“感生舍利”。赤乌十年(247),西域康居国人康僧会来到建业,以精诚感应幻化出佛舍利,可以说是“无中生有”取得舍利的最早记载,结果赢得了孙权的信任,并为他“建塔,遂始有佛寺,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兴。”从而大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佛教传播。

传说缅甸商人起温去印度,其母玛桑一再叮嘱求取佛牙,却多次令母失望。最后窘极,将海边动物巨齿冒作“佛牙”带回。至诚至礼,供养极恭。久之,视“佛牙”生发出众多舍利。因非关生理现象,又非药品凝结或人工制造,佛家认为是“长期修炼戒定慧,持诚心感得”的精神产物,心力不可思议,可转变物质故。

神圣舍利  神圣舍利指一定时期内为帝王或国家认可并推崇,象征君权与神权的舍利。其地位相当于“传国玉玺”,具有“独尊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唐代佛指舍利和锡兰佛牙舍利是最典型的神圣舍利。

神奇舍利  悟空佛牙在唐、五代曾被尊奉为神圣舍利,宋代因其“神异之迹不绝”多称神奇舍利。北宋邓椿《画继》中记说佛舍利“孔翠藻藉,玲珑为函,昼作日如镜,夜作月如灯炬。时出坚固子,如珠玑,如鸡舌螺壳,往往震动心目。”可谓神奇舍利。

依据颜色区分佛舍利  关于舍利的颜色与原身体部位的关系,元镏续《霏雪录》提到:“舍利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唯佛舍利有五色,神通变化不为一切物所坏故。”今观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为白色泛黄。

佛弟子的舍利  舍利本义是尸骨,最初专指释迦牟尼佛的尸骨。尸骨人人皆有,却非舍利人人可有。《金光明经》中所说的舍利,是“无量六波罗密功德戒、定、慧所熏修之舍利”,其外形如结晶般圆润之颗粒。此种舍利并非释迦牟尼佛所独有,佛弟子因戒定慧所熏修,火化后也可得此珠状舍利。佛陀大弟子阿尼律陀、阿难陀、舍利弗、目犍连等的舍利都有两千四、五百年历史,与佛陀舍利同为佛家重要圣物。至于高僧大德的舍利乃至“佛牙”,古来就更多了。如西藏昌都县白西山麓的噶玛寺无柱殿内供奉着第二代转世活佛祖师噶玛拔希的佛牙;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内的大银塔上置有伽叶佛牙;西藏甘丹寺有宗喀巴佛牙;青川甘边界地区的白玉寺灵塔殿内有高僧灵塔,内藏佛牙一枚;西藏大昭寺则供奉有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国师之佛牙,成为镇寺之宝。

其它佛的舍利  朝阳市双塔街2004年10月发现定光佛舍利。同时发掘出彩绘舍利石函、“佛舍利铭记”志石、玻璃舍利瓶、鎏金银棺、鎏金银菩提树、鎏金众僧像和浮雕佛像白瓷钵等稀世珍宝。其中,“佛舍利铭记”志石记载,石函内有十八颗定光佛舍利。定光佛又叫“燃灯佛”,他是在释迦牟尼之前成佛的“过去佛”。《大智度论》上说:这位过去佛在出生时,身边如灯,所以叫“燃灯太子”,等到他成佛后,就称他为燃灯佛了。在释迦牟尼前世还是一位孺童时,曾经将青莲花奉献给燃灯佛。燃灯佛见到孺童就预言:“在以后的贤劫之世,你当成佛,释迦牟尼是你的称号。”所以,燃灯佛可称得上是释迦牟尼的老师。

目前,国内已发现供养定光佛舍利的地方还有多处,如镇江甘露寺铁塔、河北固安宝严寺、通州佑圣教寺燃灯佛塔、天津蓟县的定光佛牙塔等。山东惠民县归化镇出土了一件定光佛的舍利石棺,在棺盖上刻着“沧州乐陵县归化镇罗汉院葬定光佛舍利记”。辟支佛舍利在我国也多有发现,山东灵岩寺就有宋代辟支佛牙塔。

 

舍利是如何形成的?

也许出于俗世的好奇,近代以来人们不断提出各种质疑和猜测,试图通过现代手段,从“唯物论”和“实验科学”的角度分析解读舍利形成。

关于舍利的形成,目前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结石说  这种说法认为,僧人常吃素食,植物纤维多,钙质物沉淀为核,又长期修行,体内发生了一些化学变化,所以火化以后,留下一些钙化物,容易形成人体内 “结石体”,如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这些物质见火不化,且多呈颗粒状。——这种认识的依据是现代病理学和解剖学:其成份有石灰石、炭酸石、灰、铁、铜及少量的蛋白质、粘液、胶状物;形状则有如砂子、蛋圆形、球形、多角形、桑椹形、洋梨形,小者如细砂,大的同鸡卵;石色有白、黄、褐、绿、黑,质地或外硬内软,或硬如石子,有不透明的,也有半透明的;其成因有属于体质、有属于遗传的,但大多数是缺少运动的,胆汁郁积或食无定时,酿成结石。数量从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到上千个不等。根据结石的解剖记录,十个人就有一个体内有结石。此说有一定代表性,但佛教不是科学实验的结果,是信仰的哲学,则此说不为佛家所接受。

玉箸说  “舍利”系精液之凝固,僧人通过修行“玉箸”停留脑间。按精液在体内,初以脑为发源地,由脑通过背脊而至肾囊。如果始终没有排泻则最后仍归纳至脑海,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凡讲究修练的僧道,他们主要目标就是防止精液外泻以集结“舍利”,故舍利未结成前仍是一种液体,即精液。此说尚未被现代实验科学验证。

外物说  舍利形成有外在来源。一是燃烧材料中夹杂的,在火化过程中所用的燃料夹杂的砂石、玛瑙、玉石一类的东西和松脂与香灰的混合物;二是佛珠等随身物品中夹杂的玛瑙玉石等;三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僧人去世后,其他僧人塞到其口中或者手里的一些东西。甚至有些是专门为了取得“舍利”而特意加的。

舍利一般为白色颗粒物,表面细腻光滑,也有五彩舍利出现。舍利的形成至今无一致结论,佛家认为:作为神圣的“心物合一体”的舍利,既不能以实验的方法分析化验,又无法以推理的逻辑忖度揣摩。同时,能被化验者也许并非其神髓,能被思维者也许仍非其妙义。佛家对舍利非常崇敬,以能获得供养舍利而感到自豪。有的地方佛舍利从不轻易示人,只有在重大佛教节日期间,才开放给众人瞻拜。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古至今有许多僧人去世火化后产生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舍利,唯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最为稀有。佛舍利中又以佛牙舍利最为尊贵,因为“世界上只有两颗佛牙说”广为流传,因此受到世界上广大佛家的尊崇与礼敬,它是佛陀教法传世的见证,是启发人们信心的圣物。在今天,它还是团结世界佛家、传播友谊、维护和平的纽带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