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式教育南昌县的电话:《万历十五年》走进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9:00
《万历十五年》走进来(跋与藏)
李 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28日   08 版)

图一

图三

图二
在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出版物中,《万历十五年》无疑占据着一个显赫位置。虽是一部史学著作,影响力却早已超出史学界。大历史视野、叙述风格、篇章结构……黄仁宇先生呈现出的另类史学写作方式,受到不少写作者和读者的青睐与追捧。撇开其学术价值暂且不论,仅将之称为一部写作经典,恐怕也不为过。
读《万历十五年》自序,知当年这一中文版引进大陆,与黄苗子先生的热情促成有关。黄仁宇写道:“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作者的署名为Ray Huang ,1981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委托黄苗子兄和中华书局联系。承中华书局慨允,此书的中文版遂得以和读者见面。”
围绕《万历十五年》中文版的出版,还有一位被黄仁宇数次提到的人是廖沫沙。早在抗战期间,黄仁宇在田汉主编的《抗战日报》任编辑时曾与之共事,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1979年,“三家村”中唯一幸存者廖沫沙,刚获平反再为启用。于是,在为《万历十五年》寻找出版机会的过程中,廖沫沙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黄仁宇在回忆录《黄河青山》写到,他与黄苗子两人之所以想到请廖沫沙写序,其中一个原因是考虑到廖沫沙在文化界的重要地位,可借其影响力来促成《万历十五年》顺利出版。廖沫沙后来因病虽未写序,但还是为《万历十五年》题签,黄、廖多年前的历史渊源,在晚年有了一个圆满衔接。
《万历十五年》迄今已有多个版本,包括插图本,但我最喜欢的还是1982年5月初版本。
初版本封面设计颇为讲究(见图一)。书名由廖沫沙题写,繁体行书,竖排于中央。封面衬底为全幅淡绿色图案,并延伸至1/3封底。该图案应是选自明代织锦。我藏有一册由沈从文作序的《明锦》(人民美术出版社,李杏南编,1955年版)(封面见图二),沈先生在序中这样说:“本集材料的来源,全部出于明代刊印的《大藏经》封面。经文刊刻于明初正统永乐时期,到万历时期全部完成。”《万历十五年》封面所选图案,与《明锦》中所收“绿地龟背龙纹加金锦”、“红地菱格加金锦”等样式相近。当年,选明锦图案作为《万历十五年》的封面,的确相得益彰,由此也可显该书责编傅璇琮先生和美编之巧思。
《万历十五年》出版几近三十年。时光荏苒,除黄苗子依然健在外,与这本史学经典出版关系密切的几位关键人士均已仙逝。不久前,我前去朝阳医院探望黄先生,特地带上初版本《万历十五年》请他题跋(见图三)。老人已98岁,落笔清隽而有力,扼要叙述多年之前往事如下:
这本书的初稿,是由我爱人的弟弟郁兴民从美国写信给我,由我介绍给中华书局请他们出版的。经过他们研究,理顺了个别文字,便出版了。黄教授到中国,曾和我见面。后来,他的几本著作在国内外风行一时,成为研究中国史的要籍。李辉兄得此,因记其经过。
二○一一年,苗子九十八岁
因这一题跋,收藏已久的这一册初版《万历十五年》,多了几分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