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科娃:家庭教育中诠释“积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59:39
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只是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在我们家长身上,是我们的某些行为导致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周围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儿女不孝!不争气!不成才!都在埋怨上辈子没“积德”!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觉得这样的父母是在推卸做父母的责任,孩子好不是上辈子“积德”积出来的,孩子不好也不是上辈子没“积德”。要说与“积德”有关的话,那么“积德”也是做父母这辈子的事,是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积德”没有。 2008年1月11日是我伤痛的日子,这一天是奶奶辞世三周年,我和姑姑、叔叔来到爷爷、奶奶的坟前忌拜,跪在坟前望着爷爷、奶奶的名字,那份埋在心底的思念悄然升起,自己成长的艰辛也在脑海中一幕幕闪过。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长大的,父母从我记事起就感情不和,三天一吵,五天一打,父母情感上的纠纷自然影响了对我和弟弟的关照,从小我就是奶奶家的常客。八岁时父母婚姻破裂离异,我归爸爸扶养,爸爸把我交给了爷爷、奶奶,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就都留存了奶奶家里。 父母离异后,我与母亲失去了联系,失去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母爱,那份迟来的母爱直到我十八岁才刚刚品尝着。父爱对我来说也是陌生的字眼,因为我没有体验过父爱的滋味。可值得庆幸的是:“上帝并没有抛弃我”,生活给了我人间最大的一笔财富————苦难的经历,还有爷爷、奶奶、姑姑的爱,不!是姑妈的爱,在我的心中,姑姑就是我的母亲,姑姑给的爱是那样的深邃、那样的丰富、那样无私。 奶奶有二个儿子,四个女儿,我爸爸是长子,我是长孙。这么一大家庭只有爷爷一人上班挣钱,所以生活条件很是艰辛。从我记事起奶奶总是怕我冻着、饿着,至于穿的什么、吃的什么也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我记忆犹新的就是从小吃的饭,小时候我经常吃大饼子、窝窝头(玉米面的)卷咸白菜,我记着十四五岁了还吃呢。当时也没有觉得怎么着,长大后和朋友聊天才知道,和我相仿的同龄人,在那个时候很少吃粗粮,甚至有的人压根就没有吃过大饼子、窝窝头。那时奶奶家也有白面馒头、大米饭,但量很少,全家那么多人不可能天天顿顿都吃。爷爷是出大力挣钱的,所以白面馒头、大米饭,也就紧着爷爷吃,叔叔、姑姑们虽然也出力,但在我记忆中很少主动去吃,每当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时,饭桌上都是有两种主食,一种是黄色的(玉米面的)、一种是白色的(白面、大米),但叔叔、姑姑还有奶奶都是主动吃黄色的主食(大饼子、窝窝头),家里就我是小孩子,也不出力,所以大多数我也是主动吃黄的,其实我也可以嚷着要吃白色的,可是奶奶、叔叔、姑姑的选择影响着我,好像那就是家里雷打不动规矩。小时候我最盼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的那几天可以好好的玩,可以不用去选择吃饭的颜色,全家人在一起都可以吃上白色的主食,那是一年中唯一吃一样颜色主食的几天,那几天吃的东西真香,真甜、真让我难忘。说实话小时候,看见爷爷吃白馒头、白米饭,我也馋的很,肚子乱叫、口水直流,爷爷、奶奶最心疼我这个长孙,给了我不少小灶吃,总是偷着给我好吃的。但有时还是克制不了自己馋的欲望,当然也做了不少的“坏事”,偷奶奶留给爷爷的好吃的,偷爷爷自己做的狗肉,夏天地里长出来的第一个小黄瓜、先有些红的柿子,一定是让我偷着吃了。嘻嘻!但这些并不影响我道德品质的成长,这种“偷”只是孩童时代的“恶作剧”,因为奶奶家对吃东西的礼让、自觉、孝敬,那种黄白色的视觉差别,永远留存了我的心中。打那时起我就知道了,爷爷在这个家庭中出力最多,支撑着这个家不容易,爷爷为了这个家受了很多辛苦。所以,我从小就想,等我有能力时一定要孝敬爷爷,有这种想法是生活上的节据让我从内心感触的。 奶奶和姑姑们也都为这个家出大力,下地种田、挑水、捡煤......但吃饭时,却从不往白色的主食上看,吃黄色的、吃剩下、不浪费一粒粮食。这种传统至今影响着我,有好吃的,我让老人先吃;有剩饭我吃,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富足了,但我依然不浪费粮食。 那种大家庭环境中没有人溺爱我、宠我,我也不知道自己从多大时起,开始跟着奶奶、姑姑干起农活来,铲地、耕地、收地、挑水,农家活我样样会干。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技校,在姑姑、姑父的帮助下我完成了学业。没有上高中、考大学是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但上大学的梦想一直支撑着我,我没有间断过学习,上班后通过自己的能力,我完成了专科、本科的学业、如今又成为了一名家庭教育顾问。学业的路不只有一条,成才的路也有很多,只要你想拼搏,路就在脚下。上学那年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什么是亲情、什么是感恩,我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我便学会了帮助别人,我得到了别人的爱,我便学会了把爱给予别人。 爷爷、奶奶喜欢吃柿子、香蕉、西瓜,工作之余我时常带这些水果给爷爷、奶奶吃,成家后带着爱人和孩子依然习惯这样,但我觉得还没有孝敬够,爷爷、奶奶就先后过世了。虽然我看不到爷爷、奶奶了,但那种思念并没有改变,如今当我吃着第一次吃到的水果品种时,我总是想起爷爷、奶奶,想起爷爷吃柿子占白糖的样子,想着孝敬爷爷、奶奶,多想让他们也吃点这个没有吃过的水果;每当冬天吃西瓜时,我总是想起爷爷、奶奶,他们在冬天还没有吃过西瓜呢!爷爷、奶奶你们健在多好啊,您的孙子现在更有能力孝敬您二老了。 在奶奶家没有人教我文化知识,但勤劳、简朴、礼让的家风熏陶着我,那种成长环境顺应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奶奶家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孝敬、学会了理解,拥有了拼搏的信念、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坚韧、拥有了人最珍贵自尊、拥有了对未来最坚定的自信。 现在幸福的家庭,有责任心的父母都在探寻着家庭教育的真理和捷径,煞费苦心地去培养孩子。我讲述我的成长经历是想告诉天下的父母,家庭教育不是父母传授孩子文化知识、不是供给丰足的物质生活,家庭教育的真理和捷径就是给孩子“积德”。“积德”就是父母在自己身上积累好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好的品德传授给孩子,用好的品德影响孩子形成好的品质。“积德”是父母积给自己的,更是积给孩子的,让孩子具有一个好的品德,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真谛。父母给孩子积下了好的品德,孩子拥有了好品德,我相信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错不了。 “积德”应该积那些方面:一、不溺爱孩子。现在生活条件孩子,每个家庭都丰衣足食,但再富不能富孩子,父母不能只做物质的供给者,适当适时要“穷”孩子。二、让孩子学会劳动。人是因劳动才进化成人的,家庭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孩子劳动的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孩子在劳动中才能学会尊重父母、理解他人,才能懂得生活的意义,才能学会自食其力。三、孝敬老人。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当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健在时,要孝敬老人,您对老人的孝心孩子会铭记心中,当然对老人的不敬孩子也会学以己用。四、为善人为善事。为善人为善事不是说在嘴上的,要做给孩子看的,做善事行善举向孩子传递善行善举,这是培养孩子的情感,情感是培养出来,孩子有了丰富的内心情感,才能体验到别人内心的感受,能体验到别人内心的感受,才能有孝心、孝行、善举来。五、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就是珍惜拥有,不管你拥有的是富有,还是穷困;不管你拥有的是幸福,还是苦难,我们都要珍爱自己的一切。拥有富有、幸福也不会浸在蜜罐里窒息,拥有穷困、苦难却仍然坚韧、自信、生生不息,这种精神食粮绝对是父母供给传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