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智控无人机视频:泰顺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47:02

泰顺县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120°15′,北纬27°17′-27°50′(中心:北纬27°33′,东经119°42′)。东南邻福建省的福鼎、柘荣,西南接福建省的福安、寿宁,西北靠景宁,东北毗文成。东西宽61.5千米,南北长56.55千米。总面积1761.5平方千米。总人口34.78万人。县人民政府驻罗阳镇东大街6号。

目录

·                                 • 简介

·                                 • 自然地理

·                                 • 历史沿革

·                                 • 风土人情

·                                 • 经济概况

[显示全部]

泰顺县-简介

 

泰顺县


泰顺位于浙江最南端,与福建交界。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全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包括2个少数民族乡镇),人口35万。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这里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境内群峦起伏,涧谷纵横,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其中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余条,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达40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其中龟湖叶蜡石矿被称为“世界蜡都”。

泰顺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近几年来,泰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大县”战略目标,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求民富县强。现已初步走出一条以有机农业、清洁型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01年财政总收入超亿元。全县涌现出一大批种养专业村和种养专业户,各类农业综合开发基地45万亩,并建成全省最早的有机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的茶叶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以天然、安全、保健为特征的“雪龙”有机茶、“山友”绿色食品等畅销国内外市场。以小水电开发、竹木加工和矿产深加工为主的清洁型工业不断壮大,40多种竹木工艺品走销欧洲、日本及台湾地区,辉绿岩、叶蜡石等产品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已连续四年外贸出口供贷值超亿元。同时,打响了“廊桥”牌和生态牌,精心培育生态旅游业,编制完成全县生态旅游规划,开辟了氡泉生态保健游、九峰重走红军路、乌岩岭生物探密游和古廊桥古民居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共引资近亿元,建成浙南大温泉旅游度假区,游客日益增多。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以绿色为支点,化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建设生态大县,已成为泰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如今,泰顺正按照“2005年基本实现小康、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开拓创新,推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跨越”,即跨越先发展后治理阶段,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超前发展;跨越先粗放后集约阶段,以科技为手段提升绿色产业层次;跨越先工业化后城市化阶段,建立独具特色的生态城镇体系。

泰顺县



增强造血功能,壮大县域经济--立足丰富的生态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机农业、清洁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经济体系,实现农民增收,县级综合实力增强。

增强集聚功能,优化县域经济--按照“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的要求,以“521”交通工程(到杭州5小时,到温州2小时,到各乡镇1小时)、特色工业园区和县城新城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人口、产业等要素集聚。增强幅射功能,放大县域经济——充分利用“蓝天、青山、碧水”和“天然大氧吧”的良好生态环境,建成浙南闽北的旅游度假中心和绿色食品基地,成为温州最大的后花园。
                       

泰顺县-自然地理

 

泰顺县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涧谷纵横,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山高路远,群峦起伏,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

温州第一高峰--白云尖

白云尖海拔1611.1米,是温州第一高峰。尖顶经常处于云雾之中,站上尖顶,云海茫茫,犹似进入天上仙宫,所谓“人在雾之中,云在脚下过”。在赤日蓝天,则是加一番景象,登巅眺望,景宁、文成、苍南、寿宁等的部分地域依稀可见。山脊梁上的道道防火线犹如北国长城、蜿蜒伸展,每当春天,防火线两旁杜鹃花开,鲜花簇拥,胜似天宫花园。秋天顶上是观日出的最佳场所。远看白云尖如“众星拱月”,高耸挺拔。

泰顺境内的大小溪流百余条。

位于泰顺雅阳会甲溪峡谷底部的承天氡泉,因出水量大、出水温度高、医疗价值高而被誉为“浙南大温泉”。省水文地质大队测定,承天氡泉泉水是在地层下经过38年循环增温而成的地下水,并从5000多米深处的地层冒出,出露地表水温为62摄氏度至68摄氏度,日出量500多吨。氡泉于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浴用医疗矿泉水名单。
泰顺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平均25.1℃,冬季平均14.7℃,年降雨量2000mm,无霜期280天。泰顺多山近海,雷雨频繁,雨量丰沛。6月降水最多,12月降水最少。3-4月为春雨期,雨日多,降水强度小。5-6月为梅雨期,暴雨增多,降水强度大。7-9月是台风雷阵雨期。所以在选择出行时间时要考虑避开雨期。

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南北亚带分界线上,气候条件适于南北动植物群的繁殖生长,具有开展“优、特、奇、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深厚潜力。日照短、云雾多,发展茶叶、中药材的条件得天独厚。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其中龟湖叶蜡石矿被称为“世界蜡都”。

泰顺县



泰顺县动物区系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目前知名的动物有230科1129属1466种(含种下等级和养殖种类,下同),其中兽类24科55属73科,鸟类40科130属206科、爬行类9科31属51种、两栖类8科11属28种、淡水鱼类18科51属66种、昆虫类109科797属957种、蜘蛛类22科54属85种、在各类动物品种中,人工养殖的有16种。

珍稀濒危动物多,是浙江的重要保种基地。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金钱豹、虎、黑麂、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鼋8种,占全省40%、全国7.41%;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短尾猴等42种,占全省42.86%、全国15.91%;属省级保护的有五步蛇等33种,占全省66%。

百岛飞云湖由百丈湖、莒江湖、洪口湖三大湖及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湖周森林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为74.4%。溪流纵横交错,形成众多的飞瀑险滩、清泉碧潭。沿湖从百丈至司前要经过白鹤峡(瞿门峡),峡的两岸层峦叠嶂,峭崖壁立,山光水色,移步换景,有“十里画廊”之称。

泰顺县-历史沿革

 

泰顺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派兵镇压了浙闽边境邓茂七、叶宗留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遂析瑞安县义翔乡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5都12里和平阳县归仁乡三十八、三十九、四十3都6里置县,立治罗阳,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赐名泰顺。隶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清代,隶属未变。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浙江光复,泰顺属温州军政分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废温州军政分府。3年置瓯海道,泰顺属之。16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县直隶浙江省。21年,实施行政督察区制,泰顺属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旋改称第四特别行政督察区。22年,改称第三特别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又以特区驻地县命名为永嘉行政督察区。23年3月,改称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6年4月,全省改划行政督察区域,泰顺县一度划归第六行政督察区(今丽水地区),5月复划归第五区(温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1949年8月,隶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专员公署。10月,第五专员公署易称温州区专员公署,旋改称温州专员公署,泰顺属之。1967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温州军管会、支左联合指挥部管辖。1968年12月,隶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属温州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9月至今,隶温州市。

明清代县城东至分水排(今属文成县桂山乡)的平阳界130里(步行里程,华里,下同),南至樟坑的闽霞浦界100里,西至黄坭隘的闽寿宁界10里,北至上燕的景宁界100里,东北至平溪(今属文成县仰山乡)的瑞安界100里,至蟾宫埠(今文成县汇溪乡)的青田界100里,西南至东溪头的寿宁界10里,东南至月湖烊的平阳(今苍南县)界和闽福鼎界170里,西北至寿宁、景宁县界50里。

民国27年(1938),福建寿宁县第一区辖地葛藤(绳)岭、张家洋、卓家坑、东溪头、双港渡等村划归泰顺,并分别在李家山上村桥头、东溪头、双港渡三地树立界碑,此后两县以东溪(今名寿泰溪)为界,划入面积9平方公里。
民国37年,1948年1月,百丈区汇溪、两岸两乡及翁山(旧荣城乡)、白云(旧新川乡)两乡部分辖地划归新设置的文成县,面积计180.5平方公里,今为文成县汇溪、双溪、稽洋、东龙、仰山、桂山乡地。

1998年,泰顺县辖11个镇27个乡,人口34.33万人。

2001年,泰顺县辖11个镇(其中1个民族镇)、24个乡、1个民族乡,6个居委会、518个村委会,总人口348 069人。

泰顺县-风土人情

 

泰顺县


顺木偶戏源于何时,现无证可考,比较共同的,切合实际的观点是宋未,至今600多年历史。在《泰顺县志》、《分疆录》对泰顺历史是这样具体记述的:唐未“前后入山著籍者凡十八大姓,……开山立业至今八九百年,子孙尚多聚族而居,自宋以后生齿日繁,文物渐盛,科甲肇兴,人才辈出,至南渡之盛,山中土著遂多为瑞平世家巨族……”。宋朝,泰顺的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使得木偶戏传入泰顺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宋末元初的战乱,南宋杭州文人、艺人纷纷逃往浙南山区避难,把木偶戏这种艺术带入山区,则成为泰顺木偶戏可能产生于宋末的外在动因。
  
根据泰顺三魁镇木偶戏情况调查:锦溪有薛氏,五代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前922年)迁基至今已传三十九世,至十八世分四房。明洪武间(1426年),其时薛氏兄弟四人,薛汝楫行四,分居锦溪东岸,小地名凹丘居住(见薛氏乾隆年间族谱)。据传,薛氏四房祖宗,在神香岭见木偶戏一担堂,无人招领,便挑回家安放,后多有显灵,遂香火不绝,历代相传,至今当地民间还流传许多有关薛宅戏师爷显灵,为人治病的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薛氏所存的木偶担自明初洪武间,一直保存到文革前,全套木偶约48身,木偶头约60个,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毁。唯有(“临水平妖传”的陈、林、李三位夫人,《十国春秋》生角头三个即五显灵官大帝中的三个,包公头一个,戏师爷一身)九身木偶被薛家存放在山洞里,三年后才偷偷取回,服装、线、腹笼腐烂,头部也有腐蛀。现6个存泰顺文博馆,3个仍存放在薛氏家族。
  
在泰顺、福鼎交界金山徐茂雄家存古木偶25身,也是作为“戏神”保存的。徐家虽贫,但长年香火奉祀“戏神”,据说已有400余年。该“戏神”原从泰顺驮地桐子弯村传去,为“杭州府铁板桥头:田公元师、郑一郑二郑三相公,郑四、王老先生”,据徐茂雄回忆:“最早由王法成师公传毛琬清师公,往下传徐法显→徐应忠→徐法通→徐应灵,再传徐茂雄也已七代。另据木偶艺人自己说和家族家谱记载(因家谱毁于文革无法考实),柳峰高场周德家传木偶戏13代;筱村枫林黄宗衙家传12代,如实均为500—600年。

泰顺“百家宴”史称“做福”,始于宋代,明清时期极为流行。当地将它看作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上苍,保平安”的善事,深受百姓喜爱。2007年,泰顺因“百家宴”被省文化部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泰顺县-经济概况

 

  
近几年来,泰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大县”战略目标,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求民富县强。现已初步走出一条以有机农业、清洁型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01年财政总收入超亿元。全县涌现出一大批种养专业村和种养专业户,各类农业综合开发基地45万亩,并建成全省最早的有机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的茶叶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以天然、安全、保健为特征的“雪龙”有机茶、“山友”绿色食品等畅销国内外市场。以小水电开发、竹木加工和矿产深加工为主的清洁型工业不断壮大,40多种竹木工艺品走销欧洲、日本及台湾地区,辉绿岩、叶蜡石等产品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已连续四年外贸出口供贷值超亿元。同时,打响了“廊桥”牌和生态牌,精心培育生态旅游业,编制完成全县生态旅游规划,开辟了氡泉生态保健游、九峰重走红军路、乌岩岭生物探密游和古廊桥古民居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共引资近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仕水碇步元,建成浙南大温泉旅游度假区,游客日益增多。 

泰顺县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以绿色为支点,化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建设生态大县,已成为泰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如今,泰顺正按照“2005年基本实现小康、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开拓创新,推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跨越”,即跨越先发展后治理阶段,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超前发展;跨越先粗放后集约阶段,以科技为手段提升绿色产业层次;跨越先工业化后城市化阶段,建立独具特色的生态城镇体系。  
  
增强造血功能,壮大县域经济——立足丰富的生态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机农业、清洁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经济体系,实现农民增收,县级综合实力增强。  
  
增强集聚功能,优化县域经济——按照“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的要求,以“521”交通工程(到杭州5小时,到温州2小时,到各乡镇1小时)、特色工业园区和县城新城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人口、产业等要素集聚。增强幅射功能,放大县域经济——充分利用“蓝天、青山、碧水”和“天然大氧吧”的良好生态环境,建成浙南闽北的旅游度假中心和绿色食品基地,成为温州最大的后花园。

泰顺县-景观简介

 


泗溪上桥

又名溪东桥,桥身红色,叠梁木拱。桥上建有长廊一样的桥屋共15间。水面上看桥洞是规矩的等腰梯形。桥屋覆歇山顶,四角高翘,端正之中,显几分轻灵。桥面为木板铺就,正中部分桥栏封闭,地面水平,一侧有三座龛。桥头的碑上刻有此桥历史,知其始建于明代。

泗溪下桥

又名北涧桥,上桥、下桥位于同一溪水上下游,沿公路走几分钟就到。这里地势平缓,水网纵横,泗溪就是因4条溪水交汇于此而得名。下桥结构与上桥一样,同为叠梁式木拱廊桥。桥头两棵古树茂盛参天,一樟一“桐”,夏日里,荫蔽半桥。桥屋墙上贴有“文革”口号,身置此间,如时光倒转,一切如旧。

毓文桥

始建于清,位于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有桥屋6间,三层楼阁,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是现在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宛如一幅精致的古画。

文兴桥

文兴桥

两端分别连接平地与山坡,目测桥基有很小的高差度。河面上看,桥洞是不规则四边形,屋顶也不水平。“歪头斜肩”是文兴桥最大特点,桥屋地面呈三段坡面,无一尺平地,站在最高处,西面一坡到岸,稍陡。东面则一坡二折,稍缓。中间桥屋连同供奉的佛像也是向一边倾斜。供桌上设一香炉,一油灯,一签筒。

庵前张宅村

位于三换魁镇的秀溪边,规模不大,最初由张氏祖屋底厝及各房宅院和宗祠组成。张氏祖屋底厝早已毁于火灾,现在的房屋是1960年在部分旧址上重建的,各房宅院只剩下“七榴”和“九榴”保存比较完整。宗祠保留有祭祀活动。张宅村背依东山,面向平野。武水在村前缓缓淌过,田野的尽头是山脉,这种地形,正合风水术中“背山,面水,案山”的要求。

下武林家厝

三条桥

林家厝在三魁镇下武,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庵前张宅村遥相呼应。林家厝环境优美,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选址。前水后山草木茂盛,郁郁葱葱。尤其是中轴路正对的案山,山形起伏有致,左右对称。

三条桥

位于洲岭乡与泽溪乡的交界处,是泰顺最古老的木拱廊桥,始建于宋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桥长32米,跨径21米,横在夹岸对峙的峡谷当中,傲然独立,形态古朴优美,状若飞虹,与四周环境相当协调,是泰顺自然景色最为优美的木拱廊桥。关于三条桥的传说,一说该桥最早曾用3条巨木跨溪为桥,另一说则称该桥有3条山道相通,故而得名。

泰顺县-顺道游览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泰顺县境内西北部,洞宫山脉南段,浙闽交界处。境内峰峦重叠,漫山林木,郁郁葱葱,森林复盖率高达98%。且保存有大面积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故誉为浙南绿色宝库。

泰顺县-气候与游季

 


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夏季平均气温在24.8-26.0度,夏季降季水量在400-600毫米。

泰顺县-古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