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00度女演员:买什么最快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21:16

 

  被视作投资理财的业内人士,有一点对我是极为有害的—我被咨询得最多的两个问题是“你说哪个股票会涨?”“你看哪里的房子要涨价?”我的天,我怎么知道,为了回答这两种问题,我很有往神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不过关于在什么地方买房子我最近倒是有了新的见解,那就是如果一个公司人从事的是那种容易郁闷的工作—我猜测这些工作包括销售、创意、媒体等等,因为压力大所以会郁闷—应该临近大型超级市场买房置业,因为我亲身体验了一下,购买真的能大大缓解人的焦虑,增加快乐。
德国心理学家菲尔德曼·L·A在他的《评价值焦点和换期程度的焦点》里所说到的,情绪首先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这个情绪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把好的事物分为“可以得到的”和“得不到的”,把坏的事物分为“可以排除的”和“排除不了的”,从而产生四种第二级的情绪:快乐—得到好的事物,悲哀—得不到好的事物,愤怒—得到坏的事物、恐惧—避不开坏的事物。
  根据这个理论,最易获得好的事物的地方就是大型超级市场,因为在这里具备几个令人愉快的条件,价格相对便宜,物品丰富,色彩绚丽的包装和漂亮啤酒女孩的促销,而且在有的情况下免费食品几乎能让人吃饱—当然这一点不是菲尔德曼发现的,而是我的功劳—除了啤酒女孩是非卖品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花不多的钱而得到,而这些“好的事物”的轻而易举的得到的确会令人快乐不少,这一点我就有亲身感受。

01
为别人花钱吧
  我们在2008年《你的幸福和财富有关》的专题里曾经做过一次消费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为什么花钱更让人快乐,那是理财栏目做过的最大的一次调查,调查收到了451份公司人的答卷,这些公司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调查结果显示,花钱快乐程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花别人的钱,为父母家人花钱,给女朋友妻子花钱。
  这个结果说明我们调查的人群相对年轻或者生殖能力比较差,但是经过2008年和2009年这两个“孕年”,这个情况肯定会有所变化。
纵观这个调查,仔细统计,你会发现为其他人花钱的比例达到了64%,这个结果让人很容易想到那个笑话中所说的,天堂的食堂和地狱的食堂是一样的,都是一大堆人围坐在一个大锅前,用一米长的长勺在吃饭—虽然看起来天堂和地狱的食堂都有点不卫生,但是不用担心,细菌和病毒是没有灵魂的—差别是地狱中的人个个面黄肌瘦,因为勺子太长够不到自己的嘴;天堂中的人吃得红光满面,他们用长勺喂别人吃饭。而在中国公司人中,起码有了64%的天堂氛围。
  这种氛围和美国神经科学家威廉·哈伯的实验结果得到了相互印证,哈伯请一些参与者进行一个神经学的实验,在实验中他要求人们幻想,已经在一个虚拟的银行中有100美元,然后告诉他们在100美元中有一部分要通过税收把钱交给更加穷困的人,然后再询问参与者是不是愿意把剩下的钱也自愿捐出来?在询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参与者大脑的尾状核和付隔核—这两个区域是人大脑中主管快乐水平的那部分—活跃,而到第二个问题时,这两个区域变得更加激动了。这种现象可能和人是从群居动物演变而来有关,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人们更快乐于赞助同类。

02
物质主义者要稍差一点
  你是个物质主义者么?很可能,在理财栏目中物质主义者并不是个贬义词,如果你想,就测试一下吧。
1 你喜欢更加名贵的东西,而不是它的实用性么? 
2 你是不是很在意你房间的装修,且喜欢和别人比较
3 你更希望你的汽车具有更好的装饰性
4 购买奢侈品对你来说感觉很好
5 你喜欢用职位划定你对人的尊敬与否
6 你喜欢拥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以上六个题目来自于一所美国大学心理测试的一部分,答题者可以对这些问题的程度进行选择,比如你非常认同这些问题,就选五分,非常不认同就选一分,然后把六个分数加起来,如果得分在24分以上,那么你很可能是个更偏重物质的人。
说到偏重物质的人,你可能头脑中会勾勒出一个形象,这个女人披金戴银,搔首弄姿,其实这不完全是真实的。我举个例子,有个朋友,他就是那种人,他会穿名牌服装,开比我们更好的轿车,用更时髦的手机,但是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紧缺的—这也就是理财投资的意义所在—他比较少购买别人提供的服务,也不喜欢进行投资,这里边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和投资都是不可见的,物质主义者更喜欢购买那些可见的产品,从理财投资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个好习惯,因为可见的东西更容易贬值,投资到自身或者在资本市场投资贬值率要低好多。
  除此之外,根据M·L·理查森和S·道森的调查,有物质偏好的人更难通过花钱来买到快乐。关于这一点其实用德国人赫尔曼·艾宾豪斯—听说过这个大师么,他一般出现在用什么好方法记单词的宣传册里—的发现来做出解释,艾宾豪斯发现了人们遗忘的规律,并把它总结成“艾宾豪斯遗忘曲线”,从表中(参见下 页)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不经意间,人的大部分记忆将在一天之内耗尽,而购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是如此,有物质偏好的人,如果把更多的钱花在物质获得上,那么在物质获得后很短的时间购买所带来的快乐就会丧失掉大部分。物质倾向比较弱的人更喜欢花钱购买一种过程,比如旅行,也许在结伴旅行过程中,人们会遇到飞机晚点,令人作呕的火车厕所,由于意见不统一而争吵,甚至在异国他乡会有更多危险,但是在回到正常生活状态后,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快乐的旅行记忆中的一部分,这也可能是由于记忆的叠加使得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记忆保留程度比例会更高,而人们的记忆又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更多地选取了快乐。

03
不容易买到的更快乐吗?
  好像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在一般公司人看来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不容易买到的更快乐,这是因为……它不容易买到!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随便举个例子,这个推断就会显得毫无价值,比如你一个人住在酒店里,是在自己的房间里用自己的洗手间好,还是从一个没有洗手间的酒店打车到5公里以外去上收费的公共厕所更快乐一点?—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如果真是有这种情况的话,很多人会想出很不利于公共卫生的免费方法来—看来问题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夏威夷大学的伊莲·哈特菲尔德做了个有点古怪的实验,她在一所学校中向学生们发放两对夫妻的照片,宣称其中一对是经过几次约会就结婚的,而另一对是经过恋爱长跑,最终才走进教堂,然后统计学生们对这两对夫妇的好感程度,结果是,比较容易结婚的夫妇获得了更多的好感。接下来的实验,是一个约会实验,实验设计者找到一些女孩,然后准许男学生们打电话约会她们,其中一部分女孩在接到电话后会立刻同意,另一部分女孩则会对邀请持一种暧昧的态度,比如矜持3秒钟后再答应—之所以用电话约会是因为实验设计者恐怕女孩的长相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然后统计,男学生们对这些电话女孩的印象,是不是矜持女孩会更受欢迎呢?答案是,装腔作势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青睐。
  虽然哈特菲尔德的实验和“买”或者“卖”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如果把这种约会看作是0价格,那么“不易买”则在人们的购买中毫无优势,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难买到的东西并不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所以在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购物存在的“易买”特点并不会降低人们的购物快感,且正好相反,网上购物从挑选商品到物流送货要经过更长的时间,购物者会把将得到商品的这种快感想象时间拉的更长,这无疑也会让购物者获得更持久的快乐。

04
稀缺性感觉会让人感觉更好
  也有公司人举过一个销售中的例子来反驳我,比如你去售楼处买一所房子,售楼小姐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把销售情况说得非常火爆,然后再为你的购买增加一些小障碍,一直到你匍匐在地求着她把房子卖给你为止,另外还有各个大商场里欲购从速的广告,他们似乎增加了购买的难度,而购买者的购买快感无疑都增加了。
  但这是真的么?人们很可能混淆了两个概念,那就是“不易得性”和“稀缺性”,商品贩卖者其实主要目的并不是增加购买人的“不易得”感,而是增加其贩卖商品和服务的“稀缺性”或者是让购买者误以为那个东西很稀缺。
比如你答应你的女朋友出钱为她买件生日礼物,你猜她是选吃一顿巨无霸套餐还是要一枚钻石戒指?在一般情况下,理性的女朋友应该选后者。其实相比之下,巨无霸套餐可以充饥,而钻石戒指呢,除了装饰一下毫无用处,一般情况下女孩也不会拿钻石去变现。为什么女孩会更喜欢钻石呢?这主要是由于钻石的稀缺性更强。用句讨厌的经济学术语来说,一个东西的价值不是由它的实用性决定的,而是由它的边际获得水平决定的。通俗的来讲就是人们花钱去看《非诚勿扰》电影获得的快乐感比购买北海道地图的快感要强烈得多。
  在这时候其实有个敏感的问题要解释,那就是性交易会带来更大的快乐么?性交易似乎符合上边咱们说的高快乐值的标准,是个过程,遗忘比较缓慢,而且具有稀缺性—这是法律所赋予的,法律禁止的东西肯定具有稀缺性—为此我还真的与有过这种经历的公司人聊过,在他们的叙述中我感觉不出这个交易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交易所带来的道德成本太高。当然如果一个道德底线比较低的公司人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