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兰和大众哪个好:30天口才训练计划 锻炼你最流畅的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37:15
30天口才训练计划 锻炼你最流畅的演讲


   目标:锻炼最大胆的发言,锻炼最大声的说话,锻炼最流畅的演讲。
自我激励誓言:我一定要最大胆地发言,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最流畅地演讲。
目标实现时间:30天 一、积极心态训练(20分) 1、自我暗示:每天清晨默念10遍&ldqu
o;我一定要最大胆地发言,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最流畅地演讲。我一定行!今天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一天!”(平常也自我暗示,默念或写出来,至少10遍。)(10分)
2、想象训练:至少5分钟想象自己在公众场合成功的演讲,想象自己成功。(5分) 3、至少5分钟在镜前学习微笑,展示自己的手势及形态。(5分) 二、口才锻炼(60分) (一)每天至少10分钟深呼吸训练。(10分) (二)抓住一切机会讲话,锻炼口才。(50分) 1、每天至少与5个人有意识地交流思想。(10分) 2、每天大声朗诵或大声讲至少5分钟。(10分) 3、每天训练自己“三分钟演讲”一次或“三分钟默讲”一次。(10分) 4、每天给亲人、同事至少讲一个故事或完整叙述一件事情。(10分) 5、注意讲话时的一些技巧。(10分) A、讲话前,深吸一口气,平静心情,面带微笑,眼神交流一遍后,开始讲话。 B、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声音大一点,速度慢一点,说短句,语句中间 不打岔。 C、当发现紧张卡壳时,停下来有意识地深吸口气,然后随着吐气讲出来。 D、如果表现不好,自我安慰:“刚才怎么又紧张了?没关系,继续平稳地讲”;同时,用感觉和行动上的自信战胜恐惧。 E、紧张时,可以做放松练习,深呼吸,或尽力握紧拳头,又迅速放松,连续10次。 三、辅助锻炼(20分) 1、每天至少20分钟阅读励志书籍或口才书籍,培养自己积极心态,学习一些技巧。(4分) 2、每天放声大笑10次,乐观面对生活,放松情绪。(4分) 3、训练接受他人的视线、目光,培养自信和观察能力。(4分) 4、培养微笑的习惯,要笑得灿烂、笑得真诚,锻炼亲和力。(4分) 5、学会检讨,每天总结得与失,写心得体会。每周要全面总结成效及不足,并确定下周的目标。(4分)

如何练就魅力口才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30,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

这些名人与伟人为我们训练口才树立了光荣的榜样,我们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练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当然,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等等的不同,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那么你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 

我们在此介绍几种符合同学们特点,简单、易行、见效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贾平凹:好文才掩不住好口才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过:“咱不是那种相貌堂堂,口若悬河,左右逢源的人物,只能用自己的作品同社会大众交流。”一句自谦之词,加上他常拒采访者于门外之传闻,竟令不少人断定他是一个不善言辞,拙于交谈的“口讷”者。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错觉。是的,他有“口讷”之况,但更有“善侃”之时,他的“口讷”,只是表现在他对某些现象抱一个平静的奶阅承┤宋锍盅岫竦奶戎保凰摹吧瀑保虮硐衷谒允挛铩⑾窒蟮拿羧穸床臁⑸羁谈形蛞约扒榻嵝牡锥坏貌环⒅薄*ァ ?/span>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通史晓古,读文吟诗,其古诗文功底极深,文学修养极高。胸中厚积之“锦绣”,令他面对听众时能口中“华章”频吐。1994年末,贾平凹在成都市玉林区“雪米莉小姐”的豪华客厅里,极愉快地接受了《少年人生》记者郭新起的采访。就青少年所关心的“读书”问题,贾平凹纵横捭阖,侃侃而谈。  

记者:如今文人大“下海”,可是听人说,先生嗜书如命,每有稿费,都用于购买书籍,而生活简朴,不尚奢侈,可有其事?贾平凹:是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什么呢?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中学生朋友,一定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但要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要学会逼自己静心读书,深知书中精义。  

记者:能不能说具体些?贾平凹:好读书坏处自然多多。譬如终身受穷别想当官,没个好身体,不是好丈夫,没有好人缘,性古钻。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譬如能说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记者:那么你主张如何去读书?贾平凹:文学(乃至其他任何艺术)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大家,任何名著,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当你学习他的时候,必须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嘛!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屁股后面了。  

贾平凹承言应对,妙语连珠,接言答问,佳句频出。言理无说教之味,有亲切之感;侃来无呆滞之弊,有活泼之灵气。“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能说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绝权欲,弃浮华”等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语意相近的“对偶”句子的精妙运用,“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等“同字”辞格的巧妙设置,长句短语的交错安排,极响亮的“an”韵之收束煞尾,凝练而典雅的文言词语的恰当遣用,既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活泼和音律节奏之美,令人听之悦耳易记,同时又使语意凝练集中,畅达痛快,给人以极深之印象。  

历经20年的艰难创作历程,贾平凹终于迎来了辉煌。虽然其间的酸甜苦涩、爱恨悲喜一言难尽,但他最忘不了的却是老师编辑、乡党同事及其朋友们对他的关怀提携、支持帮助之情。在陕西书画艺术协会、红叶公司等出资筹办的“贾平凹创作20周年祝贺酒会”上,贾平凹的感激之情已至“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的境地。面对与会的朋友们,他动情地说道:20年里,我踏着文学之路,绊绊磕磕往前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文学的迷恋,靠的是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今天在座的就有辅导过我的老师和编辑,指正过我的作家和评论家,支持过我的乡党和同事,关注过我的读者和同学。没有这么多的朋友,我绝不可能在20年里坚持创作,也绝不可能20年里成为一个作家。正是这种强大的关怀和教导,病病灾灾我没敢消沉,风风雨雨我咬牙前行,我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为了崇高而美丽的事业,我一定要写下去,写下去,写好些,要对得起真诚而又友好的朋友们!……  

答谢词最忌假话以及不着边际的空话,真心真情真识真言最能打动人心。这段答谢词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更没有事业成功之后的炫耀之味,有的是他那质朴谦逊的品格和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当他将一腔真诚而强烈的感情倾注于每一字每一语每一句每一声上而诉诸听众之耳时,我们可以分明地感到,他不仅是在用他真诚的语言表达,而且是用他全部的感情在抒发,所谓“情动于中方能言发于外”。言里语间,“排比”、“比喻”、“反复”辞格的兼连交错之运用,几个“设问”、“反问”之句的巧妙设置,更使其抒情情更浓、达意意更显。这便是贾平凹为人的真诚,这便是由真诚而体现出的贾平凹之“善侃”风格。  

1995年初,贾平凹在他那间亲笔书写有“守静抱朴,文心雕龙”之对联的房间里,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张文彦的采访。就“《废都》问世以后有关贾平凹的传闻”、“两年里不只一次地与人打官司”、“为何不出席电视晚会,拒绝不少记者采访”等问题,贾平凹谈锋甚健,或引经据典,或取譬说理,或援例论证,或类比驳诘……表现出了极高超的言语艺术,令人不由生出“人物风流言自华”的感慨。  

当记者问到“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你是一个成功者,你觉得成功的因素更多的在于勤奋还是在于天资”时,贾平凹说道:成名不一定就成功。我算有点名气,但我认为自己还没有成功。我以为搞创作,既要有天资,又要勤奋,首先起码要有天资。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搞文学。有一种说法,认为历史上的大文豪许多都是仕途上失意后才去从文的。于是有些人便从中受到鼓舞,说他积累很丰富,等将来做不成官了就去搞创作,好像文学是最容易的。鲁迅先生说,他的所谓天才,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搞创作的,别忘了说这话的人是鲁迅,前提是他有那份天才,再加上勤奋,才成了一代大家。好的文学作品,往往粗看起来平淡无奇……鸡汤和白开水都是水,但鸡汤是白开水加鸡肉再加一定的佐料熬到一定的时候才成其为鸡汤的……我们这些人不能盲目地鼓励文学求教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现在社会开放了,求职面宽了,有多大才能就发挥多大才能,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所作为,不一定要选择文学这条路。即使是酷爱文学的青年,我们也应劝他慎重选择,免得坑害青年。说鸦片是有毒的,其实任何东西,爱过头就会有毒。爱只是一个条件,不一定表示有能力。  

贾平凹已逾不惑之年,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了40本书,作品近千万字,获奖无数,成为当代青年作家的翘楚。作家三毛生前曾称他为“大师级”作家。在别人眼里,他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上。面对记者的问题,他先以一句“成名不一定就成功”,简捷地划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我算有点名气,但我认为自己还没有成功”之转折句,表现出了他那质朴、谦逊的一贯品质以及对心中之事业所持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接着承“在于勤奋还是在于天资”之问题,出人意料地答出了一个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和百分之二的天赋”等经典言论相去甚远的结论。其间虽引鲁迅先生的名言,但却不囿于名言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一个“别忘了说这话的人是鲁迅”之“提醒”,为自己“搞文学首先起码要有天资”的观点提供有力的佐证。言及于此,似已可以卒言结尾,但他却“意未了言不尽”,而继续生发开去,毫不掩饰心灵深处的世界。“鸡汤”、“鸦片”等的取譬设喻,言理理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反意引用,言“左”而“道”直。整段答话,真是大言善解惑,微言擅传真。闻之,谁还会以为他是一个“口讷”者呢?

薄熙来: 睿智幽默口吐莲花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大连市年轻的市长薄熙来(现任商务部长。编注)说得好:“干好活最开心。开心地干好活最开心。干了好活老百姓最开心。老百姓开心了,政府最开心。”薄熙来是一位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市长,他的政绩在当地有口皆碑,而他充满睿智与幽默的谈吐,也给人们留下了经久难忘的印象。有关他的耐人寻味的小幽默故事,常常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妙解“沾老子光”

1993 年 3 月, 93 大连(香港)经贸合作洽谈会在香港举行。这是大连新任市长薄熙来在香港举办的一次大型招商活动。他心里似乎有底,然而,他的自信很快迎来了考验。开幕前举办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一些记者似乎对做另外一类文章兴趣更浓。

一位记者一上来劈头盖脸就问:“薄先生,你的父亲是中共高官,你做市长,是不是并非主要因为政绩,而是沾老子光?”全场所有眼睛、摄像镜头都 对准薄熙来,看他如何回答。薄熙来微微一笑,说:“我欣赏这位记者先生的直率,也许他提出的问题不止是他一个人想问的。我不否认'沾老子光',而且还乐意告诉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终身受益!当我还是个正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中学生时,因为家庭牵连,我被关进了监狱。五年的监狱生活,使我经受了磨难,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制对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温饱、自由、尊严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命运在这五年里给予我的馈赠,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倒过霉的老子,我也得不到这份礼物,这岂不是沾了大光?至于个人政绩,我不便评价,这是我的市民的事,但有个事实我想在这里提醒:我是由大连人民推举的代表选出的市长,而大连人民是不会视他们的权利为儿戏的!”这番应对,使在场的记者们立即对这位风度翩翩的年轻市长刮目相看。

在这里,薄熙来面对对方说他“沾老子光”的责难,来了个先承后转,借题发挥。他先承认自己确实“沾老子光”,而且所沾之光使自己“终身受益”,继而巧妙地引申、发挥道:自己所沾之光是恶运和磨难,而正因为如此,才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学会了思考,认识了社会和人生,逐渐成熟起来。所沾之光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使自己受益非浅。薄熙来妙解“沾老子光”,不仅回击了对方的无理责难,而且向听众作了一次漂亮的亮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弱智儿童”的调侃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记者说大连真绿啊!薄熙来说:“咱干不了大活儿,就种点草。”记者说大连真美啊!薄熙来说:“那是驴粪蛋外面光么。”记者说大连盖了新楼,薄熙来说:“那是奶娘抱孩子——都是人家的,或者是外国,或是外省市的投资。”记者说大连仅这二三年就从一个其貌不扬的城市变成了一个花园城市,市长可真行。薄熙来说:“这是黄鼠狼掀门帘——露一小手。”记者说市长真辛苦!薄熙来说:“还可以,我们大连人吃得好。”记者说市长身高 1  86 米真帅气。薄熙来说:“不动脑子的人就容易长大个儿。好了,欢迎大家再来,我们的海风可以无偿送给你们。”满座大笑。

薄熙来好像一个智能机器人,一按键什么都能应答上来。有位记者特别认真,近乎带有神秘感地问起大连有什么优势。他偏像弱智儿童一样傻想了半天,才笨笨地说:“夏天凉快。”一屋子的人都喷了。知道他的“弱智”是对 记者认真到近乎神秘的一种调侃。还有一次,薄熙来在“佳能杯”日语演讲赛上致词:“大家下午好,很对不起,来晚了。其实我来早了也没用,因为反正我不懂日语。(笑声)我好佩服吕万山会长和张步宁主任,他们从一开始就坐在这里聚精会神地听你们演讲,好像他们也很懂日语。(大笑)日语演讲比赛越办越好,看一大堂坐满了人,我有两个相反的想法,一是这么多人学日语,说明日语挺好学,我也应该学;另一个想法是这么多人学,那我还学什么,到处都有我的翻译。(大笑)”这大智若愚的三言两语的调侃,一下子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

三、“总指挥坐不住了”

有一次,大连星海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大干 50 天,确保 11 月底封顶”的誓师大会,仪式正在进行,坐在主席台上的星海湾总指挥老宋的座椅突然倒下,宋总指挥从上面摔下来,很窘。薄熙来说:“今天的誓师大会开得很好,大家决心都很大,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你们看,你们的宋总指挥已经坐不住了。(大笑)望大家团结一致, 50 天确保封顶。(长时间鼓掌)”大伙儿都为薄熙来市长随机应变、妙语解困,并顺势鼓舞士气的机智而喝彩。

四、“周扒皮的工作方法”

有人说:“薄熙来当市长的时候,干部们最好赶紧改行当百姓。因为他的所有点子,都是为了累倒干部,荫及市民。”薄熙来的口头语就是:“别闲着,干好活。”在他的领导下,大连市的领导班子勤政务实、办事效率高是有名的。作为一班之长的薄熙来更是宵衣旰食,异常勤勉。他说:“我每天工作到午夜,不是我勤快,是事情逼到这分儿上了。我们大连有个作家叫高玉宝,他写的《半夜鸡叫》就是大连的事。我现在就总结周扒皮的工作方法,让干部少睡觉,多干活!周扒皮让长工 4 点起来干活,他就得比长工起来得还早,还得趴鸡窝,还得穷嚷嚷,也够累的呀!”

有一年中秋之夜,他对大连城建部门的 10 多名干部说:“你们一年都没闲着,你们好几个都是靠老陈醋顶着的(查出高血压的,薄熙来每人送一箱老陈醋)。我是地主老财心理,不能让你们撂倒,还指着你们干活儿。我这人挺民主的,就是太忙,没时间民主。今天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这就叫民主吧。”正因为大连市有了这一批办事效率特高的干部队伍,才使大连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五、“天降大任于斯象也”

在大连国际服装节的巡游表演中,最开心的人是薄熙来市长了。他把动物园驯服的猩猩、狮子、老虎、大象也请出来表演时装。使人们觉得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特别有趣的是:大象的屁股上贴着一方纸,上面端端正正地写道:“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这是大连市长薄熙来的施政纲领。把施政纲领贴在大象屁股上,薄熙来说:“这叫天降大任于斯象也,是谁委大象的大任呢?本市长!”闻者无不开怀大笑。

六、“管市长的市长”

薄熙来与下级的关系极为融洽,与他相处使人感到如沐春风,如饮醇醪。他说:“我是山西人,抠门儿。小恩小惠,只能让人感觉亲近,不会让人感到敬佩,只有把工作做得出色,才能叫大多数人跟着走。我得罪人,但是没有私怨。人们最反感的,不是批评严厉,而是勾心斗角。”正因为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以工作为重,赢得了下级干部由衷地信赖与尊重。

前一次,他到下辖的庄河市去视察工作,庄河的副市长姓管,正准备向他汇报工作。薄熙来幽默地说:“管市长,你一来,我就紧张,我是市长,而你是管市长的,贷款一定给你们。”管市长说他只能管小市,不能管大市长。说着说着,又一本正经地对薄熙来说,他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仿佛薄熙来有什么魔法似的,只要与他坐在一起,就会让你打开话匣子,说个不停,说个水清石头现,说个小葱拌豆腐。他则在一边笑着给你出点子,还让你觉得那点子高,实在是高。然后再义不容辞地照那点子拼命地干好活。

这就是薄熙来,一个把自己全部的智与力、光与热、情与爱无私奉献给大连百姓的好公仆。有市长如斯,大连百姓有福了。也正因为他饱经历练、虚怀若谷、才思敏捷、机智过人,所以他的谈吐才会充满睿智幽默的独特魅力,才能吸引和感召众多的人团结在他的周围,卖力地去工作,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是薄熙来领导艺术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

撒贝宁:从小“说”出来的金奖主持人

关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每天 12 点 37 分“今日说法”栏目的人,应该对撒贝宁并不陌生;看了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的人,也许更忘不了那位英俊、洒脱、幽默、沉稳,最终夺得大赛金奖的撒贝宁。可以这样讲,撒贝宁的成功,是从小“说”出来的。
    1976 年,撒贝宁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军人家庭里,说是“特殊的军人家庭”,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都在部队从事艺术工作。撒贝宁的出生给这个原本就十分和睦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声和笑语。撒贝宁从小就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小时候他那幼嫩的歌声及欢快的舞蹈常常逗得他的爸爸妈妈捧腹开怀,而作为学表演出身的爸爸撒世贵和学音乐出身的妈妈邓雅娟,由于平时工作忙,并没有对撒贝宁作什么特别的引导和要求,更没有像现在许多家长那样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他们对撒贝宁几乎是任其“发展”。
    1980 年 6 月 1 日, 4 岁的撒贝宁和其他几个小朋友代表幼儿园为海军某部队表演节目。当时其他几个小朋友按照老师编排的节目表演完后都下台了,而撒贝宁一个人却在舞台上面继续表演他的儿歌《小鸭子》,而且他没有一点儿怯场感。从这次表演之后,撒贝宁父母发现他的表现欲望十分强烈,并且认为他在表演方面很有创造性。这之后,撒世贵夫妇才开始留意儿子的一举一动,一有空儿就主动与微贝宁交流,有意识地给他灌输一些表演、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有的时候,撒世贵将他带到自己工作的排练场地玩儿,撒贝宁这时就非常高兴。
    1987 年 7 月的一天,撒贝宁的父母下班回来,刚一进家门便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只见家里的客厅布里得像个晚会现场,还有用纸片剪成的小草、篮球等一些道具。撒贝宁和妹妹撒贝娜一人手生一个麦克风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接着撒贝宁请他们—人坐到已安排好的位置上,紧接着撒贝宁像电视里的主持人一样向观众——爸爸妈妈报幕……他们兄妹俩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演小品、一会儿说相声、一会儿朗诵,整个“晚会”持续了近 40 分钟,把撒贝宁的父母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把他们兄妹俩紧紧地抱在怀里。据后来了解,才知道整个“晚会”的策划、创作、道具制作、节目安排等全都是撒贝宁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准备的。当时,撒贝宁还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也就在这一年,撒贝宁获得了全市五年级语文(口头作文)竞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到初中后,撒贝宁对演讲、唱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提高演讲水平和舞台形象,他常常一个人在家里对着镜子一遍遍地训练,并把自己的演讲录下来,反复听、反复练,有时他让爸爸做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撒世贵由于有时带有表演的动作,他就与爸爸理论:“演讲与表演不同,演讲主要靠讲,表情应是与主题相关的最大投入,而不是有意识地去做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初二到高一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参加 10 余次市、区级演讲比赛,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1990 年,撒贝宁参加武汉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当时选手们是抽签决定演讲题目,而且只有 10 分钟的准备时间。撒贝宁抽的是与天安门有关的题目。经过 10 分钟的准备,撒贝宁十分沉着地登上演讲台,他那以《天安门前的英雄纪念碑告诉我》为题的演讲,激起了全场听众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次演讲他再次获得第一名。
    撒贝宁对记者说:“我喜欢演讲,因为我爱上了那种站在舞台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儿,直抒胸臆的感觉。演讲给我自信,演讲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演讲对我今后的发展进步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撒贝宁不仅在武汉市中学生演讲圈里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演讲家”,而且在歌唱方面他也颇为出色。 1993 年的 5 月、 6 月,他分别获得了武汉市中学生艺术小人才比赛独唱一等奖,和湖北省中学生小歌手歌唱比赛一等奖。撒贝宁也因为优秀的综合素质,被武汉市一中保送到北京大学学习法律专业,因为他的理想之一是:做一个法律的宣传者。
    1994 年 9 月,撒贝宁进入北京大学后,仍旧像上初中、高中时一样,在抓好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很快便成为北京大学里有名的“活动家”。他凭着标准的普通话、英俊的外貌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入校不久便被推荐担任了北大广播电台副台长兼播音员。一年后他又参加了电视剧《阳光路》的拍摄,并在剧中扮演男主角。该电视剧在全国大学生第五届“理想杯”电视展播活动中获二等奖。同时,他还担任北大戏剧社社长、北大合唱团男高音领唱。 1996 年 7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北大演出,他又作为特邀嘉宾主持人与王刚、刘路和桑燕一起主持了这场晚会。
    1998 年 6 月底,中央电视台为筹备“今日说法”栏目,到北京几所大学里招聘栏目主持人。当时,撒贝宁不在学校,但是他的老师向电视台来的人推荐了他。一个星期后,当他回到学校老师告诉他这件事后,他有些埋怨自己,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经过心理调整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按老师留下的号码与招聘人员联系,谁知经过测试,他居然顺利地通过了严格的考核,被“今日说法”栏目录取,同时也终于实现了他当一名法制宣传者的夙愿。于是他开始了边读书边做主持人的生活。如今“今日说法”播出的近 600 期节目中,有 200 多期是由微贝宁主持的。
    撒贝宁虽然不是学广播、电视学的,也没有经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但他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其在“今日说法”栏目中的形象日益深入观众的心中。今年年初全国电视法制栏目主持人大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
    为检验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更好地展示自我形象,当撒贝宁得知中央电视台主办“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时,毅然报名参加。经过笔试、面试、初赛、复赛、决赛的一路过关斩将,他终于笑到了最后,夺得金奖

不愿只过嘴瘾更向往幕后 名嘴李咏萌生退意

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就如同自己街头巷尾一起长大的兄弟。如今,这个名字的含金量已非同小可,被权威机构以 4 亿身价的测评,位列 “ 最具价值主持人 ” 的第一名。不久前, “2004 中国电视主持人颁奖典礼 ” 上, “ 年度最佳电视男主持人 ” 和 “ 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 ” 两项大奖又被他沉甸甸地抱走。巅峰时刻的李咏在想些什么?他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愿望吗?一个如此成功的男人是怎样杜绝不学坏的? 4 月 20 日,记者独家采访了李咏。

   事业正处在登峰造极阶段的他,却在采访中认真地透露说,自己有个心愿,主持人这个行业永远需要有人付出和牺牲点什么,所以, “ 一旦时机合适,自己会选择退居幕后,去施展对节目的想法。 ” 面对记者的吃惊,他甚至坦言: “ 这个过程不会太长,我不会光顾自己过嘴瘾。 ” 历经 7 年被锻造出的名嘴,他想缩短进程,用三年时间推出优质新人。

   电话那一头,李咏的声音热情不乏沉静,幽默中透出理性,全然不是舞台上 “ 人来疯 ” 的模样。话筒那头传来一阵哭声,他笑着告诉说: “ 我女儿闹了,肯定是妈妈跑开了,没事的。 ”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不说话了。记者听到了孩子的 “ 呀呀 ” 声,再仔细一听,原来是他宝贝女儿: “ 李咏李咏我爱你,就像 老鼠爱大米 。 ” 他也在聆听,他舍不得放过点点滴滴做父亲的快乐和骄傲。

   正值本报和由他主持的《非常 6 + 1 》在沪联手 “ 搜星 ” ,上至 70 岁的老教授,下至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一时间,这场活动成了沪上娱乐的热门话题。而众多师奶 “ 粉丝 ” 前来追星李咏,更是报名处的独特一景。本周日,李咏将赴汉口路 300 号解放报业大楼做客《新闻晚报》编辑部,并将通过热线和本报读者聊天。 昨天,他以一副听话好男人的口气告诉记者: “ 我太太说了,誓死捍卫周六、周日的上海行。其它一切靠边站。 ” 届时,他的太太也就是该节目制片人哈文等一行将首度来沪推销 “ 非常梦想 ” 。

名嘴金正昆——脱口授课第一人

其实我根本没必要接受你的采访。”金正昆坐在茶几后的沙发上,目光飘忽。

这个 46岁的男人这么说并非毫无道理。如果中央电视台曾经连续7天播放你的讲座,全国几乎所有省级电台电视台都播出过你主持的节目,出版过十几种音像制品和480万字的著作,脸熟到摆地摊的新疆人都认识你的话,确实没必要通过一次采访增加知名度。

这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外交系主任,著名礼仪专家,留平头,戴眼镜,穿一件棉制圆领休闲衬衫,胡子刮的很干净。他习惯用绝对的、不容质疑的判断性语气说话。最常用的句式诸如:教授指出,教授说,教授还说等等,仿佛他在谈论的是另外一个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说话时他喜欢用手势来辅助语气,有时会用手指把玻璃茶几敲得啪啪响。他思维清晰,言语缜密,滔滔不绝到别人几乎不能插嘴。他被称为中国脱口授课第一人, “曾创下授课6小时无一句语言重复的惊人纪录”。

他的讲座内容和风格受到大多数人欢迎,听众包括严肃的党政官员和前卫的艺术类大学生。中央音乐学院 2004年冬天的一张海报就兴奋地宣布,“作为献给广大师生的冬季礼物”,特邀“人大四大名嘴之一”的金正昆教授来校讲座,“一睹教授级别的幽默典雅”。“深冬佳季,岂能错过。”海报最后说。

礼仪专家

陪同领导出入电梯,谁先进?打电话时谁先挂电话?女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化妆为什么有人会来搭讪?这些问题在金正昆那里都会得到一个妥当的答案。从事了十几年的礼仪研究,他几乎涉及到所有领域,有些近乎琐碎。

说一口标准京味普通话的金正昆祖籍浙江东阳,有着南方人特有的聪明。下过乡,当过知青,在中学做过团委书记。然后考大学, 1986年毕业于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德国社民党的统一策略》——这个题目受到了众人的嘲笑,当时人们觉得两德统一简直是天方夜潭。

“天方夜潭”几年后顺理成章,这让金正昆在十几年后仍得意于自己的敏锐,不过当时已在人大政治系任教的“小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个领域。

恰逢北京申办亚运会成功,全中国人都沉浸在 “我们亚洲”的欢喜中。外国朋友要来比赛了,但中国人却缺乏国际礼仪知识,金正昆再次“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领域。

几年后,金正昆成了礼仪专家,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他独特的讲课方式吸引了众多学生。 “他开的大课要排队才能选上,而且每次讲课都是在人大当时最大的3101教室。”曾在人大就读的周元说。金璇是金正昆带的研究生,但为了上晚上的课下午四点半就要去占座位,“晚一些就没有了”,而且“教室后面和走廊里全坐满了人,把其它教室的椅子都抢过来用”。

校外的讲座同样火爆。在搜索引擎键入金正昆,可以找到 5万多条相关信息,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他的介绍和在各政府机关、高校进行讲座的新闻。

金正昆隐隐成为该领域的领头人物。他先后担任了多个部门礼仪顾问,并成为 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礼仪大使。如今已是人大外交学系主任的金正昆还兼任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礼仪与公关中心主任。

用最幽默的方式

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讲着装禁忌时,他说, “穿尼龙袜的比较老土(会发臭);袖子商标不拆代表未启封,具有盲流基本特征”,女性不能穿着太暴露,否则“一弯腰走光了,你还怪别人贼眉鼠眼”?黑皮裙是绝对忌讳的,因为“在国际上是妓女标准装”。

他总是向人们强调教养的重要性,而所谓教养则体现于细节: “'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发型,在工作岗位头发不能随意披散开来。年轻姑娘的长发是很有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人就晕了。'男人看腰',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而是看腰上挂不挂东西。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你见过普京腰上挂手机吗?你见过安南腰上有钥匙吗?”

说到谁先挂电话这样的问题他都能用幽默的方式比喻出来: “如果哪个同学自己肚子里给我的答案是对方挂,我现在建议你,把手放在腿上肉厚的地方拧自己一下,以示警戒。因为它没有操作性——两边都不挂,死扛,大说其废话?那么打电话时谁先挂呢?地位高者先挂。”

他也常常把自己放到例子中: “那天一个同志夸我说,教授,早就知道你在外交学和公共关系学研究方面小有名气。一句话说得我不爽。夸专家学者之类,不能说小有名气,说小有名气等于讽刺我刚混出点模样,还不怎么地。”

他认为礼仪更多的是一种态度,首先要接受对方并善于肯定对方: “比方你爸爸送你一件五百块钱的衬衫,我们要想跟你过不去也很容易,怎样让你不舒服呢?抵制,装没看见。你穿这件衣服在这儿晃来晃去我们就是没看见,憋死你。忍无可忍,你来问了,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一般。猜它多少钱?二十。活活气死你。所以跟别人说这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多肯定对方。”

他劝人们接受礼物的时候要落落大方, “别装洋蒜”;他告诉大家送菊花给外国人会让人家感觉“活见鬼了”,在外国菊花是葬礼专用花;至于女孩子穿露指凉鞋还穿袜子,则是“忒没文化的表现”。因为说话总是如此“一针见血”,有老同志甚至专门给他写信说他讲座太粗俗,没大教授的风度。金正昆便回信说大俗也是大雅,他这么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并接受。

“什么东西都要讲究传播效果,你说的再深刻,因为晦涩而没有人听也不行。”他说。

不拿别人折磨自己

生活中的金正昆很善于接受对方, “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要随便对人家说yes or no。”

他喜欢开玩笑,脾气也不大好, “但是还有个优点,脾气虽然不大好吧,可是不大爱发脾气。譬如从来不跟学生发脾气,也从来不跟家人发脾气。”

作为系主任的金正昆依然喜欢给本科生上课,他也很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学生服务。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委的杨雅娴老师说学院不久前组织了一次针对 04级本科生的讲座,就是金正昆直接要求并组织的,目的是让新生更好的了解外交学。

在他的学生金璇眼里,老师是个很细致的人,春天有风的时候会给她发短信要注意身体。周元则记得自己考公务员失败后,正在开会的老师专门跑出来给她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之后又嘱咐自己的夫人安慰她。

曾有人说金正昆作为外交系主任却大讲礼仪, “更适合在曲艺界工作”。对此金正昆似乎并不在乎,“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要知道哪个背后无人说,谁的背后不说人,拿他折磨你,划不来。”

不过他似乎多少还是在意的,他举例说现在教育部颁布的国家级 “十五”规划教材《外交学》一书就是自己的著作。记者有一次就一个外交方面的稿件咨询他的意见,在回答完提问后他笑着说,谢谢你啊,让我有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他的另一特点是记人名很厉害。人大 02级外交系本科生马宇罡说,金正昆记得住02级国关学院110多个本科生中90%的人的名字。

已经毕业的周元记忆最深刻的则是金正昆在聚会时说的一句话: “ 文明的程度和守时成正比,和灌酒成反比。 ”

 

经典-锻炼口才的技巧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

  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

  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

  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

  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8)讲故事法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语音:准确鲜明、入耳动听;

  听辨:直觉听悟、反应迅捷;

  语流:知而能言、言之能顺;

  备稿演讲:和谐得体、朴产感人;

  即兴演讲:挥洒自动、出口成篇;

  语言智慧:相时而动、妙语服人;

  言语应对:录动机敏、对答如流;

  话题论辩:力排众议、反驳有力;

  各类交谈:经动和谐、言路畅通;

  言语幽默;谈笑风生、出口成趣。

一、基础训练

  训练目标:准确鲜明 入耳动听

  训纪设计

  1.把握重音

  2.轻重调节

  3.句间停顿

  4.口齿清晰

  5.声气传情

  6.一语多调

  7.朗读朗诵

  8.节奏控制

  9.语体转换

  10.体态表意

  二、听悟训练

  训练目标:听知听悟 反应迅捷

  训练设计

  1.听辨注意力训练:悄语听辨;闹语听辨;快语听辨;方言听辨

  2.听辨记忆力训练:准确反馈;快速传话;

  3.听辨理解力训练:听辨语脉;听辨指误;听辨悟情;听辨隐意

  三、语流训练

  训练目标:知而能言 言之能顺

  训练设计

  1.快读快讲

  2.语汇储存

  3.自言自语

  4.放胆畅言

  5.句句依存

  6.筛滤冗余

  7.模式独白

  8.回映训练:讲后就说;听后就说;想后就说;看后就说;快嘴“说球”

  9.近义语描摹

  10.讲述故事

  四、备稿演讲

  训练目标;和谐得体 朴实感人

  训练设计

  1.模仿起步:叙述性语段;抒情性语段;质疑性语段;沟通性语段

  2.备稿试讲

  3.显示个性

  4.情态演练:演讲的站姿、表情、眼神、手势

  5.情感传导

  6.捍脱“卡壳”

  五、即兴演讲

  训练目标:挥酒自如 即兴成篇

  训练设计

  1.散点连缀

  2.格化构思

  3.说句成篇

  ……

  六、语智训练

  七、应对训练

  八、论辩训练

  九、交谈训练

  十、趣说训练

书摘  3.表示埋怨(你怎么姗姗来迟!)

  4.表示惋惜(多下点功夫就好了!)

  5.表示感激(你为我们想得真周到!)

  6.表示嗔怪(你真会缠人啊!)

  [训练提示]

  语调要随情而变,注意强弱轻重之分。“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切忌一味夸张渲染,形成固定的语调模式。

  7.朗读朗诵

  朗读和朗诵不仅可以练普通话,而且对口才形成也是一种有力的促进。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优美作品的语言会不知不觉地迁移到你的口语表达之中。

  [例话]

  林肯的“朗读训练法”

  林肯高超的口才是世界公认的。为了训练自己的口才,他有自己的一套“朗读训练法”,而且长年坚持。

  据说他把拜伦的诗集,一本放在家里。一本放在办公室,一有空就拿出来咪诵.他用低低的声音读得津津有味,他朗读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有时到了痴迷其中的地步。有时他激情洋溢地快速诵读,真如急流飞瀑一泻无余;有时读剧本,揣摩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他能全文背诵莎士此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李尔王》中大段的独白,并能背诵惠特曼的长诗。夜里醒来睡不着,他就随手把诗集翻开来读。眼见佳句会兴奋得跳下床,穿着睡衣,边走边朗读起来,把秘书都闹醒了……甚至参加妹妹的婚礼,他也用充满激情的诗朗诵表示祝贺。

  长期的诵读,训练了语言。丰富了词汇,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他声情并茂的演说风格和口才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见,训练口才应该注意对文学作品的朗读和朗诵。

  朗读朗诵的技巧主要是:

  (1)自己不动情.别人不动心

  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被作品感动了?切不要“挤”情、“造”情,更不要“跟着感觉走”,夸张无度地自我宣泄进入“感情陷入”的状态.须知:“内明于心”,方可“外达于人”,所以,先要对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及作品的结构、字句、艺术手法等方面,作一番认真的研究。

  (2)“心中有形”方能“语中有情”

  朗读或朗诵时要调动自己的“内视觉”,就是说,语出于口时应通过想象“看到”作品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相关的图景。任何成功的朗诵都是以此唤起自己的想象,产生情感的。这也是由“使己动心”到“使人动情”的必由之路。

  (3)确定基调.把握内韵

  所谓基调是指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调,是声与情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作品特定的“主旋律”。但是基调并非僵硬固定不变的“调式”,在一篇作品中,不同的内容“调式”可以有深浅强弱的表现。其间随内容转换甚至可以出现变调”。因此我们既不能用“贴标签”的简单方式处理基调.也不能只顾局部.忽略整体,情之所至.大起大落。基调的把握重在“内韵”,“内韵”是郭沫若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内在感情的自然消涨。

  (4)以情带声,言为情发

  朗诵前可以先调节一下心情,使感情“到位”:在朗诵过程中始终不“散神”,始终与作者心灵相感通,这样才会情随语出,言为情发,一气呵成,从而感染听众。

  特别要注意克服千第一律的“朗诵腔’。有的人一朗诵就打高调,或拖着声音拿腔使调,这种自认为悦耳动听的“假嗓”传不出真情,别人无动子衷.甚至厌恶,朗读和朗诵要在自如声区的最佳音域发声,使人感到真切、自然。

  训练题

  下面两段文学作品供训练时选用:

  1.孟加拉掠影(节录) [印]泰戈尔

  浩瀚的大海,在不停地翻卷着、翻卷着,泛起一堆堆白色的泡沫。它使我想到一个被捆绑起来的妖怪,在奋力挣脱绳索.正是在他的血盆大口面前,在海岸上,我们建起了住房,看着它抽打自己的尾巴。浪涛汹涌,就像巨人浑身的肌肉。这是怎样的伟力啊!

  创世伊始,大地就和海洋不停地斗争着。焦灼的大地,缓缓、默默地扩展着自己的地盘,为自己的儿女展开越来越宽阔的怀抱;海洋一步一步地退下去。翻腾着,啜泣着,绝望地捶着自己的胸膛。

  请记住,海曾是独一无二的主宰者,绝对的自由自在。大地从它的腹中升起,夺取了它宝座。从那时起,这个发狂的老东西,就头戴泡沫的白冠,

  不停地恸哭着,哀叹着,如同在狂风暴雨中的李尔王。……

  训练提示

  这篇散文诗想象宏大奇特,是对大自然的诗意描绘,也是对人类伟大力量的赞颂,感情真挚。内涵隽永,耐人寻味。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诗的气势和蕴含的哲理意义,吐字要有力,用顺畅的并富有变化的语势,再现诗人描绘的富有动感的大自然画卷。

  2.致青年朋友 (佚名)

  不要,不要应允那轻风,

  它们今天在你耳边温柔絮语,

  明天又向别人诉说衷情。

  不要,不要许诺那浮云,

  它们今天飘在你的头顶,

  明天又向别人投下笑影。

  ……

非常口才训练法2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几个好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