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剑侠图花纯:【恩欲报。怨欲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6:37

  【恩欲報。怨欲忘。】

  恩德我們要時時能夠記在心上,老祖宗給我們教誨到受人點滴,將湧泉相報。而我們每天也念著「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每天念一定要每天努力去做到,假如沒有努力做到,那就有口無心,有口無心就有罪過了。我們就是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那不只沒有報恩,可能還犯了一些小過失。諸位同修,我們如何「上報四重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國家恩。而這個國家的恩德不單指某個政權,更重要的是我們幾千年承傳下來的中國文化,那才是最真實的國家之恩。諸位同修,怎麼報?唯有成就自己的德行,你就是圓滿報答了四重恩。

  當我們在人生旅途上遇到了正法,很多愛護我們的人,不見得能夠馬上接受、馬上認同你,這時候你一定要堅決的把這條路走下去,而且要走得很有成就。當你走得愈有成就,才能讓身旁這些親友、疼愛我們的人能夠早一點因緣成熟,也能接受正法,接受佛法;因為他們必須透過我們的行持,才能感受到佛法的殊勝。所以在這個當中,我們也不要去苛求身旁這些親友都要認同你,都要支持你,因為畢竟走在前面的人要能夠忍受孤獨。有朋友就會跟我說:蔡老師,你這樣弘揚中國文化,會不會覺得很孤獨?我每一次聽到這裡都會哈哈大笑。會孤獨嗎?經書上說將我們真心奉塵剎,我們假如真心要為佛法、為眾生,可以與十方諸佛同一持名,十方諸佛跟我們就是同一個頻道,同一個存心,我們就是與十方諸佛做良師益友,他們時時都會在冥冥當中加持我們。

  文天祥在他的文章當中也有提到,「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當我們是跟古聖先賢、諸佛菩薩同一個存心,就可以去體會到,這些聖哲人的榜樣我們時時要去效法,所以「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當我們在屋簷之下,看著聖賢的書籍、看著《德育故事》,我們也會覺得「古道照顏色」。聖哲人的這些風範就好像一道光芒一樣,照著我們的容顏,照著我們的心靈。所以常常在看《德育故事》都會看得痛哭流涕。

  我記得這一次在看「祖逖避難」,祖逖為了協助所有這些親黨能夠到安全的地方去避難,自己所有的家當統統拿出來,所有的車子都是供給這些老人家乘坐,自己是徒步行走。到了安全的地方,他馬上致力於整個人民的生活,如何讓他們安居立業;還把所有這些在荒郊野外的屍骨統統收集起來,一起來祭祀。這些做法都贏得這些親友鄉黨的認同,也非常愛戴他。當有一次祖逖找這些親黨一起吃飯,這些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拉著他的手告訴他,他說:我們這麼老了,能夠在這麼老的時間還遇到再生的父母,我們死都值得。你看一個人的真心讓別人感受到這樣的歡喜。

  假如我們的人生,都能真正讓所有有緣的人覺得非常的受益,非常的感恩,人生就可以讓所有的緣分都能夠圓滿。所以我們應該以這些聖哲人、跟佛菩薩當榜樣,一起以他們的行持為自己的行持,所以這條路絕對不會孤獨,但是我們也要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態度。只要我們這一生能夠成就道業,那才是真正「上報四重恩」。

  在人生旅途當中,只要他人對我們有恩德、有關懷,我們一定要把它記下來,要把它放在心上,只要有機會就要好好回報親友,因為我們要演出知恩報恩才行。我在大學時代遇到一個好朋友,他讀的書很多,《孝經》、還有《地藏經》都可以背起來,所以長得非常書生相。我跟他認識以後,有一次在聽他談話,談到最後他用一句偈做結尾,他說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那時候都沒有讀過佛經,可是當這一句偈講出來的時候,我突然非常的震撼;除了震撼以外,也搞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後來他要下電梯,剛好跟我同時下去,下去的時候,我就很衝動的對他說:度眾生成佛,你能我也能。我一講完,因為太唐突了,我這個朋友不知道怎麼回答我,他就有點尷尬,我怎麼會接這樣子的話。

  這個朋友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我那時候只在念大四,他在一家大專教書。我去探望他的時候,剛好是晚上,剛好經過一個墓園,經過的過程他就告訴我,他說他可以感覺到,這些墓園裡面的亡者統統站起來跟他敬禮,因為他是盡心盡力在教他們的後代。這也讓我感覺教育很重要,教育很有價值。後來幸好佛菩薩加持,讓我生意做不成,才有機會走上教育的路。也很順利走了幾年,後來又遇到楊老師,帶我到海口開始推展中國文化。我也一直念著這個朋友的因緣,把那一句偈告訴我,後來我就親自拿了一尊地藏王菩薩像,差不多這樣而已,非常精美,我就親自去送給我的朋友。當他拿到這尊地藏菩薩,他也非常歡喜,然後對我說:禮旭,你是一直往佛道上走,我都快要沈淪到五欲六塵之中了。所以朋友有緣要處處提醒,處處提攜,當時候是他拉我一把,這時候我們也要拉他一把,互相提醒。

  所以恩一定要報,怨一定要忘,當我們時時念著別人的怨,其實最吃虧的人是誰?就是自己!念怨的人是癌症的高危險群,因為心情不好,整個經絡都會受損,所以俗話說,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而且說實在話,這個世間有沒有平白無故受的災殃?有沒有?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遇到逆境、遇到惡緣應該生歡喜心,因為我們正在還錢、正在消業障,能夠這樣去轉念,怨就放下了。當我們不念怨,又以真誠對待對方,對方日子一久,不只不會再有怨,甚至於會愈來愈尊敬你;當他愈來愈尊敬我們,我們更有機會把當生成就的佛法介紹給他。

  我們要學習佛菩薩的態度,要做到「怨親平等」。這句話很有意思,怨在前,親在後,能夠有這樣的心境才能真正契入平等心,契入慈悲心。佛經裡面也教誨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為什麼不念舊惡?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現在的人失教都已經三代之久,他們自己在錯也是相當無奈,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轉化習氣。所以我面對我那個學生,他提到的那句話,「老師!我很想改,但是我改不了」!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他告訴我們,我們真正慈悲要去幫助別人,一定要有相當的耐性,相當的包容。

  我有個長輩,他在公司裡面表現的相當好,很多同事都很嫉妒他,他有沒有生氣?我這個長輩沒有生氣,他說:能夠被別人嫉妒,代表我們很有能力,所以不要生氣,要高興。沒有能力的人,還不會讓人家嫉妒。這些嫉妒他的人也常常障礙他,不過他都沒有放在心上。其中有一個對他障礙最多的人,後來遇到了一個困難,所有的同事都不願意幫助他,但是我這個長輩,因為他有能力,他就主動去協助他。結果因為協助他以後,這位朋友馬上就告訴他:我以前對你有哪些不是、哪些不好,請你原諒。後來兩個人就變成非常好的朋友。

  其實當對方處處在嫉妒別人,對方是在哪個地方?在地獄之中。我們怎麼忍心看他人在受地獄果報?當我們放寬心量,以德去感化,就能夠讓人從地獄到天堂,甚至於送佛要送上西天。當你以德去化人,我們就是給佛菩薩臉上貼金,這些朋友會說:學佛的人都這麼好,我也要學佛。面對惡緣,我們能真心誠意去轉化,相信成就了自己,也會成就了他人。所以「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佛陀給我們最好的示範,要透過教育讓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面對惡人正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要盡心盡力,所以怨一定要忘,「恩欲報,怨欲忘」。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