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心美力奶源:侗族创世界最早木质立交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8:09:35
侗族创世界最早木质立交桥   (2001年09月10日 19:17 大洋论坛)     .NoUser { } .Title { FONT-FAMILY: } .SubTitle { FONT-FAMILY: } .IntroTitle { FONT-FAMILY: } .SmallTitle { FONT-FAMILY: } .Author { FONT-FAMILY: } .Source { FONT-FAMILY: } .Abstract { FONT-FAMILY: }   
        大洋网讯 位于桂湘黔交界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小木桥最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国家文物局最近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岜团风雨桥名列其中。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座建成于清朝宣统2年(1910年)的木桥,采用人畜分道设计,它在木桥立体功能分工方面属国内外首创,与现代的双层立交桥有异曲同工之妙,被誉为“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民间桥梁建筑的典范。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上桥梁的立体功能分工出现在钢铁运用于桥梁建筑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那个时期建成的罗马尼亚克拉依沃娃公路铁路两用桥,就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立体功能分工的桥梁。然而,同一时期在中国桂湘黔交界的三江县,侗族的能工巧匠却不用一根铁钉,完全用木头建成了这座50米长的人畜分道的桥梁。岜团风雨桥面的人行道与典型的侗族风雨桥无异,畜行道则挂于桥侧。这座桥集亭、阁、廊为一体,造型庄重典雅,结构独特,亭阁的瓦檐层迭,檐角高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珍品。

  这座桥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两位侗族梓匠所建,各从一头建去,各有风格,却浑然天成地统一在整体中,由于梓匠争强好胜,桥建得非常坚实牢固。尽管近百年来人畜行走以及多次遇到山洪冲击,始终安然无恙,其设计之精巧,结构之严谨,无不展示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据岜团寨的农民介绍,桥梁自建成到现在,一直有专人负责卫生、防火等管理工作。1956年这个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上游漂下的竹木、杂物堵塞桥孔,水位猛升,威胁桥梁安全,全寨人立即行动,妇女们纷纷捐献布匹系于男人腰间吊入江中,疏通了河道。1973年,岜团寨遭受火灾,全寨300户人家的木楼化为灰烬,大火危及木桥,由于群众保护木桥胜过保护自家木楼,奋力抢救,岜团桥免受灭顶之灾。三江县副县长覃水琨告诉记者,三江县有风雨桥108座,鼓楼159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居,这些建筑集中分布在这个县的3个乡镇、3条流域,约16万人口正在使用这些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侗族传统建筑面临着被现代生活方式改变的危险,目前,政府正加大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编辑:天方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