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胸贴材质:千杯不醉葛藤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21:17

     

    我们中国人是十分崇尚“酒桌文化”的,从春秋战国时期招待客人“必饮酒而奉之”到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从三国时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到如今的酒桌上谈事,饮酒俨然成了我们国家的一种风尚。俗话说,杯子底下好办事。酒现在几乎成了生意人成功谈事的重要工具,许多大客户的合同签约离了酒桌还真是难以谈成,谈判桌上的唇枪舌战也早已转化成了酒桌上的推杯换盏。无酒不成欢,酒能烘托气氛,能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原本两个陌生的人只是销售员与客户的关系,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人慢慢放下羞怯的心理,两人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除,谈话也越来越投机了,交情越来越深了,哥们儿就这样产生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在这样浓烈的酒桌气氛中,难签的合同签完了,难办的事情也摆平了。所以,酒是用来壮胆的,桌子是用来拍板的,酒和桌子一起“合作”,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酒是事情最终能够谈成的一个推动力量。但是掌握地好了,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通晓酒桌上的学问,尽量让自己不要太醉。有些人一上酒桌,就胡吃海喝,最后,喝得个烂醉如泥,把原本该办的事情给忘了个一干二净。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先贤早就有言“饮酒醉,最为丑”,一个人的酒量再好。也还是会醉的。喝醉酒后,极易丑态百出、不堪入目。如果此时还有合同任务在身,谈判时就会显得很被动。所以,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喝酒,不论面对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原则都应该是尽兴且不醉。

其实,酒是个好东西,就看你会不会喝。

    《博物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大概讲的是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在行路的途中遇到了瘴气,其中,饿着肚子的人死了,吃饱了饭的人病了,只有喝了酒的人依然健康。这表明了酒具有杀虫驱邪、辟秽逐恶的养生保健作用。不仅仅是这样,我们看一下古文的“医”字,它是这样写的——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醫,治病工也。”他将“醫”字拆解为“殹”与“酉”两个部分来进行分析的。它认为“殹”是“恶姿也”,也就是人还患病时的一种姿态。而“酉”的解释是,“医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以酉。”意思是说古代医生在治病时大多会用到酒,酒是可以用来治病的。当然,还有的人是将醫拆分成“匚”“矢”“殳”“酉”四部的,虽然拆分方法不一样,但最后都讲到了酒是与养生保健联系在一起的。《诗经·豳风》中也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诗句。上句是说用好酒助长寿,下句是说举杯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一起了。《汉书·食货志》上说,“酒,百药之长。”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而且它与药同用时,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药效。典籍上也有“酒以治疾”的记载,似乎古代酿酒的目的之一就是作为药用的,确实是这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酒性热味辛、甘、苦。能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壮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并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所以,酒的养生功效是不可小觑的。当然,这也只是局限于你喝适量的酒,如果喝得酩酊大醉,就会伤及肝脏了。

    但是,许多人在喝酒时,往往兴致一起,便不可避免地喝高了。这样的行为对肝脏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喝高后难免失言、失礼,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解酒呢?当然有了。葛花就是一味中医常用的解酒良药。葛花,中药店里有卖的。每次只需10克,用水煎服,解酒的效果非常好。如果情况紧急的话,可以用直接用热开水冲泡饮用。在我们的中医领域中千百年来一直都有“千杯不醉葛藤花”的说法,酒碰到葛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点类似于酸碰到碱,酒立马就不起作用了,成了一堆白水。葛花除了解酒,还能清热、护肝、醒脾、健胃。酒前一刻钟饮用葛花的话,可以使你的酒量变大,饮很多酒都不会感觉太醉,酒后饮用则可以促使酒精快速分解和排泄,从而快速解酒,减轻肝脏的压力。

    当然,我们不能趁着有葛花,就过于贪杯,喝酒时肆无忌惮,那样就成为痴人了。梁代的陈宣嗜酒如命,但他从来不会喝太多,他说:“譬酒犹水也,可以济舟,也可以覆舟。”古人都能有如此见识,更何况是今人呢?因此,饮酒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字,这样才能让酒真正成为一种对身体有用的“药”。而且,饮酒的时间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中医历来不提倡夜饮,明代医学家汪颖在《食物本草》中提醒世人:“酒,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既饱,睡而就枕,热壅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以致病者多矣。”所以,有习惯在临睡前喝上几杯的人,一定要设法改掉这个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