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它吧曲谱:杭锦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5:54

杭锦旗

杭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梁外区以草原和天然林保护区为主,草原辽阔,草质优良,并盛产多种野生绿色食品,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基地;沿河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高效农牧业基地。全旗辖7个苏木乡镇,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其中蒙古族2.3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目录

·                                 • 概况

·                                 • 自然资源

·                                 • 历史沿革

·                                 • 生态农业发展

·                                 • 文化发展

[显示全部]

杭锦旗-概况

 

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东与达拉特旗、东胜区接壤,南与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为邻,西与鄂托克旗毗连,北与巴彦津尔市隔黄河相望。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6°55ˊ16〞——109°16ˊ08〞、

杭锦旗

北纬39°22ˊ22〞——40°52ˊ47〞之间。

杭锦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物华天宝,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杭锦旗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交通条件:杭锦旗地处包头至银川中心地段,距包头机场200公里,距鄂尔多斯机场100公里,包兰铁路途经杭锦旗,并设杭锦旗站。109国道、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纵贯东西,旗级六大干线公路全部完成黑色化改造,总里程达727公里。境内有浮桥两座,初步形成了以锡尼镇为中心纵贯南北、连接东西、水旱相通的交通网络。电力条件:全旗有220千伏变电站1个,110千伏变电站2个,35千伏变电站8个,县级调度实现自动化,88%的嘎查村通电,全旗供电能力已达到54万千瓦。另外,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建设的6×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正在可研编制阶段,年内开工建设;天然气发电、热电联产等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实施。通讯条件: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92%,移动通讯覆盖全旗。小城镇建设:全旗拥有1个中心城镇、7个建制镇、2个重点工矿区、3个工业园区,城镇总人口达4万人,全旗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工业园区为骨干的功能互补的城镇网络群。其中中心城镇锡尼镇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公共绿地7.6万平方米,道路46万平方米,社会服务和居住服务功能完善

杭锦旗

,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近年来,勤劳勇敢的杭锦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6年底,全旗国内生产总值为28.9亿元,财政收入为2.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9554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4997元。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工业已成为全旗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医药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经济总量以年均20%的速度提升。杭锦旗十三万各族人民衷心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杭锦旗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真诚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参与杭锦旗的建设与发展,携手共绘美好蓝图

杭锦旗-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地下水储量丰富,年可利用2.9亿立方米,开采潜力大。境内有黄河、摩仁河两大水泵,其中黄河年过境水量310亿立方米,沿黄河242公里灌区经国家黄委批准的用水量为4.1亿立方米,通过实施节水工程可置换工业用水1.3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杭锦旗

全旗总土地面积2825万亩,人均土地206亩,是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15倍。现有耕地88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有可利用草牧场2000万亩, 特别是沿黄河灌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电力资源:

杭锦旗依托华北电网,高低压输变线路遍布全旗。现有220干伏变电站1个,110干伏变电站3个,35干伏变电站8个,县级调度实现自动化,84.2%的嘎 查村通电,全旗供电能力27.118万干伏安。

煤炭资源:

塔然高勒煤田总面积约为4150平方公里, 资源总储量为350亿盹;位于国家规划区内的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资源储量为163亿盹。该区域煤质优良,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不粘结煤,平均发热量为6500大卡,是优质动力、化工用煤。

天然气资源:

境内天然气区块面积980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500亿

杭锦旗

立方米,是鄂尔多斯大气田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牛地至杭锦旗天然气管输工程末站建在锡尼镇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年可向杭锦旗供气3-5亿立方米。
化工资源:已探明石膏储量6500多万盹;食盐储量505万吨,天然碱储量700多万盹,芒硝储量5000万吨,成为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的主要原料; 杭锦2#土储量极其丰富,性能独特,已探明储量3.4亿吨,远景地质储量10亿吨。

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374种,其中饲用植物309种,有霸王、沙冬青、四合木、蒙古扁桃等珍稀植物,现有拧条保存面积230万亩。

药材资源:

境内有甘草、麻黄、构把等139种药用植物,以甘草、构祀、音参储量最大,其中现有野生甘草保存面积239万亩,人工甘草65万亩,总储量1.95亿公斤,是驰誉中外的甘草之乡,特别是梁外甘草,以其皮色红、粉性足、酸质多被誉为"中药之王"。苦参保存面积30多万亩,荒储量近7000万公斤。蒙古黄琵人工试种面积1000多亩,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畜产品资源:

年产粮食222286盹;油料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41933盹;饲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牲畜头数200万头只,以杭锦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主,均属优良品种,茸产优质羊绒331 吨,羊毛773吨,肉类总产量14826 盹,皮张62万张。

杭锦旗

旅游资源:

杭锦草原体现了纯朴、自然、博大精深的塞外风光特色。穿沙公路举世无双,名扬天下; 库布齐百里特大响沙带,浩瀚无边,奇险引人,游人踏处,发出浑厚深远的马达轰鸣声,堪称世界奇观; 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七星湖,水明如镜,万花争芳吐艳,珍禽益乌竞放哥大喉,雨后人岛者可能遇到 罕见的沙漠中的"海市墨楼"景观;摩仁河温泉汩 汩涓流温暖心扉,万亩马莲滩,花香袭人;小南河、黄河故道马头湾,景色怡人,都令游人留恋忘返。

杭锦旗-历史沿革

 

杭锦旗,商周时为方、羌方、龙方和猃狁等民族游牧之地。约在公元前十世纪,西伯姬昌派大将南仲北逐猃狁,并在杭锦旗北境修筑朔方城,加强了北部边境的军事防御。春秋战国时期,杭锦旗境为匈奴游牧地。1973年,在杭锦旗红巴拉和阿鲁柴登发现春秋晚期和战国晚期的匈奴墓葬,出土有以

杭锦旗

各种动物纹为特征的金银妆饰品和铁器,即当时匈奴的遗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当时,匈奴仍游牧于河套,经常侵袭秦朝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迫其北退700余里,河套地区归秦所领。秦朝在河套北部设置九原郡,杭锦旗当时属于九原郡。秦朝廷徙内地民户到河套地区居住生产,充实边防。秦末,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所徙居民散,匈奴复居河套地域。

汉初,与匈奴和亲修好,双方相安无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主动征战。公元前127年,将军卫青率大军出云中西进,击败匈奴,收复河套,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决计把河套地区经营为抵御匈奴的“攘外之本”,动用10余万人,耗费“数十百巨万”,于杭锦旗沙日召地区再建朔方城,为朔方郡治。现旗境悉归朔方郡。朔方郡领数县,锡尼镇北库布其沙漠中有广牧县,沙日召一带为朔方县,巴拉亥一带为活野县,浩绕柴达木一带为大城县,毛布拉孔兑沟下游地区则有渠搜县和呼遒县,胜利乡带为修都县。沃野县还设有盐官

初始元年(公元9年),王葬篡权,建立新朝,改朔方郡为沟搜郡。东汉光武五年(公元29年),割据者卢芳在匈奴的支持下称帝于五原,战据朔方、云中等郡。建安七年(公元31年),卢芳建制的朔方郡太守投降东汉。东汉初期,将朔方郡

杭锦旗

属并州,郡治移到临戎县,杭锦旗仍属朔方郡。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附东汉,入居朔方等郡地,助汉防守。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息北方割据势力,但仍无法维持有效统治,减朔方等郡。杭锦旗复为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民族的游牧地。

两晋十六国时期,杭锦旗先后归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燕、大夏等国。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于杭锦旗东北部置代名郡,领呼遒、渠搜二县。汉广牧县、临戎县故城此时仍存留,被称做甘草城、贺葛真城。其时,东胡后裔柔然强盛于大漠南北。为拱卫首都单城,防止柔然南进,北魏在北境设6个军事据点,称“六镇”。其中,沃野镇位于杭锦旗北部巴拉亥地区(北魏中期迁到汉朔方故城,北魏末年迁到今五原北)。隋朝,杭锦旗北部和西北部分属五原郡之九原县、永丰县。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将隋时的郡改为州,杭锦旗为丰州地。丰州城位于格更召苏木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时称库结沙)中,为当时地北交通要冲。丰州汉族人口约万人,还有大量突劂、吐谷浑人。北宋初年,在丰州居住的民族有藏才部、突劂人和吐谷浑人。其首领王承莫,受宋封号为丰州防御史。与宋交往甚多,常向宋朝献马、卖马。率所属各族人,与契丹人作战多次,后来又几次与西夏军对抗,皆不屈。王承莫还加筑旧丰州城。其后,丰州终为西夏所并。宋朝丰州迁到今府谷以北。丰州古城被废弃。

元代,杭锦旗境域属陕西行省的延安路和甘肃行省的乌刺海路。明朝于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368—1424年),屡次对退居漠北的故元势力实行“犁庭扫穴”式的征战,在沿边一带

杭锦旗

设立许多军事卫所,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右二卫管辖。嗣后,明朝又沿长城一线陆续设置9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鄂尔多斯地区属“九边”之一的榆林镇(今陕西省榆林)。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始,蒙古鞑靼部所属各部先后入居鄂尔多斯地区,明朝为保障西北边境安全,屡次对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各部用兵,称为“剿套”、“搜套”、“复套”,然而徒然靡兵费饷,不能达到目的,只好修筑1000多里长的边墙,自此倚边墙而守,放弃河套。

公元151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为便于统辖,恢复万户组织。鄂尔多斯万户此时为右翼三万户主干,驻牧河套。1551年,鄂尔多斯衮必力克莫日济农将部众一分为九,分给九个儿子统领,第三子“卫达尔玛据右翼达拉特杭锦,墨日更巴罕二部”。清太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清军渡黄河西察哈尔部林丹汗 儿子额哲,鄂尔多斯部给清军献千户,济农额璘臣与清军订立盟约,承认是清朝藩属。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鄂尔多斯部大扎木苏等人叛变清朝,济农额璘臣和同族固鲁岱青善丹、小扎木苏等没有参与。受到清朝嘉许,被封爵差位。是年,清朝在鄂尔多斯设旗,卫达尔玛的第四代后裔小扎木苏,受任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又名杭锦旗)第一任札萨克。鄂尔多斯诸旗属内札萨克,同属伊克昭盟。各旗札萨克轮流担任盟长、副盟长职务。除理藩院外,还受绥远城将军及陕西神木县理事司员、宁夏理事司员的监督控制。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划定各旗边界。杭锦旗境域北至五加河,包括现在杭锦后旗大部、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临河市的一部分,面积约8.37万平方里。清朝中期,有汉民零星垦种于后套。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置”,析置五原厅,管理后套垦务及汉民事务。1914年,伊克昭盟各旗隶归绥远特别区(1929年改省)。在后套地区,五原、临河等县相继设立。1941年,横跨杭锦旗

杭锦旗

和鄂托克旗的“桃力民办公室”(县级建置,1943年改为桃力民办事处)设立,辖杭锦旗黄河以南的近1/3面积。1942年夏,傅作义将军在后套地区实行新县制,杭锦旗只管理后套辖地日渐减少的蒙民及其事务。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杭锦旗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后改为杭锦旗人民自治政府、杭锦旗人民政府)。1951年9月,桃力民中心区(由桃力民办事处改设)被撤销,所辖地区依照历史隶属关系分别划归杭锦旗和鄂托克旗。同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派人参加后套地区的土地改革,杭锦旗后套辖区大部划归米仓县(1953年9月改为杭锦后旗)。到1953年8月,杭锦旗的后套辖区全部归入杭锦后旗、临河县、安北县和五原县。至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旗县并存”问题得以解决。1954年6月绥远省撤销,杭锦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 1956年,达拉特旗十三区的二圪旦湾、芒哈图二乡划入杭锦旗。此后杭锦旗建置,境域未做大变动。

杭锦旗-生态农业发展

 

(一)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健全的林业保障体系,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为全旗基本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及目标奠定基础。主要指标有:

1、全旗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0.28%增加到20.5%。

杭锦旗

2、建立生态公益林308万亩,商品林8万亩。

3、林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

(二)保障措施

1、继续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建设大发展。全力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日元贷款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12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80万亩,封沙育林4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9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0万亩,宜林荒沙荒地造林77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50万亩,其中封沙育林25万亩,人工造林25万亩;完成日元贷款项目43.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4万亩,封沙育林28.7万亩,育苗基地3.6万亩。

2、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发展不同的产业。

(1)库布其沙漠区:主要以封沙育林,飞播造林,生态移民和局部人工造林为主,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草牧场、交通干线和母亲河的作用,同时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产业发展主要以生态旅游业为主。

(2)毛乌素沙区

杭锦旗

主要以封沙育林和人工造林为主。产业发展上利用沙柳资源创造高密度纤维板厂。

(3)丘陵沟壑区: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产业发展上利用沙棘资源创造沙棘果汁厂。

(4)干旱硬梁区:以人工造林(主要是柠条)和封沙育林为主,产业发展上利用柠条资源创造柠条草粉颗粒加工厂。

(5)黄河冲积平原区:主要以营造速生丰产林和枸杞经济林为主,产业发展上由创造纸浆厂和枸杞涤加工厂

3、积极争取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加快招商引资力度,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设资金。“十一五”期间,一是争取国家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完成建设规模8万亩;二是争取国家防沙治沙工程,完成建设规模40万亩;三是将自治区级的大白柠条自然保护区和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的大白柠条自然保护区和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发展非公有林业。

4、加快国营林场、站、圃改革,更好地为林业生态建设服务。杭锦旗现有六个国营林场站圃,过去做为造林绿化的主力军和种苗生产供应的主渠道,在全旗林业建设和发展史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随着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主要表现为单位定位不准(差额事业单位),资金缺乏,有偿流转不畅,基础设施陈旧,职工增收缓慢等,而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一是单位性质重新定位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制定编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盘活现有,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经营使用权;三是争取上级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杭锦旗

5、加大国家公益林建设规模,积极争取将国家重点益林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之内,健全和完善资源林政管理体系,实行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加快林权证的确权发证工作。尽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对依靠森林生态功能直接获取收益的单位和部门,相应征收森林生态补偿费。

6、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严历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批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法制培训,增强综合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7、实行科技兴林战略,把科技融于生态和生产两大体系建设之中,加快新成果的转化,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成果和抗旱实用技术,如抗旱造林技术,种子丸粒化和包衣技术,冬贮苗返季节造林技术,经济林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等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加大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如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数字林业技术,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和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推广应用普及达到70%以上,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达到50%以上。

杭锦旗

8、鄂尔多斯地区全面实施转移收缩、集中发展战略,对于杭锦旗而言,梁外地区收缩传统农牧战线,农牧业经济重心向沿河地区转移,走集中发展的路子。而杭锦旗梁外地区是生态环境较差地区,建设与保护任务相当艰巨。需要今后继续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促进生态环境的好转。

9、将林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机结合,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往建设中的先进做法与经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聚集民资、依靠民办、发挥民智、实现民富,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双赢”,“三效”合一,“三生”共进,先生态、后生存、再生产,生态问题与三农问题统筹考虑,合并解决的基本思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无人区,对于草牧场沙化严重的牧户,要责令其限期治理,否则收回其土地使用权,由政府统一组织治理或交给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治理。要发展近自然林业,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调整畜种结构加大畜种改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在休牧期也要缩短放牧时间,控制牲畜的活动量,减少牲畜对草场的践踏,减少林牧矛盾,改变过去发展林、误了牧,发展牧,毁了林,今后林业要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使林牧同步发展,相互协调推进。

10、加大林业机制创新力度,努力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一是

杭锦旗

创新林业产权机制。创新林业产权机制,核心是发展民营林业。我们要通过制定政策、宣传发动和典型引路,鼓励农民、个体经营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并让其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法律上有保障,实现造林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引入多种经济成份投资造林绿化,关键是盘活林地林木资源,加快林木和林地共同流转,以地生财,以林生财,才能激发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动力。在宜林地流转上,我们将采取竞价拍卖、合同租赁、大户承包、联户承包、企业购买、零地价转让、权属下放等多种形式,重新确定宜林地的使用权;三是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制、质量监管制、目标责任制、事故追究制。工程造林和苗木选购实行招投标制;建立旗乡村质量监管体系,逐级设立质量检验员;旗乡各级干部签订了造林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政府制定造林质量事故追究制度,造林质量不合格的,一律返工,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四是创新承包经营机。在群众造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我们要稳定二轮土地承包政策,重新签订造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由30年延长到70年;针对家庭承包土地出现的造林统一规划与土地分散的矛盾,采取地随树走、适当调整土地和树随地分、按地分树的办法;针对群众分散造林出现的水、电、路和造林技术等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苗木、统一浇水、统一管护、统一技术、分户经营的“六统一分”办法,进一步调动群众营造林的积极性

11、规划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重点地区是整体退出区,主要在库布其沙漠、毛布拉孔兑沟等地,生态环境恶劣,基

杭锦旗

本丧失生存条件,面积大约7420平方公里,耕地7万亩,草牧场735万亩,涉及7个苏木乡镇,32个嘎查村,农牧业人口1.4万人。制定《杭锦旗整体退出区人口转移管理办法》,以双退工程为基础,农牧民整体搬迁,依靠自然修复恢复环境。整体退出区农牧民搬迁后,5年内主要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补贴给予农牧民补偿,补贴以二轮双权一制和家庭联产承包时到户草场、土地为准,每年每人不超过4000元,草场少的农牧户两项补贴不足4000元的,按照实有草场和耕地面积离受双退补贴,不足部分不再补偿。双退项目结束后,继续实行补偿制度,补贴资金通过公益林补贴、社会低保、其他项目补贴6切财政共同筹措解决,每个每年不低于3600元。考虑到迁出区农牧民的就业问题,重点从劳动力培训入手,捆绑扶贫、农牧、就业等相关部门培训资金,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集中培训,确保掌握一技之长。鉴于农村牧区劳动力大部分在45周岁以上,培训潜力主要是户籍在农村牧区学生的实际,将初高中毕业生列入重点培训范围,制定农牧区初高中毕业生定向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加强与区内外大中专院样合作,与区内外各大企业集团联系,签订招生合同、用人合同以及争取短培训名额,确保毕业生能够就业。

杭锦旗-文化发展

 

杭锦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近年来,我旗把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和经费上对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予以大力扶持,旗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事业发展的决定》等有关政策,并逐年递增民族文化事业投入,深入挖掘我旗的地域、民族、历史

杭锦旗

文化资源,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改观,文化阵地进一步巩固,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繁荣,特色文化蓬勃发兴起,文化产业开始兴起,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文化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文化设施是支撑、发展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和先决条件。“十五”期间,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3382平方米的旗文化活动中心。加强了乡村两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旗乡村三级文化活动网络基本形成,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大力开展文化创建活动,建成市级一级文化站4个,二级文化站1个,三级文化站1个,市级文化室13个,示范文化户16个。目前,全旗文化站的室内活动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图书馆建设迈上新台阶,旗图书馆藏书量由2000年的1万册增加到现在的3.3万多册,2005年8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苏木乡镇文化图书室藏书量达到1.5万多册。

二、艺术创作工程迈出新步  全旗专业艺术创作工作以旗乌兰牧骑为龙头,以实施“萨日纳艺术创作工程”为载体,抓了重点文艺节目创作,培育文化品牌,在演出、宣传、辅导、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杭锦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61

杭锦旗

年,现有演职人员30名,其中国家三级演员5名,建队40多年来,曾先后培养出杨玉兰、白玉芳、拉苏荣等响誉海内外的著名歌唱家。建队以来,累计广大基层群众演出2000多场次。“十五”期间,共计演出515场次,观众达43万多人次,创作歌曲、器乐等11多项,获奖28项。2002年,我旗乌兰牧骑在全市专业文艺汇演和《鄂尔多斯婚礼》大赛以及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汇演中获金奖,在全区乌兰牧骑分类评估中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一类乌兰牧骑”;曾代表自治区赴韩国参加国际生命与科技博览会交流演出,先后赴北京、天津、大连、四川等十多个省市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文物保护发展工程取得长足发展 浩绕柴达木西河郡古城遗址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全旗现有馆藏文物400多件,其中经有关专家鉴定的三级文物18件。配合内蒙古价值的文物。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贵产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文物学术研究取得较好成效,《杭锦旗文物志》经过几年的编写,初稿已完成,计划年内正式出版。

四、民族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 1951年,杭锦旗利用唯一的1台收音机,配1名收音员,成立了收音站。1984年全旗有收音机、收录机2100多台。1981年,旗广播局自行设计、安装了第一座电视差转台,转播中央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节目。1984年9月,旗广播局自行设计,建成77.5米高的收讯铁塔,

杭锦旗

建成蒙语中波台,信号播放半径120公里,解决了蒙语广播难的问题。1990年,旗广播电视局增置摄像机,开办杭锦旗自办新闻节目。全旗现建成400W发射中心1个,中继发射台6个,向农牧区群众传输电视节目16套,电视信号基本覆盖全旗。电视台现每周制作播出一套杭锦新闻,每周制作播出一期蒙语新闻,办有新闻类、文艺类、科教类等节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流动放映工作深入人心2001年,我旗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流动放映队。几年来不断扩大放映范围,辐射到社区、较园、厂矿企业放映。从建队至今累计放映9800多场次,观众累计达到40多万人次,农牧民每年人均看电影在12场以上,同时编发《科技信息》、《科技小报》、《电影小报》等宣传资料6000多份,在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被评为全区流动放映先进集体,并荣获自治区第四届“乡村青年文化节”优秀活动集体和“科普之春”最佳支持者奖励。

六、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

杭锦旗

我旗经过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旗文化单位为龙头,苏木乡镇文化站为枢纽,嘎查村文化室为辐射的三级文化网络,全旗公共文化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形式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旗文化单位每年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6次以上。“广场文化活动”12次以上。各地区均结合实际,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传统的元宵节、二月二灯游园会、那达慕大会、马驹节等。五年来,共创作舞蹈25个,音乐10首,小戏小品3个,获奖36项;创作美术、书法、摄影作品38幅,获奖14幅。大力发展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加强民间文化发掘与保护,对“古如歌”等进行调查、收集、整理。2005年,举办了全旗首届蒙古族长调歌曲大赛。积极开展民间艺术、民间创作,涌现出了一批如白世宽、冯春生等民间艺人,先后出版了如《愚智之间》、《沙海明珠》等民族民间故事书刊。同时,大力发展民族宗教文化,全旗现有合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6所,敖包10座,有喇嘛250多名,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均开展庙会、祭敖包等民族宗教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