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凯视频:修炼强大内心的禅意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29:29
 修炼强大内心的禅意故事   故事一: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傅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倒地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傅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

本周主题:因果注定。

当我们做一件善事的时候未必内心中充满了被帮助的人千恩万谢的场面;但当我们做一件恶事的时候,内心深处一定是深思熟虑了厉害关系之后才决定的。如此看来行善比行恶来的简单多了,为什么每一个人还在执着的恶果中费尽心计呢?不过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只看到了事务的表现,而忽略了事务的本质。

当我们为善时就尽量去做;当我们被善良照顾时一定要记得及时的为善。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被善意包围,减少了这么多虚妄的猜测。

 

故事二

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大师,大千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不是尔虞我诈,就是虚伪以对,实在是没意思。请问这是为什么,我该如何对待呢?”方丈沉默不语。这时,树上鸟儿啼鸣,零星的鸟粪落下,差一点儿沾到后生身上。后生举手指着鸟儿大骂:“该死的东西,没长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后生看着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树上的鸟儿,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无名指、小指则很自然地指向自己。

看着后生纳闷的样子,大师解释说:“你瞧,你指责鸟儿的-手形,意味着指责别人的手指是一个,而指责自己的手指是三个,也就是说假如要指责别人,那么自己首先要承担三倍的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再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了。至于那个指向天空的大拇指,意味着还有一些事情谁也没有想到、说不清,只好由上天来裁判了。”

方丈抬头望着树上啼鸣的鸟儿,接着说:“鸟儿是无辜的,因为树林本来就是飞禽栖患之处,有鸟粪落下来是自然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世上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所以也没有必要凡事都分出个高低、争出个胜负,退一步海阔天空。”

经历了太长久的等待,五月的末端,你会看见希望的光芒照射进来,情绪的乌云总会散开,让我们学会成长与感谢。总有人在这个五月失去了很多,如果可以从回忆中积蓄力量,对以后的生活而言,是最丰富的财富。

本周主题:勇敢的面对自己。

如果你正在感怀,不如选择珍惜;如果你正在失去,不如选择把我;如果你正在疼痛,不如选择微笑着远离,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智者

 

故事三:

从前有一个大财主,他老年得子,只是这孩子从来是只会笑,不会哭。

老财主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哭,只是为了证明,这个孩子没有什么问题。恰逢一个云游的高僧路过家里,财主抱着孩子给高僧诊断。孩子不认生,冲高僧嘻嘻直笑。财主上前,咬咬牙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孩子皱皱眉头,随即平静,一声不哭。

财主冲高僧一摊手:“高僧,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高僧不说话,顺手从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儿面前一晃。

小孩儿想了想,伸手接过了葡萄,并微微一笑。

财主在一边解释:“儿子从小就不吃香蕉。”

高僧点点头:“知取舍,智力没有问题。”

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孩子愣了一下,不悲亦不哭。

“您看,失去却不悲不哭,不会是前世高僧转世吧?我这万贯家财还指望他继承呢,我可不想让他出家。您给想想办法吧。”

高僧沉思片刻,端起桌上果盘,说:“跟我来!”

一行人走出财主家的大门,恰逢三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高僧瞅瞅小孩儿,再瞅瞅果盘,果盘里恰巧还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于是高僧伸手把孩子招呼到身边,分给每人一根香蕉。三个小孩儿接过来,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大声叫起来。财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葡萄!”

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气急败坏地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三个孩子很快吃完,拿着香蕉皮得意地冲财主儿子笑笑。

“哇!”财主的儿子忽然号啕大哭,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

财主欣喜之余喃喃不解:“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

高僧微微一笑:“世间大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本月主题:内心的世界。

 内心的阴暗或者阳光,幸福或者悲伤,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的遭遇,而是因为自我的判断和影响,而决定这一切的,却是自我价值的衡量。你用什么眼光看待了自己,世界就会给你怎么样的答复。希望各位在阳光充足的五月,放下心中的惨痛,跟我一样,悄然上路,不问前程,不问来路。

 

故事四:

凡人对大师说:“我象你一样勤奋努力,也象你一样执着追求,然而我依然是个凡人,而你却成了大师,这是为什么?”

大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假如现在横亘在你我之间是一条河流,你怎样跨越?”

凡人回答道:“第一条路径,如果有座桥,我就直接过桥跨越;第二条路径,如果有渡船,我就乘船跨越;第三条路径,如果我会游泳,我就游泳跨越。”

大师说道:“你第一条路径过河,是依靠别人造的桥过河,不能算你完成了跨越。你第二条路径过河,是依靠别人造的船过河,也不能算你完成了跨越。你第三条路径过河,只能说明你凭借自己的资质偶尔从此岸到了彼岸,假如大雨磅礴或大雪纷飞,你还能游泳过河吗?所以也不能算你彻底地完成了跨越。”

凡人听了大师的话,若有所思地说:“不过还有一条很难的路径,就是我亲自造座桥跨越,但我没有造桥的本领,尊敬的大师,看来我是无法跨越这条河流了。”

这时大师微笑地对他说:“你是个聪明人,你知道造桥既能实现你跨越的追求,也能成全别人过河的愿望,但你却因为难而不为,现在我告诉你,凡人与大师的区别就在这里。”

三月主题:你的路途不过是自己的舞台。

当每个人执着于寻找出路时,出路其实就在我们附近。如果不肯正视,不肯面对,不肯有勇气去实践甚至是实验,那么所有的路途都是堵塞的。如果可以拥有光明正大之心,去完善他人完善生命,甚至去完善你可以完善的一切事情,那么自我也在不断的被完善之中。

 

故事五: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

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它是以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肯定价值不菲。

“那好,拿走它吧。”禅师说。

徒弟不等吩咐第二遍,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

“你不想放开它吧?”禅师接着问道,“没有别的你喜欢的了吗?”徒弟承认,桌上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

“没关系,你也拿去吧。”禅师说道。

于是小徒弟又用左手欣喜地夺过钱袋。“现在呢,”他有点儿紧张地问禅师。

“现在你挠挠自己看。”

他当然做不到了,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紧抱的东西!我们紧紧抓住的东西,也用它的方式把我们抓住了,如何行事不过头,才是更需注意的问题

本周主题:恰如其分的生活。

生活永远不需要满足,因被满足的生活需要付出生活之外的惨重成本,追逐的过程往往就是失去的过程,这是一个道理,也是一种警示

 

故事六: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拒并排斥老师的要求与言教。
   一日,院长星云法师将她找来,问道:“听说你对训导老师不以为然,说说看,你对她有什么不满?”
   雅纯抓住机会,开始数落老师的不是,一说就说了半个小时。
   法师并没有因为忙碌而打断她的话,却不断要求雅纯再举几个例子来说,直到她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例子可以举证老师的过错时,法师就说:“你讲完了,现在可以换我讲了吗?”雅纯点点头。
   法师说:“你的个性属于黑白分明、嫉恶如仇的。”
   雅纯满意地点头说:“师父,您说得真准,我正是这样的人呢!”
   法师又说:“你知道,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
   雅纯听了之后,愣了半晌,问道:“您为何说我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呢?”
   法师说:“因为你要求完美,只能接受完美的一半,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
   雅纯顿时好像失去了重心,不知所措,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法师慈悲地说道:“学习包容不完美的世界,你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了。”
本周主题:看清自我亦是看清他人。
    生活中没有绝对的智慧,智慧都是来自自我内心的强大动力。

 

 

 

故事七: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感到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于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居无定所到处行脚,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请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开水面又车不上水来。”
    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已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
    这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个故事。人生难有安静的乐土。纯正的修行是一种形式。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都在进步,这就是修行的含义整个2010年我都在思考的问题和答案都在这则故事中,如果期待我们的生命充满转变,就应该满怀感恩,不为环境所动,走自己的坚定的路途。

 

故事八:

日本有一位禅师,法号白隐。他修行高深,生活纯净,声名远扬,深受百姓的敬仰与称颂。
  白隐禅师所在的寺院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忽然有一天,夫妻俩发现女儿的肚子大了起来,这使他们非常生气,好端端的一个黄花闺女,竟做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起初,她不肯说出那个男人是谁,后来,在父母的威逼下,她终于说出了“白隐”两个字。
  她的父母迫不及待,气势汹汹地找到白隐,狠狠地将白隐痛骂了一顿。可是,白隐并没有生气,只是若无其事地说道:“就是这样吗?”
  等孩子出生后,她的父母就将孩子送给了白隐。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几乎使他声名扫地,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孩子,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好孩子,四处乞求婴儿所需要的奶水和其它用品,在遭到别人的白眼和羞辱时,他总是泰然处之。
  在白隐禅师精心呵护下,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看见可爱而又可怜的宝宝,这位孩子的妈妈,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她向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一位年轻的卡车司机。
  她的父母立即带她来到寺院,向白隐禅师道歉,请求他的原谅,并要带走孩子,为他挽回声誉。
  白隐禅师还是像当初那样,不急不火,淡然如水,更没有趁机训斥他们。他只是在交还孩子时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即使有,也只像一阵云烟随风而散。
本周主题:淡然的情绪。
    世界上本没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有错的仅仅是我们的冲动和情绪而已。一叶障目,会导致我们做错很多事情。

 

故事九:

一个妒妇来到弘光法师的面前,向大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妒妇说:“很多年来,我一直怀疑丈夫有外遇。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却没有找到丈夫外遇的证据。因此,每天都忐忑不安。”
    大师问:“你为什么会怀疑自己的丈夫呢?”
    妒妇说:“当初和丈夫结为连理的时候,丈夫还是个穷光蛋,我是因为看中了丈夫的人品和能力才嫁给了他。可是今天的丈夫功成名就,事业上如日中天,为人豪爽大方,自然会成为众多女性的追求对象。而我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魅力大减了。”
    “女人找对象就像买股票,”妒妇说,“你买到了垃圾股,心里非常沮丧;然而一旦买到了绩优股,心里更是忐忑不安。看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
    弘光法师沉思了一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苹果。在展示给这个女人看了之后,弘光法师拿起了一把刀子,开始给苹果削皮。
    大师说:“这是一个好苹果,可是我怀疑这个苹果里面有虫子。”说着,大师开始一圈圈地把苹果的果肉削掉。大师一边削,一边说:“你看,我花了这么大心思寻找虫子,越是找不到,心里越急躁,削苹果的速度也就越快。”
妒妇一边听一边点头,一直到最后,这个女人发现大师的手掌中只剩下了一个干巴巴的果核。
    大师笑了。他说:“你看,多么美好的东西,因为怀疑它有虫子,我一圈圈地削,削到最后,我们终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好苹果。所谓虫子,其实是不存在的。可是等我们明白的时候,苹果已经没有了,最终只能剩下一个干巴巴的果核。”
本周主题:烦恼自心生。
    判断、怀疑、烦躁、悲切这些情绪不过是我们内心对于自己丑陋心结的刻画,主观的思维投射到了外在的社会上,若解除烦恼,只需解除心魔

 

故事十:

有个将军向白隐禅师求法:“禅师,真的有天堂、地狱吗?”
“有啊!”
“那么,天堂、地狱又在哪里呢?”
白隐禅师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你是什么人?”
“在下是一员武将。”
白隐禅师大笑:“哈哈!笑死人了!就凭你这么一副乞丐模样,也配做镇国将军?”
将军勃然色变,心想:我谦虚诚恳地来问道,你怎么一开口就骂人呢?真是太无礼了。于是怒气冲冲拔出腰间佩剑,向禅师一剑刺去。白隐禅师笑声一收,伸手向将军一指:“你看,地狱之门开启了!”
将军一听,心念立转,刹那间觉得惭愧,放下利剑,恭恭敬敬地向禅师道歉:“在下愚痴,多有冒犯,尚望禅师见谅!”
白隐禅师呵呵一笑,点点头:“你看,这不就是天堂之门开启了吗?”
本月主题:心中的世界。
    用何种心情去看待,就有何种收获,这是我们破解生活烦恼的不二法门抱怨和猜疑对我们来说无非是自信和信任的另一面,增加美的信德,你会开启生活的大门。

 

故事十一:

赵州城的赵王特地拜访赵州从念禅师。此时,从念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来访者赵王说:“大王!我现在已年老体迈,虽然您是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您,请别见怪啊。”

赵王不但不见怪,反而对从念禅师更加尊重。

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从念禅师,禅师一听竟然马上下床到门外相迎。

事后弟子们十分不理解,就问从念禅师:“前天赵王来的时候,您不下床,但这次赵王的部下来的时候,您为什么反而下床到门外相迎呢?”

从念禅师微笑着解释说:“你们有所不知啊,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第一的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们;第二等的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礼貌的接待他们;第三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们啊。”

本周主题:喻情于理。

也许每个人都没有想过自己如何面对自我,面对社会关系,每一天,每一个繁忙的生命都从都市中穿梭,那么你有几分保留了本我和本真呢?如果把一切归结应酬,那你的心是不会安然和快乐的,知其要害,并且充分保持自我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

 

故事十二:

在日本,有一位伟大的女禅师,名字叫慧春。

慧春很年轻就出家了,当时日本还没有专给尼师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二十名和尚,一起在一位禅师座下习禅。
    慧春的容貌非常美丽,剃去了头发、穿上素色的法衣非但没有减损她的美,反而使她的姿容更显得清丽脱俗,因此与她一起学禅的和尚,有好几位偷偷地暗恋着她,其中一位还写了情书给她,要求一次私下的约会,慧春收到情书之后,不动声色。
    第二天,禅师上堂说法,说完之后,慧春站起来对着写信给她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像信里写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
    说完后,当场就有几位和尚满头大汗的开悟了。
本周主题:开朗的生命。 
    如果你没有面对生命中的黑暗,你怎么会有面对光明的勇气呢
    如果你没有审视自我的能力,你怎么会有关爱别人的心情呢?
    如果你总是把自私解释成迫不得已,那么你怎么会体会到无私呢?
    生命应如花朵,阳光下绽放的,是最美的年华。 

 

故事十三:

寺院里来了一个新的小沙弥,他是个孤儿,因为主持方丈的收留,他从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干净的、清秀的孩子。因为身世可怜,方丈对他多有关爱。聪颖的孩子在方丈的教导下,佛学与日精进,可是方丈发现天资聪颖的小沙弥却喜欢炫耀,例如把自己刚刚学会的佛理和师弟师兄展示,如果稍加赞美的话,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 
    一天,方丈送来一盆含苞待放的花朵,交给小沙弥,叫他密切关注花朵的生长。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小沙弥就欢闹着奔向了主持的房间,当着众僧的面说:“老师送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晚上会静静的绽放,天一亮就会收起花蕊…” 
    方丈问他:“花朵绽放的时候吵到你了吗?”小沙弥立刻摇头说:“静静的开放,毫无声息。”方丈笑道:“我还以为它绽放的时候也是一番炫耀呢。” 
    小沙弥立刻反悟,改去了自己的缺点。 
本周主题:生命如花。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都不会是电光火石般的闪耀,更多情况是多年的积攒和锤炼只为那盛开的一个时间,吵闹和喧哗都会让我们失去本来的宁静,改变原来的前进初衷,生命应如同花朵,寂静中绽放,去寻觅自己的花期。   

故事十四:

 

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出名之后,总是感觉忙碌得不亦乐乎,又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请教一位年老的禅师。 
    禅师问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 
    作家答道要交际应酬,要演说演讲,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同时还要写作。。。 
    禅师打开衣柜说道:“我这一辈子买了不少华美的衣服,你将这些华美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作家说道:“师父,我穿着自己身上这身衣服就足够了。现在你要我将这些华美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我会感到很沉重的,我肯定会极不舒服的。” 
    禅师说道:“这个道理你也懂,你为何要来问我呢?” 
    作家一脸迷惑,禅师说道:“你不是已经知道--你穿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足够了,即使再给你穿上更多华美的衣服,你也会感到很沉重的,你也会觉得不舒服。你难道还不明白--你是一个作家,你并非是一个交际家,也不是一个演说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你为何要去扮演一个交际家、一个演说家、一个政治家的角色呢?你为何要去做一个交际家、一个演说家、一个政治家的事呢?你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吗?” 
本周主题:外在与真实。 
    若因外在执着奔波,必然找不到内在的唯一和谐。若想安宁,需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