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甲醛活性炭哪里买: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0:45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三卷)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在这段里面我们讲到‘一时’,一时的意思还必须加以一点补充。佛法里面讲时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讲刹那际,刹那际佛说这是实时,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时间的真相。另外一个名词叫三摩耶,三摩耶的意思是长时,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相续相。《金刚经》上所谓‘如露亦如电’,如露,露是露水,露水我们晓得它的时间也很短,早晨落下露水,太阳出来之后就蒸发掉。拿这个来比喻长时,比喻相续相;用闪电来比喻真实的时间。真实时间《华严经十定品》讲刹那际,这才是真的。    而刹那际的观念,我们很难体会。现代科学昌明,利用科学仪器的观察,我们能稍稍多体会一些。而实在说刹那际就是一般经上常讲生灭同时,因为它生灭的时间太短了,决定不是我们六根能够感触得到的。我们六根能够有感触,换句话说,要相当长的时间。一刺激立刻就反应,虽然说立刻还是很长的时间。如果说是刹那际的生灭,我们可以说是完全感触不到。不但我们六道凡夫,天比人聪明多了,感应灵敏多了,他也感触不到,乃至于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能够见到阿赖耶,阿赖耶就是刹那际;要八地那样深的定功,才能够感应到刹那生灭。刹那生灭,佛常常在经上用不生不灭来形容。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是废话,那有什么意思;说不生不灭,实在讲它确实是有生有灭。可是它生就灭了,几乎生灭同时,所以称为不生不灭;这个话讲得那就有意义,生灭同时,时间极其短暂。这种短暂,说实在话绝对不是现在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这个时间已经是很长了。    这是佛在经典里面讲的‘一时’,这一句完全是讲真话,我们要能够细心去领会。你懂得一时,你就懂得一切法不生不灭,对于生死的恐怖你就离开了,你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相是不生不灭,这才是真相,我们见不到,八地以上的菩萨见到了。‘一时’在此地,要是把它落实在事相上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种说法也非常圆满,一切经都用这个字样,佛说这部经的因缘成熟了。    这一次因缘非常特殊,讲经处所也很希有,佛在忉利天,不是在其他地方,佛在忉利天。“佛”是主成就,这个法会里面主讲的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字非常之好,特别是从事相上说的。说‘在’这也都是说真话!我们世间人许许多多的错觉,一个错误的观念,错了一辈子自己都不能够觉察。我们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早晨起来洗脸,脸要洗吗?你们说脸要不要洗?洗脸,错了,洗去脸上的肮脏,不是洗脸。洗衣服,衣服要洗吗?也是洗衣服上的那些灰尘。你们仔细想想看我们多少错误观念,在教室上课擦黑板,黑板要擦吗?把黑板上粉笔灰擦掉,那里是擦黑板,黑板应该一擦,那个黑就把它擦掉,那叫擦黑板。你就晓得日常生活当中,诸位细细想想多少错误的观念,错得太离谱了,大家都错了,就以为是对的。佛有的时候给我们说真的,我们都觉得怪怪的。    ‘在’这个话是说真的,说你住是假的,你怎么住?今天搬这里,明天搬那里,那里在住,只说这个身体现在‘在’那里,这个意思就对了。所以‘佛在’。我们实在讲也是在,今天在新加坡,现在在净宗学会,晚上在居士林,在。住是在那里不动,叫住;常常移动,这是在。佛法里面讲住,住是什么?心安住。你住的宫殿楼阁,佛在此地说宫殿楼阁是慈悲,心安住在慈悲,心安住在正觉,这个叫住,永远不离开是叫住。身是常常在动,叫在,所以从事相上讲‘在’。    佛这一次在那里?在“忉利天”,欲界第二层天。世间人知道有天,知道有天神,对于天神也很恭敬,称他们为上帝,中国人称他叫玉皇大帝,大概都是忉利天主。不知道天外还有天,他就不晓得。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层天,每一层里面数量也是无量无边,由下到上二十八层。二十八层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欲界就是还有饮食男女之欲,这个没有断,但是愈往上面去它愈淡薄。到色界,这个欲没有了,我们常讲财色名食睡,色界天人统统没有。色界天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永远是清醒的;不需要饮食,禅悦为食,他不要饮食,但是他还有色身,有色相。到无色界这是六道里面最高级的凡夫,他连这个身体都不要了。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古代出现在了一位大智慧的人—老子。老子告诉人:‘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有这个身体,身体是个累赘、是个麻烦。他有这个觉悟,老子可能生到无色界天,因为他讨厌这个身体,讨厌这些色相。无色界天,色相没有了。我们一般人常讲灵界,大概就是称无色界天,这个里面是最自在,连色相都没有。这是大分分作三界,三界二十八层天,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一个范围,有这么大。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生死?给诸位说,没有。应化的,他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以应身出现。我们看到他有生、有灭,其实他灭了,到其他的星球,到其他的地方又出现去教化众生,这个是大自在,显示这大自在。佛告诉我们‘身’说法很多,《华严经》上说有十种身,通常我们讲三种身;三种,详细说说十种,十种归纳起来三种。‘法身’,法身是真身,所有一切身都是从它生起。所以它是最基本的一个身,能生一切万法,能现我们的身相,能现国土之相,山河大地,一切身相都是法身变现出来的。第二种是‘智身’,我们也叫做报身,报身是智慧之身,也就是说他智慧开了、智慧现前了,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第三种叫‘应化身’,实在讲应化身两个意思。应身是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佛到人间来,到任何一道来,他是没有障碍,自由自在,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来去自由。    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是业报身,一点都不自由,完全受业力的控制。说受业力的控制,大家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受命运的控制、受命运的支配,大家就好懂,所以说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说这个多苦。命是什么?命就是业,业报。过去造善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善报,过去造作恶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就是不善报,所以一生一切的受用,谚语里头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这个道理,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可是佛菩萨到这世间来,他也来投胎,他也示现死亡,他的生死自在,他不是业力,是愿力。在这个世间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住多少年,他就住多少年,他生死自在。什么时候想走,想到那里去,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来去自由,这个叫愿力受身;他是愿力,不是业力。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然后才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佛?如何把我们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诸佛菩萨的本事就在这此地。他能转我们也能转,转从那里转起?要从心转起,心转了之后身就转;如果说从身转,心不转,没用处,怎么转也转不像,一定要从心转。    心就讲‘住’,那就不是‘在’。《华严经》上菩萨有十住,那讲住了,那是心住不是身住。菩萨住佛之住,这就对了。佛在经上告我们住处有四种,这四种都是正确的。前面两种还是六道里头,没出六道。所谓是‘天住’,天住就是你来生一定能够生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天,往后我们会简单给诸位做个介绍。天住就是心安住在十善业道,布施、持戒,修十善业道,你来生决定生到天界,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多了,享天福。第二种叫‘梵住’,梵住是修禅定、修清净心,一切的欲念淡薄,对于五欲六尘看得很淡,心里面充满了慈悲喜舍。慈是与人之乐,给人快乐,帮助人快乐;悲是拔人之苦,众生有苦,帮助他解决苦难;喜是看到别人得福,得到好处,决定没有嫉妒心,生欢喜心;舍是万缘能够放得下。心常安住在慈悲喜舍,生色界天,这个住在三界里面算是正当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人不一样,现在的人心安住在那里?安住在贪嗔痴慢,这个不得了。安住在贪嗔痴慢,安住在杀盗淫妄,果报在三途。所以他不是天住、不是梵住,是鬼住、地狱住、畜生住,他搞这个东西去了。我们对这些理跟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晓得心安在那里,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非常可怕。    第三种叫‘圣住’,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圣者有小乘: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虽然不同,他有个共同点,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昧,这是个共同点。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萨位。真正学佛一定要安于佛住,佛住在那里?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无作。如果落实在净宗里面,安住在念佛三昧,我们对于其他的境界深广无际,我们很难体会,不如依照佛的教诲,我们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这个比较容易学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实在是无比希有殊胜。这是讲在跟住这两个字的意思。    今天佛在忉利天,在忉利天干什么?“为母说法”。要依照《增一阿含》里面所说,这一次法会是帝释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启请的。忉利天主很聪明、很有智慧,他说过去一切诸佛都曾经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报母亲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当然也不能例外。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启请,到忉利天开这次法会。这个因缘很深,故事也很长,讲故事就耽误讲经,所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就省略掉,可是也不能不晓得。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实在说也是大权示现,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每个人在因地上发愿不一样,她发愿,愿意生生世世做个女子的身分,要作佛的母亲,她发这个愿。所以他的儿子是佛,母亲福报就大,这个都是表演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最大的福报,完全是依福能够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不行。诸位你们看看佛门里面讲超度的佛事,梁皇忏非常殊胜。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启请宝志公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忏。梁皇是梁武帝,他的妃子在世的时候,造作恶业堕在恶道。宝志公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宝志公是谁?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你看这还得了吗?观世音菩萨亲自主持这个法会,主持这个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诸位要晓得,诸佛如来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没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有生之年要认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别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过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个凡夫来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说做比不做好。有什么效果?很难讲。你在今天那里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萨再来人。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我们自己才真正把时光掌握住,一寸光阴,一寸命光,要认真努力。    作佛的母亲这么大的福报,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净心,清净心成就真实功德。那个功德少、微薄,欲没有断,欲的念头没有断,生欲界上面四层天,佛家讲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禅,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禅;第三禅要九十分,二禅要八十分,初禅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没分。可是你有,你禅定功夫可以有个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这个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没有修,你专修福,修布施、持戒,修十善业道,没有定功,没有舍弃情欲念头,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点定功,心地有一点清净,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层比一层的福报大,一层比一层寿命长,真正是享福无尽。可是寿命再长,也有报尽的时候,也就是有享尽的时候;享尽之后,又要随业流转。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总不如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是无量寿,换句话说,永远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能为比。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隬陀佛、赞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这一句经文‘为母说法’,虽然法会是帝释天主他来启请,但是意思很深。第一个是为了避免世间有一些人,对佛法产生一些误会。学佛,尤其是发心出家,剃发出家,好像从此以后也不再顾父母,世间人以为是不孝。尤其是中国人有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靠你传宗接代,你一出家传宗接代就断掉了,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祖先?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也是作一个榜样,给学佛的四众弟子:出家、在家,男众、女众四众弟子,启发他们的孝思,让他真正去体会‘三福’里面第一句‘孝养父母’。佛门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于不顾,没这个道理。可是孝养的形式不一样,认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诲去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父母;父母能得诸佛护念,善神保佑,这才是真孝。世间人孝顺父母,请几个佣人照顾他生活,佛弟子是让天龙善神去照顾父母,比你请的那个人照顾周到多了。可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修持,天龙善神不保佑你,瞧不起你。你真正修行,有道有德,感动天神自然去照顾;你不必去求他,也不必去通知他,自然照顾。为什么?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所以有这个意思在。    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一段经文是本经的发起序。本经一共十三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没有说序品,它这个题是《忉利天宫品》,实际上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序分里面意思非常的周圆,前面六种成就,这是证信序;从这段经文以下,是本经的发起序。发起序里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含摄著有教、理、行、果,科注里头这一段是‘果因集赞’。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佛说法先把果报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依著这个果报生起信心。然后再给你解释果报怎么形成,再给你说因,你就很认真去听,你很想知道它。这个是说法的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所以说果因,他不说因果。    一开头展示什么?叫你看看参加大会这些人物,这是‘果’。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动这么多人,来参加集会。佛在讲经之前现瑞,现种种光明,这个瑞相是‘理’。文殊菩萨见到这个现象生起疑惑,这是表‘行’。世尊跟菩萨这一问一答,文殊问,世尊给他解答,这是‘教’。所以在序文里面我们看到是教、理、行、果,这个集会是果报。就像《华严经》一开端没讲经之前,先说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果报摆出来让你看。    这个地方呈现不可思议,你们在那一部经里面看到过这样的经文。“尔时”,佛生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你们在什么经上看到佛讲经一切诸佛来听经,没见过。这个场面还得了,《华严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量寿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比的希有,不能含糊笼统就这么看过。通常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是诸佛化现为声闻、缘觉、菩萨来帮助佛弘化;这个地方不是的,诸佛,佛身来的。释迦牟尼佛今天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切诸佛都参加来听讲,人数是‘无量世界,不可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大菩萨摩诃萨诸佛带来的,是跟著佛一起,随从佛而来的。诸佛不可说不可说,菩萨数量更多了,“皆来集会”。这段经文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你要仔细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谓讲经三百余会,没有一会有这么殊胜。这是参加集会的人—果,这经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们为什么来?没有一尊佛不报母恩,今天释迦牟佛不是讲别的法,是讲《地藏法》。说明一切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这是根本。地藏表什么?表孝亲尊师。所以说孝亲尊师之法,一切诸佛一定自己要来参加,诸佛来当影响众。忉利天王在这一会当中作功德主,他福报可修大了;请佛到忉利天讲《地藏经》,这个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到齐,一尊不漏,无比的希有因缘。来干什么?提倡孝道。跟佛一见面,就赞叹释迦牟尼佛,赞叹此意也是圆满到极处。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这个话不容易说出来,若不是诸佛如来亲口说宣,给诸位说,菩萨都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不入这个境界,他怎么说的出来?释迦牟尼佛出现是什么时代?“五浊恶世”。到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五浊恶’,几乎是最愚昧无知的凡夫都已经能感触得到。在从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浊恶世这种现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觉得到,一般人感觉不到;世间不错,很好!我生活得很快乐;他没有感觉得浊恶,浊是污染。半个世纪以前,我们没有听说那里有什么环保,这个名词没听说过。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换句话说,环境的污染还能忍受。等到提出环境保护,换句话说,环境污染已经令人感到难受,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换句话说,这个浊恶到了相当严重的状态,才会有这个名词出现。    ‘五’是五大类,五大类的严重污染,佛经里面称之为‘五浊恶世’。五浊,第一个是‘劫浊’,劫是讲时间,我们现在讲年头不对了,是从时节因缘上说的。实在讲时间那有什么染污?这是一个严重染污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而实在说染污的时代是后面四种污染。‘见浊’,见是见解,思想、见解错误了,佛家讲邪知邪见,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看错了,就是见解上的污染。其次讲‘烦恼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上的污染。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所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东西严重。由于心理、精神上的污染,必然会连到生理跟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那叫众生浊。‘众生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今天地球生态失去平衡,气候反常,灾难频多,都是属于众生浊。‘命浊’,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是生理的污染。五浊用现在的话大家好懂,前面两种见解的污染、思想的污染,合起来就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众生浊是生活环境的污染;命浊是生理的污染,这叫‘浊’。    ‘恶’,恶是十恶,一切众生不干好事。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两舌叫挑拨是非;妄语就是不讲实话,欺骗别人)、恶口(说话粗鲁)、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造这个口业;意业,心存著什么?贪嗔痴慢,搞这个,这叫恶。浊恶,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么一个时代。    “现”是示现,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这一句就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作出一个样子给众生看,什么样子?大智慧的样子。我们现在讲作师作范,为社会大众的表率、为社会大众的模范、榜样。在五浊恶世里面他能够这样的示现,一切诸佛都赞叹,赞叹佛在恶世为这些苦难众生作好榜样、作个好样子。    “神通之力”这四个字是讲他表现在外面,“不可思议大智慧”这是里面。表现在外面,就是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说出他的能力之强。‘通’是通达,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道理、因果、现象、变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神通。神就是神奇莫测,超过我们凡人的知识。这个神通不是讲孙悟空七十二变,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完全解错了。佛样样都通达,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社会上种种疑难杂症,佛没有一样不晓得,他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难。    “调伏刚强众生”。维摩居士曾经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刚强,性格刚强,坚固的执著,对于佛所讲的教诲很难接受。在我们现实社会里面我们看到了,排斥佛法,障碍佛法的教学,显示刚强。他自己不肯去研究竟佛法,佛法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扣上一个迷信、消极、落伍,就把它丢在一边。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宝,真正能够解决五浊恶世的问题。    末后这四个字了不起,“知苦乐法”,这四个字不容易说出来。众生苦,为什么苦?众生希求乐,为什么得不到乐?全世界的人,那一个人不在受苦?谁不希求快乐?苦从那里来?乐从那里来?没人知道。怎样我们才能够离苦?怎样才能够得乐?这些理论与方法也没有人知道。释迦牟尼佛知道,释迦牟尼佛在经教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我们想离开苦得到乐,大乘经典那是最好的指引,指导我们、引导我们,佛法教学的目标就是教我们离苦得乐。诸佛对释迦牟尼佛的赞叹,也是把果放在前面,引起人注意。这两段经文,如果心地清净、感触灵敏,看到这两段经文,没有不寒毛直竖,无比的希有。什么人开法会的时候能叫一切诸佛如来来听,什么人能够见到诸佛如来得到如此不思议的赞叹。诸佛赞叹释迦,实在就是诸佛互相赞叹,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佛佛道同。换句话说,只有诸佛如来他才肯到五浊恶世去示现,这正是地藏菩萨的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是最苦。这些苦难众生,我不去帮助他,谁去帮助他?愈是苦难的地方,佛菩萨的悲心偏重,愈要到这个地方去教导、去帮助大家。只要这些苦难众生肯接受,佛菩萨就来了;不肯接受,佛菩萨想帮助也没法子。能信、能解、能学,佛菩萨一定出现在这个世间。    今天我们这一会为什么会跑到新加坡来?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我们没有偏心、没有私心,也不是贪爱这个地方。完全是这个地方的缘成熟了,什么缘?这个地方的人,他能信、能解、能行;信、解、行、证这四个条件,这个地方有。这十几年来我们在这个地方弘扬净土,劝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世界,这么多年当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个地区,念佛往生的人时有所闻,常常听到。李木源居士非常热心,许多念佛的同修在临命终时,多半是请李木源居士去助念,去帮助他料理后事,他见到的瑞相太多太多了。李居士今天这么发心,他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做得这么认真、这么热心,他那个信愿不是凭空发的,是见到事实才发起的。    六道三途的苦乐法唯有佛知道得透彻、知道得彻底、知道得究竟,所以佛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这两段经文决定不能够疏忽,这是诸佛如来异口同音所宣的妙法,无上的妙法。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作,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的总纲领。佛出现在世间干什么?就为这个。    赞叹之后,诸位再接著看经文: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是礼貌,佛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礼节,这也是作一个榜样给人看,礼不可废。人而无礼,在这个世间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现在人把礼节都疏忽了。疏忽了,说实在话,佛法修学得再好,果报在那里?果报不在人道,多半在鬼道。到后面讲这些鬼王,把鬼王的因跟诸位说明,你就晓得了。佛法修行的非常好,贡高我慢,没有礼节,感受的果报将来在鬼道里头作鬼王;作《华严经》里面讲,世主里面器世间主,山神、树神、花神、水神这一类的,就走向这些地方去。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怎么劝诸位同修要觉悟,孝亲尊师我们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极乐世界。如果这个意念没有,修学佛法走向鬼道作鬼王。如果你更殊胜的,你能走向天道;天道是欲界天,色界天里头都没分,必须要晓得。此地教敬,教礼、教敬。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这个地方这是现瑞。“光明云”里面显理,放光。利根的众生见到光明,佛所有一切教学他都明白,不必要言说,光明表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刹那际全部都展现出来,不需要长时间,刹那之间就把无量无边的智慧展现在一切大众的面前。“是时”就是诸佛如来赞叹,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的这个时候;世尊“含笑”,放光表法。光从那里出来?真如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光明,佛为众生说一切法以这个为根据。佛说一切法从那里说起?从自性本具般若里面流露出来,今天把说一切法的依据一下表现出来给大家看。    百千万亿说不尽,所以下面略举几条,细说说不尽,略举十条。虽是略举,诸位要晓得跟《华严经》一样表法,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万亿光明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听经闻法,讲的人如果是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就与佛的光明起感应的作用,佛光注照这个道场,就是这个大光明云照在这道场的上空。下面说者、听者生无量的欢喜心,不是他说得好、说得妙,不是的,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这是佛的加持、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摄受。    别说里面第一句:    【大圆满光明云。】    “大圆满”别中之总。‘圆满’就是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就是性德的全体流露。这一切众生为什么会起感应道交?众生心跟佛心无二无别,差别在那里?众生在迷,佛在觉。觉的是心性,迷的也是心性,心性没有觉、迷。一切众生里面常说有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之外,还有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都是自性里头变现出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圆种智就是同时成佛,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法身,同一个体性。觉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自身,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是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爱护,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第二句就是大慈悲光明云。必须要晓得佛如是,我们自己也如是。佛今天显现的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自性光明;我们今天所显露出来也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我们搞的是这个样子,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变成一个可怜悯的众生。所以自己要觉悟,要真的觉悟,自己要回头,要受持读诵,依教奉行,这个人才真的回头。这一回头与佛的大光明云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第二个是:    【大慈悲光明云。】    “慈悲”是我们发心所依靠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依什么发心?依慈悲。此地“光明云”三个字,就是表真心自性圆满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指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这个性德没有显露,光明云没有;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云。加光明云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在这一段里面显露无遗,这是事相。四弘誓愿是从这里发的。地藏菩萨发的圆满、发的究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了极处。地狱里苦难众生他都要去度,何况其他的,叫普度九界众生。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没有降生之前,这个当中的空档中时间太长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没有佛出世,众生之苦,我们无法想像。佛菩萨难道没有慈悲心?有。怎么办?佛在这空档里面,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完全委托给地藏菩萨。佛不在世的时候,地藏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代表人,世尊没有委托给别的菩萨,把这个事情委托给地藏菩萨。由此可知,世尊灭度之后,弥勒未出世之前,对于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世尊嘱咐的。地藏菩萨受世尊的委托,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把这个责任自己承当下来,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要以‘大慈悲光明云’发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众生的菩提心。    第三句:    【大智慧光明云。】    这是我们修行所依据的。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一定要依智慧。智慧从那里来?给诸位说,智慧决定不是记问之学。我听得多、读得多,我记得很多,那是世间的聪明,佛经里面讲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道上八难之一,你糟了难,为什么?落在所知障里面,你那个所知成了障碍,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慧。智慧从那里来?智慧一定从禅定里面得来。禅定从那里来?禅定一定从持戒里面得来,这叫三无漏学。大乘法门虽然不重视形式上的戒律,大乘讲是心地戒法,比形式还要殊胜,要真干!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    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在那里做?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用功夫,我们用念佛的功夫,这个方法好。念头才动,阿弥陀佛,转了,转成阿弥陀佛,这个里面戒定慧三学同时具足。你能够转,你就守法,这是持戒。见到外面境界,顺心的起了贪爱,贪心才动,阿弥陀佛,转过来了,这就是持戒。见到不如意的环境,心里不高兴,阿弥陀佛,也转过来。从你能转得过来,接受佛的教诲,佛教我们这么做,我们就这样做,这是持戒。转过来之后,对于一切境界不再理会,回过头来念佛,这是修定。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慧在其中。所以不晓得净宗修学的殊胜,戒、定、慧三学一念完成,圆满具足。然后处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生出来,你修行功夫浅深没有丝毫隐瞒,都流露在你的面孔、你的音声、你的一举一动当中,你修学的功力怎么会隐藏?表里一如。修饰、隐藏对世间愚人来说的,愚痴人看不出来会被你骗;真正有智慧的人瞒不过,一接触就明了。所以‘大智慧’是我们修行之所依靠。    第四句:    【大般若光明云。】    般若跟智慧意思有时候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说在一起,意思当然有差别。“般若”如《般若经》上所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我们就给它解做戒、定、慧的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是定一定有戒,定共戒,有定的人不会犯过。有慧的人叫道共戒,那个持戒就更高明。所以慧里像三层楼一样,第三层一定包括下面二层,下面这一层不包括上面,戒不包括定,定不包括慧;定一定包括戒,慧一定包括戒、定。此地的般若,我们就依《般若经》的说法,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也就是无分别智、实智,于一切法清楚、明白,但是里面没有分别。分别尚且没有,那里会有执著?所以称为实相般若。实相就是真相,他明了真相,我们讲彻底究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种智慧叫实相般若。    它起作用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我们用现代的话说,观照般若就是过高等智慧生活,或者是像果地上法身大士们,他们过圆满智慧的生活,跟光明云相应。我们凡夫能够过一个高等智慧的生活,那就很难得,你才懂得观照。观照里面总纲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对于一切法相,他能够不分别、不执著,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什么都好、什么都自在,每一天生活清净、快乐无比!随遇而安,富贵有富贵的快乐,贫贱有贫贱的快乐;富贵、贫贱是事相,快乐是相等的、平等的,都生活得圆满、都生活得快乐。这是观照般若,自己对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就是利他的,他受用,帮助别人的。文字里面就包括言说,换句话说,观照里面包括事相,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我们今天讲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由此可知,实相般若是意教。身、语、意都是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但是实相里面虽然说是意教,可是没有意的念头;有意的念头那就不是真实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离相,离即同时,这才能破除一切迷惑。    第五句:    【大三昧光明云。】    “三昧”是梵语,就是印度话音译过来,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佛告诉我们,六道的众生种种享受不正常。种种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身有两类:有苦受、有乐受。苦那也无量无边,乐也是无量无边,用这两大类就包括。心理,我们讲精神。肉体的部分有苦、乐两类,心理这个部分有忧、喜,有这两类,这就是四大类。还有一大类,身没有苦、乐,心里头也没有忧、喜,这个很好,这个状况叫舍受,总共这五大类。舍受很好,但时间很短,时间不长,暂时身舍苦、乐,心舍忧、喜,暂时的。如果这个舍受要能够保持下去,那就叫三昧,就是正受,所以三昧也叫禅定,也翻作禅定。诸佛如来永远是舍受,所以苦、乐是相对,忧、喜也是相对的。西方称为极乐世界,我们往往以自己的错误想法,去界定西方这个乐,喔!西方这个乐是苦乐之乐,错了,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两边都舍掉,那是真乐!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没有,那才叫极乐世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大三昧”能破一切障碍。我们现代科学家知道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譬如他们发现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三度空间里),知道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说,他看到科学的报导,他说科学家们已经肯定至少有十一度空间存在。如果依照佛法来讲不止,我们怎么晓得?我们知道这些不同空间是怎么来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不同空间是佛说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我们晓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所以时空也就是有无量无边的度数,那里只十度、二十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三度空间里,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里面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讲三度、四度,这是讲大的,就好比我们佛家讲十法界。我们把每一个法界说成一个度数就十度,一真法界就十一度;可是每一界又有很多很多,说不清的。假如你要是得三昧,安住在三昧里面,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这个界限一切就突破。禅定功夫浅深不同,小的定突破个一层、二层,大的定又能突破多一些层次,这种情形我们知道很清楚。    世间有一些修定的人,我们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过去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在战争那个期间,他在江西,江西那个地方有个道士,这个道士有神通,实在讲有定功。他住的那个地方比较低洼,这个道士叫他搬家,他说这个地方过几天要淹水。道士也住在这附近,他就派人去看看道士有没有搬?道士搬了,然后他也搬。果然没有错,跟他讲的时间相吻合。那是一点迹象都看不出来,结果真的山洪爆发,那地方被淹了,所以他晓得道士有神通。过了没多久,那个道士告诉他,他看到有一个地方爆发战争,告诉他方向,大概距离有多远,他见到了。这个老先生是个军人,是个高级军官,他说这个道士讲的不对,没听说过,没这种消息。结果过了三个月,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跟他讲的方位、情况、距离,他三个月之前就看到。可见得这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他是小的定,不是大的定,他能够突破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他能看见。他在深山自己小房子里面,他能看到几千里外的珍珠港,能看到夏威夷,小定。现在市面上流通《圣经的密码》,他能够看到三千年以后的,他的定力比那个道士高明多了。这个道士只能看到几个月、几年,只能看到几千里的环境,这么一个境界。三昧不可思议,能够突破一切障碍。    如来妄想、分别、执著断得干干净净,所以他的能力圆满的,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佛讲的话我们相信,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他有,我们也有。我们今天这个能力失掉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定,心里面天天妄想、分别、执著一大堆,亏吃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觉悟、要明了。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二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三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四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五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六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八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九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经 (第三十七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一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四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五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六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七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八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九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二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三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四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五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六卷) 净空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