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排名:洋人眼中“朝鲜战争”与我们有何不同?(张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0:39

 1920年出生的魏巍,刚刚以88岁高龄走了,带着他30岁时发表过的那篇影响了几代人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走了。深深受到他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的50后60后们,仍陷于“少年时期最美好记忆”症状之中,不能自拔。很多人写了令人伤感的文章,让人非常理解。

 

细往写伤感文章的人的记忆深处望去,会发现,“最可爱的人”一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与火车站上热烈送行相关;与黑白电影中美丽得有些模糊的鲜花与笑脸相关;与手握雷管,屹立于天端云彩上高大无比的王成相关;与龟缩到地上,吓得屁滚尿流的美国大兵相关。往其存储声音地方侧耳听去,会发现,只要一提及“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耳边,就会猛然响起《英雄赞歌》的旋律,一句也不会唱错,一点也不会忘记。

 

原来,这些人与我这个60后一样,在我们共同的记忆深处,被植入了一个独特的符号:“最可爱的人”。这符号,源自一篇四千多字的通讯。尽管这篇通讯可能写得并不具备什么文学价值,也未见得有什么审美意味(参见在下的上一篇博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放入课本合适吗?》),却因某种历史原因,列入课本,并且一列就是几十年,深深喜爱这篇文章的今天的50后60后们,一想起这五个字,就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最崇高的景仰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有了志愿军我们才有今天美好温馨的生活”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就会莫可名状地产生出“英雄时代”特有的冲动:我们真是生不逢时,多想有机会再冲向朝鲜战场,亲手杀死、烧死、砍死、炸死几个天下最丑恶的敌人——悍然入侵朝鲜,并想借朝鲜为跳板,进而入侵新中国的美国大兵们,才叫过瘾。

 

与很多60后一样,我曾深深憎恨美国,憎恨使王成没有办法只能纵深一跳的“美国大兵”们,“文革”时,我跟许多人一样,带着羡慕眼神,死盯着有“军烈属证”的人们,他们不用排队,直接跑到长长的队伍最前面,购买现在看来都不是什么急需的生活用品。我那时就仿佛感觉得到,人家里有个人,曾像王成那样纵身跳过,而我却这样苟苟且且地活着;人家里有个人,曾坐着嗷嗷叫的火车,“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那条神秘的“鸭绿江”,而我却这样贪活怕死地活着。我还能真切体会到,人家里有个人曾为我们能早晨喝上一碗豆浆,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而我却在这里不知好歹地活着,居然有时内心深处还抱怨自己没喝过豆浆怎么体味豆浆的滋味!至于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似乎显得离题太无,也因此从来就没变得重要过。而“最可爱的人”这五个字,则永远成了我心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一个与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名字神秘连接的能关密码,一片通往英雄高地的开阔地,也永远成了“豆浆”的代名词。

 

客观地说,50后和60后的很多人,似乎跟我一样,好像已经在这“最美丽的风景”里呆得太久,使用“通关密码”的次数太多,在那片开阔地里跑来跑去的时间太长,已经丧失了客观看待“朝鲜战争”的能力。似乎天生就像80后和90后永远对“朝鲜战争”和“王成”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一样,只对那个特殊年代感兴趣有好感(?),似乎天生就对“最可爱的人”有极度痴迷,死死不肯放弃对“少年时期最美好记忆”的依恋,致死对可能并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文字带来的残酷快感,报有极浓厚的莫可名状的好感(?),似乎永远不想追问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尽管全世界很多人对这场战争早提出了与我们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仍然习惯把耳朵堵上,不同看法对我们少年时期形成的那种特殊感情,将形成巨大刺激,令我们完全排斥,让我们内心隐隐作痛:我们没有必要去仔细倾听,或认真查看这不同观点产生的原由!

 

岁月荏苒,一晃,时间就居然跑到了2008年了。今天离那段日子,居然已经有58年之久了。58年的时间,几乎是一个人开始进入老年的年龄,也因此可以说是一个人开始总结一生得失的时候。或者也可以说,58年过去了,连《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都已经离世,似乎已经到了还原激昂观点看“朝鲜战争”于理性观点分析“朝鲜战争”之时候了。

 

二、

 

那么,洋人们究竟对“朝鲜战争”的看法与我们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篇幅所限,我只能在此挑些比较主要的来说说。)

 

首先,洋人们和我们一样,几乎一致认为,此次战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请参看我早先的博文《国人如何看待“朝鲜战争”?》)中国人从此开始走上真正意义的“真正站起来了”的道路。此外,美国人也因为此战争,在心理上遭到极大创伤,从此不敢轻易再与中国面对面地真刀真枪地过招。从这两方面来看,此次战争中付出再多的牺牲,似乎也已经有了巨大价值存在的合理性。

 

但也不能否认,洋人们还有不少与我们不同的看法。

 

对此战争,在称呼上,中国与美国就有极大的不同,我们也可以从称呼上,看出交战各方的不同心态。中国把此战争最初叫“抗美援朝”,后来一般叫做“朝鲜战争”。而美国则把此战争不叫“战争”,最初叫做“警察行动”,或后来的“朝鲜冲突”。原因是这样可以避免因法律规定,由美国国会宣布战争动员令的尴尬局面。同时,美国也常常把此战争称作“被遗忘的战争”或“不著名的战争”,之所以如此称呼它,可能有很多冠冕堂皇的原因,但估计最可能的心理原因,是因为此战争美国人没有打胜。南朝鲜则以发生战争之日为由,叫做“6·25战争”,或“韩战”;北朝鲜则把此战争称作“祖国解放战争”,可能源于想“解放全国”之意。

 

关于朝鲜历史原因,因篇幅所限,在此省略。

 

总之,到1945年的8月,日本即将投降,美苏之间对朝鲜半岛的争夺就已经处于白热化状态。最后,还是以三八线为界,两个大国决定把朝鲜一分为二。苏联接受以北的日本人的投降,美国接受以南的日本人的投降。至于朝鲜人民的意愿是什么,在两个大国眼中,并不显得十分重要。

 

洋人们接下来认为,当时南北朝鲜领导者,与两个大国的想法并不一样。双方都希望,整个朝鲜半岛,如果在自己的领导意志下实现统一是最好的选择。据洋人分析,当时苏联的坦克与重武器的数量很大,使北朝鲜有能力将边界冲突升级,并发动攻势。而南朝鲜则获得美国的支持度有限。更重要的是,美国人认为,北朝鲜不过是共产国家阵营中的一个棋子,它自己不会擅自发动什么进攻的。

 

简短地说,南北朝鲜都在跃跃欲试,在1949年和1950年两年的时间里,都想通过武力使对方被自己统一。只是斯大林的不明确支持,才使得北朝鲜迟迟不敢动手大举进入南朝鲜。进入1950年,南朝鲜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北朝鲜如果要统一,则只有一个选择:采用武力。这时,北朝鲜也因为有了苏联的武器装备,力量也壮大起来。1月底,斯大林给北朝鲜发去一封现在看来十分重要的电报,内容基本上说,他支持北朝鲜统一朝鲜。同年3月,斯大林批准了北朝鲜的攻击计划。

 

三、

 

据洋人们的资料所述,1950年有6月25日清晨,北朝鲜军队在一阵猛烈的炮轰之后,率先跨过三八线,朝南朝鲜发动了以清除“强盗叛徒李承晚”为目的的全面进攻,并誓言要逮捕李,处决李。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南北两方面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总有交火,也总有你跨过我也跨过三八线的事情。但6月25日的这次军事行动,则在洋人眼中看来,是彻头彻尾的要统一整个朝鲜的行为,而不是仅仅跨过三八线然后撤回的小规模军事行动。

 

接下来,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事情了: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不到几个小时的时间,就通过了所谓的“82号决议”,一致谴责北朝鲜的侵略行径。之所以是“一致”,是因为作为常任理事国的苏联,当时还在抵制台湾代表中国大陆成为常任理事国席位,所以,没有投票机会反对“82号决议”。

 

于是,不到几天的时间,南朝鲜军队大败,三天之后,也就是6月28日的下午,北朝鲜军队已经占领了汉城(现在的首尔)。占领全地,实现朝鲜统一,当时看来已经是不远日子里的事情了。但迅速使整个朝鲜变成统一天下的事情,却被以美国为首的16国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的干预,变成了不可能。

 

(上面所述,如与各位所受熏陶与教育的内容有不符,纯属不故意,还请自己权衡取舍,以使最完美梦想不致破裂。)

 

(未完待续…… 借用一句广告语:更精彩的在续篇里,敬请期待。)

 

 

_________

“最可爱的人”战死在朝鲜

 

最可恨的人__美国大兵,成为战俘后被打死

 

战争带来的可能只是丑恶与屠杀。

 

 

世界级画家毕加索用画,也来声援一下。看他支持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