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羊肉泡馍简介:从驱魔到叫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4:48

从驱魔到叫魂

作者:凌宸   2011-04-19 02:48 星期二 晴  
  《仪式》这部邪煞新作,拍得中规中矩,上影后评论毁誉参半,自是理所当然。因为驱魔这种敏感话题,向来扣动人心,给人无限惊悚想像,更何况又在世间争议不断,笃信上帝的虔诚教徒,认为如此渲染怪力乱神,纯属荒诞不已;而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灵异事件,却又时刻挑战无神论者的神经,到底是超自然现象?还是神棍弄出的无知把戏?影片视角从一位对上帝心存疑惑的神学院学生切入,纪录被派往教廷梵蒂冈学习驱魔的震慑心旅,自是在手法上独出机杼,不落三流影片之俗套,开篇即让观众堕入导演精心构设之视觉陷阱。
  
  因为现代文明下成大的新人类,从小浸染于科技世界,感官于方程物理,自然对驱魔,内心深有抵触;认为此种现象,不过是一种精神疾病,比如说人格分裂、癫痫、偏执和强迫症,患者需要的是现代医学,心理医生,而不是牧师的圣水及念咒似的祈祷。驱魔这种事态,在这位学仔看来,风靡于中世纪无话可说,但现代文明之下,不把它当成一种文化、哲学与历史来研究,却严阵以待地行以法事,不免过于荒诞不经,因此与老师发生激辩,遂即结识出演异端驱魔师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历经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终于大彻大悟,迷途回踪,上手屠刀立地屠魔,完成自己的信仰修行。
  
  驱魔这种题材,业界已有太多力作,如1973年的《驱魔人》,早已被誉为经典,其后所拍的《驱魔人前传》、《驱魔》、《最后一次驱魔》等,更把此类题材从各个角度推向极限,《仪式》如何超越,便存在绝大问题。好在瑞典导演米凯尔.哈弗斯特罗姆剑走偏锋,给慑人心魄故事,渗入文化内涵,以驱魔为表象,在剧情衍生恐惧下,带领读者走入角色内心,探索人类精神世界,不可谓不是比同类电影,更具思想深度。如此,毛骨悚然的灵异事件,再加上成年牧师的精神危机,十足是一本宗教界的《幻灭》:妖孽如何驱逐,心魔如何解放,灵魂如何救赎?三重逼仄之下,带领观众游走在天国与地狱的边界,必然牵扣人心,此即为可誉之处。
  
  所为毁,自然在于出演驱魔角色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因他自从在《沉默的羔羊》里出演汉尼拔后,就成了好莱坞魔角的御用主演,一双阴鸷眼神,让人看到他骨髓里的一脉森寒之气,再加之狰狞微笑,变态气质便狂涌而出,让人不寒而栗,是电影界人魔片的不二人选,观众自然要求甚高;然而此部电影中的驱魔师角色,实在是离他在《沉默的羔羊》里的精彩演出相差太远,从头到尾,不见其暴烈温柔,及变态诡魅,脆弱的故事结构,毫无让其发挥的空间,给人陈辞烂调之感,所以让观众大失所望,就不足为奇。
  
  《仪式》这部电影,其实改编自意大利记者马特.巴格洛的书籍《仪式:今日之驱魔》。在这本书里,他纪录了一位名美国牧师学习驱魔的全过程。然而这类既带有纪实性又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实在蕴涵不少人文价值,好莱坞不畏话题风险,毅然改编成一部商业大制,不得不说是魄力可嘉,眼光独具。至此,笔者想起一本可称中国版“驱魔”的名作,即孔飞力先生所写《叫魂》,描写了乾隆治下的太平盛世,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开始在华夏大地上肆虐,搞得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而当各地官府对叫魂犯展开清剿时,妖术即成为唾手可得的武器,执掌在手便可任意中伤及构陷他人;于是一波暴风骤雨式的“诬告、栽赃、不断扩大的冤狱、谣言与小道消息、官吏的腐败与公众的歇斯底里、私刑与公堂上的逼供、人人自危与人人自保、弘历皇帝确信妖术只是谋反的幌子”的国家闹剧瞬时上演,进而演变成社会动乱危机,小农民族的愚昧、残忍、无知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倘若中国导演,也有此胆略能把此书也改编成电影,必然比《仪式》类电影精彩万倍,问鼎奥斯卡,更是不在话下。然而近观中国广电总局,又下发禁止穿越剧的严令,灭绝自由想像的可能,让人不禁惊心,难道乾隆时期那一声文化的叫魂,荡响至今日仍然音波不绝?如此,在中国观看《仪式》驱魔,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那个幽灵,至今还在华夏游荡,国人依然还在一间大戏院的黑暗空间中,齐齐感受恐怖的精神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