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央卓玛祝酒歌下载:煤炭十二五规划框架浮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10:13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佑国日前在公开场合透露,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框架已基本拟定,他表示,“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65%以上,形成20个1000-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从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框架来看,国家将继续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这就意味着煤炭行业的整合工作将进一步加深。
    “尽管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依然高达70%左右,但随着煤炭供需压力的不断加大,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间的逆向分布、生产与消费的逆向分布问题也日渐突出。”6月5日,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在北京召开的“2010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峰会”上表示。
方君实指出,“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发现很多矛盾和问题,已形成清晰思路的煤炭“十二五”规划将针对煤炭供需矛盾、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提出具体发展规划。 
媒体链接
<一>能源“十二五”规划轮廓初现
【中国经济导报】总体定位:从总体来看,我们是从目前的能源体系要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体系过渡。2050年前4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2030年的2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转型的攻坚期,“十二五”是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
    基本要求: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
    指导方针:在继续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加强环保的同时,针对国内外能源发展环境变化的特点,尤其要加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重点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和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煤炭: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15年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贡献3.46亿吨标煤,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能会从2009年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这将会明显改变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多年来居高不下的局面。2015年预计煤炭需求量将达38亿吨,创历史新高。
    “十二五”规划将煤炭兼并重组作为重要内容。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000家减少到4000家,锐减7000家。“十二五”末,将形成6~8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资源将进一步集中。据悉,为增加煤炭企业集中度,国家在政策上鼓励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一个开发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前不久在一次论坛上表示,目前跨地区跨省域的煤炭整合太少,类似神华集团那样连煤矿带铁路带港口规模的企业太少,此外,煤炭整合中部分国企存在“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思维。他认为,煤炭整合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产业层次,使得整个煤炭行业维持竞争,既不过度竞争,也不形成垄断,这样才能够满足煤炭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外,在煤炭产业布局上,按照煤炭产地的不同功能,我国原来划分的煤炭调入、调出和自给三个功能区将变为调入和调出两个功能区。其中,调入区为东北、京津冀、华东、中南、川、渝、青、藏,调出区为晋、陕、蒙、宁、甘、云、贵、新疆,主要位于西南和西北。
    “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矿建设将由过去的重视大中型煤矿建设转为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的6省区新建、改建的产能不小于120万吨。此外,新增产能的建设将由此前的以新建为主转为加强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扩大产能为主。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研究设立煤炭准入门槛。有消息称,届时一般矿井的年产量规模不得低于30万吨;国家重点规划矿区矿井产量不低于60万吨,没有瓦斯突出和水灾害严重的矿井;各主要产煤省份的矿区矿井产量不低于120万吨。
    另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煤炭目前是我国主力能源,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必须走安全、高效、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煤炭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也应尽可能逐步下降,到2050年可望减至40%甚至是35%左右,将煤炭由现在的支柱能源逐步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
天然气:规模占比至少翻倍
    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兵介绍,“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天然气,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
    目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据了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石油占据了20%,而天然气却只有不到4%的比例,远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11%的亚洲平均水平。
    而另一方面,虽然随着中亚天然气管输量增加、国内产量增长和进口LNG增多,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有所增强,但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介绍,到今年四季度冬季用气高峰期间,局部地区仍可能出现供气紧张。
    据悉,目前我国天然气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天然气的勘探工作相对滞后。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勘探专家陆家亮分析,国内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天然气达到56万亿方,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超过150万亿方。陆家亮说,我国天然气的资源探明程度低,相当于美国30年代的水平。煤层气探明率更少,潜力非常巨大。
    专家还认为,适当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天然气行业,有利于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据了解,由于天然气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中国对该行业的开放持谨慎态度,三家国有企业几乎控制了天然气产业从勘探、生产、到运输、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而在国外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培育和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依靠市场、价格杠杆的作用调节天然气资源的配置。
    据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介绍,天然气的开发在美国获得重大成功,而美国有6000个公司在从事天然气的上游勘探开发,他们在技术上不断地改进,在投资上吸纳各种各样的风险投资,不断发现新的油田、气田。所以美国的天然气85%是由中小型公司发现和开发的,而大公司在里面起的角色是非常渺小的。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不能仅依赖一两家大企业来发展天然气能源。
    据记者了解,在“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设想中,首要的一条将是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确保我国天然气稳定供应。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加强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城市垃圾沼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力度。强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渠道建设,扩大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规模。适时调整天然气利用政策,鼓励以气代油,适地、适量建设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调峰电站。
电力:核电水电风电优先  
    据江冰介绍,总体考虑,“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到“十二五”末期,水电和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现在的7%左右达到接近9%;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的消费由现在的0.8%达到接近2.6%左右。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完成15%的目标,核电规模至少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规模至少达到3亿千瓦以上,其他生物质能的利用规模应该达到2.4亿吨标准煤以上。
    江冰介绍说,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对实现我国非化石能源在2020年达到15%的目标至关重要。而为了到2020年完成15%的总体目标的相关项目,比如大型水电和核电站建设,由于建设周期较长,这些项目也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开工建设,才能保证到2020年取得运行。
    记者从有关规划制定机构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正是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投资扩张的期间,火电将大举让路,装机量退居70%以下,清洁能源装机将达30%。
    据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总经理汪建平预计,到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6万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5%。我国投入运行的电源装机总量需达到12.6亿千瓦,电源装机总量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煤电比重下降到68%,其中,燃气轮机比重4%,水电比重20%,核电比重2%,新能源发电比重6%。
    汪建平认为,目前我国在建水电项目约5617万千瓦,约有5000万千瓦左右能在2015年前投产,届时我国水电将达到2.46亿千瓦,通过努力可达到规划目标。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副总经理王民浩表示,2015年我国水电发展目标3.10亿千瓦,即“十二五”期间要新增0.85亿千瓦。2015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9000万千瓦,其中含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初步规划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
    据了解,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作为我国能源“十二五”规划中的分项规划之一,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编制,形成征求意见稿之后向电力行业各方主体征求意见,包括电力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将重点涉及火电、水电等结构电源的装机规模目标、电网的建设目标、拟投资金额、资金筹措方式等内容。
    电力行业专家透露,电力行业产业政策及发展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就已经制定,但当时并未公布,相关的产业准入门槛都散落在多个文件中,此次有望集中梳理,持续规范电力行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结构调整是核心  
    结构调整是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原所长周大地近日指出,石油石化行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要求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到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资源;二是目前国内石化行业已经由数量短缺变为质量短缺,低附加值石化产品过剩,高附加值石化产品缺乏,因此结构调整也属必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指出,调整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原料结构、产业布局等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在企业结构优化方面,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市场基地,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吨/年,乙醇装置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年以上,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等传统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提高到1/3,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
    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柴油、汽油比例趋于合理,可基本满足国内油品需求,乙烯下游产品专用料比例上升,品种进一步丰富。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5%,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环境友好型涂料和染料等先进产品的比重明显提升,工程塑料、氟硅材料、聚氨酯等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等。优化原料结构方面,乙烯原料实现多元化,煤、重油制烯烃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天然气氮肥的比重有所下降,劣质煤资源和低品位矿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盐化工原料中盐卤利用比例达到80%以上,PVC中乙烯原料法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通过各种手段调整产业布局使其更趋合理。改善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向原料产地集中,煤化工“全面开花”的势头得到遏制;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6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地集中,石化园区和石化产业集群的建设更为完善。
<二>“十二五”规划将出 煤炭行业加深整合
【中投顾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佑国表示,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框架已基本拟定,“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65%以上,形成20个1000-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指出,从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框架来看,“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的整合工作将进一步加深。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4000万吨之间。
    因而,要实现5000万吨以上煤炭企业总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65%以上的目标,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可以预见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行业里必然会出现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将成为煤炭资源整合的新方向。
    此外,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也是煤炭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煤改工作的意见是,今后煤炭主产区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整合煤矿年产量要逐渐向120万吨看齐。2008年,我国煤矿总数在15000万个以上,但是年产120万吨的煤矿不足500家,总产量也只有14亿吨左右。“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的建设速度,同时也要加大对于中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力度,实现煤矿规模的整体提升。
    最后,各个主要产煤省(区)后续的煤炭整合工作中,应该视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已经初步完成煤炭整合的山西省来说,主要工作将是加深整合程度,继续加快对中小型煤矿的整改工作,加快这些煤矿的复产工作。而对于云贵等省(区)则是主要应该是逐步开展煤炭行业的整合工作,关停不合格的小规模煤矿,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建设30万吨到90万吨的煤矿为主。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矿建设将由过去的重视大中型煤矿建设转为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的6省区新建和改建的产能不小于120万吨。此外,新增产能的建设将由此前的以新建为主转为加强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扩大产能为主。
<三>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将出台 重组整合带来新机遇
【证券日报】 “随着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煤炭行业的整合工作将进一步提速。”山西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张红兵表示。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佑国明确表示,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框架已基本拟定,“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65%以上,形成20个1000-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从火电、建材、钢铁和化工等四大主要用煤行业的需求角度分析,预计到2015年,全国工业用煤也将达到38亿吨。按照'十一五’期间煤炭产量年均增长2亿吨的幅度推算,'十二五’末,原煤年产量也将攀升至38亿吨的水平。”任宪功表示。
    但我国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布局也是不争的事实,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4000万吨之间。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在“2010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峰会”上表示,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鼓励煤炭企业之间进行跨区域、跨所有制形式的兼并重组,发展先进与淘汰落后并举。到“十二五”末,全国将建成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6~8个。同时从保障安全生产的角度,提高煤矿的准入门槛,要求一般矿井的年产量规模不低于30万吨,国家重点规划的矿区规模不低于60万吨/年,而各主要产煤省份的矿区不低于120万吨,实现5000万吨以上煤炭企业总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65%以上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实现以上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可以预见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行业里必然会出现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将成为煤炭资源整合的新方向,重组整合后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改进,对煤炭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任宪功指出。
    而山西煤炭行业重组作为全国煤炭业的一个范本,其兼并重组经验将在河南、内蒙古等煤炭省份推广。截至2009年底,山西煤炭重组整合正式协议签订率达98.6%,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96%;全省矿井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煤炭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在国家经济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绝对不能放弃。在包括取得国际能源定价权方面,我国也更加需要做强做大的资源类企业。为了我国下一个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都要求在类似煤炭这样的战略资源领域由国有和股份制、民营企业等具备更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把握,这也正是山西省政府出台煤炭产业战略重组新政的目的之一。”神华集团某高层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长期看,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的局面。2010年下半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煤炭产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煤炭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上市公司因为大股东煤矿资产的注入或整体上市,产能迅速的扩张,业绩将增长平稳,也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任宪功进一步指出。
<四>煤炭十二五规划即出 继续鼓励煤炭行业整合重组
【中国产经新闻】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佑国明确表示,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框架已基本拟定,“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65%以上,形成20个1000-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从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框架来看,国家将继续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这就意味着煤炭行业的整合工作将进一步加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表示。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都面临着“多、小、散、乱”的布局。而提高行业集中度,则是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主题。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万-4000万吨之间。
    分析人士指出,照此看来,要实现5000万吨以上煤炭企业总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65%以上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行业里必然会出现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将成为煤炭资源整合的新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或将是最大的“绊脚石”。
    李朝林告诉记者,从现在的山西煤改、河南煤改等,不难看出这些整合多半是省内整合,跨省整合非常少。除了一些边缘省区没有能力开发以外,各地政府基本不愿意“外人”插足。
    “由于煤矿资源主要是由行政区划的,对于各主要产煤省份来说,煤炭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自然都希望尽可能将利益留给自己。”李朝林指出。
    事实上,发改委此前曾联合多个部门赴各地调研,也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兼并重组的难度。调研报告举例称,由于青海大量煤炭资源控制在私营企业和个人手中,地方政府要求必须由当地企业控股经营,给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进入青海重组造成很大障碍。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日前举行的煤炭企业并购重组高层论坛上也指出,很多地方的煤炭企业重组都是依靠省里的力量推动,使得跨地区跨省域的整合比较少。
    “如果中央政府在态度上更坚决,着力消除跨地区重组所面临的体制障碍和地区保护主义障碍,这种情况或许能有所改变。不过,短期内得以解决的可能性比较小。”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依靠行政式的手段实现重组,本身就有些问题。他向记者直言,“大而不强”是我国很多大企业的通病,而以规模为导向的兼并重组政策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状况。
    “兼并重组是一种企业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的市场行为,企业自发的兼并重组行为,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一直都呼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实现兼并重组。但现在的重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李朝林建议,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应当减少对企业兼并重组行为的直接干预,否则兼并成本上去了,“做强”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五>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煤炭占比下降至63%
【大通证券研发中心】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期间是落实上述两个目标的关键时期。重点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和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水电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5亿千瓦,核电利用规模会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1.5个百分点,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也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
    由于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能会从2009年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这将会明显改变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多年来居高不下的局面。
    未来的煤炭消费占比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则得到了快速提升。煤炭行业在未来的盈利能力上,可能将更多的依赖于煤炭价格上涨,煤炭企业降低污染、提高效率,而新型的煤炭开采利用方法:如煤化工、煤炭基地电站群的建设都有望是提高煤炭开采利用技术和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在很多煤炭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发展煤化工,筹建煤炭储备基地了。
    依托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和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山西将煤化工作为“十一五”时期最具优势的潜力行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成为继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之后的新型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煤化工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粒碱、合成材料、无机盐、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中国煤科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院长曲思建分析煤焦化是最大的煤化工,要把煤焦化的循环经济我认为是排在第一位,要搞好,第二适时发展山西的煤合成油和煤制天然气,第三是煤矿区煤层气这块资源的能源化工利用。
    提高煤炭支柱产业的多元化,也将大大提高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避免在能源占比中下降而影响了煤炭行业盈利能力。
附:
    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介绍能源“十二五”规划情况。“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保持能源消费的适度增长,同时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仍是“十二五”能源工作的基本要求。
    今年是规划编制年,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二五”规划是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组成的规划体系。“十二五”能源总体规划主要是对规划期内能源供需的总量平衡、总体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做出统一安排,是制订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的指导和依据。
    “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要在继续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加强环保的指导方针的同时,针对国内外能源发展环境变化的特点,尤其要加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期间是落实上述两个目标的关键时期。重点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和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水电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5亿千瓦,核电利用规模会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1.5个百分点,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也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
    由于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能会从2009年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这将会明显改变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多年来居高不下的局面。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掌握未来战略发展先机,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规划对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做了明确部署,对推进新兴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