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车型排行榜:印度政府被大示威逼入墙角 沦为“人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1:17

印度政府被大示威逼入墙角 沦为“人质”

2011年08月18日14:04新华网 字号:T|T

  印度由反腐运动引发的大规模示威昨天进入第二天。已经蔓延中东、英国的“动荡细菌”已经侵袭至印度了吗?这样的问号正在全世界的媒体上闪烁。印度警方16日逮捕该国计划绝食抗议的反腐偶像哈萨雷及其1400名支持者,结果捅了马蜂窝,国内抨击加上反对党联合发难,印度政府被逼到墙角。17日,印度总理辛格发表声明为政府和警方辩护,但看上去效果不佳,被捕的哈萨雷在其要求没被满足的情况下拒绝离开监狱,印度媒体称,政府现在成了哈萨雷的“人质”。与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相比,印度的块头和影响显然不是同一个等量级,印度政府能否平息动荡将成为未来几天世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英国路透社担忧地说,“没有人期待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中出现一场埃及式的倾覆,但一个受挫的中产阶级加上一个迅猛发展的社交网络,再辅之侵略性的私营媒体,印度的政治版图可能被改变。”

  印度政府沦为“人质”

  “哈萨雷将政府变成人质。”《印度斯坦时报》17日以这样的通栏大标题描述该国出人意料的政治现实。路透社同一天将印度政府逮捕哈萨雷及其支持者的行为称做“演砸了的镇压”,预测这次事件可能成为印度的“拐点”。

  17日,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新德里地标印度门周围广场,挥舞着国旗或标语,高喊“支持哈萨雷”、“制止贪污腐败”等口号。当天,辛格发表讲话,为警方前一天逮捕哈萨雷辩解,称政府承认公民和平示威的权利,但哈萨雷的团队明显想挑衅法律,拒绝遵守德里警方的条件,警方除了逮捕活动分子别无选择。英国《金融时报》17日说,印度执政党确信,公民社会运动已被极端分子挟持。国大党发言人蒂瓦里表示,哈萨雷的支持者包括“空想的法西斯主义者、公开的毛派分子、不愿暴露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躲在右派反动势力幕后,从(有海外联系的)匿名捐赠者那里获得资金”。

  当一袭白袍、戴着眼镜的哈萨雷16日清晨被警方从住所带走之时,它刺痛了许多印度人心灵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因为他的这个形象像极了印度独立时期的“圣雄”甘地,《苏格兰人报》说,甘地以非暴力示威反对殖民统治的记忆已潜入印度整个民族的意识深处。事实上,哈萨雷在印度就被称为“新甘地”,他从过军,后因带领乡民脱贫声名鹊起,反酗酒、反种姓制度、反腐让他在印度声望日隆,成为“反腐偶像”。今年4月,他曾绝食迫使政府立法创建一个反腐监督机构,近日与政府关系日益紧张,《加尔各答电讯报》13日预测,总理将“露出铁拳”。

  17日,印度三大电视台都在直播哈萨雷事件的进展。《印度时报》评论说,没有人(包括政府)预料到全国对哈萨雷及其反腐运动的支持规模如此之大。他被捕的消息电视播出几个小时内,各行各业的人走上街头,无论是下雨还是日晒,无论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所不在的抗议者让政府措手不及。《印度教徒报》17日的社论以“腐败、压制和蠢行”为题写道:一个腐败的政府缺乏道德权威,难以有效应对合法的公众愤怒,下令在哈萨雷绝食之前将其非法逮捕,政府露出丑陋、压制的脸孔。《印度快报》说,印度反对派罕见地联合起来,纷纷抛弃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往政府的伤口上撒盐”,抨击政府“独裁、非民主”,要求辛格发表声明,呼吁释放哈萨雷。Ibnlive新闻网评论说,政府被“逼入墙角”。

  英国《每日电 讯报》认为,哈萨雷正带领印度步入“一段过山车之旅”。文章说,印度政府对一个年迈而日益受欢迎的绅士及其追随者采取镇压,这令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感意外。《埃及人》网站报道说,阿拉伯革命的方式正在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印度就是一个例子。《纽约时报》称,印度人对哈萨雷看法不一,支持者把他看做一个罕见的甘地主义者,在新的物质主义年代保持纯真和操行的人;敌人指责他在削弱政府;很多同情哈萨雷的人对他的方法缺乏热情,担心戏剧化的示威和绝食抗议破坏印度的民主价值。

  从中东到以色列,从英国到印度

  哈萨雷曾宣称,他推动的运动“是印度的第二次独立战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印度这次事件时引述示威者的话说,“这是一场革命。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英国《每日电 讯报》文章的大图片上,示威者怒目圆睁,拥挤在一起高喊口号。看上去跟持续数月的中东示威很像。路透社17日称,“印度可能迎来自己的阿拉伯之春”。

  日本朝日电 视台17日称,印度人应该是甘地时代的那种“非暴力不合作”的表达方式,现在从现场画面中看到印度人游行示威、和警察发生冲突等情形,感到有些吃惊:印度变成这样了?

  对发生在印度的这次示威以及抓捕,西方国家政府昨天基本没有明确表示。17日的《印度时报》刊登文章,认为四面楚歌的辛格政府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不过文章的证据来自1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一段讲话,该发言人称,印度民主“生机勃勃”、“强壮有力”。但事实上此前几天美国方面曾呼吁印度对绝食示威者“保持克制”。这激怒了印度。17日,印度国会人员还以美国之前的表态为据,认为印度的反腐运动可能“有外国插手”。

  阿联酋海湾新闻网写道,就在世界念念不忘“阿拉伯之春”之际,印度的不满季节却没有被大量关注。作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缺乏一个独裁者去推翻”,但该国的活动家也在推动政权改变,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制度和一种维多利亚时代的统治文化,即将政府高官置于法律之上。

  “中东在线”17日以“全球暴动”描述当前的世界,文章说,很难说发生在英国的骚乱在本质上同阿拉伯国家的革命完全一样,跟已经出现在以色列、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社会抗议可能也不尽相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造反的理由。西班牙“欧亚评论”的一篇文章说,多个国家正在面临“治理危机”。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世俗主义的文化,造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对权利的要求已经与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混为一谈。文章说,希腊历史上被视为民主的诞生地,而英国被视为民主之母。今年在希腊的民众抗议以及最近英国的骚乱,使民主作为政府模式以及资本主义作为制度的概念和可信度,受到挑战。如果说民主现在在英国正酿造苦果,那么在其他地方,民主根本未能解决国家更深层的问题。  “革命”能成为印度的灵丹吗

  印度《班加罗尔镜报》17日专门撰文报道了印度反腐示威中的“不寻常面孔”来自美国的教授弗雷德·史密斯。文章称“受够了行贿,连美国人也参加了”,弗雷德在印度已经待了16年,目睹了“各种腐败”,现在他要竭尽所能结束这种社会耻辱。

  就在印度大示威的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社论,题目就是“辛格在腐败问题上的最终挑战”。社论说,辛格被视为印度独立以来最正直的政治家,但无论辛格的个人道德,还是他的治国之术、政治权威都不足以停止印度政府带给人们的漂流甚至腐烂之感。印度管理学院加尔各答分校董事古哈上月曾在媒体上撰文痛陈腐败之祸。文章说,社会学家南迪曾指出,“在印度,你永远无法选择要混乱还是要稳定,而只能选择要可控的混乱还是不可控的混乱”。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写下这句话的,那是个充满了种族与种姓暴力活动以及宗教流血冲突的10年。然而,这种描述更适用于今天的印度,印度执政精英的堕落与腐化正让情况变得更糟。

  英国《金融时报》说,无论是从腐朽还是从繁荣的角度来看,当今的印度都开始有点像美国的“镀金时代”。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当选总统,为镀金时代画上了句号,而此时的美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的工业大国。然而,罗斯福却悲观地评价道:“富人们的迟钝、愚昧、目光短浅;他们的贪婪和无知,以及他们不光彩的生财之道……这些事实,加上政经两界的腐败,很容易造成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

  BBC说,因政治原因而出现的绝食抗议在印度源远流长。“哈萨雷事件之后是什么?”《印度新闻与分析日报》17日的分析显得悲观。文章说,哈萨雷事件点亮了人们发动一场社会运动对抗腐败的希望,但这场运动的目的可能难以完全实现。日益上涨的竞选花费已经有效地关闭了诚实的普通人从政的雄心。许多竞选人的花费保守估计也要1亿卢比,调查显示,议会选举需要花费2亿-5亿卢比,那些候选人获胜后会把什么目标排第一位?

  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格里希·普雷斯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印度,仅靠几个效仿圣雄甘地的人绝食来胁迫政府人士出面,很难解决根本问题。他还举例说,在印度城市巴尔高姆,当地人只要花200卢比,相当于4美元就可以买通考驾照的考官。在孟买,只要拿1000卢比行贿就可以为一个新生儿登记注册。这是怎样的社会秩序?日本神户大学一名国际关系学者同一天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年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发生类似运动,社交网站的活跃,让世界变得很小,很多思潮、想法都可以很快传至世界各地。今后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应对不正确思潮的蔓延。(汪析 郝文 柳直)

  (环球时报 汪析 郝文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