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皮的故事1 50txt: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苏州评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4:27

苏州评话和弹词因其历史、艺术价值及濒危的处境,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评弹说唱的内容,在过去遗留下来的传统书目中,有从古到今、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演义,生动的塑造了一大群历史人物和英雄形象,且已成为传统道德观念、历史观和英雄观的载体。这是一部通俗化的历史,影响着多少年来千千万万群众的思想感情;又有不少家庭、婚姻和伦理故事,反映了社会风貌、世俗风情,特别是下层人民的生习惯、思想风采,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堪称世俗生活的百科全书。当古代生活日益远去的时候,除了历史提供的理性认识外,苏州评弹以其篇幅的宏大,反映生活面的宽广,和叙事视角的深入、细致入微的描写,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认识过去的重要依据和感性的生活图像。苏州评弹的悠久历史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几乎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护苏州评弹,成了我们保存历史文化,保存文化积淀,认识苏州的重要途径之一。

苏州评弹历史悠久,艺术积累深厚。在情节性艺术中,因和听众当面交流与小说相异,以特有的叙事方式、叙事语言和不同的多样的叙事视角和戏曲相异。这种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丰富了、增强了语言艺术表现和再现艺术形象的能力,增强了评议艺术的魅力,丰富了人类语言交流的内容和方式。对这种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的挖掘和张扬,能为其它艺术所借鉴,为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作出贡献。

苏州评弹是用吴方言说唱的。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增快,各地方言特色,正在不断地受时间磨蚀。苏州方言的特色正在渐次消融。苏州评弹已成为保存吴方言的一片净土。保护评弹,也为吴方言保存了鲜活生动的标本和研究吴方言的物化对象。

苏州评弹是流传在群众中的通俗艺术,和群众保持着广泛联系。群众需要评弹,保护评弹就是保卫群众的文化权利。

保护苏州评弹,已经成广泛的共识,引起领导部门和多方面的重视关注。但对如何保护,如何才能保护好评弹,还是一个有待明确、提高认识的问题。作为对历史的回顾,总结历史提供的经验,讲几点认识。

一、传统书目的传承和抢救。

苏州评弹因为历史长,艺术积累深厚,在传统书目中,有几十部艺术造诣比较高的,已经流传了一、二百年。这批传统书目是评弹艺术积累的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的保留书目不多。而现在不少优秀的传统书目,已经很少演出,有的将要失传。如果这批优秀的传统书目失传,那么,保护评弹的传统艺术,大半成了空话。传统书目的传承工作要加强、抓紧。我们过去对传统书目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盲目求新,而且不重视长篇书目的建设。所以,抢救、传承传统书目,要在认识上明确几个问题。

一是对推陈出新的认识。认为推陈出新是把“陈”推掉,这是简单化的认识。毛泽东讲“推陈出新”的原意,推有几层意思,推崇,传统要继承发扬;推进,陈中出新,发展提高;推掉,是指糟粕。对糟粕还要分析,一种是剔除和淘汰,一种是扬弃,还有一种,内容不好但技巧方法还可利用。对待传统书目和传统艺术应该谨慎,过去对传统艺术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不力,已经流失了不少,非常可惜。

二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基础,创造是发展。两者相互依存。没有继承,何来发展,创新失去基础,发展无所依托。陈云讲“评弹要像评弹”,就是指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的创新,成了无源之水。有人说,没有创新,艺术要进博物馆。如果把两者对立起来,没有继承,连博物馆也进不了。继承的是评弹,创新的也是评弹,本不应对立起来。

对创新的认识不正确,会使两者对立起来。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艺术的历史就是艺术创新的历史。但是,艺术的发展提高,是艺术有效创新的成果。不是一切创新的努力都是有成果的,不是一切“新”的都是好的。“新”的都比“陈”的好,凡是“创新”就好,所有的“创新”都好,这是“左”的思想,偏激的思想方法。陈和新是并存的,陈的有好作品,新的有好作品。好作品并不因新陈而定。传统的有好作品,新编的弹词作品,如果不像弹词了,也好吗?艺术上的陈和新,并不互相排斥,积新为陈,新和陈互相融合和渗透。传承中有创新,我们要求评弹常说常新,就是陈中有新,陈和新的融合。

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于艺术本身的生存状况,对艺术的推陈出新,要求也有不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弹,应该按“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处理。保护评弹,首要的任务,保护传统书目和传统艺术,抢救濒临消失的传统书目和传统艺术。但如果在导向和提倡上,丢开“保护”、“抢救”、“继承”,去搞“创新”的小节目,这样的“创新”意义和价值何在?

三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内容是比较活跃的因素,内容出新会推动形式的变化、发展。但是,形式的稳定性是艺术发展的基础。没有形式的稳定性,艺术的发展,就没有根基,没有规律可循,也就没有了艺术自身。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发展,是艺术提高的重要标志。把评弹变成其它艺术,没有了评弹,那还是评弹的创新吗?要吸取历史的教训,混淆艺术和政治的区别,是“左”的思想。把艺术形式政治化,如说长篇是为“遗老”、“遗少”服务,艺术形式的革新是“革命”,或者把形式的稳定性说成是保守,不是曾经给艺术发展带来过严重的危害吗?“移步不换形”,就是要求在稳定性的前提下发展。现在某“大制作”“人海战术”,不少是离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重视长篇书目的建设。

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演出,以在书场演出长篇书目,包括传统书目为主要演出形式。以书场艺术为评弹艺术的生命线,以书场艺术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适应市场需求,弹词演出形式已经多样化。但应该牢牢把握住,弹词应以书场演出为主,以说书为艺术本体。根深才能叶茂,脱离了本体,只有多样化,弹词将会变异。作为说书艺术的本体,如果书场艺术衰落,弹词都将枯萎。要处理好艺术发展和市场趋势之间的矛盾。如果市场的求新趋势,损害了传统艺术的本体,异化了传统艺术,保护评弹也成为空话。重视长篇书目的建设,重视书场艺术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评弹艺术规律的尊重。尊重艺术发展的历史,尊重艺术规律,才能保护发评弹。长篇书目包括传统书目及其演出的衰落,就是评弹艺术的衰落。评话的衰落已成先例。

三、要加强评弹理论上的研究。

研究评弹的历史、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保护评弹使之按自身的艺术规律发展。不然,今天讲保护,明天讲保护,保护的是什么?如果保护下来的已经不是说书艺术了,那不是保护性破坏吗?苏州评弹是“以说表为主”的口头语言艺术。其生存方式,主要是长篇说书,不是演戏,不是唱歌,评弹艺术的创新,其本体不能离开“以说表为主”的说书。评弹叙事语言的创新,如果离开了“说表”的传统特色和特长,将是艺术的衰退。说书语言的创新,要继承发扬“说表”的传统特色。弹词的唱,因为受到欢迎,所以有离开了说书的唱。但离开了说书的唱,其创新、发展,不是弹词本体的发展。两者是有区别的。影响艺术发展离开自己的规律,往往是急功近利的思想。过去的“为政治服务”,现在有“为政绩服务”,往往都是离开了艺术发展自身规律的。

四、保护评弹活在群众之中。

评弹源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应当努力保持和群众的紧密联系,不要脱离群众。历史上,评弹曾经活跃在城乡各地。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曾经疏远过农村群众。但整体上说,新中国建立后,评弹努力为农村服务,是有成绩的。“文革”中间,评弹脱离群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恢复。因为遭遇困难,演出减少,听众减少。但有广播电视书场的发展,听众人次还是大量的。听众减少,失去的农村听众更多一些。农村书场条件差,听众少,收入低,所以演员怕去。后来,开设了一批公益性的书场,增加了演出补贴,有些地方对书场实行补贴,都是为了满足听众需求,扶持评弹的措施。保护评弹,要让评弹活跃在城乡书场,为听众服务。不能只搞一点,不能在书场演出,不能下乡去的演出节目,脱离群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给人类建设文明社会的任务。保护评弹,是我们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