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杨松泉:专业慈善,何时能作承接爱心的合格器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6月7日,媒体将“大肚女孩”苏田田因患子宫间质肉瘤陷入困境一事刊登报道,随后各界通过红十字会向其捐款五万余元,但直至8月16日苏田田的母亲才接到签收善款通知,而苏田田已于7月11日去世。红会解释称,因当时县里正在换届,卫生局局长没有到位,无人签字转款。永定县红十字会沈主任无奈表示,“我确实是严格按照程序来的。”(8月17日《京华时报》)

不幸的人,早已因病而逝,而那救治的善款方才姗姗来迟。最大的悲哀,不是病魔无情、生命易碎,而是医者将“拯救”立基于金钱,而是善良的爱心遭遇重重延滞。去世的苏田田,迟来35天的捐款,注定冲击着世道温情,发酵出不满、困惑和愤懑。当人们满怀期待,试图以绵薄之力,挽救一位年轻的女孩。又怎么会想到,单纯的善良,会受困于繁复的“程序”?

姑且收敛怒气,追望一眼渐行渐远的苏田田。她,是以怎样一种状态辞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是否得到了最充分的救治,或者因病款不足而遭遇医院敷衍了事?遗憾的是,对上述种种追问,新闻报道未曾给出相应说明。于是我们不知道,那迟来的善款意味着什么:或许本就无力左右事态,或者关乎一位病危女孩的生死……是的,悲剧性结局也许无关荒诞的过程,但“过程”本身早已是足够骇人。

人们批判繁琐的程序,反问当地红会何不“特事特办”?这何尝不是说,既存的规则体系无甚大错,而只是缺了点随机应变的灵性?事实上,此番捐款闹剧,并非执行层面不懂变通所致,而根源于大的程序框架存在偏差。所谓“捐赠转出流程”何其麻烦——认捐、开收据、财务报账——“一般单位报账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后钱才能到账。”繁复、琐碎至此,用之于公益项目尚可,但之于“病人救治”显然有失偏颇。

一套严密的程序,无非是为追求一个“善的结果”。看似繁琐的“捐款转出”,初衷不外乎是规范运作、规束腐败以使物尽其用。但现实中,“结果”已被“程序”绑架,民众善心因“程序之恶”深深受伤。长此以往,在某些人眼中,“红会渠道”难免带上“僵化、低效”的鲜明标签。此刻,反思是不得不为的动作,如何令“程序”服务于“结果”,而不是相反!

医德失范之下,“无钱不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业界隐规。有鉴于此,针对危重病患的社会募捐,无异于是“最直接和必要的善”。须知,此间民众历来不乏爱心,少的恰是承接爱心的制度器皿。不论是红十字会,亦或其他慈善组织,在此方面都该有所作为。“暴力慈善”为人不屑,而“专业慈善”又何时能走入正轨呢?至少,从苏田田事件中,公众大致可以认定其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