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之个人简介: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_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助人为快乐之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20:33

為什麼會喜悅?因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成長的喜悅。很多朋友他五天課上下來,都會提到他這輩子從來沒有笑得密度這麼高。其實當一個人明白道理的時候是非常快樂的,甚至於發現自己的過失也很高興,最起碼這一生不會死得不明不白。所以那位四十歲的武警,他第三天就一直說: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終於了解到為什麼太太離開他,為什麼孩子跟他不能溝通,為什麼同事跟他這麼有距離,原來他太容易生氣了,動不動拳頭就舉起來。

  後來第四天的早上要吃飯,因為我們先到,廚房還在準備,這位同修他就跟我說:蔡老師,來,我跟你坐一下,我們兩個聊一下。我看他講話的一種氣氛,覺得很詭異,我就有點心理不安,我說有什麼事嗎?結果這位朋友他就站起來,走到我的前面,他說:蔡老師,我這一生只拜父母,只拜老師。他那分真誠的態度給我很大的震撼,我馬上想到大事不妙,趕快跳起來。結果他就把我的纖細的雙手按住,他說:蔡老師,你一定要讓我拜。他這麼樣的堅持,我們心裡就想:他因為太感動了,能夠聽到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這麼寶貴的教誨,所以他那三拜最重要是要回饋我們列祖列宗的教誨。

  而當我們看到一位四十歲的壯漢也有這麼至誠、真誠的一面,我們內心也覺得很悲哀。諸位同修,他是不是不肯學?這是修道的利器,但是卻人生耗了幾十年都還沒找到人生的門。從這件事當中,我們要深刻體會,我們這麼幸運能夠聞到正法,一定要有義務介紹給還沒有聞到正法的人,讓他們的人生能夠發亮,能夠真正找到康莊大道。這是成長的喜悅。

  我們來自十幾個國家、地區,當我們看到這麼多的同修共聚一堂,都能夠一起成長,一起切磋,你們會感受到什麼樣的快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所以一個人的道業要不退,也要依眾靠眾。有同修就告訴我,他說曾經他也在電視上看光碟,因為沙發一躺下去很舒服,看差不多十分鐘、二十分鐘就睡著了。但是現在來到現場,每次一坐就是一個小時,感受學習的狀態跟在家裡看碟完全不相同。所以,依眾靠眾能夠讓我們的學習態度非常的好。一個人在家念佛,跟兩、三百個人一起念佛,氣氛一不一樣?相當不同。所以「相觀而善之謂摩」,當我們看到他人的長處,我們懂得效法、學習,在道場當中一定會有很多善知識,我們要起而效法。

  我記得第一次到新加坡居士林,因為學佛好多年都還沒有見過師父上人,我就想一定要去行拜師禮,所以就飛到新加坡去。結果一到了新加坡,同修告訴我:老和尚出國去了,九天以後才會回來。我去新加坡只能留十天,我每天盼著奇蹟出現,都到辦公室去說:師父回來了沒有?所以整個辦公室的人都認識我。到了第九天,師父回來了,那時候我剛好在吃飯。有同修進來說:師父下飛機了。我們聽到師父回來了很激動,突然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淚流滿面,兩個同修跟我一起去,看我哭成這樣,他們都不敢說話。哭完以後,那種眼淚掉完,內心會很舒坦。過了一個小時又有同修來說:怕師父太累,今天不來了!明天禮拜天,師父禮拜天不來居士林。結果我從充滿希望,變成不來了。突然我們感受到不來也是來了,不來給我們更大的教育,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著相,真正最重要的要遵循師長的教誨,依教奉行,那才重要。所以念頭一轉過來,當天也睡得很好。

  隔天我就把一些應該整理洗一洗的東西先處理好。在洗東西的時候,一些辦公室的同修,不止一個人,因為都知道我要見師長,都跑到我洗東西的地方說:師父來了。我就跟兩位同修去見師父,一見到師父,我馬上禮就頂下去,師父說:不拜,不拜。我就接著又拜第二拜,又拜第三拜,拜完以後內心很舒坦,也滿了我的願。後來要離開的時候,悟忍師就告訴我:拜佛拜三拜,拜人、拜師父拜一拜就好。我很高興悟忍師教了我一個正確的觀念,但是我自己也歡喜,因為我也沒有拜錯,我是要拜師禮,所以三跪九叩。其實事事無礙都圓滿,我們不要自己想法轉不過來,自己障礙自己。很可能別人提供我們意見,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我們又覺得不高興,那就自尋煩惱。

  剛好那一次去,有位台灣的同修帶著他的兒子(他的兒子才七、八歲)在那裡繞佛,結果這個孩子一繞都二、三個小時不下來,害我都不敢休息。看到這個小朋友這麼樣的精進,也給了我們相觀而善的機會。所以依眾靠眾能夠常常刺激我們。

  再來,人生還有哪些事會讓你真正的快樂?我們想一想,老祖宗有哪些教誨跟快樂有關係?那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還沒有學佛法以前,好像覺得朋友要交很久才會親,但是學佛法以後,結交這些同參道友,好像半年的時間,感覺上已經經過幾十年那種光陰的感覺,很親切、很親熱。當然那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很有可能都是累世的同參道友。但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我們這一次再同參,不能再輪迴了,一定要成就,要有這樣的共識。

  「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助人就是在親民、就是在利他,自利利他才能夠讓生命快樂,助人為快樂之本。當我們真正能夠念念為眾生,那時時都很充實、很快樂。要讓孩子懂得助人,絕對不單只是言教,還要身教,甚至於是你要讓他親自自己去做、去感受,用一個環境的影響。剛好有一班的學生,他的老師很認真教《弟子規》,去年的三八婦女節,他的學生就跑來跟他說:老師,我們打算明天三八婦女節,每個同學帶兩朵花來。老師很驚訝:為什麼帶兩朵來?他說:一朵給學校的女老師,一朵獻給我們自己的母親。老師聽完也很高興,孩子自己想到要付出,要表現感謝,他當然隨喜功德。隔天他的學生每個人就拿著花在校園裡面送給這些女老師,在送的過程,有個男同學就跑回來,然後笑得很開心,他就跟他的老師講:老師,我把這個花拿給這位女老師,她笑得合不攏嘴。那老師就接著跟他說:你在這個當下體會到什麼?小朋友說:施比受更有福。當他真正常常施予他人,他內心就會有喜悅跟法喜,當孩子都能嘗到這種法味,世間的這種欲望他就沒有興趣。

  後來我就帶著學生,有一次差不多四、五個學生去參觀一個重度障礙的收留所。那些孩子都是智商不足,有的連走路都不能走,可能都要人照顧,口水都會流下來。我們去了以後,就讓這些孩子親自餵他們吃飯。當他們看到這麼多人這麼痛苦,這麼需要幫忙,一來,他會感覺到自己很幸福,要好好珍惜,好好感謝父母;二來,也了解到社會當中有這麼多可憐的人,他才會引發善心。所以我們當長輩的,也要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去付出,去服務他人。這是助人為樂。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