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情侣半价演唱会:梦里水乡——乌镇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33:59
梦里水乡——乌镇印象

    想去乌镇看看是源于电视剧《似水年华》。——古雅秀丽的水乡,似水缠绵的爱情,如梦如幻的画面……种种有关乌镇的唯美片断常在梦里回转。刘若英是我喜欢的演员,不仅在《似水年华》中很好地诠释了“英”的角色,还以她干净、质朴、清新、婉约的形象做了乌镇的代言人。乌镇可恰是梦中的水乡?是否一如那个静如月、淡如菊的女子?

    初到乌镇 ,感觉正是我想象中的江南。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深弄曲巷、软语呢喃……

    太多游客的造访,打破了乌镇原有的宁静,但依然不妨她固有的美丽。乌镇的格局是沿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院中套院。虽然沧桑岁月留下的斑驳随处可见,乌镇却仍处处充溢着水乡古镇的原汁原味。细数小巷墙角多年沉积的皱痕,遥看石板小径一路漫去的苔痕,是梦中吴越的宛转,还是记忆中逝去韶华的沉香?抑或是岁月无声无息打造的一丝惬意?——我无语地醉了。

    乌镇是灵动的。如果说,水是江南的肌肤,那么,桥就是乌镇的玉骨。那蜿蜒曲折的路、寂静幽深的巷、款款飘摇的水,因了这一座座石桥的连接,便成了一幅水墨江南画轴上灵秀的线条,娓娓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和丰润。乌镇的桥众多,最别致的要数逢源双桥,因其顶上有一廊蓬而得名,乌镇人称之为“廊桥”,它没有伟岸的形象,有的却是江南水乡秀骨清象的风姿。远远望去,宛如一儒雅的中年文士,身披岁月的风霜,面带谦和的笑容,落落大方的揖迎着显贵商贾、文人墨客,春风满面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父老乡亲。清晨,丝丝薄雾拂面,徜徉在小桥流水之畔的石板路上,静静地听着河水从白色的石拱桥下缓缓流过,好象还能听到水里鱼儿的细语。水边小榭,三、五老者品茗闲谈,亲水台畔,八、九学子席地写生,间或飘来一、两声悠长的吴语叫卖声,让人感到乌镇的空气都是悠闲的。偶尔有乌篷船摇过,那摇桨的船夫似已淡漠了眼前的景色,却不知他已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乌镇是浪漫的。正如《似水年华》里所说,在乌镇这个地方好想谈恋爱。乌镇的春雨丝丝缕缕、如思如忆,沐雨漫步于小巷,身边不时有袅袅娜娜的水乡女子悠然飘过,那“叮叮咚咚”的脚步,把人的视线和思绪渐渐拉长,悠远的小巷在春雨的滋润中开始情思如潮。那蓝印花布衣裙打扮的江南女子,头戴蓝印花布帕,打着油纸伞,走在青石道向晚的狭长小巷里,若定格这幅剪影,定是江南这本线装书上,最古典最清丽的封面了。我曾倾心过戴望舒的雨巷,在乌镇的春雨中,不要说戴望舒的雨巷和丁香,更不要说戴望舒眼中“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在烟雨中的江南,乌镇就是一束芬芳的丁香。

    乌镇是恬淡的。生活的惬意与悠闲,对生活在水乡的人们也许早已习以为常,而那份恬淡、犹如与世隔绝的平淡与质朴,则是每个来到水乡的人们最渴望的生活。走在青石板的巷中,两旁木楼人家室内的陈设清晰可见。家家的门口,都有着矮矮的栅栏,室内青砖铺就的地面熠熠闪光,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悠长,老式八仙桌闪着暗哑的光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祥和,紫砂壶袅袅升腾着水汽,让人的遐想也越飘越远。乌镇最老的那一代人,大都坐在藤椅里,或下棋或喝茶闲谈。那份淡定安闲,是从乌镇的骨子里沁出来的一种古色古香。也有人家三三两两立于门口,或倚在木栅边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微笑,或轻声细语地向游客推介当地的特产。没有特别的热情,也没有独卖一份的冷淡,你买也好、不买也好,仿佛都和他们无关。不时还可见几个老阿公、阿婆们摆上一个矮桌、几只矮凳,便悠闲自得的凑起一桌麻将。一两声吴侬软语,几点玉盘落珠声,便把乌镇点染得温情脉脉,只要看一眼,一下就让人的心柔软到极点。

    乌镇是厚重的。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故居就在乌镇的一条古街上。也就是在故居一间普通的书房里,茅盾先生完成了巨著《子夜》的部分书稿。我向往乌镇,有一部分也是源于茅盾先生对“水阁”的描写。所谓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有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阁是真正的“枕河”,枕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先生曾在《大地山河》一文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这是怎样的意境啊!到了乌镇,可以不去抚摸古老的木隔扇,也可以不去乘坐缓缓漂浮的乌篷船,但绝不能忽略乌镇的“水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在水阁中长大的茅盾先生,也许就是得益于这种先天的灵气吧。而今,先生早已逝去,留下的是一篇篇绝美的文字。天竺蓊郁,棕榈参天,先生民国时期亲手栽植于故居的两株植物,仍向游人显现着生命的异彩。

    乌镇是应细细品味的。走累了,到回廊里小憩,几步远的地方,琳琅满目的是乌镇当地的美食:炸臭豆腐干、荷叶粉蒸肉、酒酿以及各式各样的甜点。菊花茶的清香从茶馆里飘来,一缕一缕,像是过滤掉了沉重的历史沧桑,重新慢慢舒展开新春的温润与清淡。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姑嫂饼了,据说是姑嫂相争,相互斗巧,嫂子使诈,在小姑做的饼上撒了一把盐,却凑巧成就了一道人间的美食,传承至今。兴致上来后,还可以坐在船上,一边继续顺流看风景,一边细细品味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酒。这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品一路,乌镇的滋味也就越来越隽永了。

    漫步穿过窄窄的古巷,一路踏响发亮的青石板,路过木雕百床馆,走过弥漫药香的中药店,倚着古旧的木柜台,回望吱吱呀呀的乌篷船……恍若间似走进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又仿佛行走在梦里千遍万遍编织过的诗画意境。——常萦绕在心灵深处的乌镇的梦终于圆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乌镇。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以后的日子,梦的主题是否该变成梦回乌镇……”我想起《似水年华》里“英”的一句话,“不管人事怎么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如黄昏的一帘幽梦,又如晨光中一树摇曳的蔷薇……”
2

评分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