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 落花流水:红楼梦剧集中的建筑与园林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26:32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6 23:38:30   作者:双调小令 回复日期:2010-07-16 23:33:40
        原来如此。呵呵,我只是很质朴地想,他们住里面成天就钻假山玩么?除开假山,剩下的地方就少了。
        不过……是贝聿铭的祖宅,也不知他受益多少。    
        提个小建议,太过专业的词,要不上注释,要不,就直接上图吧。
        我也算多少看过些园子的,看你们的对话,这后来竟是越来越艰涩了。
        说不定会影响很多感兴趣的TX。直接把人家吓跑了。  
      嗯嗯,谢谢双调。我会注意的。有什么词你尽管说,能找到图的我后面补上。写的时候按一个院子一个院子的就疏忽了。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6 23:44:01   狮子林,豫园,因其时代和经济环境的问题,都比较侧重展现富贵奇巧,在风雅天然方面就不足了。这种心态,跟新红现在变本加厉的搞雕饰花样差不多。等到平稳度过了这个暴发心态阶段,就会好一些。
      所以说,新红拍的不是时候啊。。。。。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6 23:50:42   那个是北海琼岛上的吧。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0:07:18    借蘅芜苑说说山石,不过知道的有限,也就这些了。
      在准备秋爽斋,其他的资料越来越少,估计也快写完了。  
      话说我被批评了,应该拿灌帖子的力气写论文去。。。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0:10:08   发个喜闻乐见的图。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0:14:49   上图是清人画的《汉宫春晓图》,怪不得新红的藕香谢是那个样子呢,其实它也的确是有所尊重、一丝不差的,只不过不是原文,唉。。。。。。。。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2:49:59   ****秋爽斋****
      结社及游园两回中对此处描写最多。
      正文: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  
      放个图先~~~~雍正帝行乐图。鹿,鹤,芭蕉,梧桐。贵族风雅爱好大体相同。可怜的皇帝,所谓行乐就是坐在那里呆呆的看啊。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2:52:53   抱歉额 上图实在太大了。  
      黄版复原平面图,考虑到芭蕉叶如书卷,便把房间平面也画成起伏的书卷形了。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2:55:19   清王府中的海棠结社场景图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08-22/32.jpg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2:56:23   图。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03:07:34   曹公写秋爽斋的时候对建筑描述全无,仅仅说了下环境和室内,89和87两版老老实实无甚新意。

    87入口



    87剧照



    89入口,南方砖雕门楼



    89正房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11:26:00 作者:车墩小姐 回复日期:2010-07-17 09:43:06
        作者:市隐贱客 回复日期:2010-07-17 09:30:22
          作者:车墩小姐 回复日期:2010-07-17 09:19:32
            我插一个小笑话调剂下,有个中式大酒楼,每个房间都以亭、台、轩、馆为名,有一处命名为【听雨轩】,推门一看,原来是男厕所小便池      
        还真是有这样的叫法   一般男厕所叫:观瀑亭   女厕所叫:听雨轩
       。。。男厕确实可【观】,女厕又只能【听】,这些促狭鬼= =
    汗。。。。。。。。。。。。。。。。。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11:38:05
  •   作者:发而中节 回复日期:2010-07-17 10:08:20
        很久以前买过一本研究大观园的小册子,作者实地考证了北京的几个皇家园林,认为大观园的原型是 颐和园、圆明园等几个皇家园林。比如说大观园的正门的原型就是颐和园的北宫门(一进门就是一座大山,山上还有一座大庙,刘姥姥见了要拜);蘅芜院是东宫门进来不远处一个有巨型太湖石的院落;怡红院是东宫门进门向北的一个院落;潇湘馆和稻香村的原型在圆明园,等等。   
        那本小册子搬家几次后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曹雪芹有没有去过故宫或可探寻一下,但是颐和园是万万不能的,那红楼梦就成穿越文了。更多原因倒可能是中国院落空间殊途同归,手法类似,审美一致。
      牌坊作为重要建筑的大门引导是固定句式;用山石作为院落入口的屏风是常用手法;以植被点题几乎是集体无意识。
      只有新红才会把有动物当作选择住处的原因,翎毛走兽明明是根据主人喜好和园林意境在最后搭配的,只要林姑娘愿意,只要市面上有,潇湘馆就算放熊猫也行啊。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12:47:32
  •   10的秋爽斋正房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依然出在入口上~在廊院的交角处。
      古建园林中的院落,扭转轴线是通过道路的转折,而非入口的偏移。位于一侧尚可说跟风水有关,位于“尖角”有冲克之嫌,大大不利。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13:03:22 做记号   ***藕香谢***
      
      正文:……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藕香谢对面的山坡就是土山了,有桂花等树木。所谓榭,有借的意思,借景、借水,形式自由,外面有平台。就这样一处滨水休闲建筑,对联也用黑漆嵌蚌,样式低调,手法富贵。范图:拍卖行里的清黑漆嵌蚌盒子。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13:15:02   就榭的样式来说,北京大观园的四面无窗,并不是很准确。倒是前页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比较贴近。
      虽然87中没拍,但是民间一直很喜欢这种群戏的热闹场面,想象画作不少,大家娱乐性的看看吧。

    清王府藕香谢



    杨柳青年画藕香谢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13:21:29 号   拙政园见山楼曾被称藕香谢,怡园也有藕香谢,都是借其近水之意。至于颐和园也有一个,建筑样式平平,勉强可以算上寓意远水。
    拙政园见山楼



    颐和园藕香榭



    怡园藕香榭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7 13:24:42   10版藕香榭,取景真多,片花反复放到一个难以忽视的地步了。
      没有逻辑可言,看看热闹吧,做太虚幻境还是不错的,留着拍西游记的天宫也还好。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8 14:48:08 做记号   作者:axi71 回复日期:2010-07-18 00:13:42
        很好看的帖子,再马一下。
        话说我天天追,当年当学生都没这么认真看过书。
      
      
      
      heh 我也觉得这是我重新学习的过程。
      新红这么一闹,老的新的,零零碎碎前八十回又看了三遍。
      找资料的过程也是受启发的过程,写论文要能这样就好了。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8 18:32:14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140065.shtml
      
      推荐一大好帖。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18 18:38:24   我看到八卦有个帖子拿唐清两代建筑衣饰来比,还有个用中西美学来评论新红楼的。论文嘛,往那边扯扯也就有了。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00:58:32   那张图还真不是孙温画的,孙见识不到这等繁华场面,所以也想象不出来。  
      最著名的汉宫春晓图是明代仇英画的。描述皇家庭院妃嫔生活,展示其富贵华美。乾隆时作了清本,号称乾隆六年,孙祐、周鯤、丁观鹏“奉敕”绘制。既然是宫廷画师,又是描述皇家场面,当然以高贵复杂为美。  
      “清人想象的汉宫”,不过是借个名字而已。话说古人对更古人的考古多在金石典籍,对建筑样式,服装这些好像都不太在乎。仇英画清明上河图也是以当时的环境为样本,并没考虑贴近北宋的真实性。可能文人都觉得建筑衣冠是工匠手艺人的事情,研究样式会降低他们的身份吧。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01:07:48   说到美女和建筑我就有兴致。
      贴张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聚散布局,起居仪态是比清版的好些,色调也偏淡雅。很有些大观园里群美图的感觉,事多又闲散。至于那个高高的白色须弥座,就不是普通官宦人家可用了。
      原图高三十公分,长五米半。显然就是供人徐徐展开赏玩的,美女如云,一定看得人心情大好。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01:12:37   http://www.zjdart.com/html/2009-10/2942p2.html
      贴个高清整体图地址,打开后另存就能看到完整图了,大爱。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01:27:43   作者:双调小令 回复日期:2010-07-20 01:08:48
        关键是这个汉宫是个四不像。也不知从哪里想象出来的。
        源头在哪呢?  
      你值得源头是清代的那张画,还是这么怪异的建筑组合?
      汉宫春晓好像很多人都画过,其实就是美人行乐图,各朝各代的男性领导都乐见此类手卷,产量肯定不小;
      把生活所见的建筑复杂化优美化并应用于山水中,这个历史就悠久了,我觉得这是艺术处理方式,跟实际操作无关。  
      新红建筑一部分的问题是,艺术来源于现实有所夸张是常态,但重现一本写实风格的小说的环境背景,不应该以幻想性的艺术作品为蓝本——这个还可以探讨;另一部分的问题更严重,就是缺乏传统建筑文化常识或者歪曲传统建筑文化寓意——这个我比较介意。

    险峰上的宫殿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15:59:48   作者:市隐贱客 回复日期:2010-07-20 10:00:37
        要说瘦西湖比较贴近作者笔下的红楼,我觉得是比较恰当的。
        一者扬州近南京,风格相去不远
        二者扬州在长江边,又是通衢,民风兼有南北特色,建筑风格雄浑,不似苏州婉约    
        当年乾隆时期,扬州依然超级富庶。乾隆下江南时,扬州富商争相巴结讨好,瘦西湖畔私家园林之盛,难以尽述。想来曹雪芹也曾见过此番景象。
        后来盐商衰败,又历经战事,日寇在园林内驻军养马,大好国粹,几成焦土。
        现存扬州园林,屈指可数。
        参见清。李斗《扬州画舫录》    
        对了,林妹妹恰好就是扬州人~甄士隐是苏州人
        曹雪芹经常往返扬州,苏州,大概是不错的。
        这样又有更多内容好八了~
        说的真好,备受启发。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23:11:52   谢谢市隐补了这么多图,你贴的南京总统府我还没去过,遗憾。  
      接下来贴些红楼场景补充图及说明,然后是南北民居细部差异。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23:25:49   慧纹。
      文中花大力气介绍了江南“慧绣”,又称慧纹,原型来自上海露香园顾绣。找点样图大家欣赏一下。1是旧顾作,2是现代作品。
    顾绣群鱼戏藻图



    残荷狂草细部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0 23:45:01 做记号   高雅境界。。。。额,我比较喜欢猛虎嗅蔷薇。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6 10:11:00 做记号   最近比较忙,好久没来了,谢谢楼上各位的认可。接下来几天要去山西看建筑了,在这个帖子里请个长假。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28 16:12:04 做记号   用手机再推荐一本给业外人士看的书:不止中国木建筑。浅显有趣,看来不累。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31 17:43:19 做记号   最近终于有空上网了,收获不少,慢慢道来。
      
      先放一张图,是五代殿堂镇国寺正殿侧面拱眼壁上的壁画,和87版“荣禧堂”里的“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里是赤色的。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7-31 23:16:08   回楼上,图片从下到上依次是阑额,拱眼壁,枋子,空隙,枋子.....
      你指的应该是枋子上的线刻斗拱中的拱,纯装饰作用,这不是补间铺作,补间铺作要有大斗落在阑额上才是。
      另外此处拱眼壁应该是土制,当然木质更多些。
      时间仓促,先说到这儿。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8-03 22:07:31   ****南北方建筑差异小议及剧照相关性问题分析*****  
      除了整体风貌上的差异,在建筑西部上南北两地也颇有不同,接下来从建筑的几个部分做些简介,因为跑了山西,所以顺道贩点晋地私货,大家姑且看着玩吧。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8-03 22:09:36   **地面**  
      古代建筑地面无非两种:砖或者石。
      纯石材地面,首先是多用于室外。其次是由于其施工及材料的困难,只有皇家有大面积铺设,一般殷实富贵之家,不过是放在门面之处和建筑中轴及四角,大门正中因其意义不同,也有铺设。室内还未见有。  
      主要使用的,还是砖。
      普通者,用跟墙面一样的青砖铺设地面;讲究者,专门有烧制好的地砖。这种差异,跟我们今天的墙面瓷砖,地面瓷砖也是差不多的。
      故宫珍宝馆里所谓金砖,是精心烧制的细料大方砖,敲击有金石之声,颗粒细腻,质地密实,平滑如镜,光润似墨玉。乾隆时期的金砖的烧制质量最好,烧制时,制作量和实际使用量在2比1到4比1的范围。也就是不同规格的砖,至少要多烧一到两倍,才能保证工程需要。砖上各式的印章,用以表示造砖年代、规格、府县、监造官、制砖人、提调官名目,此外还有“上用”的铭款——以保证质量分清各阶段责任,同时确保其皇家专用的身份。随着替换和赏赐,极少数金砖流传到王府和江南民间,但大料满铺,尚未见它例。

    故宫地面,墨玉明镜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8-03 22:19:59   这张附图1的地面面砖就有点夸大了。
      王府及庙宇地面,通常为青灰色砖,用不同尺寸以示等级不同。江南大宅多是方砖对齐满铺、错缝满铺或者45度旋转后满铺。附图2同样来自新红,其色彩和光泽倒都比较真实。
    新红场景1



    场景2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8-03 22:35:36 做记号   ***雀替/挂落***
      雀替,是柱子间横向联系——阑额下面的支撑装饰物。
      在北方,它位于梁与柱交角处,呈三角形,作用在于巩固梁与柱,以防范水平推力;在南方,往往拉长变成贯穿一个开间,也就是所谓挂落。跨度较小的两柱之间,两雀替较长,并对接起来,就成为“骑马雀替”。园林、民居廊下,对接起来并做成简洁的透空格子或花卉装饰的,就称为“花牙子雀替”——也就是挂落。大体来说,北方者长度短而雕刻华丽花俏为雀替;南方者整体贯通而线条清爽剔透为挂落。  

    北方宫廷雀替线图



    故宫保和殿雀替



    87版中的雀替,在众人背后~~~



    南方挂落-苏州木渎严家花园。线条简单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8-03 22:54:37 做记号   又是纠结的新红场景照。阑额下,先用了挂落,又加了雀替。
      当然,这个不能怪人家,是有原型的——就是颐和园的谐趣园。
      而谐趣园的原型呢,是无锡的寄畅园。经过了北京御用工匠的借鉴,就成了雀替加挂落的组成模式。窃以为用在园林尚可,正房的话欠端庄了些。
      ——以上未免有吹毛求疵的嫌疑,不过南北差异明确,关键还在于皇家和江南文人的审美差异。其他地理区域,又有不同。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8-03 22:58:39   安徽,浙江,山西。木雕能人辈出,商人出身的富豪也不少,晚期木雕镂刻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题材也是戏文花鸟神仙名士百花齐放,呈现的就是另一番风貌了。
    山西民居里的飞罩

  • 作者:行走翅膀日期:2010-08-04 09:21:18   ***门窗***  
      先说门。
      南北房门窗的主要区别,跟两地气候密不可分。
      北方门和窗区分很明显,窗有槛墙,门有风门。所谓风门,可以理解为是在落地的长扇门外附加出的双层门,靠外的一层门即称风门。风门一般朝外开,常与门帘配合使用,用以遮蔽风尘寒气。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开启的门扇上有一固定横窗,一是为了采光,另外也有效降低房门高度,以防更多冷气渗入。另外左右也可以看到销头,拆除安装都是一体化的事情。
    山西民居里的风门


  • 故宫长春宫里的风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