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冯富珍年轻的照片:血债累累的拆迁养肥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23:08:18
  血债累累的拆迁养肥了谁作者:许国申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1-8-15 

  拆迁不是今天才有。不过历史上的拆迁好像从来没有过今天这么大的矛盾,动不动就闹人命。为什么?因为历史上的拆迁多是公平的,公正的,拆迁多是公益的需要。公益的需要当然不能让少数拆迁户太吃亏。另一方面,那时的社会肯定是和谐的,正义的,歌颂牺牲与奉献精神的。拆迁户稍微吃点亏,觉得这是对社会的奉献,所以也不会闹事。谁闹事谁丢人,脸皮可比几个小钱重要。

  诸如道路之类的公益需要拆迁我就不说了,单说城市拆迁。早年的城市拆迁其实也是公益需要。大凡公益需要的拆迁,政府都是赔钱的,而且要赔很大一笔钱。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政府是不敢拆迁的。怎么拆迁?拆迁就要安置。安置有两种办法:一是原地安置,二是异地安置。原地安置就是让拆迁户过段时间迁回原地,异地安置就是让拆迁户搬到另外的地方居住。异地安置往往可供拆迁户选择。至于面积,一般是等量。如果拆迁户申请增加,而且条件允许,增加部分面积按成本价(或市场价)交款。如果拆迁户要求货币补偿,不要房子,那么,政府就以当时当地的实际房价按面积多少补偿货币。总之,拆迁户一般都不吃亏,也占不了大便宜。这么做,合情合理,一般都不会有人闹事,更不会闹出人命。拆迁闹出人命的事,除非恶霸肆虐,即使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也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今天的拆迁是怎么回事儿?

  拆迁是政府官员与房地产老板以及某些暴发户的摇钱树。

  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野蛮拆迁。

  某房地产老板看中了某块地,去找政府官员。他要以最低的价格拿下这块地,就先买通政府官员。比如这块地原来值8000万,他想以6000万拿下,于是就用2000万贿赂,最终以4000万拿下。4000万拿下之后,拆迁的问题来了。房地产老板为了赚钱,当然不可能让补偿费满足拆迁户的要求。于是就让政府出面,搞出一个极低的货币补偿标准。拆迁户认为太吃亏,不肯拆迁,政府就强制拆迁,或者默许房地产老板偷偷地强拆。结果,血案就一桩接一桩地发生了。

  还有一种“文明拆迁”,不像前面这种“喋血”,而是“抽血”。

  比如某地的房子卖不动了,房地产老板就找政府官员,搞一次大拆迁,而且一般不予住房安置,只是货币补偿。他们的货币补偿标准,肯定高于市场价。比如当时当地的房价是每平米4000元,就按5000元补偿。拆迁户觉得能占便宜,就同意了。于是,房价一下子就窜上去了。不但房价窜上去,而且卖不出去的房子立马成了紧俏货,抢着买。

  抢购风潮刚过,拆迁地的拍卖开始了。底价就是天价,竞拍又更上一层楼。于是,1平米楼房的地价成本就是几千元。地价一高,楼价跟着飞。数月之间,当地的房价就从每平方米4000元窜过了10000元大关。

  或者某富豪买下了一个大商场,无论经营或者出租,都只能保本付息,生不出钱来。怎么办?找政府官员搞拆迁。条件是:拆迁成了,给你们1个亿。政府官员一听就来劲了。于是就搞大拆迁。拆迁的结果是:原本几千万买下的商场得到了几个亿的补偿,资本的毛利是资本的10多倍。

  于是,政府官员笑了,房地产老板笑了,拆迁户也笑了。只有想买房而未买房的人,躲在一隅哭泣。因为他们身上,已经被狠狠地插入了一根很粗很粗的吸血管,他们想买房,就得一辈子甚至几代人不断地“献血”。

  其实,后一种“文明拆迁”比前一种野蛮拆迁更伟大,更光荣,更彪炳千秋。因为能搞这种“文明拆迁”的官员都是“国之栋梁”,他们能造就“建国伟业”而不流一滴血。

  有人也许要问:

  那么巨大的拆迁补偿款从哪而来?借债(融资)呗?

  ——那么巨大的债务怎么还?卖地还一部分。

  ——余下那大部怎么办?有下届政府官员在,总会有办法的。

  血债累累的拆迁养肥了谁?还需要我说吗?

  附:

  上海台曝出惊人消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8月2日晚19点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新闻透视节目里,我们看到著名节目主持人陶淳,说:信访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诉求和提出意见建议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过,信访部门表示,近年来,极少数信访人会提出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并且不断缠访闹访。为此,上海从2009年开始正式推广信访事项核查终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不良风气,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接下来我们看到“记者”采访“赵华”、以及马路上的“群众”的画面。谈到了信访人赵华无理取闹的事情,接着画外音响起:“2004年动迁时她就已经拿到了12.4万元现金及2套住房,相当于70万元人民币的补偿款,可是她还不满足,从2005年起多次上访。并且开出的最终诉求是23套房及64亿元的不合理要求。”

  我们看到屏幕上打出的字幕是:“那你每年要支付我6480000万元。”而我们听到的这个“赵华”的声音是:“那你每年要支付我6、4、8,后面4个0”。我们听到“万元”2个字是“记者”说的。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赵华的最终诉求并不是一次性支付给她64亿元,而应该是“每年要支付我64亿元”。注意:“每年”二字。不知道电视台出于何种目的的考虑,明显的降低了“赵华”的最终诉求,而变成了“一次性64亿元”呢?

  让我们回过来看,我们看到“赵华”的画面是打马赛克的,不知道出于何故,可是马路上的“群众”及“记者”并没有打马赛克,既然电视台使用的名字是真名,还把她的住址在虹口区天宝路822号都报出来了,为什么“赵华”的画面要打马赛克呢?这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听证会”的现场,可是“赵华”的画面始终没有出现。通过观看这档节目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弱势群体”,而上访户则是牛逼哄哄的蛮不讲理的流氓、暴徒、黑社会。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全面噤声、一切维稳的情况下,这可能吗?

  利用电视台介入强拆事件,听起来是那么的荒唐,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个诉求,现在通过上海电视台进行报道,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可惜,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漏洞百出的、不连贯的、拼凑的声音与画面。它要告诉人们,政府是讲道理的,而被强拆户是不讲道理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采访了赵华。赵华告诉我,自2004年强拆以来,至今她一分钱也没有拿到过。也从来没有任何人给她召开过任何的听证会,她现在的居住地在浦东,每天有警车、有人对她实施三班倒的监控。2004年强拆,她母亲被活活打死,她自己被打得脑壳粉碎。最近她自费花了1万5千元做了胆结石微创手术,她的住所属于164号地块、强拆老板叫朱金轩,还有打手,刘广安、华中平、任国平等等等等。她是被一个名叫裔鸿卫打的,她的脑壳被打碎,打得她颅内出血,被送到泰山人民医院抢救住了两个月、回到上海做的手术、取出血块、打碎的颅骨用钢板支撑,至今钢板还在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