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皇家娱乐ktv: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9:29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的东南部。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自治州泽库县为邻。东西长127.67千米,南北宽94.36千米。全县总面积6250平方千米。总人口2.93万,其中蒙古族占93%,是全国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优干宁镇,位于县境北部优干宁滩,北距州首府隆务镇137千米,距省会西宁市328千米。邮编:811500。代码:632324。区号:0973。拼音:HenanMengguzuZizhixian。

目录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乡镇简介

·                                 • 地理

·                                 • 气候

[显示全部]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4个乡:优干宁镇、宁木特乡、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秦汉以前,属羌人牧地。东汉景帝建发十九年(214年)归附汉朝。西晋时为吐谷浑辖地,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地属北周廓州总管府辖。隋朝前期属吐谷浑辖,后期属西海郡赤水县(治今兴海县境)地。唐高宗始为吐蕃管辖。唐玄宗天宝12年(753年)属唐洮阳郡。五代十国时期为吐蕃、吐谷浑、党项、羌等势力各霸一方,无以统属。北宋时属中原王朝。南宋时属金国。元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地,属河州必里万户符。明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地,万历后属河州必里千户符。清属循化厅,为和硕特前首旗(俗称河南亲王)牧地。民国初由“青海办事长官”及“蒙蕃宣慰使”管辖,民国廿四年(1935年),和硕特南左中旗划同德县,其余“河南三旗”由河南亲王统领,隶省直辖。

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6月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由省直辖。1959年由黄南自治州代管。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6乡。(根据“青海省民政厅网站”资料改动,估计为2000年之前的资料)
智后茂乡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北部。人口0.7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1%。面积1315平方千米。辖智后茂、荷日恒、直龙、秀甲、阿木乎、南其、参美、吉仁、多特9个牧委会。1958年设智后茂乡,后改设智后茂公社,1961年改设智后茂乡,1969年改设智后茂公社,1984年改设智后茂乡。

赛尔龙乡SaiErLongXiang  位于县境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1千米。人口0.3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036平方千米。辖赛尔龙、兰龙、尕克、尖克、尔欠5个牧委会。1958年设赛尔龙乡,后改赛尔龙公社,1961年改为赛尔龙乡,1969年改设赛尔龙公社,1984年复称赛尔龙乡。

宁木特乡NingMuTeXiang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0.7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4%。面积2090.6平方千米。辖宁木特、梧桐、周龙、作毛、苏清、德旦、夏拉、卫拉、尕群、赛永、浪琴11个牧委会。1958年设宁木特公社,1961年改设宁木特乡,1969年改设宁木特公社,1984年改设宁木特乡。

托叶玛乡TuoYeMaXiang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3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856.1平方千米。辖托叶玛、曲海、曲龙、文群、宁赛、夏吾特6个村委会。1958年设文佳乡,后改文佳公社,1961年改为托叶乡,1969年改设托叶玛公社,1984年改设托叶玛乡。

多松乡DuoSongXiang  位于县境西南部,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3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577.9平方千米。辖多松、夏拉、拉让3个牧委会。1961年由文什佳公社分设多松乡,1969年改为多松公社,1975年与柯生公社合并为柯多公社,1984年设多松乡。

柯生乡KeShengXiang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1121.5平方千米。辖柯生、毛曲、次汉苏、尖克日4个牧委会。1961年由文什佳公社分设柯生乡,1969年改为柯生公社,1975年与多松公社合并为柯多公社,1984年设柯生乡。


2000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6乡,县府驻优干宁(智后茂乡辖地)。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260人,其中:智后茂乡7580人、宁木特乡8132人、托叶玛乡3827人、赛尔龙乡3177人、柯生乡2705人、多松乡2180人、优干宁地区未批镇4649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2001]21号文批复:撤销智后茂乡,设立并命名为优干宁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1年底,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38个村(牧)委会: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多松乡、柯生乡。年底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06%。

优干宁镇:驻优干宁,辖9个牧委会(智后茂、参美、秀甲、荷日恒、多特、直龙、纳其、阿木乎、吉仁木)。
赛尔龙乡:驻牙塘,辖5个牧委会(赛尔龙、尖克日、尕欠、尕克、兰龙)。
宁木特乡:驻曲格寺,辖11个牧委会(宁木特、作毛、周龙、卫拉、德旦、浪琴、苏青、夏拉、赛尔永、梧桐、尕群)。
托叶玛乡:驻托叶玛,辖6个村委会(托叶玛、曲海、夏吾特、曲龙、文群、宁赛)。
多松乡:驻上多松,辖3个牧委会(多松、夏日达哇、拉让)。
呵生乡:驻香扎寺,辖4个牧委会(柯生、毛曲、尖克、次汉苏)。

2005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

2006年8月,撤销托叶玛乡,并入优干宁镇。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乡镇简介

 

【优干宁镇YouganningZhen】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北部。人口0.7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1%。面积1315平方千米。辖智后茂、荷日恒、直龙、秀甲、阿木乎、南其、参美、吉仁、多特9个牧委会。1958年设智后茂乡,后改设智后茂公社,1961年改设智后茂乡,1969年改设智后茂公社,1984年改设智后茂乡。2001年改为优干宁镇。

【赛尔龙乡SaiErLongXiang】 位于县境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1千米。人口0.3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036平方千米。辖赛尔龙、兰龙、尕克、尖克、尔欠5个牧委会。1958年设赛尔龙乡,后改赛尔龙公社,1961年改为赛尔龙乡,1969年改设赛尔龙公社,1984年复称赛尔龙乡。

【宁木特乡NingMuTeXiang】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0.7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4%。面积2090.6平方千米。辖宁木特、梧桐、周龙、作毛、苏清、德旦、夏拉、卫拉、尕群、赛永、浪琴11个牧委会。1958年设宁木特公社,1961年改设宁木特乡,1969年改设宁木特公社,1984年改设宁木特乡。

【托叶玛乡TuoYeMaXiang】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3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856.1平方千米。辖托叶玛、曲海、曲龙、文群、宁赛、夏吾特6个村委会。1958年设文佳乡,后改文佳公社,1961年改为托叶乡,1969年改设托叶玛公社,1984年改设托叶玛乡。

【多松乡DuoSongXiang】 位于县境西南部,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3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577.9平方千米。辖多松、夏拉、拉让3个牧委会。1961年由文什佳公社分设多松乡,1969年改为多松公社,1975年与柯生公社合并为柯多公社,1984年设多松乡。

【柯生乡KeShengXiang】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1121.5平方千米。辖柯生、毛曲、次汉苏、尖克日4个牧委会。1961年由文什佳公社分设柯生乡,1969年改为柯生公社,1975年与多松公社合并为柯多公社,1984年设柯生乡。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理

 

九曲黄河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的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右旋弯曲部的弦部的南端。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自治州泽库县为邻。县城优干宁镇位于县境北部优干宁滩,北距州首府隆务镇137公里,距省会西宁市328公里。地理位置西倚青藏,东襟甘陇,北通宁海,南望川康,是青、甘、川三省津要之所在。

河南县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539米,最低海拔3168米,高差1317米。地貌类型属典型青南浅切割高山区。县区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公里,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折合1049.62万亩,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89%。其中山地面积约806.11万亩,占总面积的76.80%;滩地面积约为160.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30%;丘陵面积约73.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谷地面积4.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4%。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气候

 

 河南县气候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属高原亚寒带湿润气候区。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复杂和受季风影响,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每年5月份至10月份温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份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春秋时日短,四季不分明,无绝对无霜期。年均气温在9.2℃--   

 年降水量597.1毫米--615.5毫米,降水总量41.8761立方米,平均每亩降水398.96立方米。平均年蒸发量为1349.700毫米。常年风向西北风,最大风速达到23.7米/秒,年平均风速2.6米秒。年均积雪55.3天,最大积雪厚度31厘米。日照率为57.58%--58.15%,略低于省内西部地区。年平均气压671.8毫帕,空气密度为812.0克立方米,年0均雷暴67.6次。年均沙暴1.25次。年均雾障36.1次。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口

 

 河南县共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3个牧业合作社。优干宁镇为县首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文化、交通中心。2001年底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06%。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4.6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2%。计划生育率94.13%,计划外多孩率为5.87%。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资源

 

矿产资源: 全县矿产资源中已发现的有10余种矿苗,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主要有三种。

1、距县城59公里的赛尔龙乡赫格椤辉锑已探明储量01790金属吨,主要有3 条矿带,经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化验:锑38.05%,汞0.011%,砷0.106%,金0.25吨,选矿石后,锑品位均能达到20%。

2、河南县李卡如山北侧泥炭,经省地质矿产局 1987年4月批准,该地泥炭D级储量787万吨。泥炭地有机质平均含量48.9,纤维量30.3%,水份60.5%灰份47.1%,发热量8.9×100焦/千克,腐植磷酸含量22.5%。

3、距县城28公里的托叶玛乡曲海矿泉水,勘察鉴定年流量1万吨,内含锶、锂、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等十种微量元素,矿化度867.5mg/L,其中锶游离二氧化碳的两项成份超过了G138537--87界线指标,锶含量达296mg/L,游离二氧化碳547.2mg/l,在国内尚属少见。   

水资源: 河南县河流多,有大小河流27条,主要河流14条,其中较大河流为洮河、泽曲河、尕玛日河,这些河流水质好,分布广,流程长,流域大,水文地质稳定,落差大,水力蕴藏量十分丰富,年均径量总量13.87亿立方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9.64千瓦。

1、泽曲源于泽库县境内,经河南县流入黄河,是河南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之一,全长232公里,流域面积4756km攩2搅,境内河段落差253米,平均坡降1.70%,年径流总量7.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9.3千瓦,可建成梯级电站6处,总装机容量约700千瓦,年发电量200万千瓦时。

2、洮河在河南县境内流程83.5公里,落差400米,平均坡降4.79%,平均径流总量40533.20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44万千瓦时。

旅游业资源: 河南县自然风光雄奇壮美,也是蒙藏民族融合文化留存的典型地区,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旅游资源非常丰富。1、圣湖、仙女洞距县城45公里,位于吉岗山北麓的尕海滩上,面积约5000平方米,湖水深约1米,蓝如宝石,清澈见底,当地人称为圣湖。在离圣湖不远处,有51个天然溶洞其中最大的洞位于吉岗山尼康沟的天然溶洞,洞室面积约20平方米,洞中有许多石柱,人称此洞为“八十根金洞”。

2、李恰如山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是洮河的发源地,奇峰耸立,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生物物种在此地生长繁衍。李恰如天池座落在石山环绕之中,池面约1500平方米,池水清澈碧绿,每年有大量的白鹤、鹭鸶等珍禽来此栖息。

3、黄河大峡谷位于县城西南56公里的宁木特乡境内,全长30公里,黄河两岸高山耸立,松柏茂盛,陡峭的石壁上上有许多岩洞,黄河水流湍急,气势磅礴。

青海云杉



4、双鱼湖位于河南县柯生乡香扎寺南侧的黄河滩地上。双鱼湖湖水与黄河水有土坝相隔;面积约8500平方米,湖中心有一座小山将水分成两块,鸟瞰形似双鱼,湖上每年有许多珍禽来此栖息。

林业与野生动植物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65.17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1%,其中有林地21.4285万亩,疏林地2.511万亩,灌木林地60.2355万亩。林木覆盖率5.89%。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宁木特乡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5%,森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4.8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园柏、桦木、沙柳等。全县天然林区高等植物有3000余种,隶属226种123属,其中经济植物278余种,药用价值有133种,名贵中药材有党参、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姜活、秦艽、黄芪、柴胡等。野生动植物有162种,药用的有73种、其中兽类有30余种,主要有马鹿、马麝、岩羊、雪豹等,鸟类132种,主要有褐马鸡、雪鸡、东原雕等。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南县支柱产业为畜牧业,全县天然草场面积6471.8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2.49%。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998.29平方公里,占草场总面积的92.68%。截止2001年底,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不变价)18232.9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097.88万元,第二产业1339.18万元,第三产业3795.86万元;各类牲畜存栏75.64万头(只),其中绵羊属藏系羊种优良品种“欧拉羊”,占全县牲畜总头数的74%,牦牛占牲畜总头数的24%,马占牲畜总头数的2%。母畜比例达到57.79%。实现工业增加值345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19.3万元,个体工商户382户,私营企业7家,注册资金达668万元,上交税费200万元,市场成交金额达到1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35万元。银行存款余额达5051万元,贷款余额4219万元。全县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500万元。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电力与通信

 

 河南县用电主要来源是自发电和外购电。外购电主要是由同仁至泽库、河南36千伏安输电线路输送。县城优干宁镇设有一座2×30千伏安变电所。全县共有10kw输电线路69.71公里,截止2001年全县各乡、镇推广的太阳能光电板3345(台)户乡通电率达到100%,村通电率达到94%,户通电率达到92.2%,全且户均用电量达到278.2kw,人均用电量223kw。县城优干宁镇已建成2000门城控电话交换机,拥有电话机用户 户;建成中国移动通信塔和中国联通通信塔名一个,覆盖面积10平方公里。开通“126、127”无线寻呼业务。

河南县道路与交通: 河南县地外甘、青、川三省交汇外、阿赛公路,河玛公路穿县而过,河宁公路已通至宁木特乡黄河沿,全县通车里程3468公里,已修建乡村公路总里程514.5 公里,全县五乡一镇33牧委会。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教育与卫生

 

 截止2001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4所;幼儿园1所,全县适龄儿童在校生308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8.4%,中学在校生338人,中小学巩固率为99%,专任教师0317名,幼儿园教师10名。

2001年底,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个,建成村卫生室38个,村级合作医疗点25个,覆盖29个村,覆盖率达76%。全县卫生系统共有职工2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3名;拥有病床162张,总建筑面积1562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8145平方米。拥有大型设备4台。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风情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有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河南牧区的蒙古族居住在圆形的蒙古包里。这种蒙古包,是由桦木制成的可以折叠的支架和木制的圆形围架穿连而成,四周及顶端裹以白羊毛毡,用精致的绳带缚定。在毛毡门帘周边镶以青布做的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云纹花边,显得素雅,美观大方。蒙古包具有便于搬迁和抗御烈日风寒,冬暖夏凉,适宜游牧生活的特点。蒙古包正中上方设佛龛,两侧放置箱笼、衣物、粮食等物,覆以华丽的棉织或丝织壁毯。中央垒有锅灶,周围铺着地毯、毛毡,坐时长者居正上方,客人及男人居左侧,妇孺居右侧,包内陈设颇有条理,给人以素雅大方之感。蒙古族同胞与马有着不解之缘,牧区的蒙古族同胞一生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古代蒙古人之所以勇敢善战,来去无踪,征服亚欧各国,很大程度上靠马的疾驰与他们娴熟的骑术。今天牧区草原上,马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蒙古人眼里,世界上所有财富中马是最高贵的;敬神祭奠用马,婚嫁送礼用马,“那达慕”就是剪马鬃、马尾,给马打打烙印后,为欢庆胜利而举行的,会上主要的活动项目就是赛马;人们谈论的话题是骑手和良马,整个场面人欢马嘶,人们喝着马奶酒,品评着马匹,交换着马鬃、马尾纺织纺织而成的绳索和马皮箱等马所提供的日用产品。在蒙古族语言中,关于马名称、毛色、步态方面的词汇之丰富,为其他民族的语言所望尘莫及,在翻译时难于一一对应。在灿烂的蒙古文学中,以马喻理的格言和谚语,多如繁星。他们跳的舞蹈,有马刀舞、驯马手和小青马舞。说

那达慕

唱“好力宝”,表演着说不完关于马的故事,民族乐器马头琴上也精工雕刻着马的形象。总之,马成为蒙古族同胞重要的生活来源,生产工具,娱乐手段,又给他们的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蒙古人非常注重礼节,宾客来访,全家人出帐迎接;贵宾来临,更是慷慨地用“霍仁木”(全羊席)盛情招待,席间拿出自己酿制的传统饮料马奶酒为客人助兴。马奶酒清凉爽口,不仅是理想的解渴饮料,又是营养补品。他们对老人特别尊敬,每逢过节日或来宾客,要向老人献“哈达”祝福;在外面路遇长者,必先下马,站立道旁,躬身问好,然后始能上马启行;进帐房时,先让老人或长辈进门,座上位。如过路人前来投宿,也敬以酒食,招待数日也尊重如初,从不下逐客令。蒙古人在一生中有三大喜庆日子:第一是出生后7天的洗头礼;第二是3岁时的剃头礼;第三是婚礼日。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蒙古族的婚俗,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影响极深;就是自由相爱,最后决定扭也在父母。结婚时,给新郎及媒人备上高头大马,带着彩礼,前往女方迎娶新娘。新娘由一女陪伴送男家,双方家庭摆宴席,招待宾客,喝酒猜拳,唱歌跳舞,使宾客尽情欢乐,皆大欢喜。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旅游

 

圣湖

圣湖:在河南县县城南部45公里处吉岗山北麓的尕海滩上,有一片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沮洳地,在中央部分的略凸地带有一泓平如明镜、蓝如宝石、清可见底、深约1米的小湖,当地群众称为“拉毛兰木措”,意即仙女湖。关于仙女洞,有许多神话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造就了仙女洞的神圣。现今的仙女湖:湖面约15平方米,泉水清澈凛冽,汇而成湖,出而漫流,形成湖周围的沮洳沼泽。湖水上映蓝天白云,底见碧绿砾石,湖虽不大,却能以净洁、悠远、空冥、神圣之感。早在清康熙十八年(1709年)九月,一世嘉木祥应察罕丹津之请由藏东返创建拉卜楞寺时,与赶来迎接的僧俗一起,为仙女湖诵经祈祷,由此更增加了仙女湖的宗教色彩。自那以后,世代相传,仙女湖遂即成为当地群众所崇信的圣湖,遂即成为宗教活动的地方。时至今日,过往群众大都驻马临湖瞻仰,或向湖中央投放硬币以示虔敬,以释心愿;或向湖边三脚式幡幢张悬哈达,以造成神秘肃穆气氛。每年4月,附近群众都来这里诵经、膜拜,绕湖“郭拉”;平时遇有病痛灾祸,也来这里磕头、“煨燥”,祈祷神灵降福祛灾。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不能常年绕湖膜拜,即在三眼泉流出湖岸的各分流口,安装缠有佛经的嘛呢经轮,藉水转轮,以代口诵,轮转一周,即相当于诵经一遍。水流不息,轮转不止,从而了却常年诵颂“嘛呢”经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