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枪师姐第一部粤语03:中国影视整体没落的根本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57:22
          中国影视整体没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演员、甚至不在于剧本,更不在于资金,而在于目前中国影视圈内的制作人员制作水平的整体低下。下面本人就以一个菜鸟的眼光来谈谈这种制作能力的低下反映在影视作品上的一些具体表现:
  
  1)不会讲故事。
  电影的本质就是讲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在学校时的写作有一点相像。差别在于它不是通过文字,而是主要通过影像、画面、镜头、人物对白、音效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法、手段来讲述一个故事,从而达到表述一种思想、传达一种理念的目的。
  因而,电影的本质还是讲故事,如何把这个故事讲生动、讲的好听、引人入胜、不知不觉把你吸引进去并且感同身受、引起你的共鸣、甚至看后久久回味其中,就要靠你制作团队制作的功底。
  同样一个《龟兔赛跑》,会讲故事的人可以讲得跌宕起伏、精彩绝伦,不会讲得人可能就是平铺直叙、乏善可陈。
  为什么说我们中国大陆的好多影视制作人员不会讲故事。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学校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什么是最糟糕的讲故事方式:就是直白地把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诸如:啊!祖国,我是多么多么爱你,我太爱你了,祖国的山河太美丽了。诸如此类。这等低劣的手法,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却是略见不鲜。表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就是:导演想表达的思想,经常会让角色以说教的方式很直白的表现出来,而不是依靠情节的推动自然传达给观众。
  越是以说教的方式直白的表达、赤裸裸的表达,越是让观众感觉到不自然、不真实、假大空,当观众一旦感觉到不自然、不真实的时候,他还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剧情吗?进不了剧情,他还能引起共鸣吗?引不起共鸣,他还会觉得这部片子精彩好看吗?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是观众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连锁反应。
  
  2)剪辑能力低下。
  即便本人是个不懂任何影视技术的菜鸟,我也知道一部片子是靠一个一个或者一组一组的镜头拼接起来的。把没用的剪掉,把有用的根据故事情节的推动按一定的顺序拼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剪辑的过程,是颇见功夫的,是一部片子“精彩”与否的关键所在。他靠的不但是导演为首的制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制作人员的“审美眼光”,而后者不是你在电影学院呆多少年就一定能具备的,它需要“天赋”。
  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影视剧情节拖沓,经常让人看得“不耐烦”,举个例子:一些电视剧,经常是两个角色在那里“神侃”,我不耐烦了就上厕所,要命的是等我上完厕所回来,屏幕上两个人还在那里侃。情节推动缓慢,感觉总是慢几拍。不必要交代的交代的过于清楚、甚至反复交代,把观众当弱智。这就是剪辑能力低下的最重要表现之一。
  
  3)不懂得各种“配料”的应用和协调一致。
  记得香港演员吴孟达有一次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你如何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配角,为周星驰的影片锦上添花,让大陆亿万观众都记住了你(原话记不得,大致意思就是这样)”。吴孟达回答:“一部片子的精彩与否,不是靠一个演员或者几个演员,而是靠整体的制作,就像一道菜,除了主菜,各种配料也相当重要,诸如葱花、各种香料等等……只有很好的配在一起才能出来那个味道。”吴孟达的回答并非谦虚,而是道出了影视制作的真谛,只是不知道中国的影视工作人员们是否有听进去。
  后来吴孟达转战内地,在内地很多电视剧中都有出演,但是再也没有在周星驰片中的那种令人捧腹和难忘的精彩演出。
  这里的“配料”,包括片中的音效,符合情节的音乐插曲,贴合影片主题的主题曲;演员的配音等等……
  说到配音,照理,大陆片在这方面应该完胜香港片,因为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大陆的母语就是国语。但是很遗憾,以我的审美眼光,我觉得我们大陆很多影视剧的配音不如香港片。也许是因为香港人国语方面先天的劣势,使得他们在这方面更加在意;也许是他们一贯的对待每个细节孜孜不倦的力求完美,总之,很多观众都觉得听港片中的角色讲话比听大陆片的更加过瘾。而且细致的观众会发现,香港人对主要角色往往会御用一个配音,就是专门为这个演员量身找一个最合适的配音,其细致程度和力求完美的精神可见一斑。尤以当年TVB的配音为代表。反观大陆,能让人记住和印象深刻的配音少之又少,现在的大陆影视剧干脆全部一口京味腔,连标准普通话都快丢弃了。不是说北京腔不好,但是对于受众面极广的影视作品而言,以一个地方口音来涵盖整个华语区,未免太“过于自信”和有失偏颇,说句不好听的,这是在自己消减自己作品的市场开拓力。
  
  4)放任大陆演员过于“话剧化”的表演。
  国产影视剧中很多演员的表演过于“话剧化”,就是表演的不自然、做作,看着就像是在演戏,这是很多大陆演员的通病。这可能与我们一些戏剧院校的教学有关,很多都一个模子吹来,有的甚至好像不吼就显得他不会演戏一样。但不管怎么说,导演是演员们表演时的把关者,就算学校教的再“话剧化”,导演也应该在具体演戏时根据实际情况给演员纠正过来,我想只要这个演员不是脑残,这种改变是能够做到的,所以责任还是在于以导演为首的制作人员,在于他们怎么要求。
  话剧和影视剧是有本质区别的。话剧是在舞台上的现场表演,为了让现场舞台下所有的观众都能看清(包括后排的观众),话剧演员往往被要求表演的要夸张一些,这样才能让全场所有的观众都看清,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表演痕迹过重的、不太自然的话剧化表演方式。可影视剧却无需这样。不知是否我们的北影等影视院校脱胎于话剧,凡这些大牌院校培养出来的演员,都有表演“话剧化”的痕迹。让观众看的感觉就是表演做作、不自然。大家对比香港片和欧美片,这种差别就很明显。
  
  5)越来越不懂得挑选演员。在演员的应用上,看重女星多过男星。喜欢围着“裙子”转。
  关于演员的挑选,大陆影视圈也同样经常令观众失望,甚至有人指出:一直在退步。在男演员方面,丑星当道没有错,痞子演英雄也未尝不可。但是几十年一直这么干,大陆的影视圈大佬们难免给人一种思想狭隘的嫌疑。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尚在体制内的大陆影视圈偏爱女星多过男星。举个例子: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好莱坞的制片商们协同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行新片;香港的尔冬升或者杜琪峰大导演携带古天乐、吴彦祖北上大陆宣传新片,而中国大陆的大导演们经常是携某两位女星推行新片。
  另外还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凡是大陆和香港合拍片时,男主演由香港出,女主演由大陆出,香港的制片方经常会这样说:“男演员由我们出,是因为在男星方面我们香港太强了。”言外之意,大陆没有拿得出手的男演员,至少在他们眼里没有。
  集体缺乏男性荷尔蒙和围着“裙子”转是大陆某些大导演的特色。在这里没有任何轻视女演员的意思,本人对女性也是十二万分的敬重,但是纵观世界影坛,真正能给人以震撼和力量的大片,还是需要以男性来担当主角,还是需要围着“男人”转,这是客观事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我们能在世界影坛上拿得出手的、被人熟知的竟然仅是巩俐、章子怡这样一两位女星,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女星再巨大,在国际影坛上也永远只能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角色,就像是国产(大陆)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可有可无的陪衬地位一样。
  在对男演员的挑选上,夸张点说,甚至到了谁猥琐谁就能上的地步。甚至远远不如五六十年代拍的那些战争影片。撇开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不说,五六十年代的那些战争片还是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南征北战》、《林海雪原》等等……即使放在今天看,还是给人以震撼和感动,尤其是这些片中对主演的挑选,绝对令人称道。几乎每一部片的主演看后都会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过目难忘,那种男人的刚毅、英勇、正直、义薄云天的气概,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而你有没有发现,威震世界影坛、被全世界影迷称道的施瓦辛格、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等等之辈,不也表现的是同样的这些男性特质。在华语影视圈最有声望的男星们,诸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刘德华、周润发等等,不也走的同样的路线,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表现手法不同而已。反观现在的大陆影坛,我们却找不到这些东西,我们也绝少看到具备这些特质的男演员。是中国大陆没有男人了吗?当然不是。本人可以很肯定的说,如果当年李连杰不去香港发展,就不会有现在的李连杰。顶多默默无闻的在某体校做个教练,最多开个私人武馆什么的。当年被香港导演们“惊为天人”,甚至不折手段竞相争夺的李连杰,在大陆却是无人问津的,是无法入大陆导演们的“法眼”的。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有些最本质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也不该变的。可是我们变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没落,所以我们拿不出手,只能关在自己的门内夜郎自大。这就是客观规律。      为什么我说目前的大陆影视圈就算有一流的剧本、一流的演员,也难拍出一流的作品。当然,这话也许太绝对了点,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大陆人口众多,人才自然也多,指不定明天就冒出一个能人来,但我在这里不想讨论个别情况或者明天会怎样,我只想讨论目前大陆影视圈的主流,我想用上面那话来形容目前大陆影视圈的主流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认为有一个好的剧本,一批好的演员,就能拍出一部好的作品,即便对于我这个菜鸟来说,我也认为这太过天真了。
  电影,在西方,叫做电影工业,一样事情,谓之工业,可见其程序的复杂和所需技艺的高超。而剧本和演员,只是其中两个环节而已,两个看起来最重要、其实未必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下认为:决定一部作品是否好看、是否令观众欲罢不能、是否看后回味无穷的真正功夫在于“制作”。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厨师做菜,剧本和演员这些表面的东西如同厨师手里准备做的那道菜的原料(当然也不是说原料不重要,但我想没有哪个厨师会弱智到拿一条臭鱼或一块臭肉来做原料),而决定这道菜是否美味、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厨师的手艺、是后面的整个制作过程,这个过程很复杂,包括火候的把握,包括各种看似次要却极其影响口感的配料的应用,包括各种细节等等……
  同样的原料,如果让不同的人来烹制,最后烧出来的菜,味道会有天壤之别。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关键原因在哪里?在于“制作技艺”的高低。
  
  影视同样如此。
  而且傻子都知道:影视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其复杂程度、其工序之多、细节之繁复,远远超过厨师做菜。
  
  故很多叫好又叫座、甚至创造世界票房记录的美国大片,导演并不一定启用大牌明星,有的甚至启用新人;其故事情节也并不一定复杂,有的就是一条简单而又老土的主线:好人打败坏人,正义战胜邪恶。但却并不影响其整部作品的精彩。而很多曾经在香港电影中有过精彩表演为大家熟识并认可的香港明星,一到大陆导演这里来拍片,出来的照样是烂片。
  
  所以在下认为,大陆影视业落后的真正硬伤不在于演员、甚至不在于剧本,而在于整体制作能力的低下,在于以导演为首的制作团队整体素质的低下。套用厨师做菜的例子比喻一下,就是相比影视业发达地区,我们大陆的影视制作人员整体“厨艺不精”。所以即便给你再好的“原料”,他也做不出那道经典“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