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的小蝴蝶无损:香港特别行政区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8:31
香港特别行政区概况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
【字体:大 中小】 【背景色
“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架构 香港特区的区旗、区徽 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一百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解放军驻港部队)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授勋制度 香港的市花——紫荆花 香港的节庆  香港的高等教育 香港的太平绅士:回归前后权力及职能有差异 香港名称的由来以及在历史上的其他称谓 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占香港 香港不是殖民地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十八、九世纪,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839年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1840年2月,英国政府派兵舰攻打中国,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近代史上第一个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除了大量赔款等屈辱条件外,还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3月,英国派兵对九龙实行武装占领,作为屯兵之地,并强迫清朝两广总督劳崇光同意以每年500两白银的低廉租金,将九龙以及附近的昂船洲租给英国,还规定,只要英国准时交付租金,中国便不得要求归还这块土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条约中规定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1898年4月2日,英国通知清政府:“英国香港当局不满意现在的界限,要求扩展。”1898年6月9日,中英双方签署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同意自当年7月1日起,将北九龙及大屿山等岛屿和大鹏湾等水域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为止。所拓展租借的陆地面积为376平方英里(975.1平方公里),其中属大陆陆地的面积为286平方英里,属于岛屿陆地的面积为90平方英里(包括大屿山等大小岛屿235个),陆地面积比以前扩大了10多倍,水面扩大了40多倍。

香港夜景(摄于2007年5月30日)
香港,别名香江,位于珠江出海口东侧,濒临南海,毗连深圳,北纬22°09’至22°34’,东径113°50’至114°26’,面积约1069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岛、南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南海郡,下辖番禺等四县,香港隶属番禺县。公元331年(东晋成帝咸和六年),设东官郡,下辖宝安等六个县,香港隶属宝安县。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置东莞县,香港隶属东莞县。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设新安县,香港改属新安县。民国后,新安县改用古名——宝安。
香港岛指芬香的海港。明朝时,广东东莞、深圳、香港一带,产一种莞香,气味芬香,运销江浙各地。当时贩香的商人一般都是从港岛出发,将莞香运往各地,所以人们将这个港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的港口。香港岛和附近小岛面积共79.45平方公里,是1842年根据中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割让给英国的。
香港岛西边小,东边大,全岛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全岛最高的峰为太平山,亦称扯旗山,海拔554米。港岛的南部地势较低,北部沿岸也有一条狭长的低地,上环、中环、弯仔、北角等繁华街道都在这里,与九龙半岛对峙,中间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
    九龙在香港界限街以南的大陆部分,是南九龙半岛,称为九龙,连同西面的小岛昂船洲,面积11.1平方公里,半岛上有慈云山、琵琶山、狮子山等9个山岭,山势蜿蜒腾越,如九龙飞舞,因此得名。这块地方是1860年10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后,被英国占领的。九龙山岭连绵于北,成为九龙屏障。广九铁路南端最终站设在九龙红(石+勘)。九龙的尖沙咀、油麻地、旺角等已经成为香港工商业活动的另一个中心,商店、酒楼鳞次栉比,与港岛同称为购物天堂。红(石+勘)、何文田、土瓜湾等地的建设也发展很快,闻名世界的国际启德机场就在九龙。香港和九龙之间的交通,过去依靠轮渡沟通,自从海底遂道和地铁通车以后,已经将港岛与九龙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新界,指的是九龙半岛上界限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原称北九龙。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了深圳河以南、尖沙咀地区的界限街以北整个九龙半岛未割之地(北九龙半岛),以及东起大鹏湾、西至深圳湾、南至薄寮洲(南丫岛)的辽阔海面和大屿山等大小200多个岛屿。租借期限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英方把这些“新租之地”称为“新界”。“新界”(包括新界陆地和大屿山等235个大小岛屿)面积为975.1平方公里,另新填土地9.2平方公里,约占香港地区总面积70%以上。新界丘陵起伏,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地方,海拔957米的大雾山为全区最高峰。山岭连绵,农地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新界的居民,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新界出现了许多新市镇。香港现有的7个新市镇(包括港湾、沙田、屯门、大埔、元朗、粉岭和将军澳)都在这里,香港的主要工厂、水塘、九广铁路的大部分、连接内地的四条通道、集装箱码头和香港大学也在这里,香港人口的60%在这里。以填海造地建设起来的观塘和荃湾,是香港两个较大的工业卫星城镇。荃湾和沙田的公共屋村工程,以及大埔、上水、屯门、粉岭、元朗等新市镇的建设与发展,迅速改变着新界的面貌。昔日的农村到处高楼林立,已逐步变成新兴热闹的工业城镇。位于西北的葵涌货柜码头,是香港的海运中心,1972年正式启用,已迅速扩展成为世界闻名的集装箱码头。

香港维港上空的新春烟花(2006年1月30日摄)
离岛,指香港岛、九龙、新界周围的230多个大小的岛屿,总面积为211.83平方公里。较大的岛屿有大濠岛、南丁岛、青衣岛等。
大濠岛,又称大屿岛,在香港岛的西边,面积约为港岛的2倍,1989年香港政府决定在此修建新机场。
南丁岛位于港岛西南,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香港的第3大岛。
青衣岛在港岛的西北,面积约3平方公里,靠近新界的荃湾,已建成的青衣大桥将青衣和荃湾连接起来。
香港地区目前共划分为18个行政区域。其中属于香港岛的有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属于九龙(包括新九龙)的有油尖旺区、深水(土+步)、九龙城区、黄大仙区、观塘区。属于“新界”本土的有沙田区、大埔区、北区、荃湾区、葵青区、屯门区、元朗区、西贡区。离岛则自成一区,即离岛区
地 理
香港境内丘陵起伏,平地少,海拔5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只占17%左右,新界境内的大雾山海拔957米,是香港最高峰。香港三面环海,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全港海岸线达870公里,其中适宜于工业建设的泥沙质海湾占30%,陡峭的岩质海岸占70%。
气 候
香港地处亚热带,受季风影响,冬季凉爽而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年平均温度为22.8℃,年均降雨量为2224.7毫米。
香港地区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区内。因濒临亚洲大陆东南沿海,故具有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不酷热,冬不严寒。受大规模的冬季西北季候风和夏季东南季候风影响,气候季节变换显著,四季分明。热带与温带天气的扰动,又使日中天气时有急剧变化,如夏季的热带气旋及冬季的直流过境引起的骤变。常年气温平均为22.8°C;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5.2°C,最热的7月份为27.9°C,相差12°C以上。最低气温绝对值0°C,最高气温绝对值36.1°C。年平均降雨量为2224.7毫米,但年中可以明显分为潮湿的夏季和干旱的冬季,月平均降雨量也因而相差甚远,如11、12和1月(冬季)平均月雨量分别为34.7、25.3和26.9毫米;5—9月则分别为298.1、431.8、316.8、413.4和320.4毫米,占常年总雨量的80%以上。香港的四季气候特征大抵与珠江三角洲相同:冬季气候干冷,春季潮湿多雾,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高爽。夏季的热带气旋和冬季的寒流,对香港具较大影响。偶有龙卷风和冰雹。
地理条件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本土及离岛四部份。大致介于深圳河以南、北纬22°09′以北,东经113°52′至114°30′之间,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出海口东侧。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南濒南海,北与深圳经济持区相连,距广州市中心大约140公里。全境陆地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据1997年资料)。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间航道要冲,系世界航运中心之一。此外,还开辟有通往内地沿海城市的多条航线。九广铁路以及文锦渡、沙头角、落马洲(皇岗)口岸的公路交通,使香港与内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处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地有利时差区内,成为世界的股票、黄金市场24小时全球性连续交易的中继点。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高山峰
香港最高山峰是大帽山。亦名大雾山。位于“新界”中部,地处大埔、锦田之南,荃湾以北。东为草山,西北为石岗平原,形似大帽而得名。主峰海拔957米。大帽山虽高,但山势较平缓,辟有城门郊野公园、大帽山郊野公园、大榄郊野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其中,大帽山郊野公园占地1400多公顷,为喜好登山远足人士的乐园。大帽山附近,属香港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超过3000毫米。

1997年7月1日早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十艘船只驶入香港海域。8时25分全部舰只在香港昂船洲码头靠岸。  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摄
海岸线
香港由众多岛屿、半岛组成,形成海湾、岬角、海峡相间的深锯齿状的里亚式海岸,海岸线长达870公里。约70%为陡削的岩质海岸,30%由相对平坦的沙质或泥质海湾组成。海陆交接处,地貌活动强烈,以潮汐、风与浪引起泥沙不停的运动为特色,加以香港地处热带,气候变化幅度大,致使岸线变动较大。在火成岩区的海岸,某些岸段发育成悬岸与台地,有些岸段由于岩体抗蚀力反差大而呈锯齿状。沉积岩构成的岩岸不多,常见景象是岬角与海湾交替而生。沉积作用造成的海岸,大部份在海湾里形成,只有少数使离岛与邻近陆块相连。英占后,随市区建设发展需要频繁填海造地,筑码头,建防波堤,使海湾变为低地,拉直以至缩短海岸线,对海岸自然环境、自然发育发生一定影响。
河 流
香港地区处于潮湿的亚热带环境,泾流丰富,地表水系相当发达。但水系作用范围有限,无大河流。除作为香港与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没有一个水系可称得上是河。本区绝大多数河流长度均不超过5英里,流速及流量与季节性降雨量密切相关,年中极不稳定。旱季难以维持水流或断流,河床毕露或部分露出,湿季则极易达到满岸水位,泛滥成灾。区内较长时间有水流的有城门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锦田河等。
避风塘     风灾是香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6—9月,常受烈风袭击。为使出入香港的帆船、舢板等有安全的避风地方,建有11个避风塘,大部分都在维多利亚港内。最为著名的是油麻地避风塘、铜锣湾避风塘和观塘避风塘。还有爱秩序湾(筲箕湾)避风塘、青衣避风塘、三家村避风塘和西香港仔避风塘等。
经 济
2010年4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公布,2009-2010财政年度特区政府整体支出2925亿港元,收入3184亿港元,盈余为259亿港元;财政储备为5203亿港元。9月底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2661亿美元。2010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GDP)实质同比增长6.8%,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实质增长6.2%,显示香港经济全面复苏。
香港农副产品自给率低,约80%的食品需靠进口,其中很大部分来自内地。 2007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7%
矿产资源仅有的少量铁、锌、钨、石墨等。
2009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备忘录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落实,标志着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角色正式启动。
2009年12月,据国际水协发表的最新数据,港人2008年人均每日用水量高达220升,全球排名第4,远高于全球每日人均约170升的用水量。
2009年5月9日,内地与香港提前在上半年正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六》,内地对香港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放宽准入条件;在法律、公用事业、电信、银行、证券等一些敏感领域,内地采取了较大开放力度的措施,并在广东先行先试。
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有3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人 口
香港人平均寿命79岁,与日本并列于世界平均人口寿命最长的首位。新界人口占香港总人口的比重为42%,九龙和新九龙为36%;香港岛占22%。香港人口中,约98%的人为华人,其中大部分原籍广东省。外籍居民以菲律宾人最多,其次为英国人、美国人、印度人等。
香港人口1842年为5650人,1911年为45万人。1971年为394万人,1981年为510万人,1991年为567.4万人。1992年底,香港人口为590.51万人。1995年6月30日,香港人口为618万人。1995年12月31日,香港人口为630.79万人。1996年6月30日,香港人口为631万人。1998年底,香港人口为680.56万人,比1997年底增长2.8%。2006年年底,香港人口达到690.07万,比2005年年底增长0.9%。2010年底为709.76万人,常住居民为688.53万人,流动居民为21.23万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香港人口为7097600人。

香港维多利亚港
港 口
维多利亚港位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地处航道要冲,是远东海运的重要枢纽,也是欧、美、日本、南亚、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的中转港,是客货进出南中国的主要门户。维多利亚港东起鲤鱼门,西至马湾岛和灯笼岛东,面积约5200公顷,沿线曲折,港湾水深,水深2至14.5米。港口最窄处为1.6公里,最宽处9.6公里。港口有3个出入口,港内有3个大海湾,还有2个避风港。由于对面有九龙半岛延伸入海,形成天然屏障,使港内风平浪静,终年不冻,是世界著名的优良深水港,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维多利亚港港口设施先进,港区可同时停泊150艘万吨轮,吃水12米深的万吨远洋船舶也可以自由往来停泊。主要码头在九龙仓码头和中环、西环一带。位于海港西北角的葵涌货柜码头是海港和海运中心。有19条主要航线连接世界各地。

香港会展中心夜景
风景名胜
香港的风景名胜众多,如被称为香港八景的旗山星火、仙桥雾锁、赤柱朝曦、鸭洲帆影、宁台怀古、扶林曲径、浪湾水软、鲤鱼夜月。香港的新十景指天坛大佛、山顶广场、半岛酒店、美孚填海区、黄金海岸、红山半岛、九龙城寨、中区行人电梯、科技大学、香港新机场。著名的公园有海洋公园、动植物公园等。  香港文化中心 金紫荆广场

1997年6月30日晚9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先头部队,经皇岗口岸进入香港。新华社记者刘彦武摄
中英街
中英街位于沙头角镇,长250米,宽4.5米,是深圳与“新界”的三个通道之一,内地和香港仅一街之隔。中英街商店林立,被誉为“一街两制”。街中心竖有8块 “中英界石”,界石两边刻有“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和“民国三十七年重竖”字样。界石在日本占领时期被毁,1948年重新建造。
香港启德机场
位于香港市区东北部,距九龙火车站3公里,占地面积215公顷。是香港富商何启和区德两人将购得的两块土地并在一起加以修葺而成,启德机场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后港府收回土地,正式发展为香港机场。军用机场迁往新界石岗后,启德机场转为民用机场。
启德机场建于30年代末,1940年正式启用。以后有5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旅客年吞吐量为2000万人,货运量为100万吨,居东南亚第二位。机场被奴拉河分为两部分:处于西南部的候机楼、路道和滑行道,位于东北部的维修厂房、机库和货运大楼。两处由两座桥相连接,候机楼前有一地下隧道,从东向西横穿客机坪、路道。机场路道长3390米,宽61米,向东南伸入海湾,每小时可供34架飞机升降。1996年旅客年吞吐量为2800万人。19987月5日,香港启德机场在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后正式关闭。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     香港会展中心位于繁忙的港湾维多利亚湾畔。1997年6月14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正式启用。这座被誉称为“划时代建筑物”的会展中心扩建部分,造型象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鸟。耗资48亿港元,是在一座面积6.5公顷填海而成的人工小岛上兴建的,填海工程完成后,主体建筑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扩建部分中,由4万平方米铝材铺砌而成的、全球最大的流线型屋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再加上前厅巨型、全框架的玻璃幕墙,构成了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现代建筑物。扩建部分楼面面积15.5万平方米,与原有的会展中心由一条长110米的多层架空天桥连接,而架空天桥也可用作举行较小规模的展览或陈列商品。扩建部分属低层建筑,除会议及展览设施外,还有国际商务中心、餐厅、地下停车场、车辆调度区及直达各展览馆的车道。扩建部分所在的人工岛海岸线与九龙半岛相隔只有900米。在这个小岛上还建有海滨散步径、公共汽车站及新的渡轮码头。新翼与原有的会展中心连为一体后,比原有设施的容量扩大了一倍多,整个会展中心所能提供的会议及展览设施面积达到63580平方米,成为亚洲第二大会议及展览中心。会展中心的扩建计划,是香港工商界对前途信心的象征。香港作为亚洲的商业枢纽,仍有很大潜力尚待发挥。会展中心新翼的设计,就是寓意香港经济展翅高飞。扩建后的会展中心,将挟场地及设施的优势,举办更多规模庞大的国际级盛事,吸引更多参加者,促成更多交易。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首次举行的重大活动是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和香港特区成立典礼。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1997年6月30日新界租期届满的日益临近,英国不断试探中国的态度。当时,中国政府明确表明了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立场。在此情况下,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通过外交途径进行香港问题磋商的共识。谈判开始后,英方坚持3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幻想继续侵占香港。中方则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能谈判,双方要谈判的,是今后十几年香港的过度和“九七”后如何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问题。双方在第一阶段的磋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但在中国的坚定立场下,英国方面权衡了各种利害关系后,不得不重新考虑和确定在香港问题上的对策。
1983年7月,中英展开第二阶段的谈判。英方借口港人还未适应民主政治体制,要有一段过渡的时期,提出了“九七”后三几十年内还由英国人管治,然后才还政于港人的意见。这实际上是以“主权换治权”,实现其对香港殖民统治再延长三几十年的梦想。
这种意见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经中国多次劝告后,英方的态度有所改变,双方进入建设性会谈。
1984年9月18日,中英双方达成协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宣告结束。同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关于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关于土地契约》3个附件;同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在中英联合声明上签字。至此,历经了两年22轮的艰苦谈判,香港问题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基本法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负责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起草委员会由各方面人士共59人组成,其中香港委员23人。
1985年12月18日在香港成立了180名香港各界和各阶层代表组成的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供起草委员会参考。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决定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
 香港特区与俄罗斯签署互免签证协定

2009年12月15日,连接粤港澳三地、长达近50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建设。这座总投资700多亿元、跨境又跨海的大型基础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合作交流的交通瓶颈,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港澳地区繁荣稳定的“世纪金桥”,也将成为中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里程碑。
附:
1.去香港旅游 十个不得不逛的地方
http://www.ccvic.com  旅游在路上,少不了美食和购物。去了香港,就一定要去这十个地方,肯定不会后悔。
香港迷人夜景
“买东西,吃东西”讲的不只是香港,还表达许多人喜欢无拘无束漫无目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当喜爱吃喝玩乐的人到标榜着美食与购物天堂的香港,结局只有一个:不停地买东西,吃东西。
不过,对于初次到香港的人,难免纳闷东西要去哪儿买,美食要上哪儿吃?这里就为您提供10个不错的建议:
旺角:通俗购物区
旺角是香港著名的“买便宜”区,除了商店处处,购物选择不胜枚举之外,名声响亮的“女人街”就在这儿“栖身”。实际路名为通菜街的女人街,是认识香港这个购物天堂的必修入门课。称为女人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这个夜市里售卖了许多女人服装及饰品。到女人街,别太讲究品质,就当做感受一下讨价还价,人挤人买便宜货的乐趣。
尖沙咀:惊喜不断
尖沙咀是香江另一销售业蓬勃的宝地,著名服饰品牌如Esprit、Levis的减价仓都在此处。如果以尖沙咀为起点,沿着弥敦道走,就能一路走到有4个地铁站之远的旺角,而途中林林总总的商店及百货公司肯定让你看得目不暇给,脚的酸麻都忘了。另外,靠近海港的尖沙咀沿海还筑起了专卖高档商品的海港城。这个高档次商场贯穿3家酒店的购物区,直通向天星码头港口。规模大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里头集合了许多名牌屋,专卖名牌货。而海港城顶层还设有一家专卖日本产品的"City' Super"超级市场。里头可以找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颖日本食品及用品。
黄埔新天地:美食购物于一身
九龙黄埔花园里一个外形如游轮的商场,就是整个购物区的标志。购物区由多个商场组成,汇集了各类商品。走累了,著名美食家蔡澜所创立的“蔡澜美食坊”就在附近。集合了几间名家挑选的优质餐馆,让你的食欲得到充分的慰藉。特别推荐里头的“避风塘炒螃蟹”,道地的香港炒法,味道很棒。
深水埗:批发天地
深水埗,严格说来,不算购物区,而是服装批发总部。该区的众多服装批发店,自成一格,构成了自己的一种特色。虽然大部分批发店的服饰并无对外发售,不过,一些店铺还是有兼做街坊生意,让你能趁机买几件又便宜又靓的衣服。而看完了批发店此外,就顺道逛逛零售店。深水埗里有一栋相当醒目的西九龙中心。9层楼高的购物商场提供多样化的购物选择。另外特别的是,设在最高处的全港第一个室内过山车。
新界沙田:霸级商场
别以为偏远的新界是什么鸟不生蛋的农业区。多年来,新界被发展成住宅区,高楼公寓林立,而服务居民的邻里购物中心自然就应运而生。建在新界沙田的新城市广场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其规模之大绝非一般邻里商场可媲美。另外,该购物中心还连接着其他毗邻的商场,让购物的人充分感受到无穷无尽的血拼刺激
太平山顶:看夜景
天天在路上逛街缺乏新意?那就逛山去吧。不是去爬山,而是转移阵地到太平山顶的商场继续购物。山上的商场不算大,但能远离尘嚣,在居高临下的环境购物也是不错的另一体验。入夜后,再到能俯视香江夜景的幽雅西餐厅用餐,让一天的购物疲累在慵懒的气氛中渐渐沉淀……
中环扶梯:小巷惊喜
可由中环地面直达山顶的连绵中环扶梯载着游人在半空中穿街走巷。搭着扶梯,不只为穿梭于城市中,而是要注意捕捉失落在城市里的小乐园。这些小市集隐藏在金融区小巷里,但总会在夜幕下散发出自得其乐的热闹氛围。看简陋的市集卡在两栋光鲜的现代大楼之间,夹缝中求存,你也会忍不住想挤在当中,感染那小小空间中的无限热腾。
铜锣湾:典型购物城
香港岛的铜锣湾就如同新加坡的乌节路,热闹繁华,布满各种豪华商场如日本的崇光 (SOGO)、西武(Seibu)、三越 (Mitsukoshi),及香港的先施(Sincere)等。此外,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及日本东京时代广场同名的香港版时代广场是另一购物热点。典型的多层楼高岛屋型商场,让高消费群能豪爽地花它一笔。饿了,商场一角另一7层楼高的建筑开满了餐馆和酒楼,绝对能让人饱食一顿。
湾仔太源街:玩具天堂
位于湾仔的太源街绝对是玩具发烧友的天堂。不起眼的小街其实卧虎藏龙,整条街布满一排排的玩具小店,售卖各种各样的玩具。什么绝版、珍藏版、最新版的玩具,几乎都能在这条玩具街里找到,而且价格比一般百货公司便宜。此外,这里另一个好处就是还能尝试讲价。不保证能成功,但起码能过过讨价还价的瘾。真成功的话,手里捧着玩具,心里也会觉得异常有成就感。
赤柱市场:靠海市集
在香港岛最南方,面海的赤柱予人一种优雅的欧洲风情。走在露天的赤柱市场,选购琳琅满目的服装、饰物和精品,就宛如置身在欧美地区的星期天跳蚤市场。感觉很惬意,很悠闲。与大型百货商场相比,是截然不同的购物体验。日落时分,市场不远处的整排向海餐厅就会在渐暗的夜色中,散发出丝丝的浪漫情怀。坐在餐厅里,来杯美酒配美景,人生有此一回已永远难忘。
2. 吃遍香港:不同人群的美食攻略
http://www.ccvic.com  游吃香港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海鲜鲍翅酒店里面,想要多高水准的大厨都待命着;西餐厅云集的荷里活区,从东半球到南北球,出品的每一种菜式都是正宗不走味的;而那些看起来粗线条的街头,最适合用很旺角的扮相。
香港太好了,有海景看、有奢侈品买、还可以省钞票,于是很多人去到香港差一点就把最重要的活动内容给漏掉了:吃。游吃香港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海鲜鲍翅酒店里面,想要多高水准的大厨都待命着;西餐厅云集的荷里活区,从东半球到南北球,出品的每一种菜式都是正宗不走味的;而那些看起来粗线条的街头,最适合用很旺角的扮相。自有自的活色生香。
喜欢情调的恋人:世界的味道都藏在小街道
只要你想得到的外国菜式,在香港没有吃不到的。而且难得的是,这个肤色混杂的大都会里,无论阿根廷菜还是西班牙菜,做得都原汁原味,中环的Soho区(地铁港岛线及荃湾线中环站B2出口,沿德辅道中西行至恒生银行总行,乘搭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手电梯即可到达)和尖沙咀诺士佛台(由尖沙咀地铁站金马伦道口出, 沿弥敦道直走,再转金巴利道,走一会儿便可见诺士佛台口,沿梯直上便是诺士佛台酒吧美食区)都是荟萃之地。往上山的方向绕几条路,立刻就有了风情万种的异 域味道。印度人兜售烧春鸡和黄咖喱,法国人悠然地在咖啡馆般的餐厅门口呷烟,蔚然成趣。
Amigo餐厅(跑马地黄泥涌道79A)是出名的情调餐厅。西班牙风格的全实木装修,拐角楼梯、精雕细镂、古董木椅、银质的刀叉餐具,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细细琢磨。浪漫是此地最好的形 容词,当佳酿入口的时候,乐师悄然在身边奏得琴弦悠扬。
海鲜的粉丝不可错过生猛的海鲜生蚝吧(Island Seafood and Oyster Bar,尖沙咀诺士佛台10号地铺)。对着诺士佛台的点点华灯,摇晃杯盏里的干白,品尝各种丰腴的生蚝,来自各大洲的生蚝有各自适合的烹饪方法,滑嫩地在嘴里融化,和着温柔的情 话,是绝对风月无边的一晚。
香港街头很多见东南亚人,有本色的越南餐厅自然不出奇。老赵据说是来香港做小生意的越南人,老赵越南餐厅(尖沙咀山林道17-19号)有个可爱亲近的名字“大头虾专卖店”,一开就数十载,分店都开出来了,倒是老店大头虾弹性十足的味道,让很多人念念不忘。生牛肉汤河、软壳蟹和 蔗虾一定记得要尝。
香港虽然算不上旅游城市,宜景宜食的地方倒不少。太平山顶(香港中环花园道33号,搭乘上山缆车直达)的餐厅,每一道美食都对着东方之珠的璀璨夜景,酒不 醉人人自醉。从铜锣湾出发的话,赤柱也不算太远。近海的小镇,古旧的美利楼(从地铁中环站A出口,步行至交易广场巴士总站,搭乘6、6A或6X线巴士,可 抵达浅水湾和赤柱),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在美利楼喝一杯下午茶,只是细腻的丝袜奶茶,只是简单的cheese cake,和海风吹拂过面,怡人的景色可谓秀色可餐。
另外,在W Hotel(柯士甸道西 1 号,九龙站)醒来的早上,去大堂喝一杯一早预备好的Choc-tinis(巧克力马丁尼),配上香港W酒店的巧克力也很不错。这家酒店的房间还能体验 Jimmyjane最新推出的 ‘SPIN ME’套装,包括成人版的Spin the Bottle、调情羽毛捧及诱惑束带。
饕餮夫妻和老婆:高档的好吃 俗气的也好吃
已经是老公老婆了,拍拖还是要的,只是少了做作多了笃定。银刀叉不掉口红地吃牛排也行,翘脚大快朵颐吃得稀里哗啦也未尝不可。碰上都是饕餮之人,更加投缘,每一餐都不想将就。好在,香港每一区都有特色美食,行程怎么排都不用担心吃不过来。
在中环屹立了60年的镛记(中环威灵顿街32-40号地下,中环地铁站D2出口),不晓得被多少食客推荐过。学足老饕的腔调,落座就很有豪气地成肉食动物:来烧鹅,来牛爽腩,来鹅肝香肠。那碟烧鹅是很多人魂萦梦牵、定要打包 离港的,于是被戏称为“飞天烧鹅”,是很多人香港回忆的标签。
在香港吃饭,遍尝靓汤是很多女人的小贪心,那些丰润的汤水,滋润了整个行程。有特色的汤羹更不该漏掉,蛇王芬(中环阁麟街30 号地下)老字号的招牌,保证了那小小的一盅蛇羹精华始终如一。料切得细细的,和蛇肉一起浸润在特调的羹里,柠檬草的香气点起很特别的馨香,是蛇羹的点睛 之笔。
香港的市井早晨,在茶室里可以窥到一二,很打动人。选一家老牌的茶室,相濡以沫地挽手而入,那热热闹闹的场景啊,点心盘乒乒乓乓,推车的老阿姨说着悦耳的 “新鲜虾饺、烧卖、流沙包”,沏一壶铁观音,慢悠悠地叫几客点心来吃,让时光就在唇齿间不知不觉地流过。美心皇宫(香港中环大会堂Low Block3楼)是品质很有保证的选择,靠窗的位子还能看到无敌海景。陆羽茶室(中环士丹利街24号地下)曾被舒淇在LV“声音漫行旅程”中推荐,伴随着猪润烧麦和豆沙包,消磨掉一个最慢的香港上午。
如果来过香港很多次,不妨尝试走远一点去南丫岛(可在中环5号码头或者香港仔渡轮码头,乘坐渡轮前往)。南丫岛环海,码头停满了自行车,据说岛上住满了文 艺青年和鬼佬。岛上的风景很原生态,绝对是香港人的世外桃源。拖手行山,体会自然派的香港恋爱,然后就可以满头大汗地在天虹海鲜酒家(南丫岛榕树湾)坐下,饱餐一顿新鲜得还带着灵气的海鲜大餐,为了第一时间吃到那份来自海珍的新鲜,就顾不得吃相了。牛油龙虾的鲜甜是必尝,天虹秘制蟹 让人食指大动,一手一个蟹钳吃到酣畅淋漓,如果胃口好,再吃一盘大星斑龙吐珠。
3.   香港怡和大厦
怡和大厦 (Jardine House)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1号,楼   怡和大厦地下大堂
高52层(178.5米),由香港中环大业主置地公司兴建,于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在1970年代曾经是香港及东南亚最高的建筑物。
历史
   怡和大厦
1970年6月1日,香港政府把中环填海区的“地王”拍卖,土地面积53,000平方英尺,底价5300万港元,吸引18个财团竞投,置地出价二十一亿五千八百万港元投得,是当时香港最高每英尺地价的纪录。大厦由金门建筑兴建,由动工至平顶只用了16个月,建筑速度亦是当时的一项纪录。怡和大厦于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成为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至1980年代初期被合和中心取代。大厦由动工至平顶只用了十六个月,建筑速度是当时的一项纪录。
怡和大厦前称康乐大厦,1988年,怡和集团总部搬迁至康乐大厦,并易名为怡和大厦。
概况
   香港怡和大厦
圆形的窗户设计是怡和大厦的特色。大厦高层为办公室,低层设有商场及美心集团旗下食肆,邻接香港交易广场、香港邮政总局及地铁香港站,并以行人天桥连接。
怡和大厦原先的外墙是混凝土、纸皮石的,现在的外墙是包了一层金属的外皮,所以看来更有现代感,也没有纸皮石飞脱伤人的风险。
怡和大厦是本港第一幢摩天大楼,以独特的圆窗设计见称,成为香港的地标,迄今未变。圆形的“月洞门”窗户,秉承了中国优秀的建筑传统,临窗远眺,维多利亚港和太平山顶别有韵致的景色,一览无遗。
怡和大厦位处黄金地段,交通便捷,吸引力自然是无与伦比,不少国际和本地的大机构均是怡和大厦的长期租户。
怡和历史  怡和集团最早从事洋行业务,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从事与中国的贸易。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
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旧名“渣甸洋行”)在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由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一译孖地臣,1796~1878)创办。
怡和洋行早年参与对中国贸易,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
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1841年香港开埠之初,怡和即以五百六十五英镑购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于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竞争对手包括颠地洋行、沙逊洋行等其它贸易公司。
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
1844年上海首次拍卖土地,亦由怡和洋行购得。
1872年以后怡和洋行放弃对华鸦片贸易,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经船务、银行等各行业。
1876年怡和洋行除了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
1912年以后,怡和洋行的公司总部迁至上海。
1872年在上海设立公和祥码头公司。
1873年开设香港火险公司。
1882年正式成立怡和轮船公司,并在香港、上海等地设立码头、仓库等。以后通过清内务府和李鸿章等关系,以中关税作保证,在伦敦筹集资金对中国发放各种借款。
1895年在上海筹建怡和棉纺厂。
1898年与汇丰银行合资设立中英银公司,先后贷款建造京沈、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控制近代中国的铁路投资,又赞助英商福公司投资矿业。
1902年在上海开设怡和冷气堆栈。
1923年创立怡和机器有限公司,经营机器进口业务。
1930年在上海设立怡和麦酒酿造厂。
抗日战争前,除上海、香港外、还在汉口、青岛、天津、长沙、重庆、宜昌、九江、南京、广州、汕头、芜湖、福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
1949年后,怡和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
1954年,怡和集团在中国国内最后一家办事处亦被迫关闭,公司总部迁回香港。
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获超额认购五十多倍。
到了1980年代末,怡和集团将公司注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
至今怡和集团在香港仍然维持相当的业务,属下子公司包括:置地集团、牛奶国际、文华东方酒店集团、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车;投资的业务包括有:建筑(金门建筑)、地产(置地)、航运(香港空运货站、怡中机场服务、香港货柜码头)、零售(惠康超级市场、7-Eleven,必胜客、万宁药房、美心饮食集团)、投资银行、酒店(文华东方)、保险顾问等等,员工总数超过数十万。
怡和集团的英国人老板习惯上被称为大班。二十世纪以后的怡和集团大班多数来自西泽克家族(Keswicks),是创办人之一威廉•渣甸表亲的后人。凯瑟克家族是怡和集团的大股东,亨利·凯瑟克则是怡和集团第五代掌门人。前任的怡和大班为韦德乐(Percy Weatherall)则是西泽克家族的表亲,再前任大班为亨利•西泽克及西门•西泽克兄弟。
怡和集团早年即与香港的关系密切。公司在1841年购下今日香港铜锣湾附近的大幅土地作货仓。铜锣湾每天中午鸣放礼炮,亦是由怡和集团负责。怡和集团亦是香港中环商业中心区的大地主,至今很多中环的贵重物业都是由怡和属下的置地所拥有。当中在1973年落成的怡和大厦(旧称康乐大厦)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亦是怡和大班的办公室。在香港仍有附近不少的地方和街道,都是以怡和或“渣甸”为名的。其中包括:
1.渣甸街(Jardine's Bazaar);
2.渣甸坊(Jardine's Crescent);
3.怡和街(Yee Wo Street);
4.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
5.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
6.渣甸桥(Jardine's Bridge);
7.怡和大厦(Jardine House)。
在殖民地时代,怡和大班长期是香港政府行政局的非官守议员。当时的怡和对香港的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随着华人资本的兴起,以及1997年主权将移交,怡和集团在香港的影响力在1980年代起已逐渐消退。
香港置地 (Hongkong Land Holdings Limited)是怡和集团属下的地产公司,在香港中环商业区拥有多座物业。1994年以前曾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其后把上市地位转往伦敦及新加坡。
香港置地于1889年由两名英国商人:怡和洋行的占姆·凯撒克与保罗·遮打合资创办,注册资本500万港元,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公司,早在19世纪已在香港发展物业。1970年代收购牛奶公司,并透过拥有的美心饮食集团股权进军饮食业。1980年代,香港商人李嘉诚曾有意全面收购,但不成功。现在置地的业务遍及香港及亚太共14个国家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