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莓洗澡视频完整版:浅析辛弃疾错位人生 微探稼轩词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2:52
【内容摘要】  物尽其才是 古代仁志士所追求的所追求的政治理想,辛弃疾,只因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时代,使得他倾一世之力而无建树,函一生之情而无回报,而他生命中的几次错位,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感叹。能吏,名将两种角色,一种人生。  【关键词】   角色错位 人生悲凉 政治幽愤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天生一幅英雄像,骨子里透着一种豪气,抱着“昂昂千里,不做水中凫”的 信念,以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是老天和他开了 一个玩笑,“只得雕弓挂壁无用,醉来时响箜篌”。一位本可为南宋出大力的人物最终却落的了个闲人的份。就 这样一位本有着“平戎万里”“整顿乾坤”的干将能力只因被扣着“归正人”的帽子,被 拒于历史的门外,而他生命中的两次角色,是历史对他的一再玩弄,以下我们将从辛弃疾各阶段的角度变化出发,对其不同错位浅析稼轩词风。角色定位——中兴名将众人皆知,辛弃疾踏上政治舞台不同于其他宋代文人,靠武文弄墨金榜题名跻入仕途,而是以五十骑人马直闯金兵大营和 生擒张国安的赫赫战功作为觐见南宋皇帝的“见面礼”。这番颇具传奇性的经历就张显了辛弃疾年轻时的过人胆识和超群武艺。当时有人惊叹其“果毅之资,刚大之气,真一世之雄也”(黄干《于稼轩侍郎书》),他的同道知己陈亮也赞其:“眼光有棱,足以照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辛稼轩画像赞》而谢枋得也寄予其更高评价:“公精忠大义,绝不在张献,岳武穆下……公殪,而西北忠义始绝望”《祭辛稼轩先生墓记》。由此可见,辛弃疾的本来面目应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骁将,而其社会角色的最佳定位也应是像岳飞那样的“中兴名将”,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却没有给于英雄的用武之地,这也正是英雄悲剧的开始。 由武转文——魂牵梦绕的“军人情节” 南渡后的辛弃疾,带着战场的硝烟,火热的激情,背负着时代的盛赞和期望,以英雄角色自我肯定,以英雄人格自我期许,使他抱定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以恢复中原的现实之路。可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南归以后,朝廷对他猜疑,排斥不予重用,很快就被迫“改行”成为一位处理俗务的文吏。从此告别了他的戎马生涯,就这样一位本可为南宋朝廷出大力的英雄人物,错位成了为南宋朝廷到处处理日常冗务的地方官员。对此辛弃疾本人是深怀愤懑却又无可奈何的。面对朝廷这种人才资源的错误配置和浪费,在他登上健康赏心亭时不禁吟出“江南游子,把吴钩看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的悲壮诗句,这种拍栏看宝刀的举动,饱含着英雄失路的无奈和心酸。在他一方面不得不适应先是角色需要的同时,仍“壮怀激烈”。在强烈怀念峥嵘岁月的同时仍时刻充满重上战场的热切希望。用刘扬忠先生的话说,就是:辛弃疾始终怀着一种“军人意识”。这种感情可谓贯穿他南归后的全部人生中。如《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金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就满怀激情的追忆了青年时代那段威武雄壮的战斗经历。再如他在缅怀三国时代的英雄孙权所作的《南乡子》:“年少万兜騖。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嵌入自己身影的同时,表现出要求建功立业,渴望重上战场的热切期望。再看他赠陈亮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可怜白发生”虽道出了壮志难酬之悲,但前面九句却用极为豪健和酣畅的笔墨表现了他期盼重穿戎装驰骋杀敌的热切愿望。可谓“字字跳掷而出”而隐藏于词后那颗“何时唱,从军乐”的壮心更是令人震撼。直至烈士暮年,仍思报国,不禁向当局者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质问和呼唤,然更扯人心肺的是他送范昂的《木兰花慢》“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 酒只依然,目断秋宵落雁,醉来时响空弦。”眼看友人进京,将被委以重任,而自己却身处穷乡僻壤,处理冗务以酒浇愁。念此不禁悲从心来。而这醉时的空弦中又潜藏着多少期盼多少无奈,多少辛酸多少失望啊! 由能吏转“闲人”落寞英雄的政治幽愤 而比由武转文的角色错位更严重的是他再次由能吏错位为闲人。然辛弃疾却是块金子到那都能发光,在南归后曾奏进《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一套完整而周密的复国方略,充分展示了他智勇双全的实干家之雄才大略。他的这一举措在当时就得到盛赞和认可。朱熹赞其能“股肱之臣,经论天下”《祭辛稼轩先生墓》而其在任的二十余年中业绩自是不斐,为南宋朝廷处理种种棘手事务,于是谢枋得十分惋惜的说:“公生于艺祖,太宗必旬日取宰相。”然这位足以担任宰相的人物却“入任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一连帅” 《祭辛稼轩先生墓》而更令辛弃疾不堪的是在他南归到逝世的四十五年中,却三被罢官,三度闲居,在江南上饶和铅上白白浪费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这对一位有着补天之才和补天之愿的爱国志士来说就更是一种痛心不已的恨事和无法弥补的憾事。由武转文就算不能上阵杀敌和可以凭借自己文官的职位向朝廷进言,在吏治中发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一旦落职为民,则除以词来宣泄自己的政治郁闷以外,就只能一天天在闲居中消磨时光。然人生苦短在岁月带走青春的同时也激起了辛弃疾巨大的政治幽愤。故由“角色错位”引起的愤懑就构成了《稼轩长短句》的主流情绪。正如徐 在《词苑杂谈》引黄梨庒的话:“辛稼轩当弱宋未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之词 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于词。且看答李泳的《水调歌头》“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 素壁写《归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虽开篇就劝人莫赋“《幽愤》”实际则是一句讥讽的反话,而下文则是尽情倾吐了深藏于词人心中的政治幽愤: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宦海的险恶沉浮犹如那阳光中的尘埃般混浊不堪,在这样的世道中只有“万事称好“才能左右逢源,像自己这样的就只能种树开荒饮酒持蟹,一了此生。虽羡渊明的静穆飘逸,但却时刻欣喜天下,虽然秀美的景色也颇使其感到几分满足,但终难消其心中的苦闷和悲愤。如其赠陈亮的《贺新郎》其二的下篇写道 事五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目正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面对山河的破碎局面,人心各异,有的人只知苟安江南,有的人却为国忧心如焚,而这些忧国爱国志士不但不被中用,却像拉盐车的千里马那样被大材小用,弄的困 不堪,世道何以如此不公啊?再看他的《鹧鸪天 有感》“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寂寞空山里,却有高人赋《采薇》。黄菊嫩,晚枝香,一般同是采花时:蜜蜂辛苦多忙碌,蝴蝶自在花间飞”。姜太公有幸遇文王,建千古功业,而伯夷叔齐两位高人,只因生不逢时,便只能在空山采薇充饥,同样是采花季节,蜜蜂是何等忙碌,而蝴蝶又是何等的悠闲自在!难道世道本就如此吗?!再看他在《卜算子》中的感慨:“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面对这样贤愚的颠倒,命运的不公,词人唯有借史而发,托物言志,来抒发深深郁积的“不平”和愤懑。 “崎岖世味尝应遍 ”——人生悲凉 一位原本龙腾虎跃的英雄豪杰,迭经人生的折腾,至今确已被扭变成一位身心俱疲,愁病缠身的老人。面对人生的一再戏虐,仕途“三仕三已”的“被召又还来”这位老人已憔悴不堪,此时此刻,其感触最深的便是人生的艰辛与沧凉。 回顾自己的一生“少年横槊,气凭陵”“壮岁旌旗拥万夫”而今“白发横生”且看这一生的“崎岖世味”在其《西江月》中的诠释。“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易醉易游易睡。早趁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此词看似诙谐豁达,实则无限悲怆。试想当年叱诧风云的英雄,现今却成了一个“易醉易游易睡”的糟老头儿。而曾经管钱管粮管人的能吏大员,现今却只能去“管竹管山管水”如此剧烈的角色转换怎能不引发词人悲凉的人生意绪?再看他的《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开头一句极言人生愁闷之大。若再联系隐居时所做的另一首《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少年的“不识愁滋味”到中年的“识尽愁滋味”但又强忍不说,到老年的直言“近来愁似天来大”我们 仿佛聆听了一位浓缩了辛弃疾人生历程与心灵历程的“生命变奏曲”看到了他从一位涉世未深的快乐少年转而成为阅尽人间沧桑和悲苦塞胸的老人之全过程。而这其中的悲辛,就犹如他在“戏赋”其姓辛时所说:是艰辛,悲辛,辛酸,辛苦……总而言之“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而一切的“崎岖世味”则全由我饱尽谙。虽曰“戏作”可作者的心境之苍老感和悲凉感,却力透纸上。 以上,我们从角色错位的角度出发,勾勒了辛弃疾的人生轨迹,探析了他面对错位产生的独特情感和心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真实面目。作为一位不能尽展其才的悲剧性历史人物和以词来宣泄政治幽愤的爱国词人,他的魅力不仅来自他自身,更来自于他与外界的冲突中。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辛弃疾所处的特殊时代需要英雄,而其本人也有英雄的资质,可悲的是历史没有给于英雄用武之地。这是辛弃疾人生的悲剧,也是和他同时代不被重用的仁人志士的悲剧。而一部《稼轩长短句》即可视为浓缩这南宋一代爱国志士们报国无门之苦闷的“心灵文献”。   参考文献:   刘扬忠著:《辛稼轩词心微探》,齐鲁书社  刘乃昌著:《辛弃疾论丛》, 齐鲁书社  袁行霈著:《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