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盖尔.斯宾赛视频:《湘西会战》第一集 伐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3:39:55

 

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很少承认有败绩,甚至连世界公认的台儿庄大捷、缅北大捷、第三次长沙大捷,他们认为是战略收缩和日军的胜利。而有一场会战,10万日军在和我军硬碰硬的两个月拼死较量后,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的结局是日军兵败如山倒,败的如此彻底、如此丢人,连日本历史学家自己也承认这是一场灾难。

这就是湘西会战,因为战役的地点都在湘西,所以在中国战史中,该战役被称为湘西会战。这是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该战役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在日本的战史书籍里称之为“芷江攻略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攻占芷江机场。中方有的也称之为“芷江保卫战”或称“雪峰山会战”。

雪峰山侧,潕水河畔,湘西的群山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她地处湘黔要道,索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代王朝,均以重兵镇守,她的名字叫芷江[i],这是一个以屈原的诗句命名的小城。[ii]

这座小城,日寇曾是拼了老命想来,但真来的时候,却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1934年,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iii]为即将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向国民党当局进言,他说:我军的战时大本营应该设在芷江。因为,芷江隐藏在崇山峻岭中,远离平原,远离大城市,适合隐蔽和保密,一定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抗战的重任。

于是乎,1936年10月,国民政府就开始在芷江建设机场。当时,来自芷江、麻阳、新晃、洪江等地的数万民工,为了兴建、扩建、维护芷江机场,洒下了无尽的汗水,许多人永远地倒下了。1938年10月,芷江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有“远东第二大机场” 之称。从此以后,芷江空军基地便是日军的克星。1941年,苏联援华空军中队入驻芷江。1943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iv]战斗机队和运输机队进驻芷江。1944年,日寇在“一号作战”(即豫湘桂会战)中,相继占领和捣毁了除芷江机场外的盟军在华主要军事机场,由此,芷江机场成了中美空军在华中唯一最大的基地,也是美国战略空军唯一的前进机场。[v]这个基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P—51“野马式”战斗机,还有B—24、B—25轰炸机和C—43、C—47运输机。从这个基地起飞的盟军战斗机和轰炸机,不仅影响到平汉铁路和长江一带,还活动到了津浦铁路和粤汉、湘桂铁路沿线。中美空军的战机频频从芷江起飞,阻截日机空袭,攻击日军军事目标,切断日军后勤补给线,配合美军重型轰炸机远程轰炸日本本土,有力地遏制了日军的攻势。芷江机场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他们恨不能早一天拔除这颗钉子。

日军于1944年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目的在于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保证东南亚和日本控制的东北和朝鲜地区的陆上交通线。为了一号作战日本拼尽了老本,除了调集在华全部主力,还从东北和日本本土大量增兵。一号作战从战术来说是成功,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正面战场还在全线大溃败,损失兵力六七十万人,丢失大小城市146个、20万平方公里国土,使6000多万人民陷入日寇的奴役之下,7个航空基地,36个飞机场陷入敌手。到了11月,日寇攻占桂林、柳州、南宁等重镇后,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计划。日寇为了巩固和扩大战果,只派出了3000余人追击,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望风而逃,一直被日寇追到了贵州独山。日军气焰极其嚣张,陪都重庆摇摇欲坠。但日军的“一号作战”就战略上来说完全是战略的盲动。

首先,日军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平汉线,湘桂铁路和粤汉线南段),但是数千公里的交通线附近除了我军几个战区数十万部队可以随时反攻以外,还有大量的的敌后游击部队的骚扰,更不要说美军B25重型轰炸机的巨大威胁。

结果就是,日军虽然自称打通了大陆运输线,但是根本无法保证大陆交通线的畅通,每次运输都可能遭遇十次以上的袭击。同时为了保证这条数千里的交通线的安全,日军的十多万兵力又投到了上面,这已经是最少配置了,一个县的面积一般只有一个小队到一个中队,我军如果进攻这些部队,日军根本无力抵抗。其实这些部队的驻扎也没有什么作用,主要在于他们兵力少到不敢出城,结果反而导致兵力捉襟见肘的侵华日军又雪上加霜。

其次,一号作战日军虽然占领了豫湘桂一线,但我军的主力建制尚存,修整一段时间很快就能恢复,仍然保持相当的规模和战斗力,在得到美式装备以后就立即脱胎换骨,越战越强。

1944年11月24日,冈村宁次接替烟俊六大将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系1939年9月23日,由日军大本营下令组建的指挥中国关内战场上所有日军的最高指挥机构。】

冈村宁次曾制订过一个进攻四川,打击重庆的作战方案,报给大本营,但未被采纳。当时,冈村未敢表明自己的真意,其本意在于将美军牵制在中国大陆,以便使在日本本土的作战得到充分准备的时间。

冈村宁次命令参谋长松井太久郎中将在1945年1月之前制定出进攻四川的作战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分三路突进四川。主攻部队为湖南地区日军,他们必须首先攻陷芷江,然后攻占重镇涪陵,继而横渡长江攻占重庆。另外二路分别从贵州和武汉出发,攻占成都和万县,完成对重庆方面的合围。整个计划需要十多万部队和四个月的时间。但在侵华日军最高军衔的军官会议上,12位军以上军官全部反对这个计划。其中华南第6方面军司令官的冈部直三郎大将的反对尤为激烈。

 

已经升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冈村宁次[vi],早就注意到这个湘西小城的军事价值。当日军攻克湖北老河口机场后,他便督促坂西一良[vii]中将加紧进攻芷江。冈村宁次企图在日军夺取芷江机场后,进逼四川。坂西一良中将原本是日本军界知名的陆大高才生(日本陆大大约相当中国的黄埔军校和美国的西点,只有精英才可以进入),后期又留学德国,是当时日本军方少有的宠儿。不过自从1943年以来坂西一良一度被调离重要岗位,因为他酗酒成性。此人原本就比较善饮,但是一般不会酒醉误事,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其很快由善饮转化为暴饮。其部下反应:司令官休假期间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喝酒,非醉倒绝不停止。司令官原本性格温和,爱护下属,近年来时常为鸡毛小事暴怒,痛骂部下,可能是饮酒过量的原因。其担任司令官以来,极少去基层视察,大多数时间都在住处关门自饮。其实坂西一良中将早已经看到日本必将战败的命运,每日豪饮也只不过是用酒精麻醉来逃避现实罢了。

1945年3月,侵华日军正式下令执行第20号作战计划,该计划的目标为:摧毁芷江机场,伺机消灭洞口、武冈间中国军队第4方面军主力。

 

双方兵力:

日军方面以第二十军板西一良中将司令官为战役总指挥,计划战役共投入五个师团的兵力,总计约10万人。

其战斗序列如下:

主攻部队为第116师团和第47师团

第116师团,师团长为岩永旺,该师团在日军中以擅长攻坚作战出名,曾参加过中国战场最为艰难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虽然自身伤亡也极为惨重,但该师团的兵源素质高,火力极为强大,是日军的一支劲旅。

第47师团,师团长为渡边洋,该师团的人员和装备都非常齐整。

第116师团、第47师团一部战前集结于邵阳以南地区;而第47师团主力(重广支队)集结于黑田铺地区;

除了二个主攻师团中央突破以外,第64师团、第68师团和第十一军第34师团,负责协助主攻部队完成对芷江的合围。

第64师团,师团长船引正之,该师团在战役开始之前集结于沉江、宁乡附近。

第68师团,师团长堤三树男,该师团本次参战的主要是其主力第58旅团和其他部队编成的关根久太郎支队,战役开始前集结于湖南东安;

第34师团,师团长伴健雄,该师团战役开始之前第34师团集结于在广西全县。

 

我军是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亲自指挥的9个军26个师的强大部队,日军师团的编制和中国军队的师不同。日军师团长下面还有旅团,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旅的编制。而中国军队的师下面就是团,除了少数精锐部队一般没有旅的编制。日军一个甲种师团一般2.4万人以上,而国军人员最为众多的精锐第74军全军也不过2.1万人。

战斗序列如下:会战主力为国民革命军第4方面军,总司令为王耀武将军,下辖四个军(实际只有三个军参与作战,新六军刚刚空运到芷江日军已经全线溃败,并没有参战),它的作战目的是:于武冈和新华一线于日军主力决战。抗日铁军第74军,军长施中诚中将(包括第57师,师长李琰少将(黄埔五期),第58师蔡仁杰少将(黄埔五期),第191师,师长萧重光少将。暂6师,师长赵季平少将(黄埔四期)。第196师,师长曹玉珩少将(黄埔四期)).74军的赫赫战功名无需多言,二次获得抗战军队最高荣誉的飞虎旗就是最好的点评。这支抗日铁军从松沪会战开始整整和日军作战八年之久,其视死如归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甚至得到了对手日军的钦佩。在常德会战中74军虎57师8000之众面对日11军数万人马,死守常德16天,歼灭日军1万余人,最终在援军到来收复常德之前全军覆没。覆没之前该师向重庆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全文为:“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七十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第18军,军长胡琏中将(包括第11师,师长杨伯涛上校(黄埔七期)。第18师,师长覃道善少将(黄埔四期),第118师,师长戴樸少将(黄埔四期)。)第18军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从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到湘西会战第18军参与过大型会战十多次,战果极为辉煌绚烂,该军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军官都战斗在第一线,所以军官伤亡较其他部队都重,堪称主力王牌。该军长胡琏中将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43年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等,奉命固守要塞的18军11师师长胡琏在大战在即,胡琏写下5封遗书,然后沐浴更衣,准备一死。日军一度钻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胡琏命其属下将青天白日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宁可全体殉国也绝不可退后一步。11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最终以伤亡四分之三的代价保卫住了陪都的最重要门户。

第73军,军长韩璇(包括第15师,师长梁祗六少将。第77师,师长唐生海少将(黄埔三期)。)

第100军,军长李天霞中将(包括第19师,师长杨荫少将(黄埔四期)。第51师,师长周志道少将(黄埔四期)。第36师,师长徐志勗少将(步校一期)。

新6军,军长廖耀湘少将(包括第14师,师长龙天武少将(黄埔四期)。新22师,师长李涛少将(军校六期))。该军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前身是昆仑关战役中击溃日本钢军的新22师。之后在印度全部换装美式装备,在缅北反击战中战无不胜,打的日军绝对精锐丛林野战第18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新六军在印度直接换装,又是史迪威的直属部队,单从装备来说是国军中最强的。

除了第四方面军以外,为保证对日军的绝对优势,国军还有二个集团军参战。分别是:

汤恩伯中将指挥的第27集团军和王敬久将军的第10集团军。

第27集团军下辖第20军,第26军,第94军(该军军长为牟廷芳少将,包括第5师,第44师,第121师)。它在四方面军右翼,作战目的主要是出动第94军协助武冈一带的四方面军作战。汤部只有部分军队装备美械,大部分仍然是的国械师。

第10集团军下辖第92军,军长候镜如。它在四方面军的左翼,作战目的主要是以一部协助四方面军在新化一带作战。

除了兵力的优势,国军终于在抗战的最后一年取得了脱胎换骨的大改变。

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全歼缅北日军38师团(该师团全军覆没,师团长自杀身亡),中印公路开通至昆明,从印度输入的美国租借法案物资每月可达6万吨以上,数量众多美援物资送入大后方,为已经独立苦战七年的中国军队输了急需的鲜血。

到了湘西会战之前,第四方面军的最精锐的第18军,第74军,第73军共10个师都已经完成了部分或者全部的美械换装,并且按照美军的方式训练强化新兵的战斗力,炮火强大,擅长近战和攻坚战。

1945年初,重庆最高统帅部就专门制订了代号为“自培计划”的反攻作战方案,相应调整了战斗序列,将几大主力改换了美式装备,何应钦[viii]亲自兼任了新成立的中国陆军司令部总司令。

1944年12月25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潘家湾成立,由何应钦就任中国陆军总司令之职,统一负责西南各战区各部队作战、指挥及整训。陆军总部下辖28个军,86个师及其它特种部队。何应钦任职后,将陆军总部所辖部队编为一、二、三、四个方面军。而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魏德迈将军计划重新编组、装备和训练中国兵36个师。他想让这些部队和中国驻印军一样,有良好的装备、良好的训练、良好的给养和良好的领导。魏德迈的计划训练和装备的这36个师是要用来对日反攻的。当时他们是驻扎在6个地区:一、预备军区以昆明为中心。二、中央军区,以贵阳为中心。三、东方军区,以湘西为中心,保卫芷江机场。四、广西军区。五、南方军区,以防卫滇越边境为中心。六、西方军区,以怒江远征军为中心。在这6个军区中,预备军区及东方军区尤其重要。因为昆明是这36个师干部训练中心;而芷江飞机场是中美空军在华中唯一最大的基地,不容许再失掉了。

东方军区即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原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统率第18军,第73军,第74军和第100军,司令部设在衡阳和芷江间的沙湾镇。各军驻地大多是山岭高地,很少可通汽车,只有利用人力运送各种装备武器。1945年2月2日,美军中国战斗指挥部在沙湾镇成立东方指挥所,发现这支部队只有33门小口径火炮,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等于没有。美军指挥所采取迅速行动,在4月1日派了109名美国军官及270名美国士兵到各部队去担任联络和训练工作,也开设了两所美军外科医院。各军师部队的步枪、白炮等大都在4月16日配备完成。这时,日军已对芷江展开了攻势。

 

 

4月8日,日军从湖南邵阳南北之线开始攻势,中国东方军区首当其冲。在湘西雪峰山西麓布防,一方面是阻止日军西犯芷江;另一方面俟机对日军展开反攻。

1945年4月9日,接到蒋介石密电之后,何应钦飞抵芷江。蒋介石的密电指出:日寇近期拟进攻湘西,须以第四方面军为主力,与敌展开决战,以确保芷江机场,并利尔后的对日反攻。

4月14日,何应钦总司令在芷江召集会议,除了美军作战司令麦克鲁、美籍参谋长麦克鲁、美军供应司令齐维士及印缅战区司令官苏尔登外,还有中国军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参谋长邱维达,陆军总部参谋长肖毅肃[ix]、副参谋长冷欣以及马崇六、彭孟揖等。决定了作战计划:

东方军区用一部分兵力防守新宁、邵阳、益阳至洞庭湖及其西岸之线,派主力在武冈、新化间和敌人决战;

中央军区司令官汤恩伯所属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派一部分人守龙腾关、城步各要点,阻止黔贵路及桂穗路的敌人,使主力决战有利。

另派第九十四军向武冈以东;

派第十集团军向新化以东地区出击,再把预备军区的新第六军主力空运到芷江,作为总预备队,确保芷江。

会上,何应钦说:“我空中侦察和搜索部队的侦察,综合日军动态情况估计,日军各兵种有联合向湘西发动一场大规模进犯的企图。陆军总部决定在湘西予以回击——组织湘西会战。假若我们通力合作,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新的企图,可以把湘西建成我国一座反攻的堡垒。” 随后,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向各位将领们概述了作战部署,提出利用雪峰山区有利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工事,采取攻势防御战略,“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之”。

具体说来:战场正面防御,由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担负;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负责广西广东方向的防务;第94军为战役机动兵团策应第四方面军右翼作战;第10集团军王敬久部接替湘北防务,原湘北第18军到沅陵、辰溪集结,作为第四方面军的机动兵团新6军廖耀湘部为总预备队,待命芷江。参战陆军共计20个师约10万人。 

 

为确保芷江机场,夺得制空权,没有陈纳德的参预肯定是不行的。抗战期间陈纳德利用副官兼新闻记者约瑟夫?艾尔索普与美国总统的亲戚关系,经常绕过史迪威和马歇尔而与罗斯福直接联系并施加影响,陈纳德与史迪威的矛盾十分尖锐。他们有什么矛盾呢?集中一点,就是在东南亚的抗战中是依靠陆军还是依靠空军取胜。史迪威无疑借重陆军,坚持要把通过喜玛拉雅山驼峰的作战物资大部分给中国步兵进行的艰苦的地面作战使用;而陈纳德却想单独用他的飞虎队打赢战争。自然,作为制胜的武器,空军必不可少,但飞机却离不开机场,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那一次,史迪威到正在扩建的芷江机场,对一个美军工程兵上校吼道:“你们扩建这个机场到底干什么用?”上校回答说:“陈纳德说要用!” 史迪威反问道:“他打算怎样保护这个机场?”言下之意是陈纳德无法保住机场。此事后来传到陈纳德耳里,陈纳德大为光火,于是,陈纳德向罗斯福总统告了史迪威一状。和陈纳德这个美国人打交道,又比史迪威强。被称为“醋性子乔”的史迪威,与蒋委员长闹得不可开交,终被赶回国了。陈纳德来到中国以后,靠白手起家,将一百架P—40旧式驱逐机改装修补了50架,招募一支美国志愿兵,组成航空队,在中国升空作战。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将自己在美国未能实现的航空理论与战术,带上了中国的天空,取得了成功。陈纳德大声说:“我们负责空运新6军到芷江,目下的任务是侦察湘桂、粤汉沿线敌军动态,轰炸敌后方交通枢纽以及车站、仓库等设施。会战开始,即将攻击目标放在邵阳、洞口,武冈地区。此外,我们的第十四航空队一部,加上你们的第一、二、三、五等四个大队的部分飞机共约百余架投入战斗,夺下制空权,保证地面部队顺利作战。”

本次会议确立了中国方面作战的初步战略部署:芷江战场上,中国陆军集中了20个师,约20万人。担任正面防御的王耀武[x],把第四方面军司令部设在沅江边的一座庙宇里。

韩浚[xi]的第七十三军占据了新化和安化县城,以一部兵力不断袭扰资水东岸的日军。

施中诚[xii]的第七十四军凭藉雪峰山东麓有利地形构成决战主阵地,在武冈石下江和洞口各要点构筑坚固的纵深前进阵地,警戒盘踞在东安和邵阳方面的日军,同时进行游击骚扰。

李天霞[xiii]的第一百军布防在雪峰山东麓的山门、隆回和溆浦一线,在一些要点设置了阵地,对邵东和湘乡方面的日军严加防范。

胡琏[xiv]的第十八军已在沅陵和辰溪一带集结,随时准备投入。

以上中国军队均为中央精锐嫡系。其中第18、第73、第74、第94、新编第6军等共 15个师,系由美军教官训练、美军顾问指导、全部美械装备的部队。仅这15个师的战斗力就优于日军数倍,再加上另11个师,与日军参战兵力相比,中国军队占有绝对优势。不仅当面力量对比不利于日军,就是整个后备力量中方也开始占据优势。1945年初春,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已通至昆明,从印度输入的美国租借法案物资每月可达6万吨以上。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任指挥的9个军26个师。其战斗序列如下:

  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下辖:

  胡琏的第18军,辖第11、18、118师;

  韩璇的第73 军,辖第15、17师;

  施中诚的第74军,辖第57、58、191、196师及暂编第6师;

  李天霞 的第100军,辖第19、51、36师;

  廖耀湘的新编第6军,辖第14、新编22师。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下辖:

  杨干才的第20军,辖第133、134师;

  丁治磐的第 26军,辖第41、44师及炮兵团;

  弁庭芳的第94军,辖第5、43、121师及输送团。

  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下辖:

  侯镜如的第92军,辖第142、21、暂编15师及炮 兵团等。

 

华北方面军日军第12军内山英太郎3月27日攻占了老河口飞机场

 

坂西一良第20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冈部直三郎对此次作战态度消极。这也许对冈村宁次升任派遣军总司令官不满所致吧!可冈部直三郎在向大本营的报告中申称:“冈村不顾双方战力实际,狂妄西进,实为下策。”

坂西一良第20军司令部已移到宝庆(邵阳)。从3月下旬起,坂西就坐镇邵阳,指挥部队抢修衡邵、潭邵公路,其目的就是为了大部队迅速集结和行动。榆宝公路直贯衡阳,是主宰此次湘西战场的大动脉。

坂西看起来冷峻而不动声色,内心却埋藏着焦躁和忧郁。美军4月1日在冲绳本岛登陆,对战争全局冲击很大。随着不利形势的日益发展,中国派遣军在整个战争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大本营为了迅速完成朝鲜方面的战备,决定把第5航空军编入航空总军的战斗序列用于朝鲜方面,把飞行第13师团长指挥的一部留给中国派遣军指挥。航空军主力一走,势必影响芷江作战的成败,制空权的丧失,意味着地面作战将失去“白昼进攻的速决效应,而不得已要更多地采用‘夜战’方式。”这便是近些日子坂西一良心内忧虑焦躁的症结所在。

冈村宁次投入芷江战役的兵力共4个半师团,8万余人。前线指挥官第20军军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将下达作战部署:

岩永旺第116师团担任主攻,从邵阳出发,沿邵榆公路西进,预定将此线重庆军之主力围歼于洞口、武冈以北、沅江以东地区;然后突进安江,攻占芷江。

渡边洋第47师团主力向新化、辰溪、溆浦方向进攻,从右翼策应;

第68师团之第58旅团汇合第11军伴健雄第34师团一部,分别攻占新宁、武冈县城和绥宁县交通要道长铺子,然后再沿巫水下攻洪江,直取安江,或沿武阳至瓦屋塘,经水口扑洪江,而后协攻安江、芷江。

长船引正之第64师团及68师团一部,分别向宁乡、益阳攻击,目的是牵制湘北重庆军南下。



[i]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经109°17′-109°54′,北纬27°04′-27°38′,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9公里。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阳县,明清时曾为川、黔、滇、湖广总督府和偏沅巡抚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称芷江县,属湖南布政使司。1952年8月改属芷江专署,是年12月属黔阳专区。1981年至今改属怀化地区。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废芷江县设芷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36万,其中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芷江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1.7%,丘陵次之,占28.6%,岗地占4.4%,平原占3%。

[ii]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

[iii]蒋百里(1882—1938),原名蒋方震,字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中国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百里。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1937年初出版)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日后白崇禧、毛泽东等人的相关言论、理论均有百里的影子。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蒋百里并且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所以,蒋百里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三女儿蒋英,是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音域宽广优美,是德律风根公司的十年唱片签约歌手。1955年随丈夫钱学森回到祖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

[iv]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 ),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FlyingTigers),,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陈纳德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后来升任少将。在飞虎队建立时,陈纳德根据队员飞机上的标志(飞虎队队员们在飞机上作画),将飞虎队按作战编成了3个中队:第一中队由前陆军驾驶员组成,队长是罗伯特·桑德尔,即“亚当和夏娃队”。第二中队外号“熊猫队”,杰克·纽柯克指挥。第三中队由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驾驶员组成,命名为“地狱里的天使”由阿维特·奥尔森担任中队指挥官。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队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v]芷江机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距怀化市31公里。该机场始建于1936年10月,抗战时期为中美空军重要军事基地,有“远东第二大机场” 之称。1945年,中日双方曾在此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洽降会议”,宣告侵华日军的最后失败。芷江机场于2003年底重新开工建设,2004年12月竣工,总投资1.8亿元。机场设计规模为3C级,机场跑道为水泥道面,跑道长2000米,宽45米,站坪面积万余平方米,可起降B737-300型飞机。机场年设计客流量为20万人次。

[vi]冈村宁次(1884.5.15~1966.9.2),日本陆军上将,最后一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甲级战犯。生于东京。先后就学于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参谋本部任职。1917年在驻华武官处工作。1919年回国后,长期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研究中国情报。1925~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中国内战。1927年任第六步兵团团长,次年率部侵占济南,参与制造“五三”惨案。后任参谋本部战史课长,主编《中国事变(济南事件)出兵史》。1932年2月任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指挥第九师团攻打上海。同年4月晋少将,8月调任关东军副参谋长。1933年2月兼任驻伪满洲国武官,5月代表日本政府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任陆军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翌年晋中将,任第二师团师团长。1938年6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41年晋升为大将,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指挥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运用“铁壁合围”战术,发动“五一”大扫荡,推行残忍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44年春率部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豫湘桂战役),8月任第六方面军司令,率部攻占桂林、柳州。11月任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1949年1月2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判日本侵华战犯冈村宁次以及其余260名日本侵华战争罪犯“无罪”,并拟于31日将他们“遣返日本”。、后被中国国民党政府委任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工作总联络部长,协助组织日军和日侨遣返事宜。后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军事顾问。1949年1月回国。1950年被台湾当局聘为“军事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1955年起任日本归国军人组织战友联盟副会长、乡友会会长。死于东京。著有《冈村宁次回忆录》。

[vii]板西一良 (1891年1月26日— 1946年9月6日),日本人。抗日战争期间,任日本侵华派遣军第20军中将司令官。率所部侵战华中地区,曾经参与长沙会战,湘西会战等。日本投降后,率所部日本军队在湖南省长沙市向王耀武将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乙级战犯,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引渡回中国受审。1946年9月6日,坂西一良因患颜面癌在南京医院病亡。据载,“坂西将军豪饮酒醉后行为古怪,语言粗暴。近来他已觉身体不适,或因暴饮所致”。坂西的部下们私下发牢骚说:“军司令官可能是饮酒过量的缘故,有些神经过敏。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参谋们很不愉快。而且统率风度不够稳重,缺乏体察实际情况的精神。”这个当年留学过德国的陆大高材生,如今已堕落为酒鬼。他近年来豪饮成癖,无非是借酒浇愁罢了。

[viii]何应钦(1889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祖籍江西临川,生于贵州省兴义。国民党政治家、军事家、国民党一级上将,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8年入日本振武学堂,1909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黔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不久,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后兼教导一团团长,成为蒋介石的亲信。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1926年任第一军军长兼黄埔军校教育长。同年7月率第一军参加北伐。1929年任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后任“剿共”军前线指挥。参与对中央苏区的一、二、四次军事“围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1933年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日本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溏沽协定》、《何梅协定》。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暂代总司令职,主张“武力讨伐”张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1941年和蒋介石一起策划了皖南事变。1944年任中国陆军总司令,指挥了长衡会战和湘西反攻战。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后赴美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中国政府代表。1948年回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任国防部长。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时,一度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旋即辞职。后去台湾。1950年任蒋介石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国民党中央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ix]萧毅肃(1898.12.11.—1975.7.31)原名萧昌言,四川蓬州万和乡(今蓬安县金溪镇)人。陆军二级上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川军出身将领。1936年3月18日,叙任陆军少将。1937年8月,任43军参谋长。1938年任参谋总长办公室高级参谋,翊赞参谋总长何应钦上将,提出 [ 避免决战,以空间换取时间,并建立第二线兵力,培养国军之可持续战力 ] 等重要概念性策略,对全国抗日作战战略指导多所献议 ] .1940年晋升中将,同年12月任第1补充兵训练总处副总处长。1943年2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同年7月,获三等云麾勋章。1944年12月,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45年2月20日,晋升为陆军中将。1945年8月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胜利受降仪式在湖南芷江举行,洽降会议上的重要文件《中字第一号备忘录》的起草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受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指派主持受降仪式,9月9日,参加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x]王耀武(1904—1968),汉族,字佐民,山东省泰安市上王庄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其父与长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干的慈母培养之下成人。是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被蒋介石信任和重用,成为黄埔系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东长期流传着“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学员)不如一王”的说法。王耀武化妆后潜逃,一度在解放军眼皮底下走出济南,但是其落网居然是因为上厕所,在茅厕里,王耀武习惯的掏出白纸摸屁股,被警惕性极高的老乡当场识破(精英和草根的区别在一张白纸上,相当寒)并扭送到当地的政府。1968年文革高潮期间,王耀武心脏病发作,于7月3日与世长辞,享年64岁。(夏继诚:《国民党高级战俘团真相》)【王耀武有三件宝:大衣、老黑(老家亲戚)、土烟草(冀中山民自种的一种烟草),大衣御寒(湘西民谚:四月八,冻死鸭),烟草解乏】

[xi]韩浚(1893.4.15—1989.9.7)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湖北新洲人。祖辈务农,家境贫穷,耕读为生。本县高等小学堂、县立平民学校中学部毕业,北京政府交通部铁道管理学校、苏联红军大学中国班毕业。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湖北省干训团教育长,第十军第四十八师师长,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七师师长,第七十五军副军长。1943年冬任第七十三军副军长,1945年春任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先后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外围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1947年2月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入潍坊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1961年12月特赦释放,定居武汉,任湖北省政掷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

[xii]施中诚(1898~1983),字朴如,安徽桐城人。国民党军事将领。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滨,1920年入保定将弁学堂,1923年毕业后,在施从滨部下任见习排长。1925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委任施从滨为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在徐州、蚌埠一线与孙传芳部作战。施从滨陷入重围,被孙传芳俘获后处死。【养女施剑翘,桐城女侠,因刺杀军阀孙传芳而名震华夏,刺客年代,施的异举获得了冯玉祥等一系列大人物的关注。】施妻请求张宗昌对其侄施中诚给予关照。1926年春,施中诚由排长被提升为团长,三年后,再升烟台警备司令。1931年,施中诚任旅长,1937年升任师长。七七事变后,驻防广西。1941年升任国军第一百军少将副军长、军长。1943年春,调任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驻防湘西常德、武岗、洪江一线。1945年5月湘西大会战,施中诚亲临前线指挥,配合王耀武所属5个师,同日军3个师团,血战雪峰山下,毙敌数千,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湘西大捷,重创日军先头部队,使之不敢冒然西进。七十四军一时军威大振,施中诚实现了他的“歼敌御外侮,报效我山河”的誓言。1945年12月,七十四军接受衡阳一线日军投降。次年春,驻防南京。施中诚任南京警备司令。1946年秋至1948年冬,施中诚任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司令,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其间捐资在家乡桐城砂子岗创办述德小学。南京解放前夕,携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转台湾。1959年离开台湾,偕妻长住美国洛杉矶,1983年逝世。

[xiii]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在赫赫有名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中(整编74师前身)曾任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等均为该军头面人物,军中称其“霞公”。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83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第一纵队司令官、国民政府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第73军军长等职,是电影《南征北战》中李军长的原型。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12年,从此一撅不振,结束军旅生涯。

[xiv]胡琏(1907-1977)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汉族,1907年11月16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一日)生于陕西华县会同坊北会村贫寒农家。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后入南京步兵学校,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一期,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1943年率部与日寇争夺石牌要塞作战中取胜,保证了鄂西大捷,因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并于7月13日任十八军副军长。同年带职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参。1944年8月13日出任第十八军军长,6月13日,胡率部抵达溆浦后,详细了解了这次战役的计划,战场形势;敌军番号、数量、特点和动向;各友军情况。湘西的六月,气候炎热,加上道路崎岖,将士行军艰难,他根据当地昼热夜凉的特点,让部队中午休息,夜晚加速行军,终于提前到达目的地。立即指挥各师团向日寇据点攻击。十七日黄昏,将日寇进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线湘黔公路截断,与第四方面军将被围之敌分割歼灭。1945年6月28日授少将军衔。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一级陆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国民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胡琏是中央军土木系的骨干将领,其指挥艺术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