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迪考察:江水依然东流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0:33

 

      下午,匆匆走出沃富公司大门时才发现:这里是闻家堰,30多年前我来过,那是老友章澄海带我去的。

   急步奔向钱江江边,江风徐徐把我问候,江水粼粼东移无语。。。

  

      清晨,一行四人从现在的复兴大桥下的三廊庙码头上船,往上游约一个半小时便到了闻家堰,再上摆渡船到对岸就是目的地。

   老友是来钓鳗鱼的,我们陪着玩。

   数年后,只要《春江花月夜》一响起,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眼前的情景:`

   清澄的江水微波不兴,水面象绸缎似的光洁,风也温柔地吹;两岸是广饶的田原,绿绿黄黄的呈现,宝塔状的水衫纵横着向远方延伸,远方有群山隐隐约约。。。一切那么的静、那么的绿。

  那时候有一种人的称谓,叫“社会渣滓”,那时他就是被派出所那样定位的一类人。

   他生父母不详,因此没有祖籍,据说与红军的当年的托孤有关(待另行文)。

   几经逆转,最终被一位女教师收养,为的是领子养子,果不然几年后得一亲生儿子。女教师的丈夫时任警察局局长,章姓,为养子取名:章澄海。

   澄海二十岁时新中国成立,警察局长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女教师也成了医药公司的临时工,他在一家公私合营的纺织厂做钳工。后来去了外贸公司在中苏边境搞水果出境工作,后来穿上了公安制服。本来也算是混的不错了,应该是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吧:自动辞职回杭州,可杭州不接收,于是成了“黑户”,当地人叫“袋儿户口”,一放就是十几年。那年代买什么就是有钞票还得有相应物品的“票”,比如:粮票、布票、油票、肥皂票。。。等等等等。没有户籍便没有这些票,当然也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钞票。

    这十几年的日子就当然难熬了。

   为了生存他卖血、赌博、挑过土方,抬过钢锭,搞过“投机倒把”,摆过小摊,当然也学抓鱼来卖。

  

   江边有若干条人工砌的坝,斜斜地沿河床伸向江心,为的是缓冲来自大海的钱江潮,当地人叫“通江埠头”。

   埠头用岩石垒成,所以里面有许多缝隙,老友在勘测鱼情。他怕我们寂寞,挥几下小竹杆竟然在江面上捋一尾鱼上来给我们玩。这鱼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一碰它就立马发出声响,还能鼓起大大的肚子,肚子上还有刺。他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拼死吃河豚”的河豚了,有巨毒。

   他灰灰的一张马脸长长的,横生的肌肉,冷漠的眼。硕长的个子弓着背,象一只不甘心落泊的秃鹰,整个一个“坏人”的形象。

   早先去同学那里见过他,院里的人都叫他“阿叔”。 他和我同学住在红星剧院对面的墙门里,共有十几户人家。小天井边有间十几平方的厢房,就他和八十岁的妈妈两人住,非常简陋。

   后来,我们成了忘年交,这一交就是就是数十年,直到他前年离开了人间。

    今天偶然发现这曾经和老友到过的地方,时过境迁两岸已是厂房林立。唯有这绿绿的江水,通江的埠头依旧。。。

   仿佛又见老友在埠头的缝隙里钓起一条条鳗鱼,欢呼声一阵阵。。。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不觉两眼已被江风吹的模糊。

     随手拔几朵身边的野花撒入清江,江水粼粼无语,默默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