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围棋软件:难得一见:才艺受名家赞赏 江青摄影作品集(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4:35

难得一见:才艺受名家赞赏 江青摄影作品集(组图)



  江青摄影作品集

  1961年,江青拍摄的毛泽东在庐山。1959年和1961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两次会议,江青为了调养身体,两次都跟着上了山。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并以“雄、奇、险、秀”而闻名于世。江青身挎照相机漫无目的满山溜达,见到怡人的景色就随手拍上几张,曾在演艺圈里摸爬滚打混过的她,对推、拉、摇、移的拍摄场面并不陌生,虽说她是摄影新手,但片子拍得还真不错,尤其是《庐山仙人洞照》这一张,毛主席看过之后,还赋一首七绝诗鼓励她,由此,江青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的照相机大部分都是德国老牌产品,全部靠手动操纵,没有一点“傻瓜”可言。一个初学摄影者要想轻而易举地抢拍一张好照片,谈何容易。江青那时的摄影技术远远没有达到准确掌握百分之一秒瞬间的水平,对选景也欠整体审美构思,拍摄时需要主席身边的摄影记者帮助她选景、对焦距,然后由她按动快门。

  

  久病初愈的江青,刚拍照片只想自娱自乐、调养心志,可她做事一向认真,加之自身的艺术灵性,片子越拍越多、越拍越精,身边的同志把她所拍的片子统称为作品,时间一长她开始飘飘然了。江青认为自己一身的艺术细胞,只不过这些年一直被压抑着,既然搞摄影,就应该搞出点名堂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是谁能当她的老师呢?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请石少华当她的摄影老师。江青之所以看中石少华,一是因他担任新华社副社长、摄影部主任职务。二是他在摄影界享有盛名,有较高威望。抗战时期他就是八路军里赫赫有名的新闻摄影记者,……这些条件正符合江青择师标准。但石少华怕招惹是非,多次以公务缠身为由,想方设法避之,后来毛泽东主席亲自出面,石少华不能不给面子,师徒关系才正式确立下来,拜师风波就此平息。

  

  自此,江青开始了她的影展梦。在首次影展被毛泽东勒令停止以后,厄运降临到18号楼的国画上。钓鱼台 18号楼是接待外国元首的国宾楼,1972年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从各地选来了一些丹青大师的国画,悬挂在楼里。10月间,江青突然要摄影记者杜修贤为她放大摄影作品。摄影师按照影展的规格,放大了78张不同尺寸的照片。可是杜修贤将照片送给江青时才知道,放大照片是为了取代18号楼的国画。 

  

  江青看见照片兴奋地说:“将这些牡丹、月季、海棠……还有这个石榴,换上去!11月5日有两个国家总统要来访问中国,要抓紧时间换上去。”她的13张花卉照片很快取代了国画,挂在主厅里。照片只挂了3天,就神出鬼没地不见了。等人们发现时,13张国画已经回到了老地方。原来当毛泽东知道江青又在“照片搭台,政治唱戏”时,气得训斥道:“你有什么权利可以随便换下国宾馆的画,挂上自己的作品?夜郎自大,这样要不得!统统取下来!”

  

  1972年维特克来访时,江青在摄影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了。江青还给维特克选送了一些作品留作纪念。在这些作品中,有江青比较得意的女民兵、庐山仙人洞,这些都是毛泽东题过诗的;还有一张庐山汉阳峰的照片,背面用红色铅笔题词,题为“庐山汉阳峰”,全文是: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江青摄,诗赠维特克夫人/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二日。

  

  这首诗,维特克说“极有可能是毛泽东未公开发表的诗”,也有人说是江青自己写的,至今尚无定论。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得意、自信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很值得玩味。

  

  随着江青摄影技术的成熟,在报刊上发表照片,江青对中南海(专题)的摄影师们,也开始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了。据杜修贤回忆,这时的江青,完全是以老师的口气点拨他们:“北京的春秋季,色彩丰富。景山就可以拍好多,大胆地用逆光,用辅助光,要耐心地等,我拍照片就是用心地等,等水珠、等蜜蜂、等蝴蝶。细节有时能画龙点睛。”

  

  “如果抛开性格不谈,就论她的摄影技术,还算不错的。”多年后,杜修贤在回忆作品《中南海(专题)摄影师亲历:江青的红都女皇梦》中,这样评价江青的摄影才艺。

  

  江青在摄影。